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年初国际新闻界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是红极一时的美国聚合类媒体Buzzfeed宣布裁员100余名,业界普遍将Buzzfeed这一行为理解为在线新闻媒体受挫的信号。

作为2006年创办的一家新媒体公司,Buzzfeed这几年一直是数字媒体行业标杆。它最初只是一间研究网络热门话题的实验室,这个特点直接反映在公司的名字上——Viral lab,即病毒研究室。该实验室采用一种专门的社群分析工具——Pound,具体原理与今日头条相似,都是通过点击率等数据指标,统计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分析读者喜好,并最终将这些主题和内容推给读者。

除了基于算法进行内容的病毒式传播,Buzzfeed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广告营收方式——原生广告,即广告内容与报道内容相配合。通俗来讲,就是通过算法统计受众喜好,制造爆款文章,将广告内容巧妙地安插在爆款文章之中。或者,专门发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点击的“病毒式内容”(viral content)。

这种“病毒”策略帮助Buzzfeed迅速壮大。现在的Buzzfeed,已经成为在全球18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员工达到1700多人的综合性新闻集团。其美国用户超过纽约时报,一度达到近8000万,影响力与日俱增。它的一些内容包括娱乐性榜单、测试题和热门事件链接,也被很多新媒体运营者模仿。

但是,从2016年开始,Buzzfeed赖以迎合受众的爆款文章及算法策略逐渐失灵。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的数据,2017年10月,Buzzfeed的读者人数为6980万,与2016年10月的7740万读者相比下降了10%,与2015年的7930万读者相比下降了12%。

Buzzfeed的采编人员正在工作。

Buzzfeed的内容转型

PGC的尝试与成绩

流量和用户双下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完全是Buzzfeed的责任,而是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竞争加剧的体现。实际上,早在危机之前的2011年,Buzzfeed曾尝试进行转型。

当时,美国在线刚刚收购赫芬顿邮报,作为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乔纳·佩雷蒂(Jonah Peretti)转而将全副精力用于发展BuzzFeed,进行了针对内容的一系列革新。

2011年12月,BuzzFeed聘请美国著名杂志Politico的知名政治作家本·史密斯(Ben Smith)担任网站的新主编。史密斯上任后相继推出了政治和科技频道,同时招纳更多新闻记者,撰写深度原创新闻。

2013年,BuzzFeed邀请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马克·斯库福斯(Mark Schoofs)加盟,组建调查报道团队,报道严肃新闻。斯库福斯有在华尔街日报和非营利性网络媒体ProPublica工作的丰富经验。现在,马克·斯库福斯团队已经从最初只有几个采编人员,发展到拥有20多位记者,这其中有5位都是普利策奖得主。

根据腾讯谷雨故事对马克·斯库福斯的专访,每一个深度报道的选题,他们都认真对待。在调查美国最大的连锁精神医院环球健康服务公司(UHS)时,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做了500多个实地采访,拿到了20多个监控视频,其中还包括医院员工动手打病人的片段。他们也拿到了上千份文字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事实核查,还聘请了两位律师给报道提建议。

在这种不计时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下,2017年初,BuzzFeed关于国际大公司仲裁程序的调查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国际报道奖提名。

除了在深度报道领域有所建树,Buzzfeed还相继推出体育和女性板块,开始覆盖更多新闻题材。

社群发展为UGC提供支撑

除了专业的媒体内容生产,在一次契机中,Buzzfeed还发展了培养用户黏性、鼓励用户生产内容(UGC)的社群板块。

2012年7月17日,幽默网站McSweeney's Internet Tendency针对Buzzfeed发表了一篇讽刺性的文章,标题为“BuzzFeed文章建议”。作为回应,BuzzFeed采纳了这些建议,并将McSweeney's列为“社群贡献者”,同时就此开始征求读者投稿,此举也吸引了许多媒体关注。

随后,BuzzFeed在2013年5月增加了“社群”内容区块,让使用者能发布自己的内容。一开始,使用者每日仅能发一篇帖子,但随着等级(Cat Power)的提升,用户可以逐渐增加发帖数量。

这个板块现在已成为Buzzfeed用户黏性最强的内容。

美国民众新闻阅读峰谷线


视频时代的到来

尽管Buzzfeed在深度报道及新闻生产方面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建设,但是从数据上来看,美国受众在关注时政新闻及其他严肃新闻时,还是倾向于选择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科技新闻网站Recode将读者的这一转变解释为新媒体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于事件全貌的认识,美国人试图理解动荡的政治气候,就必须借助传统的新闻网站。

比如,CNN、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福克斯在特朗普及希拉里总统选举的新闻中都获得了阅读量的极大提升,赢得了大量的网络读者群。更重要的是,在持续的政治紧张局势下,这种用户黏性还将持续下去。根据网站分析软件SimilarWeb提供的数据,与BuzzFeed和受用户导向驱使的网站不同,传统新闻网站的大部分流量来自读者直接访问他们的网站或通过搜索间接访问他们的新闻。

为了差异化发展,BuzzFeed抓住了视频的风口。2017年,Buzzfeed是在线视频中排名第一的媒体公司,在Facebook和YouTube上共获得了648亿次浏览量。

互联网数据公司Tubular Labs在2018年2月19日发布的2017年全年预估数据显示,大约110条BuzzFeed的内容在YouTube和Facebook视频上产生了574亿的点击量,获得74亿美元的收入。

在Facebook品牌内容合作伙伴中,BuzzFeed的视频浏览量占据优势位置,共提供了大约10亿次的内容露出,位列第一(后面的几位分别是时代华纳、英国网络社区LADbible和迪斯尼),占Facebook视频总观看次数(126亿)的8%。

在美国新媒体集团Group Nine Media 的社交视频子板块子网站Now This Media 上,BuzzFeed的Tasty频道更是受到追捧,观看次数达4.064亿。

彭博社2018年1月26日报道,今年春节前夕,Buzzfeed宣布与今日头条达成授权协议,将自己的内容尤其是美食频道Tasty的视频内容,提供给今日头条,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协议规定,Buzzfeed的“英文,日文,葡萄牙文和西班牙语”视频将上线今日头条旗下海外产品,允许其在日韩、北美、欧洲等市场使用。

Buzzfeed获得的最多点击来自社交媒体


数字媒体的社交困境

为了增强自身影响力,Buzzfeed采用的策略之一是发挥自身在视频和娱乐内容上的优势,坚持通过诸如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络门户分享原创内容以吸引流量。根据Buzzfeed内部资料分析团队的数据分析显示,BuzzFeed网站75%的流量来自外部的社交媒体,包括Pinterest、Twitter和Facebook。

但是,这一策略困难重重。一方面,2017年Buzzfeed在Facebook上的点击虽然超10亿次,但整体低于2016的13亿次。另一方面,即便点击居首位,但Buzzfeed出品的点击数并不完全与广告营收成正比。其中的大部分收益被社交媒体占有。这些流量虽然可以推动BuzzFeed在社交平台上的业务,但也让BuzzFeed更加被动。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进行内容分发使广告收入严重流失。皮尤《2015新闻媒体现状》报告指出:“与一年前相比,数字广告营收中更大的一块蛋糕,即65%,被5家科技公司所占有,包括Facebook、谷歌、雅虎和Twitter。”

这种困境不仅出现在Buzzfeed一家媒体上,大多数新媒体都面临来自社交媒体的控制和挤压。


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在与社交媒体及传统专业媒体的竞争过程中,BuzzFeed进入了瓶颈期。尽管Buzzfeed聘请尼尔森量身定做的一份报告(其中包括Facebook上的网站流量和社交流量),声称2017年10月BuzzFeed的用户数从8月的1.6亿增加到了1.63亿。但外界各方数据与Buzzfeed的结论并不一致。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数据显示,BuzzFeed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未能实现受众增长。

针对这一情况,Buzzfeed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强与社交媒体的合作,Buzzfeed在未来还有可能将重点放在视频及社交化的娱乐性内容,以避开传统媒体在严肃新闻及深度报道上的优势。2017年,Buzzfeed宣布将拆分成两个独立部门——Buzzfeed News和BuzzFeed Entertainment Group,分别关注新闻和娱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这是Buzzfeed在社交媒体时代押宝视频、强化娱乐内容的重要一步。

在广告方面,在原生广告逐渐走低的情况下,Buzzfeed宣布将尝试一直鄙视的横幅广告。除此之外,他们还将通过商务、授权、影视制作等拓宽广告来源。

为了调转方向,原本负责BuzzFeed数字广告业务,已担任公司总裁3年半的高曼(Greg Coleman)将转任资深顾问,新CEO将分担他原本部分工作。

集团还将裁撤100多位员工,占BuzzFeed约1700名全球员工的6%,以美国广告业务人员为主,编辑部未直接受影响,其中美国裁员比例达8%。英国BuzzFeed根据当地阅读习惯,将重新聚焦调查与政治,逾20名编辑与广告业务人员将被裁撤。

在解释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及裁员行为时,BuzzFeed乐观地表示,流量和用户的下降是数字泡沫挤压的正常反应,同时也表示这种情况是公司决策向“视频转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反应。

事实上,在互联网新闻红海当中,并非Buzzfeed一家在线媒体遇到增长乏力的问题,在全球范围,越来越多一度引领潮流的数字媒体均陷入了裁员、倒闭、易主的风波。比如赫芬顿邮报的转售,数字新闻网站Mashable以过低价格5000万被收购等。在可预计的未来,美国商业在线媒体将迎来一波洗牌,舆论和关注将逐渐聚焦于更少的大媒体,一些大型的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将因为其专业的新闻态度和水平得以获得稳定收益,社交媒体进入稳定时期,而以内容生产为主的中小型互联网媒体将面临巨大考验。(来源:传媒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