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工智能:新闻媒体技术转型升级新动能

2017-12-08 黄楚新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


来源:海外网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浙江乌镇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给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技术作为媒体发展动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受到媒体机构的广泛重视。媒体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AI)深入渗透在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整个流程中,媒体通过不断主动应用新兴技术,进行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智能化产品样态逐步丰富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等进行了清晰规划;2017年10月,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重要性不断凸显。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用户信息获取和信息接收内容和方式的改变,使新闻生产更加高效,信息分发更加精准,革新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流程、媒体运营方式、新闻产品形态。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在新闻产品中的使用增加了报道的现场感、科技感和交互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今年十九大的报道中,新华社推出《360度全景呈现:聚焦十九大 世界瞩目》节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扩展了新闻产品的呈现视角。H5产品《全息全景 身临其境看报告》搭建了人民大会堂实景3D模型,通过全息技术,用户只需摇晃手机便可以全方位感受十九大会场,同时产品搭载习总书记的语音原声,用户通过手机端便拥有在会场听报告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中央电视台利用虚拟现实、全景观展、语音合成等先进技术推出了《“砥砺奋进的五年”网上展馆》网站,创新了用户的数字观展体验。2017年8月,央视制作播出了国内首档人工智能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以“人机挑战”的方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进行播出,增加了节目内容与类型的选择。

智能机器人深入行业生态变革

机器人在媒体中的使用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依托于技术当前机器人在媒体领域可以实现写稿、写诗、交互、播报等功能,并在实践中不断被应用。写稿机器人最先在媒体中出现,目前一些媒体机构通过技术研发相继通过机器人完成体育、突发等部分特定新闻选题内容的采写工作。国内已有多家媒体率先在内容生产与交互领域进行了“媒体机器人”项目试水。

在2017年春运报道中,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南”上岗,通过数据抓取迅速成稿。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媒体纷纷推出智能机器人丰富报道形式。人民日报社“小融”进驻“中央厨房”,通过热点舆情语音播报、会议及通讯信息查询等功能助力报道,在信息沟通与协同方面提升了编辑部工作效率;新华社的采访机器人“爱思”进行了采访工作;浙江广电在虚拟演播室推出机器人“小聪”作为嘉宾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主持;广州日报社同时推出机器人“阿同”“阿乐”,分别进行报告分析与互动交流……财新传媒自主研发的写稿机器人“财小智”可以完成行情播报、市场分析等即时报道;2017年7月,智能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入驻封面新闻,在封面客户端首页,用户可以直接与机器人对话,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得到改变;2017年8月,在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时,最先发布的消息是智能机器人仅用不到30秒时间撰写的报道。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数据筛选融合、自然语言生成、语音识别等加快新闻生产时效、推进内容生产流程与机制变革,其技术不断升级,向智能交流、智能处理、智能模拟等方向发展。

当今,技术对媒体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云计算、短视频与视频直播、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因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满足用户需求,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而成为热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选择其应用领域,与市场结合进行布局成为关键。智能化与视频化仍是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期待大家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