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2018-04-09 文远竹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


来源:中国报业协会

作为我国第一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成立于1996年1月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传媒市场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报业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开创了我国报业市场化改革的诸多第一,其在改革探索中的积极举措和成功经验在我国报业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内外部背景条件和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媒体观念的转变,管理体制的调整,以及市场衍生出的对商品广告和新闻信息的需求,推动着报业等传媒业开始走向市场。新闻“商品性”的讨论随之展开。有关方面逐渐认识到,只有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才能开辟一条发展壮大我国报业和传媒业并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报业和传媒产业市场化发展之路。而集团化就是一条以质取胜并与国际传媒业发展接轨的可行路径。于是在我国组建社会主义报业集团便提上了日程。


国内许多报社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如何合理地运用好这笔资金,成为摆在当时各大报社管理层面前的重要课题。以广州日报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积累了一笔可观的利润资金,当时报社管理层的脑海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这部分资金除了添置设备,还应该投资什么方向呢?多办几张报纸吗?这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报纸不是办得越多越好的。鉴于报业市场容量有限,把办报作为唯一投资方向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需要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选择更多更好的投资方向,追求较优的投资回报,这样才能真正管好和用好国有资产,这也是我们建设报业集团的又一出发点。”。


那么为什么选择将《广州日报》作为主体组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呢?


一、有影响的传播实力


1978年,《广州日报》提出进行新闻改革、增强新闻报道的办报思路。在业内也以敢闯“禁区”,“敢闯、敢试”的改革勇气而著称,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报业改革“组合拳”。


1987年1月1日,《广州日报》在全国地方报纸中率先由4版扩为8版。这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一举打破了各大报纸只有4个版的“铁框”限制。1995年1月开始改为20版,当年,《广州日报》被评为“中华之最”——全国版面最多的报纸。《广州日报》沿着扩版的路径大踏步前行,发行量和广告额不断创出新高。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981年,经广州市委批准,广州日报社与市财政脱钩,在全国党报率先不吃“皇粮”,实现了“自筹自支、自负盈亏”的新财务制度。此举意味着《广州日报》正式走上了市场化的生存道路,开始按市场规律来组织报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动断了“皇粮”之后,“找米下锅”的压力不断变成开拓市场的动力,广告额持续攀升:1993年达到1.85亿元,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第一位。自此以后就蝉联全国报业第一位。


三、充足的人才实力


为筹建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社1995年提出“跨世纪人才战略”,制定了人才引进十年规划。以高校招聘为主,社会招聘为辅,积极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大批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和有经验的媒体人才。开始建立涵盖采编、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人才积累和储备,并呈现名校毕业生多、年轻人多、复合人才多的特色优势。


1995年12月1日,经中共广州市委批准,广州日报社领导机构,由原来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改为社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增加了分管经营的班子成员。这也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为成立报业集团做好了运行机制准备。


四、过硬的技术实力


1988年10月,广州日报社撤销电版车间,撤销了铅炉和拆除了铸造铅版的设备以及铸字和排字车间,成立电脑排字车间,从此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时代。1993年7月1日,《广州日报》首次采用彩色照排技术出版单面彩色报纸,宣告了《广州日报》正式进入彩报时代。


五、通畅的发行实力


1990年1月1日,《广州日报》大胆迈出自办发行的步伐,成为广东地区第一家打破传统邮局订阅、自办发行的报纸,也是全国首批自办发行的报纸,并创全国报纸零售量第一。


六、初具规模的报业集团雏形


“一报打天下”的传统办报观念逐渐改变。《广州日报》意识到,要想抢占不同的报业市场,就须补充一些新鲜的报业面孔。在这样的观念主导下,依托市委机关报的定位,《广州日报》的家庭不断增添新成员:《足球》《老人报》《广州文摘报》《信息时报》《岭南少年报》《商旅导报》《赢周刊》等报刊相继创刊。从一报到多报,广州日报社的市场细分越来越完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至此,广州日报社已形成以主报为核心,旗下多家子报和多个公司的报业集团化雏形。


此外,《广州日报》地处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现代报业较发达的港澳地区,这也让它具有组建首家报业集团的天然“地利”优势。


当然,组建首家报业集团除了以上这些必要条件之外,也离不开自身的积极争取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广州日报社当时的领导班子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魄力和远见卓识,在报社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为成立报业集团创造有利条件,扫清制度障碍,清除思想阻力,做好思想理论准备。从1992年开始,广州日报先后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中央一级和其他新闻理论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专门探讨建设报业集团问题。1995年,在广州日报新闻学术研究中心举行的以“如何办好大都市报纸”为题的学术研讨会上,专门邀请京、津、沪、粤一批新闻界老前辈和权威人士就建设报业集团问题再次进行论证和研讨。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理论准备,广州日报对建设报业集团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基本思路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1993年初,便开始积极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打报告,争取成立首家报业集团。


另一方面,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作风开明。建设报业集团是我国宣传思想战线酝酿已久的一项重要工作。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后,国家新闻出版署就提出:“新闻出版工作要实行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并提出,为实现这个战略转移,应当适时组建报业集团。广东省委宣传部积极向中宣部申请,提出在广东率先组建报业集团的设想,并以广州日报等几家条件成熟的报社为试点。1995年,在对全国多家地方党委机关报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了国内报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后,国家新闻出版署认为进行报业集团试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但考虑到组建报业集团是我国报业改革一件方向性的大事,为慎重起见,拟选择一家报纸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继续向全国推广。经过反复选择比较,并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终于在1996年新年伊始选定广州日报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单位。在内部条件成熟与外部政策催生的双重力量推动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应时而生。


1996年1月15日,经中宣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广州日报社组建我国第一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这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掀开了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迎来了中国报业和传媒业集团化发展的春天。(作者:文远竹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研究室主任、高级记者)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期待大家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