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其他】XXX****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XXX****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 录
1总则.. - 1 -
1.1编制目的... - 1 -
1.2编制依据... - 1 -
1.3适用范围... - 3 -
1.4应急预案体系... - 3 -
1.5工作原则... - 4 -
1.6突发环境事件类型、级别... - 4 -
1.6.1 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 4 -
1.6.2 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 5 -
1.6.3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 5 -
1.6.4 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 6 -
2基本情况.. - 8 -
2.1企业简介... - 8 -
2.1.1企业基本情况简述... - 8 -
2.1.2 企业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 - 10 -
2.1.3 企业所处区域地形、地貌及地质... - 10 -
2.1.4 企业所处区域水文与水系... - 11 -
2.1.5 气象条件... - 12 -
2.1.6 土壤... - 13 -
2.1.7 生态... - 13 -
2.2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 13 -
2.2.1产品方案... - 13 -
2.2.2主要设备清单... - 17 -
2.2.3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 18 -
2.2.4主要原辅料理化特性及危险性说明... - 19 -
2.2.5生产工艺... - 19 -
2.2.6“三废”排放及处理情况... - 19 -
2.3环境保护目标... - 24 -
2.4环境功能区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 26 -
3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 - 29 -
3.1项目物质风险识别... - 29 -
3.1.1物质危险性判定标准... - 29 -
3.1.2物质的火灾爆炸性识别... - 30 -
3.1.3物质的毒性识别... - 31 -
3.1.4物质风险识别结果... - 33 -
3.1.5伴生、次生危害... - 33 -
3.2生产设施及公辅设施风险识别... - 35 -
3.2.1工艺过程风险识别... - 35 -
3.2.2工艺装置风险识别... - 39 -
3.2.3风险识别结果... - 40 -
3.3重大危险源识别... - 41 -
3.3.1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方法... - 41 -
3.3.2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 - 42 -
3.4环境敏感性识别... - 43 -
3.5环境风险等级评价的确定... - 43 -
3.6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分析... - 44 -
3.6.1风险事故发生原因及发生概率... - 44 -
3.6.2最大可信事故确定... 46
3.6.5源强计算... 47
3.7后果预测... 49
3.7.1火灾爆炸事故后果预测... 49
3.7.2爆炸、泄漏事故时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扩散后果预测... 50
3.7.3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体中扩散后果预测... 51
3.8环境风险计算和评价... 51
4组织机构及职责.. 53
4.1组织机构体系... 53
4.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54
4.2.1指挥机构的组成... 54
4.2.2指挥机构主要职责... 54
4.2.2机构分工及主要职责... 55
5预防与预警.. 59
5.1预防措施... 59
5.2环境风险源监控... 60
5.2.1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60
5.2.2物料泄漏事故预防措施... 61
5.2.3原辅料贮存和运输中的污染防治措施... 63
5.2.4废水事故预防措施... 63
5.3预警... 65
5.3.1发布预警条件... 66
5.3.2预警分级... 66
5.3.3发布预警方式、方法... 66
5.3.4预警行动... 67
5.4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8
5.4.1 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68
5.4.2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68
5.4.3 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车间、托运方联系的方式... 68
6信息报告与通报.. 70
6.1内部报告... 70
6.2信息上报... 70
6.3信息通报... 71
6.4事件报告内容... 72
7应急响应与措施.. 73
7.1分级响应机制... 73
7.2应急措施... 78
7.2.1应急、消防设施... 78
7.2.2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79
7.2.3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85
7.2.4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88
7.2.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89
7.2.6 应急处置人员安全防护... 92
7.3应急监测... 92
7.3.1水环境监测... 92
7.3.2大气环境监测... 94
7.4应急终止... 95
7.4.1应急终止的条件... 95
7.4.2应急终止的程序... 95
7.5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96
8后置处理.. 97
8.1 善后处置... 97
8.2 保险... 97
9应急培训和演练.. 98
9.1培训... 98
9.2演练... 99
9.2.1演练组织与级别... 100
9.2.2 演练准备... 100
9.2.3 演练频次与范围... 100
10奖惩.. 101
11保障措施.. 103
11.1经费及其他保障... 103
11.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03
11.3应急队伍保障... 104
11.4通信与信息保障... 104
11.5保障制度... 104
12预案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105
12.1预案的评审、备案... 105
12.2发布和发放... 105
12.3预案管理与更新... 105
13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 106
14附则.. 107
14.1名词术语定义... 107
15附件.. 109
附件1: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 - 110 -
附件2:企业地理位置图... - 111 -
附件3:企业周边环境示意图... - 112 -
附件4:企业厂区平面布置图... - 113 -
附件5:内部应急人员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 114 -
附件6:外部联系单位、人员、电话... - 115 -
附件7:应急和消防设施明细... - 116 -
附件8:雨污管网、事故排水系统及转换装置... - 118 -
附件9:撤退和交通管制示意图... - 119 -
附件10:公司物资安全资料表... - 120 -
附件11:历次环评批复文件及环保三同时验收资料... - 149 -
1总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我公司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或由安全生产次生、衍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规范了我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出了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完善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我公司救援抢险队伍的衔接和联动体系,为我公司有效、快速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我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的蔓延,减少环境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 号);
(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 号);
(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 号);
(10)《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 号);(11)《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
号);
(12)《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4)《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53 号);
(15)《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事业单位版)》(苏环办〔2009〕161 号)
(16)《苏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系统建设方案》(苏府[2006]136 号);
(17)《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5085.7);
(19)《重大风险源辨识》(GB 18218 -2009);
(2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2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27)《危险废物鉴别规范》(HJ/T 298);
(2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2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30)《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
(3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
(3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
(3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
(3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5085.5);
(3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
(36)《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 第1 号);
(37)《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 部门公告2003 第12 号);
(38) 《关于深入推进环境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2)221号);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以
及厂区所在地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和上述区域内人员的在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
1.4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各存在环境风险的罐区、码头、装卸工段及重要的公辅设施等的应急处置措施组成。公司应急预案包括总则、公司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与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应急预案实施、附录组成。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预备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4、科学预防,高效处置。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视专家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1.6突发环境事件类型、级别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的要求,依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6.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 人以上死亡或100 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 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1.6.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 万人以上5 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6.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 人以下死亡或10 人以上50 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 人以上1 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 万元以上2000 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6.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启动运行流程图如图1-1所示: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具体可包括:日常预防和预警、环境应急准备、环境应急响应与处置、环境事故应急终止后的管理等方面。具体相关管理体系示意图如下:
2基本情况
2.1企业简介
2.1.1企业基本情况简述
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 1997 年3月19日。主要从事液体化工品、油品的装卸、储存、分装和中转业务。
目前我公司建有一座液体化工品码头,布置 1 个 30000 吨级化工品泊位(A 泊位)、1 个 10000 吨级化工品泊位(B 泊位)、1 个 300 吨级液体化工品泊位(C 泊位)、1、2座引桥(尺度为56 m×12m 和 47 m×12m)及相应配套设施等,码头主体部分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系船墩采用高桩墩台式结构。公司后方陆域建有与码头配套的储罐63 座,总库容量 153500m3。根据平面可知,公司目前共有9个储罐分区,编号1#~9#。
公司自成立以来,共编制过4次环评报告,分别为***。历次环评批复文件及环保三同时验收资料详见“附件12”。
根据四次环评可知,我公司允许经营的化学品共29种,分别为*****。由于丙烯腈属于剧毒物质,公司位于长江口岸,在相关部门要求下,公司不得经营剧毒物质。因此公司目前没有经营、今后也不再经营丙烯腈。
我公司涉及到危险化学物质,在储存、运输等过程存在安全隐患,需专门制定切实、可行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公司对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公司共配备员工及管理人员80人,实行白天一班8小时工作制,年有效工作日为360天。基本情况汇总见表2.1-1。
2.1.2 企业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
地理位置:XXX****有限公司地处XXX市****,XXX沿江经济开发区东端。企业地理位置详见“附件2”。
周围环境概况:公司周围环境概况如下。企业周边环境示意图详见“附件3”。
总平面布置:****公司油码头和库区组成。库区主要分为储罐区、公用设施区及办公区。库区北面自西向东布置7#、6#、5#和 4#罐区,中部自西向东布置 8#、9#罐区、1 号装车台、2 号装车台、灌桶间、1#、2#和 3#罐区,南面布置有发电机房、变配电间、冷冻机房、污水处理站、消防水泵房、锅炉房等公辅配套设施。泵棚随罐区布置,分布在库区中部。办公楼及控制室设在一个建筑物内(即为综合办公楼),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大门处。企业详细平面布置图详见“附件4”。
XXX市位于东经120°28′21′′,北纬31°58′34′′,坐落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黄金水道”长江的南岸。处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距上海100 公里、南京180 公里、苏州60公里、无锡50 公里、常州55 公里。
XXX市不仅有着长江三角洲产业规模层次高、市场条件好、物
资供应充裕等整体优势,而且扼“黄金水道”长江的咽喉,溯江而上,可直达武汉、重庆等中国中西部重镇;顺江而下,呼应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和浦东开发区,沟通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和世界各港口,可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1.3企业所处区域地形、地貌及地质
厂区地貌上属长江冲积相 I 级阶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 2.27~2.4m。
1)仓储区地质
参照临近工程地质资料,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河冲积和河床相地层,上部为淤泥粘性土、松散粉细砂层与砂层的互层状上,下部主要为中密度至密实状粉细砂层。其中下层粉砂层可作为桩基持力层该区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表下-0.5m左右与长江呈互补关系。
2)码头地质
码头区域属长江河口三角洲地带,地层自第四纪以来,有四个沉积韵律,代表四次沉积旋回,覆盖层最厚可达300~400 米左右,其中 0~70 米的覆盖层属现代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由粉、细砂与粘性土层交替出现。
2.1.4企业所处区域水文与水系
1、遇洪水位
该地区100 年一遇洪水位为5.29m;50 年一遇洪水位为5.15m;
20 年一遇洪水位为4.95m;5 年一遇洪水位为4.62m。
2、长江潮汐
XXX地区历年最高潮位6.38m。历年最低潮位0.42m。多年平均高潮位3.82 米m。多年平均低潮位1.86m。平均潮位2.85m。最大潮差4.01m。
3、水文特征
该地区地下水水位8m。地表水为长江流域太湖水系。沿江有多条内河与长江相同,工程所在地向东1.0km左右是十三圩港河。这些河道均为排灌河流,由于受人工闸控制,流速均很小,且流向不定。
4、下游水体情况
本公司所处地区水系属长江三角洲水系。沿江有多条内河和长江相通,公司附近主要水体为长江。
公司所在地长江澄通河段,位于长江河口感潮河段,长江水流
大部分为双向流,只有径流量很大,天文潮很小情况下为单向流(落潮流)。河段潮汐特点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潮位每日两涨两落,涨潮流平均历时4 小时,落潮流平均历时8 个多小时,平均潮流期为12 小时50 分。最高潮水位为6.38m,最低潮水位为0.42m。据大通水文站历年观测资料,平均落潮流量为2.93 万m3/s,最大流量为9.23万m3/s,最小流量为4626m3/s。在汛期,平均落潮量24.5 亿m3,涨潮量1.5 亿m3。在枯水期,平均落潮量9.45 亿m3,涨潮量5.12 亿m3。本长江段床沙组成大部分为细沙,平均粒径为0.12~0.16mm。
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 详见“附件11”。
2.1.5气象条件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
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14.2℃,多年平均气温15.2℃,七月平均气温27.8℃,一月平均气温2.2℃,35℃以上高温日5.1d。多年平均降水量1025.6mm,历年最大降水量1342.5mm,历年月最大降水量345.2mm,历年日最大降水量219.6mm,小时最大降雨量71.6mm,十分钟最大降雨量33.6mm,多年平均降雪天数6.5d,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7~8 月可达85%。多年平均雾日数28.7d,最多雾日数66d,最长雾期持续时间71h。本地常风向为SE 向,ESE~SSE 向频率为29%,强风向为SE向及ESE 向,最大风速20m/s,8 级以上大风日8.4d,最多为26d。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SW 2%,冬季主导风向NW12%,夏季主导风向SE 13%,夏季最小频率风向NW 2%。
2.1.6土壤
公司所在地的土壤属太湖平原土区,土壤以发育于黄土状物质的
黄泥土为主,土壤的粘土矿物皆以水云母为主,并蒙脱、高岭等,土
壤质以重壤为主,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0-2.5%,含氮0.15-0.2%,土壤pH 为6.5-7.2,基本呈中性,钾、磷较丰,供肥和保肥性能好,既保水又爽水,质地适中,耕性酥柔,粘粒含量约20-30%,土质疏松。沿江芦苇野草丛生的滩地属草甸地,形成年代只有二、三十年或更短。地下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潜水含水层为泻湖相亚粘土夹粉砂,地耐力为8-10t/m2,水质被地表水所淡化。
2.1.7生态
随着人类的农业开发,公司所在区域的自自然生态环境逐渐被人工农业生态环境所替代,而近年来随着镇区的开发建设,又逐渐向城镇
生态发展转化。大片农田被工厂所取代,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厂房、办公楼。目前植被是菜农种植的蔬菜和居民房前屋后、道路与河道两
岸以及工矿企业内以绿化为目的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由于人类
活动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树木草丛之间早已没有大型野生动物,仅有
居民人工饲养的畜禽,以及少量的鸟类、鼠类、蛙类及各种昆虫等小
型动物。
2.2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2.2.1产品方案
我公司总储量、各化学品年周转量及储罐储存介质见表2.2-1~表2.2-3。
表2.2-1 储罐数量及设计年储量
序号 | 单个储罐容积(m3) | 储罐材质 | 储罐数(个) | 储罐总容积(m3) |
1 | 5000 | Q235 | 4 | 20000 |
2 | 3000 | SUS304 | 12 | 36000 |
Q235 | 14 | 42000 | ||
16锰钢 | 3 | 9000 | ||
3 | 2500 | Q235 | 4 | 10000 |
4 | 2000 | Q235 | 4 | 8000 |
5 | 1500 | Q235 | 8 | 12000 |
SUS304 | 5 | 7500 | ||
6 | 1500 | SUS316L | 3 | 4500 |
7 | 750 | SUS304 | 6 | 4500 |
小计: | 63 | 153500 |
表2.2-2 每种化学品大致的年中转量
序号 | 化学品名称 | 大致年中转量 t | 最大储存量 t |
1 | 甲苯 | 5000 | 2088 |
2 | 1,4二甲苯 | 40000 | 6192 |
3 | 环氧丙烷 | 50000 | 7968 |
4 | 苯乙烯 | 50000 | 1092 |
5 | 乙二醇 | 60000 | 5328 |
6 | 甲醇 | 60000 | 1896 |
7 | 二甘醇 | 30000 | 1792 |
8 | 醋酸乙烯 | 40000 | 14880 |
9 | 正丁醇 | 50000 | 2592 |
表2.2-3 储罐区各物料储存情况明细
储罐组 | 储罐编号 | 公称容积m3 | 一般储存介质 | 备注 |
1号罐组 | T-3021 | 3000 | 1,4二甲苯 | 专用 |
T-3022 | 3000 | / | 储存介质不固定,限该罐区同类别化学品 | |
T-3023 | 3000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专用 | |
T-3024 | 3000 | 醋酸乙烯酯 | 专用 | |
T-3025 | 3000 | |||
T-3026 | 3000 | |||
2号罐组 | T-3027 | 3000 | 邻二甲苯 | 专用 |
T-3028 | 3000 | |||
T-3029 | 3000 | 醋酸乙烯酯 | 专用 | |
3号罐组 | T-3001 | 3000 | / | 储存介质不固定,限该罐区同类别化学品 |
T-3002 | 3000 | 丙烯酸 | 专用 | |
T-3003 | 3000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专用 | |
T-3004 | 3000 | 醋酸乙烯酯 | 专用 |
2.2.2主要设备清单
(1)码头区
公司共配有30000DWT、10000DWT和300DWT的液体化工泊位各一个,码头岸线距离共为450米,A码头(30000DWT)引桥长50米,宽12米,B码头(10000DWT)引桥长40米,宽12米,码头区建有配套的装卸工艺、供电照明、仪表及控制、通信、给排水、消防等设施。
码头设计尺寸及槽区的主要设施分别见下表2.2-4。
表2.2-4 码头设计尺寸
码头前沿 | 上游码头 | 中游码头 | 下游码头 |
设计泊位(DWT) | 30000 | 10000 | 300 |
设计船长(m) | 183 | 128 | 42 |
设计吃水(m) | -19 | -14 | -9 |
(2)管线
公司共配备管线数量 101 根,管径规格包括 DN100 和 DN150。具体见表 2.2-5。
表2.2-5 软管一览表
序号 | 规格型号 (管径) | 设计压力 (MPa) | 工作压力 (MPa) | 材质 | 长度 (m) | 数量 (根) |
1 | DN150 | 1.6 | 0.5 | 复合软管 | 6-10 | 95 |
2 | DN100 | 1.6 | 0.5 | 复合软管 | 6-10 | 6 |
(3)其它公辅设备清单
表2.2-6 项目其他设备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1 | 燃油锅炉 | WNS2-1.0-y 2t/h | 2台 | 特种设备 |
2 | 发电机 | 500Kw | 1台 | / |
3 | 发电机 | 800Kw | 1台 | / |
4 | 电动消防泵 | 150S78 Q=55L/s H=78m | 3台 | / |
5 | 电动消防泵 | IS125-100-315 Q=200m3/h H=125m | 3台 | / |
6 | 柴油消防泵 | XB16/80A Q=80L/s H=160m | 3台 | / |
7 | 柴油储槽 | 10t | 1个 | / |
1t | 1个 | / | ||
3t | 1个 | / |
2.2.3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项目主要涉及的化学品年周转量及最大储量见上表2.2-2。
2.2.4主要原辅料理化特性及危险性说明
我公司涉及到的化学品的物质理化性质、毒性毒理性质详见“附件10 公司物资安全资料表 ”。
2.2.5生产工艺
我公司的工艺流程可分为卸船、装车、装船及扫线四个过程,具体如下:
① 卸船
工艺说明:海轮停靠码头后,利用船载泵将液体化学品经码头软管、后方管线卸入指定的储罐。
②装车
③装船
工艺说明:需要装船时,先暂定船载量,由装船泵管线进行计量装船,具体工艺如下:
| |||
④扫线
工艺说明:每次装卸作业完毕,需用氮气吹扫排空码头与船相连接的软管设施内的残液,方可拆卸软管设施,扫线废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罐区呼吸排放。
2.2.6“三废”产排情况及防治措施
(1)废水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A、公司用排水平衡图:公司目前废水主要为锅炉排水、储罐清洗废水、罐区装车平台地面冲洗废水、储罐初期冷却废水、初期雨水及生活污水等。全厂用排水情况如下图:
B、废水水质分析:
公司废水特征按照其水质浓度高低分可分为高浓度废水和低浓度废水,两种废水分类收集,分开处理;按照其产生特征,各股废水均为间歇产生,对废水处理设施的冲击不大。
高浓度废水:罐区、装车平台地面冲洗废水(该废水水量较大、废水浓度较高)主要含有泄漏物料,部分溶于水,部分不溶于水,水质综合表现COD及石油类浓度较高,进入废水处理设施浓度较大,采取单独收集后,单独委托XXX市格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的方式进行处理。
低浓度废水:包括储罐初期冷却废水、初期雨水、锅炉排水、储罐清洗废水、生活污水等,该类废水含有的化工物料很少,废水COD、SS、石油类等污染指标相对浓度不高,混合后一起排入厂内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厂区废水处理设施于2009年进行了中水回用提标改造,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率可达到60%左右,主要回用于洗管和场地冲洗用水;其余40%的废水达标排入长江。
C、废水治理措施
改造后的“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为8t/h,以“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过滤+活性炭吸附”为主体处理工艺,详细工艺流程如下:
排放废水的各项污染物都达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DB32/T1072-2007中表2排放标准,从厂内雨水排口排放(污水处理站的达标尾水通过厂区雨水管网、雨水排口排入东面小河流最终入长江,污水排口、雨水排口已合二为一),尾水实行深入长江内排放,排污口离岸边距离为150米。
(2)废气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A、有组织排放的燃油烟气:目前厂内有2台2T/H的燃油蒸汽锅炉,其中1台为备用锅炉,主要为低凝固点液体(如苯酚、冰醋酸等)储罐提供保温蒸汽,目前厂内采用为0#柴油为燃料,柴油的年用量约为300吨。由最近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厂燃油锅炉尾气烟尘、SO2和烟气林格曼黑度均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二类区标准。
表2.2-8 有组织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状况
污染源名称 | 排气量 (m3/h) | 污染物名称 | 产生状况 | 治理措施 | 去除率(%) | 排放状况 | 排放高度m | 排放 方式 | ||||
浓度 (mg/m3) | 速率 (kg/h) | 产生量(t/a) | 浓度 (mg/m3) | 速率 (kg/h) | 排放量(t/a) | |||||||
静电喷涂 | 5000 | 烟尘 | 15.8 | / | 0.03 | 直排 | 0 | 15.8 | / | 0.03 | 20 | 烟囱直排 |
SO2 | 13.7 | / | 1.71 | 13.7 | / | 1.71 |
B、无组织排放的废气:运营过程工艺废气主要是有机物料在储存、装卸、输送过程及管线吹扫中无组织散发排放的有机溶剂,主要为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环氧丙烷、甲醇和其它挥发性物质TVOC。产生特征是面源大,难以集中收集,涉及装卸、储存和运输的各个环节。目前治理工艺主要为加强储罐、管线及泵浦的密闭性能;设置泄漏报警装置;加强人工巡查;优化装卸油品操作;储罐呼吸孔加装回收装置等,减少无组织废气的产生。
通过加强设备管理,优化操作流程,空气自然流通的情况下可确保厂界浓度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表2中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
表2.2-9 无组织废气产生源强
污染源位置 | 污染物名称 | 污染物产生量(t/a) | 面源面积(m2) | 面源高度(m) |
整个厂区 | 甲苯 | 12 | 142500 | 20 |
二甲苯 | 12 | |||
苯乙烯 | 12 | |||
甲醇 | 1.2 | |||
环氧丙烷 | 9 | |||
TVOC | 31.8 |
(3)噪声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我公司噪声源主要为各类物料输送泵、锅炉风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噪声声级值范围为80~95dB(A)。通过采取输送泵设置在泵棚内,设置单独的空压房和锅炉房,各噪声源底部加装减震垫、定期检修和添加润滑油,布局在厂区中央等措施,厂界噪声达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中3类标准,即昼间(6:00-22:00)60dB(A),夜间(22:00-6:00)50dB(A)。
(4)固废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我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污水预处理污泥、残液、废活性炭和生活垃圾。废活性炭和污泥交给XXX市格锐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处理,残液由厂方收集后定期交给客户再利用,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单独设置了危险固废堆场和一般固废堆场,分开收集,分类储存,定期委托处置。堆场均设置了防水、防渗、防晒等措施,确保固废在临时储存过程不会渗漏、挥发。
建设单位根据固废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做到100%综合利用或处置,因此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2.3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确定的评价范围,评价组对项目周围5公里内居民、学校和医院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调查,识别了18个居民集中区、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具体情况见表2.2-10。
表2.2-10 公司周边5km范围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 保护目标名称 | 方位 | 距离(m) | 人数 | ||
1 | 居民 | 三兴街道 | SW | 3500 | 10000 | |
2 | ****联兴社区 | SWW | 5000 | 30000 | ||
3 | 久生村 | SWW | 3000 | 3623 | ||
4 | 厚生村 | SWW | 2400 | 4646 | ||
5 | 箐圩村 | ES | 2800 | 3219 | ||
6 | 镇南村 | WS | 4800 | 5234 | ||
7 | 新港村 | S | 1800 | 3958 | ||
8 | 长四圩村 | SW | 1200 | 1426 | ||
9 | 北桥村 | SW | 2100 | 1074 | ||
10 | 十一圩村 | W | 2900 | 1286 | ||
11 | 万亨村 | E | 4100 | 2747 | ||
12 | 常余村 | S | 4150 | 2528 | ||
13 | 耕余村 | SSW | 3100 | 2533 | ||
14 | 西界港村 | SSE | 2100 | 3167 | ||
15 | 澄瀛村 | SE | 3200 | 4056 | ||
16 | 务本村 | SSW | 4300 | 1758 | ||
17 | 鼎盛村 | SSW | 4800 | 4321 | ||
18 | 乐西村 | SWW | 5000 | 4406 | ||
19 | 学校 | 三兴中学 | SW | 3500 | 1180 | |
20 | 三兴小学 | SW | 3700 | 1103 | ||
21 | ****常阴小学 | ES | 4600 | 400 | ||
22 | 三兴幼儿园 | SW | 4200 | 485 | ||
23 | 医院 | 澳顺医院 | SW | 4700 | 100床 | |
24 | 市中医院骨伤治疗中心 | SW | 4850 | 35位 | ||
25 | 市肿瘤专科医院 | SW | 5000 | 20位 | ||
26 | 河流 | 十三圩港 | 与长江交界处 | E(下游) | 1000 | 小河 |
27 | 长江 | / | N | 0 | 大河 |
公司周围5km范围内主要涉及三兴街道和****的部分居民区(村庄)、4所学校,3所医院,共有居民约89982人。
公司附近的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考虑污水厂尾水纳污河道长江和下游十三圩港。
2.4环境功能区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见表2.2-11。
表2.2-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名称 | 取值时间 | 浓度限值(µg/Nm3) | 依 据 |
SO2 | 小时平均 | 500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 |
日平均 | 150 | ||
年(日)平均 | 60 | ||
NO2 | 小时平均 | 200 | |
日平均 | 80 | ||
年(日)平均 | 40 | ||
可吸入 颗粒物 | 日平均 | 150 | |
年(日)平均 | 70 | ||
TSP | 日平均 | 300 | |
年(日)平均 | 200 |
我公司涉及的特征因子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丙酮、甲醇等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标准,即苯:一次值≤2.4mg/m3,丙酮:一次值≤0.8mg/m3,二甲苯:一次值≤0.3mg/m3,苯乙烯:一次值≤0.01mg/m3,甲醇:一次值≤3.0mg/m3、日均值≤1.0mg/m3;甲苯执行前苏联《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即一次值≤0.6mg/m3,日均值≤0.6mg/m3;环氧丙烷工作场所时间加权允许浓度限值为5mg/m3,根据《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进行换算可得,环氧丙烷环境质量标准:一次值≤0.8mg/m3;其它特征因子按照总挥发有机物TVOC考虑,环境质量标准参照《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即TVOC:一次值≤0.5mg/m3。
②地表水: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长江该地段水体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详见表2.2-12。
表2.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pH外mg/L
序号 | 参 数 | 标 准 限 值 |
Ⅲ类 | ||
1 | pH | 6-9 |
2 | 溶解氧 ≥ | 5 |
3 | 高锰酸盐指数 ≤ | 6 |
4 | 化学需氧量(COD) ≤ | 20 |
5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 4 |
6 | 氨氮(NH3-N) ≤ | 1.0 |
7 | 总磷(TP) ≤ | 0.2 |
8 | 石油类 ≤ | 0.05 |
③环境噪声:我公司厂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3类标准,即昼间(6:00-22:00)≤65dB(A),夜间(22:00-6:00)≤55dB(A)。
(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大气污染物
我公司燃油蒸汽锅炉燃0#柴油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表1、表2中II时段二类区标准,即烟尘≤100mg/m3,SO2≤500mg/m3,NOx≤400mg/m3。
我公司储运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醇等,无组织工艺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表2中无组织排放标准,即周界外最高浓度苯≤0.4mg/m3、甲苯≤2.4mg/m3、二甲苯≤1.2mg/m3、甲醇≤12mg/m3。
②废(污)水
我公司场区内各类进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尾水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DB32/T1072-2007中表2排放标准,即pH6~9、COD≤80mg/L、NH3-N≤5mg/L、TN≤15mg/L、TP≤0.5mg/L;SS、二甲苯、甲苯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即SS≤70mg/L、甲苯≤0.1mg/L、二甲苯≤0.4mg/L。
③厂界噪声
我公司营运期厂界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中3类标准,即昼间(6:00-22:00)≤65dB(A),夜间(22:00-6:00)≤55dB(A)。
3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
针对我公司目前实际情况,结合我司于2006年7月委托资质单位编制的《XXX****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价专章》、2013年委托编制的《XXX****有限公司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稿)》,并根据风险评价相关要求,对我司的环境风险源重新进行梳理,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论进行总结。
3.1项目物质风险识别
3.1.1物质危险性判定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表1~表4、《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0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析》(GB50844-85)等相关标准,对我公司运输、储运物质的有毒有害性、易燃易爆性进行识别。
物质危险性判定标准见下表3.1-1。
表3.1-1 物质危险性标准
物质类别 | 等级 | LD50(大鼠经口)mg/kg | LD50(大鼠经皮)mg/kg | 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 |
有毒物质 | 1 | <5 | <1 | <0.01 |
2 | 5<LD50<25 | 10<LD50<50 | 0.1<LC50<0.5 | |
3 | 25<LD50<200 | 40<LD50<400 | 0.5<LC50<2 | |
易燃物质 | 1 |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 ||
2 |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 | |||
3 |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高温高压下)可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 |||
爆炸性物质 |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
备注:
(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1、2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
(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3.1.2物质的火灾爆炸性识别
我公司涉及物料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识别见下表3.1-2。
表3.1-2 主要物料火灾爆炸危险性识别汇总表
序号 | 物质名称 | 相态 | 火灾、爆炸危险性 | 根据风险评价导则识别结果 | ||||
闪点 (℃) | 引燃温度(℃) |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 危险度 | 危险分类 | ||||
1 | 甲醇 | 液体 | 11 | 385 | 5.5~44.0 | 7.00 | 甲类 | 易燃液体 |
2 | 正丁醇 | 液体 | 35 | 340 | 1.4~11.2 | 7.00 | 乙类 | 可燃液体 |
3 | 异丁醇 | 液体 | 27 | 415 | 1.7~10.6 | 5.24 | 甲类 | 可燃液体 |
4 | 异丙醇 | 液体 | 12 | 399 | 2.0~12.7 | 5.35 | 甲类 | 易燃液体 |
5 | 丙酮 | 液体 | -20 | 465 | 2.5~13.0 | 4.20 | 甲类 | 易燃液体 |
6 | 醋酸乙烯 | 液体 | -8 | 406 | 2.6~13.4 | 4.15 | 甲类 | 易燃液体 |
7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液体 | 10 | 435 | 2.12~12.5 | 4.90 | 甲类 | 易燃液体 |
8 | 乙二胺 | 液体 | 43 | 385 | 2.7~16.6 | 13.9 | 乙类 | 可燃液体 |
9 | 冰醋酸 | 液体 | 39 | 463 | 4.0~17 | 3.25 | 乙类 | 可燃液体 |
10 | 丙烯酸 | 液体 | 50 | 438 | 2.4~8.0 | 2.33 | 乙类 | 可燃液体 |
11 | 甲苯 | 液体 | 4 | 535 | 1.2~7.0 | 4.83 | 甲类 | 易燃液体 |
12 | 1,4-二甲苯 | 液体 | 25 | 525 | 1.1~7.0 | 5.40 | 甲类 | 可燃液体 |
13 | 苯 | 液体 | -11 | 560 | 1.2~8.0 | 5.67 | 甲类 | 易燃液体 |
14 | 邻二甲苯 | 液体 | 30 | 463 | 1.0~7.0 | 6.0 | 乙类 | 可燃液体 |
15 | 苯乙烯 | 液体 | 34.4 | 490 | 1.1~6.1 | 4.50 | 乙类 | 可燃液体 |
16 | 环氧丙烷 | 液体 | -37 | 420 | 2.8~37 | 12.2 | 甲类 | 易燃液体 |
17 | 柴油 | 液体 | 38 | 257 | 乙类 | 易燃液体 | ||
18 | 乙二醇丁醚 | 液体 | 71 | 244 | 1.1(170℃)~10.6(180℃) | 8.64 | 丙类 | 否 |
19 | 1,2-丙二醇 | 液体 | 99 | 371 | 2.6~12.6 | 3.85 | 丙类 | 否 |
20 | 1,4-丁二醇 | 液体 | >110 | 370 | / | / | 丙类 | 否 |
21 | 乙二醇 | 液体 | 110 | / | 3.2~15.3 | 3.80 | 丙类 | 否 |
22 | 二甘醇 | 液体 | 124 | 228 | / | / | 丙类 | 否 |
23 | 异辛醇 | 液体 | 77 | / | / | / | 丙类 | 否 |
24 | 新戊二醇 | 液体 | 129 | 335 | / | / | 丙类 | 否 |
25 | 聚醚多元醇 | 液体 | >148 | / | / | / | 丙类 | 否 |
26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 液体 | 202 | / | / | / | 丙类 | 否 |
27 | 二甲基甲酰胺 | 液体 | 58 | 445 | 2.2~15.2 | 5.90 | 乙类 | 否 |
28 | 二乙醇胺 | 液体 | 137 | 662 | 1.6~/ | / | 丙类 | 否 |
29 | 苯酚 | 液体 | 79 | 715 | 1.7~8.6 | 4.06 | 丙类 | 否 |
注:上表中“否”是指不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指无相关资料或无意义。
由上表可见,我公司具有经营资质的液体化学品中危险性物质较多,17种化学品为易燃或可燃物质,危险度大于1。对照《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本项目不含有导则中所列的“爆炸性物质”。
3.1.3物质的毒性识别
我公司主要物料毒性识别见表3.1-3。
表3.1-3 主要物料毒性识别汇总表
序号 | 物质名称 | 毒性 | 根据风险评价导则识别结果 | |||
毒性分级 | LD50 (mg/kg) | 车间最高容许浓度(mg/m3) | 毒性特征 | |||
1 | 1,2-丙二醇 | Ⅳ级 | 21000~32200 (大鼠经口) | 7(前苏联) | 刺激性 | 否 |
2 | 1,4-丁二醇 | Ⅳ级 | 18000 (大鼠经口) | / | 刺激性 | 否 |
3 | 乙二醇 | Ⅳ级 | 8000~15300 (小鼠经口) | 20 | / | 否 |
4 | 二甘醇 | Ⅳ级 | 16600 (大鼠经口) | 10(前苏联) | / | 否 |
5 | 甲醇 | Ⅲ级 | 5628(大鼠经口) | 50 | 刺激性 | 否 |
6 | 正丁醇 | Ⅲ级 | 4360(大鼠经口) | 200 | 刺激性 | 否 |
7 | 异丁醇 | Ⅲ级 | 2460(大鼠经口) | 10 (前苏联) | 刺激性 | 否 |
8 | 异丙醇 | Ⅳ级 | 5045(大鼠经口) | 200 | 刺激性 | 否 |
9 | 异辛醇 | Ⅲ级 | 2049(大鼠经口) | / | 强刺激性,致敏性 | 否 |
10 | 新戊二醇 | Ⅳ级 | 5890(大鼠经口) | / | / | 否 |
11 | 聚醚多元醇 | Ⅳ级 | / | / | / | 否 |
12 | 丙酮 | Ⅳ级 | 5800(大鼠经口) | 400 | 刺激性 | 否 |
13 | 醋酸乙烯 | Ⅲ级 | 2900 (大鼠经口) | 10 | 刺激性 | 否 |
1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 Ⅲ级 | / | 0.2 | 刺激性 | 否 |
15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Ⅳ级 | 7872 (大鼠经口) | 30 | 刺激性 | 否 |
16 | 丙烯酸 | Ⅲ级 | 2520 (大鼠经口) | 6(皮) | 腐蚀性、强刺激性 | 否 |
17 | 二乙醇胺 | Ⅲ级 | 1820 (大鼠经口) | 5(前苏联) | 强腐蚀性、刺激性 | 否 |
18 | 乙二胺 | Ⅲ级 | 1298(大鼠经口) | 4 | 强腐蚀性、强刺激性 | 否 |
19 | 冰醋酸 | Ⅲ级 | 3530 (大鼠经口) | 20 | 腐蚀性、强刺激性 | 否 |
20 | 二甲基甲酰胺 | Ⅲ级 | 4000 (大鼠经口) | 10(皮) | 刺激性 | 一般有毒物质 |
21 | 甲苯 | Ⅲ级 | 5000 (大鼠经口) | 100 | 刺激性 | 一般有毒物质 |
22 | 1,4-二甲苯 | Ⅲ级 | 5000 (大鼠经口) | 100 | 刺激性 | 一般有毒物质 |
23 | 苯 | Ⅲ级 | 3306 (大鼠经口) | 40(皮) | 致癌物 | 一般有毒物质 |
24 | 邻二甲苯 | Ⅲ级 | 1364 (小鼠静脉) | 100 | 刺激性 | 一般有毒物质 |
25 | 苯酚 | Ⅲ级 | 317(大鼠经口) | 5(皮) | 强腐蚀性 | 一般有毒物质 |
26 | 环氧丙烷 | Ⅲ级 | 1140(大鼠经口) | 1(前苏联) | 刺激性,为可疑致癌物 | 否 |
27 | 乙二醇丁醚 | Ⅲ级 | 2500 (大鼠经口) | / | 刺激性 | 否 |
28 | 苯乙烯 | Ⅲ级 | 5000 (大鼠经口) | 40 | 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 否 |
29 | 柴油 | Ⅳ级 | / | / | 刺激性 | 否 |
注: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可分为Ⅰ(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Ⅲ(中度危害)和Ⅳ(轻度危害)四级;“否”指非有毒物质;“/”指无相关资料。
由上表可见,我公司经营的液体化学品中有有6种,分别为二甲基甲酰胺、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酚,其毒性在表3.2-1规定的“一般有毒物质”范畴内;其它液体化学品物质的毒性相对较低,毒性等级为Ⅲ级或Ⅳ级,其毒性不在表3.2-1规定的一般有毒物质范畴内。
物质的毒性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致敏性、腐蚀性和可疑致癌物。
3.1.4物质风险识别结果
从以上物质风险识别可知,本项目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较多,主要涉及到醇类、酯类、酸类、苯类等17种危险化学品;本项目涉及的有毒物质有6种化学品:二甲基甲酰胺、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酚,均为一般有毒物质。其余大部分化学品毒性相对较小,毒性等级为Ⅲ级或Ⅳ级,其毒性不在表3-1规定的有毒物质范畴内。
经分析判别,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大部分(上表中识别出的可燃液体、易燃液体、一般有毒物质)为环境风险评价因子,物质的风险类型为泄漏、火灾和爆炸。
3.1.5伴生、次生危害
贮存、运输和生产过程中若发生泄漏和火灾爆炸,泄漏和火灾爆炸过程中的化学品在遇水或热等条件会有伴生和次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导致对环境的危害。
各原辅物料的禁忌物和伴生、次生危害见下表3.1-4。
表3.1-4 化学品伴生、次生危害
序号 | 化学品名称 | 禁忌条件 | 伴生或次生危害 |
1 | 1,2-丙二醇 | 酰基氯、酸酐、氧化剂、还原剂 | |
2 | 1,4-丁二醇 | 强氧化剂、酰基氯、酸酐、强酸 |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
3 | 乙二醇 | 强氧化剂、强酸 |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
4 | 二甘醇 | 强氧化剂、强酸 | |
5 | 甲醇 |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6 | 正丁醇 | 强酸、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7 | 异丁醇 | 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
8 | 异丙醇 |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卤素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9 | 异辛醇 | 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 | |
10 | 新戊二醇 | 强酸、腐蚀剂、脂肪胺、异氰酸酯和氧化剂 |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
11 | 聚醚多元醇 | 氧化剂、强酸,异氰酸酯 | |
12 | 丙酮 |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13 | 醋酸乙烯 | 酸类、碱、氧化剂、过氧化物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1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 强氧化剂 | |
15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氧化剂、酸类、碱类、还原剂、过氧化物、胺类、卤素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16 | 丙烯酸 | 强氧化剂、强碱 | 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
17 | 二乙醇胺 | 酸类、强氧化剂、铜、锌 | 爆炸燃烧分解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18 | 乙二胺 | 酸类、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 爆炸燃烧分解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19 | 冰醋酸 | 碱类、强氧化剂 | 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 |
20 | 二甲基甲酰胺 | 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 爆炸燃烧分解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21 | 甲苯 | 强氧化剂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22 | 1,4-二甲苯 | 强氧化剂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23 | 苯 | 强氧化剂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24 | 邻二甲苯 | 强氧化剂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25 | 苯酚 |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 |
26 | 环氧丙烷 | 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 与许多物质接触易发生反应发热,甚至爆炸危险 |
27 | 乙二醇丁醚 | 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酸酐、卤素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回燃危险 |
28 | 苯乙烯 | 强氧化剂、酸类、催化剂、硫酸 |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29 | 柴油 | 强氧化剂、卤素 |
3.2生产设施及公辅设施风险识别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后果,风险类型可分为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引起中毒三种类型。
根据生产设施及公辅设施涉及的危险物质,进行设施风险识别。
3.2.1工艺过程风险识别
根据对我公司所储运的危险物质以及储存装置和公辅工程的分析,可以判定出我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
3.2.1.1火灾、爆炸识别
1、码头区火灾爆炸识别:
码头涉及装卸甲乙类易燃物质液体,如甲醇、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环氧丙烷等,如在输送过程中有泄漏,遇明火或高温可引发火灾爆炸。
(1)明火:如船上或码头附近水域的其他船舶(尤其是渔船)上生活设施用火不当,或排烟口夹带火焰,都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静电放电: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装卸过程中,物料流经泵、管道、阀门等,由于流动、搅动和冲击,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船舱内物料不满时,物料或压舱水由于摇晃而产生大量的静电,有可能引起静电放电,从而引发爆炸事故。
船岸之间无绝缘设施、未做船岸静电跨接,或跨接失效,产生的静电聚集,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电火花和电弧:码头电气设备设施存在缺陷(如不防爆、未采取接零和漏电保护措施等),或发生故障(如超负荷、短路等),或使用者操作不当时,有可能产生电火花和电弧。使用收录机等普通电器,和使用雷达、无线电发报机、电话、手机、广播喇叭等通讯器材时可能产生电火花。
(4)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金属工具、法兰盘、鞋钉等,若与码头面(属钢筋混凝土结构)、船甲板发生摩擦或撞击,就有可能产生火花。
(5)管道泄漏:造成管道中物料泄漏的原因有:管道质量因素泄漏。如设计不合理,管道的结构、管件与阀门的连接形式不合理或螺纹制式不一致,未考虑管道受热膨胀问题。
管道工艺因素泄漏。如管道中高速流动的介质冲击与磨损;反复应力的作用;腐蚀性介质的腐蚀;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发生蠕变;低温下操作材料冷脆断裂;老化变质发生破裂等。
操作失误引起泄漏。如错误操作阀门使物料漏出;超负荷运转;维护不周,不及时维修,超期和带病运转等。泄漏后物料遇高温或明火,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6)雷击及其它:码头设备设施、船舶等防雷设施不齐备,或因管理疏忽,导致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则可能在雷雨天因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其它如携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及其他引火材料进入码头,高温;杂散电流串入码头作业平台及船舶,也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雷暴天气时如船舶未关舱可能起火等等。
2、装、卸车及灌桶作业过程火灾爆炸识别:
(1)管道等若未进行跨接或者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静电积蓄,遇易燃物料泄漏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易燃液体灌桶、装、卸车作业过程中,若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遇易燃物料泄漏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多辆车进行装车作业时,车辆间安全间距不足,有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甚至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3)车辆进行装车作业时,若违反作业规程,如装车软管未伸入槽罐底部、车辆未戴阻火器、未进行静电跨接等,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4)部分货种由槽车直接进入罐区进行卸车进罐作业,若槽车在厂区内违反相关安全规程,如不佩戴阻火器、超速行驶等,有可能撞伤路人,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5)利用槽车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若槽车没有静止一段时间、没有采取静电接地措施,而直接装卸会产生静电积聚,有火灾、爆炸的危险。
(6)槽车充装,若充装系数过高,有可能导致槽车超压,引发事故。
(7)输送泵还可能发生泄漏、机械伤害和触电事故。
(8)输送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液体化学品物料的跑、冒、滴、漏,遇明火、静电火花或高温会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9)管线物料流动会产生静电,若静电接地系统失效,静电不能及时导出,可导致火灾事故。
(10)输送液体化学品的管线长,由于补偿措施不当,因温度、应力原因,可使管道变形甚至损坏而造成化学品液体外流事故。
(11)管道阀门与联接法兰间无跨接金属导线或跨接电阻过大,阻滞静电接地,遇易燃液体泄漏,易引发火灾事故等等。
3、储罐区火灾爆炸识别:
(1)储罐材质经受不住介质的腐蚀,经受不住应力变化,断裂、脆变造成原料外溢、泄漏引起火灾爆炸。
(2)贮存的液体化工产品具有易燃、可燃性,异常情况下(违章操作、或安全附件如液位计失灵)发生超装外溢,泄漏的液体化工产品,遇火源会引起火灾、爆炸。
(3)我公司所在区域为中雷暴区,储罐的防雷设施与接地保护装置失效,都会引发雷击事故,导致火灾爆炸。
(4)储罐更换品种或检维修前若没有使用氮气对储罐进行气体置换或置换不符合要求,易燃蒸气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5)储存场所属易燃、易爆区,如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工作人员或外来人员抽烟、使用手机、进入车辆无阻火装置,若遇可燃气体或蒸气,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储罐设有呼吸阀、液位计、高液位报警、防雷接地、泡沫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等安全附件。若由于某种因素使储罐的安全附件损坏而失效,可间接导致储罐破裂、物料超装溢出、储罐遭受雷击或泄漏等事件的发生,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
(7)储罐破裂:罐体突发性开裂,可能会将防火堤冲毁,造成易燃易爆物料外泄,溢流物料遇火源被点燃后,将形成大面积罐区流火。
(8)储罐腐蚀:储罐渗漏主要是由储罐内外腐蚀,特别是罐底板更易腐蚀,泄漏后易燃易爆物料进入地下后污染环境,也可能发生聚集导致火灾事故等等。
4、公辅设施导致火灾爆炸识别:
(1)压力管道:管道大部分为压力管道,压力管道若不定期检测,不但违反法律法规,更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遇明火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燃柴油锅炉一旦设备、管路、阀门发生破裂,或锅炉运行中发生故障等,极易导致火灾、电击甚至爆炸事故。
(3)压力容器如氮气储罐、压缩空气储罐等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用值;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纹、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缺陷;安全附件失效。
(4)变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整个生产系统将处于全面停顿,有可能引起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5)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含油污水中的可燃气体若逸出并发生积聚,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污水处理设施可能出现异常,厂内监管设施异常而出现污水超标排入长江水体事故。
(7)自动控制系统如分散控制系统失灵和保护联锁拒动事故、火灾、触电(含雷击、静电)等。
3.2.2.1中毒
①公司涉及的二甲基甲酰胺、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酚、有一定的毒害性,码头、罐区、装卸灌装台发生泄漏时可能造成中毒危害;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物料大规模蔓延挥发,更容易造车功能中毒事故。
②公司使用的储罐在维修和清洗时,如吹扫不彻底或留有残液、通风设施不够等,容易造成维修人员中毒或窒息伤害;储罐、输送管在吹扫时,操作不当也会造成作业人员氮麻醉或窒息等事故。
3.2.2工艺装置风险识别
主要的装置有码头装卸臂、泵、引桥、氮气吹扫、储罐区和管道阀门等,其主要危害性见下表3.2-1。
表3.2-1 装置风险类型识别表
序 号 | 单元或装置名称 | 危害因素 | 风险 类型 |
1 | 码头装 卸管 | 设备实施缺陷、边连接处、流速控制不当或其它局部腐蚀泄漏;泄漏物料或挥发蒸气遇静电、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2 | 泵 | 泵受腐蚀等因素出现破损导致物料泄漏;泄漏物料或挥发蒸气遇静电、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3 | 输送管 引桥 | 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等造成管道局部破裂引起物料泄漏;泄漏物料或挥发蒸气遇静电、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4 | 管廊 | 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等造成管道泄漏;泄漏物料或挥发蒸气遇静电、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5 | 储罐区 | 设施缺陷,超温、超压等引起储罐破裂而导致物料泄漏;泄漏物料或挥发蒸气遇静电、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6 | 管道阀门 | 设施缺陷,超温、超压等引起管道、阀门局部损坏而引起物料泄漏;泄漏物料或挥发蒸气遇静电、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7 | 灌装区 | 灌装设施缺陷、流速控制不当等引起物料泄漏;泄漏物料或挥发蒸气遇静电、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8 | 运输工具 | 陆地运输车出现翻车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海运船舶出现漏油、起火或沉船事故等 | 泄漏、火灾、爆炸 |
3.2.3风险识别结果
根据以上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风险主要为火灾爆炸以及化学品泄漏对大气环境和长江水体的影响,风险识别结果如下表3.2-2:
表3.2-2 风险识别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风险类型 | 评价内容 |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
1 | 火灾、爆炸 | 化学品储罐 | 火灾爆炸事故对周围建筑物造成破坏,一定范围内人员伤亡、中毒等事故,造成厂内财产损失 |
2 | 液体化学品泄漏 | 化学品储罐 | 泄漏化学品挥发的有害气体进入大气环境,对局部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有毒气体可能会造成一定距离范围内人员中毒 |
3 | 码头事故 | 可溶性物质在码头前沿泄漏 | 可溶性有害液体化学品对长江的影响 |
4 | 码头事故 | 不溶性物质在码头前沿泄漏 | 不容性有害液体化学品对长江的影响 |
5 | 运输工具 | 可溶与不溶性物质的泄漏 | 对长江水体影响;对陆域地表河流的影响;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等 |
从以上得知,本项目营运过程中的风险主要为:化学品运输装卸过程、管道输送系统、灌装系统、船舶作业系统及罐区储运系统等。根据设施的运行方式和所涉及的危险物质性质,可判定本项目生产设施的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火灾和爆炸。
特别指出,公司仅对岸域化学品的收发和储存进行负责;物料运输工具(岸域的车辆及海域的船舶)不在公司的所属职权范围内。岸域车辆及海域船舶在运输过程出现的安全、风险事故不在公司职责范围内,由各所属单位负责。
当船舶、车辆与公司进行物料装卸、管线输送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事故,责任方若出现难以界定,由双方协商解决。
3.2.4不可抗拒力对主要风险源的叠加
由于公司选址于长江边上,水运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潜在危害。临水灾害性天气如海风、 洪水及潮汐等不可抗拒力对风险源有“助纣为虐”的作用,加大危险系统,严重时对整厂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3重大危险源识别
3.3.1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方法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又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功能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下式计算,若满足公式3.3-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3.3-1)
式中:——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3.3.2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
表3.3-1 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临界量表
序号 | 危化品名称 | 实际最大储量 (t) | GB18218-2009临界量 (t) | |
1 | 甲醇 | 1896 | 1000 | 1.90 |
2 | 正丁醇 | 2592 | 5000 | 0.52 |
3 | 异丁醇 | 1944 | 5000 | 0.39 |
4 | 异丙醇 | 948 | 1000 | 0.95 |
5 | 丙酮 | 960 | 500 | 1.92 |
6 | 醋酸乙烯酯 | 14880 | 1000 | 14.88 |
7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6768 | 1000 | 6.77 |
8 | 乙二胺 | 3600 | 5000 | 0.72 |
9 | 冰醋酸 | 1260 | 5000 | 0.25 |
10 | 丙烯酸 | 4200 | 5000 | 0.84 |
11 | 甲苯 | 2088 | 500 | 4.18 |
12 | 1,4-二甲苯 | 6192 | 5000 | 1.24 |
13 | 苯 | 2112 | 50 | 42.24 |
14 | 邻二甲苯 | 7568 | 5000 | 1.51 |
15 | 苯乙烯 | 1092 | 5000 | 0.22 |
16 | 环氧丙烷 | 7968 | 10 | 796.80 |
17 | 二甲基甲酰胺 | 3760 | 500 | 7.52 |
18 | 苯酚 | 2568 | 500 | 5.14 |
合计() | 887.99 |
由表3.3-1计算,项目临界量的源强值之和大于1。因此,本项目全厂构成重大危险源。
3.4环境敏感性识别
公司码头下游1km处为十三圩港,离本项目码头的水域距离约2.5km,目前XXX仅对市市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水域划分了一级、二级保护区,对镇、村级自来水厂及企业自备水厂的水源尚未划分相应保护区,但考虑到我公司储存的化学品量较大,另外罐区紧邻长江水体,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对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本公司按环境敏感地区考虑。
3.5环境风险等级评价的确定
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与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划分依据见下表3.5-1。
表3.5-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表
剧毒危险性物质 |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 爆炸危险性 物质 | |
重大危险源 | 一 | 二 | 一 | 一 |
非重大危险源 | 二 | 二 | 二 | 二 |
环境敏感地区 | 一 | 一 | 一 | 一 |
根据物质危险性识别结果:危险化学品在“有毒物质”、“可燃易燃危险物质”等范畴之内;根据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整厂构成重大危险源;所在地按环境敏感地区考虑。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项目的风险评价工作级别见下表3.5-2。
表3.5-2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识别结果
剧毒危险性 物质 | 一般毒性危险 物质 |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 爆炸危险性 物质 | |
重大危险源 | / | 二 | 一 | 一 |
非重大危险源 | / | / | / | / |
环境敏感地区 | / | 一 | 一 | 一 |
对照上表,本次环境风险评价执行一级评价。一级评价应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因篇幅内容多,剩余部分省略
声明及联系方式
文、图、视频均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
非本平台观点,转发需保留相关信息
ABC安全出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