查看原文
其他

一间香港老店,一份对上海菜的执着 | 再发现香港的50个理由

2016-12-17 香港传真

点击上方香港传真一键获取港澳资讯


再发现香港的50个理由·本期导读

时至今天,香港所谓的“新派沪菜”开完一间又一间,但真正能留下来的,却反而是这家坚持传统、不愿顺应潮流的三六九。


再发现香港的50个理由 第25期

心中的“正宗”

上海三六九饭店



食肆林立的湾仔,每一栋楼下面都藏着无数美食。(小编冒死摄于某栋楼上...)


香港湾仔骆克道一带,食肆林立,要吃完一圈,恐怕需不少时日。食肆开完又关、关完又开,每隔一段时候,又有一番“新意”。


然而在芸芸“新意”当中,却有一家老派上海菜馆夹杂其中。颇带点风霜的招牌,令这家老牌“上海三六九饭店”,显得独树一帜。 




老板戴康富已是该店的第三代传人,三六九有何成功之道?他一言以敝之:“就是来自对上海菜的执着。”


“对上海菜的执着”这种看似口号的回应,谁人都会讲,但要实行起来,却一点都不容易。


就以小笼包为例,现今的标准是“皮薄馅靓”。可是三六九的小笼包,多年来都被食客批评外皮“厚过毛巾”。戴康富不是不懂得把外皮弄得薄一点,但他却坚持,皮厚的小笼包才是正宗。




他说:“以前上海人把小笼包当饭吃,因此皮要够厚,吃一笼便可填饱肚子。现在香港许多上海菜馆一味追求‘皮薄馅靓’,反而失去传统味道。因此就算我们的小笼包被评为‘面皮厚’,我们也不介意,因为这是我们的坚持。”


说罢,戴康富顿一顿再说:“你不妨照直写。”




当下是个充斥批评文化的时代,人们只要稍有不满,便会毫不留情大肆评击。再加上互联网推波助澜,批评的声音一下子被放大,甚至成为主流。有些人接受不了四方八面的批评,一是顺应民意、一是选择放弃,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反而最不容易。


笑眯眯的一代宗师


戴康富身位老板,一点架子也没有,最爱跟伙记打成一遍。他给我们介绍店内的伙记,人未到,笑声先到。问伙记们,有什么好笑呢?他们只是亲切地望着老板,笑而不语,充满默契。




戴康富形容,伙记当中负责“单人匹马”生产近千个小笼包的文哥,是三六九的灵魂。文哥笑指着老板开玩笑:“他呀,虐待员工,要去劳工处告他。”“好呀,随便。”老板与伙记俩笑哈哈的搭膊头,可见戴老板深得员工欢心。


当我们问到菜式上的种种,聊天时总爱搞怪的他,却收起了笑脸,认真地向我们解释他心中的“正宗”。




“三六九的饍糊,坚持用黄饍,虽然价钱比坊间贵,保证味道浓厚正宗。此外,我们坚持做几近失传的上海凉菜:牛𦟌、熏鱼、凤尾鱼、牛筋,还有醉猪手、炸凤尾鱼,炆笋和烤麸等等。做上海菜,就是要有独特的坚持,顾客是吃得出来的。”


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戴康富与梁朝伟长得一点也不相像,但在我心中,却竟涌起了看电影《一代宗师:叶问》时的那阵感动。


坚持传统




时至今天,所谓的“新派沪菜”开完一间又一间,但真正能留下来的,却反而是这家坚持传统、不愿顺应潮流的三六九。今天的三六九已经街知巷闻,不单是本地客,就连远至日本及欧美的食客亦慕名而至。




那么,三六九已经“上岸”了吗?戴康富谦虚的说,要守着一家传统老店五十多年,事实上殊不容易。人的天性自是爱新鲜,但新鲜感很快便会褪。能够流传下来,最终的依靠,还是事物的本质。



就像香港,只要坚守核心价值,自能在时代洪流当中生存下来。





 上期回顾:鲜花“宅急便”


版权声明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香港传真订阅号提供最新香港时政要闻、热点事件、独家人物专访,全方位见识香港,读懂香港。(您也可以回复“政府部门”、“香港交通”、 “香港天气”、“香港旅游”、“大学”等获取更多资讯)。《香港传真》节目透过新华通讯社旗下CNC中文台首播,中国新华电视控股有限公司 (8356.HK)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