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辽宁大学刘巍

2018-01-03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活动中,我作为高校辅导员代表成为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巡讲团成员,分别奔赴天津、黑龙江、吉林以及辽宁的沈阳、大连、锦州、阜新等地的高校开展宣讲工作。

感谢教育部思政司、研究会、省委高教工委、辅导员基地和辽宁大学提供的宝贵机会,使我在巡讲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在准备、培训和巡讲的时间里,我深切的感受到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取得的辉煌成绩,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感受颇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优势、世界意义和未来发展的集中阐释,坚决地表明了我们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中国道路自信升级习近平描绘新时代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用3万多字空前篇幅的报告,展现了中国执政党对中国道路的空前信心。道路自信是来自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的五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道路自信体现在报告通篇鲜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上,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更高历史定位,同时更加突出关注对外部世界的影响;道路信心也体现在贯穿整个报告的强烈使命感上,向世人展现出一份中国共产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详尽行动纲领,明确要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道路信心更体现在党对中国道路的主动升级上,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再次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判断,阐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0年后的30年分两个阶段的“新三步走”重大战略安排,详细描绘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中国发展蓝图。

坚定理论自信,确立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强调要“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只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转化成现实的力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自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所检验,使它有了立足于人民的坚实根基;理论自信既是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给了我们理论自信的充足底气,另一方面与我们当前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有关。所以,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坚定从容底气,彰显中国“制度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制度自信已被实践和时间所证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举世瞩目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放眼全球,中国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足以证明中国制度的合理性、稳定性与优越性;制度自信植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独特的基本国情、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塑造了中国制度,这种制度既遵循普遍规律又不墨守成规,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反对照抄照搬,既吸收别人好的东西又保持自己好的东西,从而在文化独立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中保持制度活力;制度自信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在30多年的进程中,我们已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而这些制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的。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已经成为我们血脉的一部分,为中华文化代言、为新时代发声,这是我们的责任。

 

在巡讲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面对这么多的青年群体进行巡讲,我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就是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的每一场报告都是对“四个自信”的不断认知、理解和深化的过程,使我能够更加有坚定的底气、十足的自信去向全体青年阐明:我们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定前进,并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投稿邮箱:lmszdt@163.com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信息来源:辽宁大学

执行编辑:王天雨(实习)

责任编辑:徐杨

审核:梁士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