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矿山】某矿业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17-08-08 ABC安全

 

 

某矿业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  录

第一部分综合预案... 1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2

1.4工作原则... 3

1.5事件分级... 4

2公司基本信息... 6

2.1公司的基本情况... 6

2.2周边自然概况... 12

2.3公司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15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7

3.1应急组织机构体系... 17

3.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7

4危险目标及环境风险... 21

4.1环境污染风险情况... 21

4.2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类别... 23

4.3源项分析... 24

5预防与预警... 38

5.1预防措施... 38

5.2预警行动... 39

6应急响应... 41

6.1预案启动条件... 41

6.2信息报告... 41

6.3先期处置... 43

6.4现场污染控制与消除... 43

6.6信息发布... 47

6.7应急终止... 47

6.8安全防护... 49

7后期处置... 50

7.1应急评价过程... 50

7.2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50

7.3事故原因的调查... 51

7.4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51

7.5善后处置和保险... 52

7.6恢复生产... 52

8应急保障... 53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53

8.2应急队伍保障... 53

8.3应急装备保障... 53

8.4经费保障... 54

8.5其他保障... 54

9预案管理... 55

9.1培训... 55

9.2演练... 55

9.3奖惩... 57

9.4预案的批准和修改... 58

10附则... 59

10.1术语和定义... 59

10.2预案备案... 60

10.3制定与解释... 60

10.4应急预案实施... 60

11附件... 61

附件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 61

附件2 应急工作流程图... 63

附件3 应急物资清单... 64

附件4 公司地理位置图... 65

附件5 公司平面布置图... 66

附件6 人员应急疏散图... 67

附件7 主要应急物资与设施分布图... 68

附件8 雨污管网图... 69

附件9 营业执照... 70

附件10 环评批复文件... 71

附件11 尾矿销售合同... 75

第二部分现场处置预案... 77

1 事故特征... 77

2预防措施... 77

3应急组织与职责... 78

3.1应急指挥部职责... 78

3.2通讯联络组职责... 79

3.3事故抢险组职责... 79

3.4医疗救护组职责... 79

3.5事故处置组职责... 79

3.6疏散引导组职责... 80

3.7善后处理组职责... 80

4应急处置... 80

5注意事项... 80



1      第一部分 综合预案

2       1总则

2.1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加强某矿业有限公司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综合处置能力,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促进本公司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本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明确各个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实现应急救援“快速、有序、有效”,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防止和控制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及保障人们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本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2.2 1.2编制依据

2.2.1       1.2.1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文件

(1)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2)《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

(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5〕4号)

(5)《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粤府办[2008]36号);

(6)《环境保护应急专家管理办法》(环发[2010]105号);

 

(7)《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粤环办〔2011〕143号)。

(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安监局管协调字[2004]56号文)。

(9)《XX市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0)《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2.2       1.2.2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7年1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通过,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发布并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通过,2000年9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通过,1997年3月1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修订,2014年12月1日施行;

(9)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第1号令《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施行;

(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修订,2011年12月1日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修订,全国人大常委会;

(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13)《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1号,1992.8)。

 

2.2.3       1.2.3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5)《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2007 2007-07-01实施);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HJ/T5085.3-2007);

(9)《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

(10)《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安监局管协调字[2004]56号文);

2.3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某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所有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

各部门主管应确保员工遵守本应急预案,并在日常处理紧急事件时能熟练应用本预案。员工除了解、明白环境应急预案的理论及程序外,还必须在工作时严格遵守。

如果事故超过本公司的处理能力或者达到国家环境事件级别,则由相应的政府或环保部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2.4 1.4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原则。各部门熟悉企业生产情况,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做到快速有效。发生重特大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上报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

(4)坚持依靠科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施救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预防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企业安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5)坚持平战结合,专辅互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利用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导、鼓励、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2.5  1.5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2.5.1       1.5.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 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 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 类放射源失控造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2.5.2       1.5.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 万人以上、5 万人以下的;

(4)1、2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2.5.3       1.5.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 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5.4       1.5.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发生3 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      2公司基本信息

3.1 2.1公司的基本情况

3.1.1       2.1.1公司背景

广东省某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零九年,座落在广东省XX市XX镇风光秀丽的北江河畔,是一家以采矿和选矿为主业的矿业公司。创立时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三合一的优越条件。

  (1)气候条件好——夏无台风,冬无严寒。

XX市XX镇地处XX市北部,这里气候条件好,全年不受恶劣气候条件影响,夏免受台风之扰,冬不受严寒侵袭,是采矿和选矿企业梦寐以求的好地方。

(2)选矿厂选址合理,得水、陆运输之便。

北江河道航运发达,一年四季通航,其水资源丰富。工厂在江边建有二座1000吨级泊位的装船专用码头,为装运产品到珠三角一带和中转到沿海港口而建。陆路的短途运输条件非常便利,在选矿厂的河对岸有连通广清高速的银英公路;距离厂区5公里处,有2013年建成的广乐高速公路XX出口处。

(3)资源充足,供给有保障。

我公司拥有采矿权许可证的矿山两座,矿山距离选矿厂12公里。一座是石英岩矿,另一座是石英砂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保证了选矿厂原矿的供给,且矿源质优。石英砂矿SIO2含量≥98.5%,石英岩矿SIO2含量≥99%,现有产品的目数为4目—180目。

(4)选矿厂规模大,工艺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现公司的选矿厂占地面积52.5亩,年处理原矿60万吨。我公司吸收和消化了国内外有关石英砂的选矿技术,利用地形地势的高差,将其建成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线,其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在广东省内也属最先进的。

(5)产品种类多,用途广泛。

玻璃用砂:普通玻璃砂、高白玻璃砂。

陶瓷用砂:陶瓷熔块用砂、马赛克砖用砂。

其它用砂:建筑装饰用砂、玻璃钢夹砂管用砂、铸造用砂、水玻璃用砂、人造合成石用砂。

3.1.2       2.1.2项目概况

某矿业有限公司位于XX市XX镇大埔村委会辖区内,厂区面积约为23333m2。厂区在北江河边,离XX市区35公里,在厂区边有成品装卸点,水路与陆路交通方便。项目规模为60万吨/年,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500万元,设备投资1500万元。

项目原矿来源,主要来自XX市XX镇荷劈山矿区陶瓷配料用石英砂岩矿、XX市XX镇姐塔坜矿区陶瓷配料用石英砂岩矿及市场收购。

尾矿和废水排放去向,少量尾矿堆放在临时堆存处,达到一定量后运往水泥厂作为生产原料;废水除自然消耗外全部回用,不设废水排放口。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整套石英砂湿法生产线建设,配套公用辅助工程建设,场区内外道路建设等。建设项目组成见表2.1-1。

表2.1-1项目建设主要工程内容

序号

名称

尺寸/规格

备注

1

卸料台

--


2

原矿场

大致为梯形,下底宽156m,上底宽80m,高

26.7m

已建成,为露天堆场

3

破碎和筛分线

共三组,每组宽15.8m,长25.8m

位于厂区的中心,为项目核心设施

4

石碾

共三组,每组宽15.8m,长8.8m

5

分级

共三组,共104m×15m

6

细砂脱泥

四组,共长17.45m,宽16.34m

位于分级设施一侧

7

水力旋流器

共5台


8

装船皮带

共2组


9

成品堆放库

--


10

浓密机

Φ32m×2.5m

选矿废水处理和回用系统

11

回用水池

20.7m×15.7m×2.5m

12

高位水池

15m×15m×2.5m

13

产品水收集池

25m×15m×2.5m

14

事故应急池

400m3


15

尾矿堆放场

17.9m×14.1m


16

清水泵房

11.44m×7.0m


17

计量控制室

5m×8m


18

低压电房

6m×10m


19

电塔

共2组

分别设置在石碾的两侧

20

雨水收集系统

挡砂啬、截砂沟、排水沟等

详见后面有关部门

21

其他附属设施

员工宿舍2栋、厂区道路宽15m长约300m,运输原矿道路宽8m

--

3.1.3       2.1.3工艺流程图

项目虽然性质比较简单,但生产工艺却比较复杂,原矿运至厂区后,经破碎、多次筛分、脱泥、水力分级、磁选、固液分离、堆滤干化后即产出两种规格的产品,脱泥、固液分离和干化产出的废水全部进入32m浓密机进行沉淀,沉淀物也经旋流分离后即生成尾砂,干化后外运。生产废水经浓密机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项目工艺流程和产污节点见下图所示:

3.1.4       2.1.4工艺流程说明及产污环节分析

(1)矿石质量评述

矿石为单一的陶瓷配料用石英砂岩矿,矿石大部分已半风化~全风化,矿石强度低,锺击即散。矿物主要成份为石英(目估95%以上),局部含有少量的褐铁矿,矿石质量稳定,根据其化学成分分析,均达到客户工业指标要求,但未达到《矿产工业要求手册》关于陶瓷原料中配料用石英类矿石质量要求,矿石采出后粉碎水洗,去掉泥质等杂质后,SiO2含量可达98.5%以上,TFe2O3+TiO2含量小于0.5%,水洗除杂后的矿石方可作为日用及建筑卫生陶瓷的陶瓷配料,可见该矿山矿石易于加工。

根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原矿质量较好,杂质含量很少,有害成分TFe2O3+TiO2平均为0.459%,矿石放射性低,矿石工业类型属陶瓷原料中配料用石英类矿石,可作为日用卫生及建筑陶瓷的配料。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矿石中不含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重金属成分,Al2O3、TiO2、Fe2O3等成分对环境则危害很小或基本无害。

由于项目原矿来源较为复杂,荷劈山矿品位为96.37%(9万t/a),细山矿品位为97.54%(3万t/a),姐塔坜矿品位为96.01%(20万t/a),老窑坑矿品位为99.01%(5万t/a),其他来源的原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四个矿山的原矿占全部处理量的61.7%,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其加权平均品位为原矿的品位,为96.63%。

(2)原矿堆场

运进厂的原矿先在堆场堆放,原矿卸车时有少量扬尘。由于是露天堆场(见图2-3-1),雨季时原矿中的泥沙会随雨水排往北江,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预案要求建设单位建设完善的清污分流管网和截排水系统,避免泥沙进入雨水中。由于原矿呈泥土状,富含水分,含水率可达20%以上,需要在原矿堆场风干至含水率约10%才能进行破碎,否则很容易粘贴在抓斗上,也不利于后续的破碎和筛分。

(3)破碎

原矿由铲车送至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机共有2台,安装在堆场平台一端的下方,经破碎后的矿粉由胶带运输至振动筛分级。现在破碎机已安装到地下,只留一个进料口,基本为封闭作业,逸出的粉尘量很小,破碎机属于高噪声设备,工作时其噪声级可达80-90dB(A),安装到地下后噪声级可大大降低,约为60-70dB(A),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4)筛分和石碾破碎

经过破碎的小块矿石经皮带输送机进入振动筛。振动筛共1台套。振动筛也基本属于封闭作业,但不是完全封闭,所以会有粉尘产生。另外进振动筛时皮带转头位置也会有粉尘产生,但量较小,属无组织排放。振动筛与破碎机一样属于高噪声设备,工作时其噪声级可达80-90dB(A)。

经振动筛筛分后大颗粒矿石进入石碾进行进一步破碎,筛下物则进入直线筛进行进一步筛分。这两个工序及以后工序都是湿式作业,所以无粉尘产生,直线筛工作时声级很低,约70-75dB(A)。

经石碾破碎和直线筛筛分得到的物料进入滚筒筛进行筛分,把物料分为两部分,20目(0.83mm)以下部分进入砂泵池,20目以上部分回到石碾破碎。

(5)脱泥和水力分级

20目以下物料进入砂泵池后泵入脱泥池进行脱泥,产生大量含有SS的废水,废水进入32m浓密机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石英砂则自流进入水力分级机进行分级,分为20-180目和180目以下两部分。

脱泥和水力分级主要靠搅拌和水力作用,噪声级较低,工作时约60-70dB(A)。

(6)磁选和固液分离

20-180目的物料和水经磁选除铁后由砂泵输送进入旋流器进行固液分离,物料还含有一定的水分,经堆滤干化后即作为产品外运,固液分离产生的废水和干化废水一起进入32m浓密机进行处理。180目以下物料则要进行二次脱泥,脱泥废水、分离废水和干化废水也一起进入32m浓密机进行处理。

磁选机和旋流分离器工作时噪声级很低,约70-80dB(A)。

(7)废水处理和回用系统

工艺中所有的废水都进入32m浓密机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出水再经过回用水池沉淀处理后即由泵输送至石碾破碎和直线筛筛分工序,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沉淀(尾矿)经旋流器进行泥水分离后进入尾矿场干化外运。

项目处理能力为2000t原矿/天,用水定额约3.2m3/t原矿,绝大部分循环使用,水量约780m3/h,小部分随精矿和尾矿外运,含水率约7-8%,另有一小部分蒸发和渗漏,不足部分由北江河水补充。

从水质情况分析,项目在主体生产工作中加入化学药剂,经废水处理系统混凝沉淀处理后可以使上清液中的SS达到100mg/L以下,而生产工艺对水质的要求很低,其中的SS达到500mg/L以下即可使用,所以经处理后的废水完全可以满足回用要求。

3.1.5       2.1.5污染源及其防治措施

项目废水来源主要选矿废水及生活污水。选矿废水的来源主要包括:脱泥水、二次脱泥水、产品和尾矿旋流固液分离废水、产品和尾矿堆滤废水,也包括产品堆场的雨水。产品堆滤废水和堆场雨水的收集方式为地面明渠,直接进入产品水收集池;其余废水由管道自流至32m浓密机,其中尾矿堆滤废水先收集在一个池子中,然后自流至浓密机,除非发生管道破裂,否则不会泄漏。生产用水除产品带走、蒸发和下渗外,其余的都进入32m浓密机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出水再经过浓密机和清水回用池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废气主要为工业粉尘及食堂油烟。项目工艺流程中前面部分,包括原矿卸车、破碎、矿石输送几乎都伴随有无组织粉尘排放。由于原矿和加工过程中的矿料含水率已相当高,没有必要再另行喷淋抑尘,项目粉尘并不严重,保持目前状况即可。如果原矿含水率发生变化,如降低到5%以下,则应采取喷淋措施,使含水率达到8-10%,可有效抑制粉尘的产生。食堂油烟应安装油烟净化器,净化器净化效率达到60%以上,使废气中油烟浓度低于2.0mg/m3后排入大气。

项目运行过程中,噪声主要来自破碎机、各种筛分设备以及载重车辆。在整个厂区进行绿化,不仅是噪声控制的需要,也是减小项目对北江沿岸景观影响的需要。设备安装基础和紧固件要做减振处理,也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强度。

项目产出固体废物的环节共两个,一是尾矿,二是员工生活垃圾。本项目尾矿不属于危险废物,可以作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厂区尾矿场内暂时贮存,积累到一定量后集中送往水泥厂作为生产原料。生活垃圾定期送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3.2 2.2
周边自然概况

3.2.1       2.2.1地理位置

项目拟选址XX市XX镇大埔村委会鸡斗,地理坐标北纬23°54’50.7”,东经113°15’37.79”,地理位置优越,详细地理位置见附图。

3.2.2       2.2.2地质和地形地貌

XX市处于南岭山脉的东南支脉的山区丘陵地带,是中低山地围绕的构造盆地貌,南北各为一列弧形山地。XX市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从东到西泥山层向石山层过渡,西部多为溶蚀低山和连座峰林,属半丘陵半山区地形,中、小、高山相隔,偶有平原,且河溪湖塘遍布。XX市北部界峰船底顶海拔1586.8m,是全市最高峰,最低点是南部黎洞墟,海拔12.0m。

XX市内裸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白炭系、白垩系、第四系及燕山期花岗岩。项目位于北江复向斜轴部,官坪大断裂的西侧,属新华系构造体系,是燕山期以来的产物,区内未发现活动性断裂,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值为IV度。白石窑库区内喀斯特发育广泛,河谷地带为覆盖型喀斯特,外围为裸露型喀斯特,受北东向构造严格控制,呈串珠式条带状分布。

 

3.2.3       2.2.3气候与气象

XX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终年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20.7℃,全年最高气温38.9℃(七月),最低气温-3.6℃;年平均日照时数1409.8小时,年均蒸发量1620毫米,相对湿度79%,年均无霜期312天。XX市北依南岭山脉,境内水汽充足,降雨丰沛,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82.4毫米,年季变化大,最大2662毫米,最小1138毫米,容易形成洪水灾害。四至九月占全年的78%,秋季常出现干旱。

全年主导风为NE风,年频率达12.9%,次主导风为N风,年频率为9.43%,不利于大气扩散的静风和小风频率较高,达36.21%,冬、春、秋季的主导风向是N-NNE风,夏季主导风向为SE风,次主导风向为S风。评价区域内各方位风频玫瑰图见图2.2-1。

 

 

3.2.4       2.2.4河流水文特征

北江为珠江一级支流,市境内流程98公里,沿江两岸直属北江水系积雨面积1817.1km2;北江河面宽畅,除个别峡谷段外,大部分河宽在400米以上,河道坡度平缓,河床平均坡降0.7‰;最大洪峰流量8110m3/s,最小流量46m3/s,95%保证率的最枯流量为118m3/s,多年平均流量1100m3/s(黄焕坤,飞来峡水利枢纽运行对北江河道演变的影响分析,泥砂研究,2004年第2期),多年平均径流量155.8亿立方米,最大流速2.2m/s。

滃江为北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连平县,经翁源县流入市境,在长湖汇入北江,在市境流域面积1289.5km2;河长173公里,河床平均坡降1.24‰,在市流程69公里,河面平均宽度80-90米。翁江最大洪峰流量5160m3/s,最小流量4.4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立方米,但分布不均,汛期径流量35.59亿立方米。河床较陡,翁江具有历时短、冲刷能力较强的特点。

连江发源于连南县,经阳山从市西北部入境,流域总面积10061km2(市境内2572.4km2),河长275公里(市境内80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77‰,在连江口汇入北江。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7068m3/s,最小流量22.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03亿立方米。

北江干流自北东向西南较顺直流经白石窑库区,形成宽阔的纵向岩溶河谷,两岸广泛发育三级河流阶地,一级为堆积阶地,二、三级为侵蚀堆积阶地,河谷谷侧及外围地区为溶蚀构造岩溶盆地、溶蚀构造峰丛洼地、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山地形,后者构成了北江与邻谷的分水岭,高程250-500米。

3.2.5       2.2.5社会环境

XX市土壤类型多样,植被丰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粘粒成分低,耕作层较浅,但经近年的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多数旱地土质和肥力有了很大改观,适合种植蔬菜、油料、豆类等经济作物;水田多为沙泥适中的土壤,呈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较充足,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XX市属南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地带性植被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雨林。由于长期受人类破坏,原生植被基本上破坏殆尽,现保留的基本为次生植被。在森林植被方面,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也混生一些落叶种类,但季相变化不大明显,组成乔木植物群落的种类主要是松、杉科、山茶科、壳斗科、樟科,灌草丛植被以桃金娘科、禾本科及羊齿类植物等。该区域南北地形变化较大,包括山区和平原,由于地质条件不同,其植被分布有所不同,水源涵养地区的植被群落主要为阔叶树、松、杉、竹、芒、棕叶芦、桃金娘、野牡丹;丘陵地区保护林为松、柯、黎索、岗松、鹧鸪草、黑莎草、桃金娘、乌毛厥;平原地区为松、柯、纤毛鸭嘴草、鹧鸪草、黑莎草、桃金娘。

项目周边的植被主要是南亚热带季雨林和灌丛草地,常见的植物有松、杉、赤梨、鸭脚木、台湾相思、桉、笀箕,还有蒲桃、青果、贞楠、实麻藤、锡叶藤。由于现有植被基本属于次生植被,整个区域的物种丰度还是处于较低水平。

项目地附近尚未发现有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的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

3.2.6       2.2.6厂区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及功能属性

(1)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北江干流自英城桥下至飞来峡区旧横石河段保护目标为Ⅲ类水体,现状也为Ⅲ类,全长40km,水体功能为“综合”。

(2)根据XX市人民政府清府函[1997]23号文和XX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规定,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3)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工业活动主要是项目本身,项目与S253隔北江相望,且北江也属于航道,因此项目东侧属4a类声环境功能区,其他方位属2类声环境功能区,应分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和2类标准。

(4)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粤办函[2009]459号),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一级分类为保护区,二级分类为北江XXXX地下水水源涵养区,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为Ⅲ类,现状为Ⅰ—Ⅳ类,需要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表2.2-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 

3.3 2.3公司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从对项目实施的性质以及现场初步调查,确定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

(1)项目下游的地表水系:北江,确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不影响它们水环境功能区划相应要求。

(2)项目附近的居民点:经现场调查,项目周围0.8k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再远一点的居民点为大埔村居民点、铁溪新村和XX镇的居民点,其他都在2.5km以上。

 


4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3.1应急组织机构体系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事故预案的应急救援计划是由应急组织机构来执行和完成的。

本公司的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即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由应急指挥部及通讯联络组、事故抢险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处置组、疏散引导组、善后处理组组成。发生重大事故时,以事故应急指挥部为领导机构,进行现场指挥抢险工作。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本公司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指挥部设在大门保安室。

若总经理不在本单位时,由副总经理为应急指挥部临时总指挥,当总经理、副总经理均不在本单位时,由本公司行政级别最高领导全权负责应急工作。本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体系见图3-1。

4.2 3.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4.2.1       3.2.1应急指挥部职责

总指挥:公司总经理(郑永彪,手机13929095599)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应急指挥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算,对应急事件有决策权,启动更高级别预案(通常是政府预案)时,协助上级指挥领导完成应急抢险工作。

副总指挥:公司副总经理(吕照洪,手机13828032888)

主要职责:协助总指挥完成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束,对应急事件有决策权,启动更高级别预案时,协助上级指挥领导完成应急抢险工作。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束;

2)负责应急预案的决策和指挥;

3)协调内部各种资源的调配决策;

4)组织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进行演练、评估和修改完善;

5)负责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6)组织事故调查及事故信息的上报。

4.2.2       3.2.2通讯联络组职责

组长:机电维修主管兼安全办副主管(刘耀汉,手机18948941230)

组员:陈伟豪。

主要职责:

1)确保各专业队与场内事故现场指挥部通讯的畅通;

2)通过电话、对讲机指挥人员的疏散和自救;

3)维持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负责外部救援单位的救援指引;

4)负责联络周边的企业和相关的部门;

5)向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

4.2.3       3.2.3事故抢险组职责

组长:抢险组组长(杨关生,手机13652727852)

组员:张冠华、张顺浓。

主要职责:

1)发生火灾事故时,立即赶往现场,进行灭火;

2)及时撤移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

3)其他贵重物资的抢救。

4)立即进行设备维修,对废水泄漏点进行堵截。

4.2.4       3.2.4医疗救护组职责

组长:医疗组组长(郑权埠,手机13672920077)

组员:彭泽义、何池就。

主要职责:

1)救护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

2)受伤人员送往医院的监护;

3)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医疗咨询。

4)应急处理事故中,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

4.2.5       3.2.5事故处置组职责

组长:事故处置组组长(陆上庭,手机13679511398)

组员:吴韶金、李约伯。

主要职责:

1)对引发事故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设施做出紧急处理;

2)控制重大危险源灾害的进一步发展;

3)修复用电设施,或铺设临时用电线路,确保事故应急用电;

4)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设施。

4.2.6       3.2.6疏散引导组职责

组长:疏散引导组组长(梁东荣,手机13553982247)

组员:吴志军、梁均逢。

主要职责:

1)引导部属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2)维持疏散集合场地的秩序;

3)统计疏散场地的人数,并向救援中心报告;

4)维持厂内治安秩序;

5)负责事故现场隔离区域和疏散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

6)负责警戒区域内重点目标,重点部门的安全保卫。

4.2.7       3.2.7善后处理组职责

组长:善后处置组组长(朱小如,手机15382691055)

组员:石国才、苏小芳。

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拍照、录像;

2)负责接待、安抚伤者家属;

3)负责财产保险及工伤保险的办理和经济赔偿。


5      4危险目标及环境风险

5.1 4.1环境污染风险情况

5.1.1       4.1.1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表4.1-1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单机容量(kW)

台套数

总容量(kW)

主体生产设备

1

颚式破碎机(400×600型)

37

4

148

2

2060双层振动筛

18.5

2

37

3

1836直线筛

22

2

44

4

NM500型石碾

22

12

264

5

B800皮带输送机

11

2

22

B600皮带输送机

7.5

8

60

6

6寸渣浆泵

37

4

148

7

4寸精砂泵

22

4

88

8

滚动筛10

2.2

24

52.8

9

HYB-7515湿式磁选机

HYB-9018湿式磁选机

3

8

24

5.5

2

11

10

Φ32浓密机

7.5

2

15

11

Φ2200×2600水力分级机

--

8

0

12

Φ4000×4000脱泥紊流斗

--

16

0

13

振动给料机

0.75

10

7.5

14

清水泵IS125-100-200

45

2

90

15

回水泵IS125-150-400A

55

2

110

辅助设备

16

地磅

--

1

--

17

变压器

--

1

--

合计

--

--

--

1121.3

 

5.1.2       4.1.2项目原矿和产品方案

项目年处理原矿60万吨,原矿来源于建设单位自有的XX市XX镇荷劈山矿区陶瓷配料用石英砂岩矿,年开采9万吨,其他从市场收购。年产出石英砂产品51.7万吨和尾矿8.3万吨。

项目原矿来源情况见下表:


上述明确原矿来源的矿量共47万吨/年,占加工能力的78%,其余部分从市场上收购。

5.1.3       4.1.3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生产设施主要包括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则主要为原材料及辅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对本项目来说,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内容,没有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因此风险物质识别可以忽略,只有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本项目的主要生产设施较多,主要有原矿堆场、破碎、筛分、输送、磨矿、水力分级、磁矿、旋流分离、废水处理系统及回用系统等。项目没有尾矿坝只有临时贮存用的尾矿场,也不存在尾矿库溃坝的风险,最大最可能的风险事故为废水输送系统管道破裂,或者洪水漫顶,淹没尾矿场,致使尾矿泄漏进入北江,造成水体污染。相对而言,尾矿场也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但其位置较高(标高34.5m)在飞来峡水库土地征用线(24.11m)以上10m,而且尾矿是半固体,不具有流动性,又有围墙阻隔,对北江的风险要比废水小很多。此外,还有产品运输船只发生交通事故时对北江造成的环境风险。

导火索以及机械、车辆燃油遇高温、明火,以及易燃可燃物存放不当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的损毁。选矿厂的破碎机、振动筛等用电设备及皮带、运输车辆及船只、配电间、变压器、办公楼等都可能发生火灾风险。

 

另外,项目建于北江岸边,山洪爆发引起的环境风险亦列为环境风险之一。

5.1.4       4.1.4重大危险源识别

根据现场调查和类比调查分析,该项目主要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为废水处理设施出现事故时选矿废水外溢和洪水冲走尾矿。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安监局管协调字[2004]56号)中规定尾矿库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象,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为重大危险源。在《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征求意见稿)(安监总协调函字[2005]3号)中规定,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者,即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①全库容1000万m3以上或坝高60m以上的尾矿库,即一、二、三等尾矿库。②一旦发生最大程度的溃坝事故,可能造成下游居民死亡50人以上的尾矿库;③一旦发生失事,将会对下游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及其他重要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或有毒有害物质会大面积扩散的尾矿库。

项目产出尾矿很少,也不设尾矿库,只有临时贮存设施,也没有用到危险化学品,所以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但废水处理设施和尾矿场对北江而言属于危险因素。

5.2 4.2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类别

5.2.1       4.2.1风险评价等级

根据导则,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别情况见表4.2-1。

表4.2-1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

种类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评价等级:项目不涉及危险化学品,而是以水环境风险为主要特征,有关的技术规范中没有给出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根据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类型和项目周围1公里范围内没有居民点的实际情况,项目附近唯一的敏感点是北江。因此,本预案环境风险评价只围绕水环境风险评价展开,对废水外溢和尾矿被洪水冲走对北江的污染情况进行定量预测和定性分析。

根据风险评价的深入程度、评价方法和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可暂定为二级。

5.2.2       4.2.2风险评价范围

同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即从厂区上游500m至下游2.0km共2.5km范围。

5.2.3       4.2.3风险类型

该项目突发事故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在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行、洪水漫顶、运输船只交通事故或山洪爆发,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特征,结合危险性识别,在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列于下表4.2-2。

表4.1-2  潜在风险源评估

序号

设施名称

风险因素(原因)

风险

类型

污染物

名称

后果

1

废水输送系统

管网破裂或卡口松脱

泄漏

废水

河流污染

2

尾矿场

洪水漫顶

泄漏

尾矿

河流污染

3

运输船只

交通事故

燃油泄漏

燃油

河流污染

4

机械、办公楼

电线短路、燃油燃烧

火灾

——

人员伤害、

设备损坏

5

厂区

山洪爆发

淹没

——

人员伤害、

产品和设备损坏

 

5.3 4.3源项分析

5.3.1       4.3.1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

最大可信事故即在所有概率不为零的事故里,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本公司的最大可信事故为废水输送系统管道破裂,或者洪水漫顶淹没尾矿场,使尾矿泄漏进入北江,造成水体污染。

5.3.2       4.3.2最大可信事故源强及发生频率

表4.3-5  发生风险事故时下游2010m距岸边25m处水质情况表(mg/L)

项目

废水泄漏

尾矿泄漏

SS

CODcr

SS

预测值

10.24

7.04

--

本底浓度

6.5

7.0

--

浓度增值

3.74

0.043

2.88

评价标准

150

15

150

占评价标准(%)

6.83

46.93

--

由以预测计算结果可知:

(1)出现废水泄漏风险事故时,厂址下游2000m还在完全混合段内,距岸边25m处CODCr均值为7.04mg/L,比本底值增加0.04mg/L,为评价标准46.93%;SS均值为10.24mg/L,浓度增加3.74mg/L,预测混合浓度为评价标准6.83%。

(2)出现尾矿场洪水漫顶泄漏风险事故时,由于水量比平时大得多,厂址下游2000m还在完全混合段内,距岸边25m处SS浓度增加2.88mg/L。此时由于是洪水,河水中的SS浓度将会很高,本底值很难确定;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模式没有考虑废水中污染物进入北江后发生物理沉降、吸附和形态转化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实际影响会小些,特别在几公里以后。即使如此,由上述结果也可看出,事故排放情况下CODCr对水质影响很小,SS对北江水质影响也不大,不会导致SS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悬浮物浓度≤150mg/L(水作物)的规定。

事故发生后,废水在较长的时间内以恒定的流速流进北江,由于受纳水体北江是大河,排放废水的CODCr不高,对水体的影响极小,基本可以忽略;影响较大的是SS,主要成分为尾矿。SS在泄漏点2000m的下游浓度为10.24mg/L,对下游农田的灌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尾矿会逐渐沉淀到水底,按一般情况,这个过程需要约2小时以上的时间,按0.8m/s的流速,则距离为5.76km,此时河水中SS浓度可逐渐恢复到本底值。为了防止北江水质的恶化,本项目生产废水必须经过浓密机和回用池沉淀,以确保生产废水100%的回用目标的实现,并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

(2)运输船只交通事故

产品运输船只只在一种情况下对北江造成环境风险,即发生交通事故。一般而言,船只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比机动车小很多。产品运输船只发生交通事故时,最严重的后果是船只沉没,由于运输船只都是柴油船,柴油机机体上的油分会进行北江中,而柴油机内的燃油和船只携带的燃油则不会泄漏,因为柴油机油箱是密闭的,一般船只携带的燃油也是装在容器内并且盖子是拧紧的。发生船只沉没时,柴油机内的燃油随船只一起沉入江底,而装油的容器(一般是塑料桶)则会漂浮起来。

由以上分析可见,产品运输船只发生交通事故沉没时对北江的污染是非常有限的,泄漏的燃油仅限于柴油机表面的油,数量是非常少的。另外,运输船只沉没时,船上装载的石英砂对北江基本不会造成污染。

尽管如此,产品运输船只也要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柴油机表面的油污,防止油污过多污染船头,从而接触江水对北江造成污染。

二、洪水引起的环境风险分析

根据《某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年产60万吨石英砂项目建设防洪评价报告》(2011年8月),建设项目位于飞来峡水库回水范围内,参考不同频率洪水下飞来峡水库坝址至黄城口沿程回水水位变化情况,确定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在不同频率洪水下的回水水位,结果表明,在百年一遇洪水及以上时,厂址处会受到水库回水影响,部分低于回水水位的地方会淹没,厂区内影响最大的是加工完成的石英砂堆放场,所以在大洪水发生频率较高的5-7月,应将生产的石英砂及时运走。

项目所在地不同频率洪水下的回水水位和天然水位见下图:

项目厂区距飞来峡坝址约12公里,厂区高程是28.5m,在50年一遇洪水时,大庙峡断面天然水位是25.65m,回水位是26.60m,厂区高程在其之上,不会受到影响;在100年一遇洪水时,大庙峡断面天然水位是26.29m,回水位是29.34m,高出厂区高程0.84m;在200年一遇洪水时,大庙峡断面天然水位是26.82m,回水位是31.34m,高出厂区高程2.84m;在300年一遇洪水时,大庙峡断面天然水位是27.12m,回水位是31.67m,高出厂区高程3.17m。

综合以上情况,100年一遇洪水及以上时,厂区会受到回水影响,所以必须对厂区采取一定措施,以减缓环境风险。

另据该报告分析,厂区不占用河道,不会对河道水流产生影响,不流速度不会发生变化,项目不会影响到河道冲刷与淤积;由于项目不对河道产生影响,所以也不会对北江河势产生影响。

项目虽建在北江边上,距下游飞来峡水利枢纽也仅有12km,但由于其没有占用河道断面,不会对河道产生影响;厂区建设面积23333m2,开挖量为11830m3,填方量为1035m3,间接扩大了防洪库容;由于厂区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开挖,扩大了行洪断面,而且在乐昌峡竣工后,会大大减小飞来峡水利枢纽的防洪压力,厂区的安全性也会提高。

厂区边河岸受水库回水浸润和波浪冲刷、磨蚀作用,失去原有的平衡条件,会逐渐发生坍塌、破坏,使岸坡线不断后退。厂区在建设过程中也对坡脚进行了防护处理,减少了洪水对河岸坡脚的冲刷破坏。河岸在施工期间载种了树木,铺设了草皮,在工厂运营期间,也要注意河岸植被的保护,在遭受破坏时应及时修补。

 


6      5预防与预警

6.1 5.1预防措施

本公司主要危险场所:废水输送系统、尾矿场,其常规预防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强化安全环保生产教育。企业所有职工必须具备安全环保生产基本知识,必须接受安全环保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熟知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机械设备输送运转的有关知识、环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知识、有关消防知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知识等。

(3)设置事故应急池。为了避免生产系统或废水处理系统发生故障,导致选矿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的环境风险,修建容积为400m3的应急事故水池,即可满足贮存1小时水量的需要,便于工厂有充分时间进行应急响应和检修设备。

现有废水处理系统沉淀时间达到约10.8小时,远远超过固体沉淀所需的1.5-2.0小时,这些池子现在已经建好,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池子,可不另行新建事故排放池,把清水池(共810m3)隔出一半作为事故排放池,但必须保证这一半的池容平时不能装水,出现事故时,废水通过厂区现有的截排水系统进入32m浓密机再进入事故排放池。

(4)加强汛期尾矿场的运营管理。尾矿场是项目的一个重要风险设施,平时需及时清运尾矿,保持尾矿贮存量低于560t/d(干重),即约两天的尾矿量,在汛期时,为了降低尾矿场对北江的风险性,应把尾矿贮存量降低至280t/d以下,即一天的尾矿量。

(5)加强对设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管道的腐蚀,氧化及卡口松脱情况,防止因为长期缺乏维护而引起出现管道裂痕的现象;提高操作规范性,尽量避免因为机械撞击或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碰撞性破裂。

(6)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

(7)每年定期进行检验和维修,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6.2 5.2预警行动

6.2.1       5.2.1预警级别及条件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的发布由地方政府负责。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6.2.2       5.2.2预警启动程序

(1)现场一旦出现一般环境事件(Ⅳ级),或出现一般环境事件(Ⅳ级)的苗头和预兆,启动蓝色预警;

(2)一旦启动蓝色预警,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并做好启动黄色预警的准备;

(3)一旦启动黄色预警,应急指挥部应将事故情况上报XX公司,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态势,请求是否启动橙色预警或红色预警,必要时,请求XX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救援。

6.2.3       5.2.3进入预警状态后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应急指挥部指定的现场负责人发布,现场负责人一般为各生产部门的班组长;黄色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橙色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红色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

(3)隔离、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个别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通过现场喊话等方式均可。

6.2.4       5.2.4预警支持系统

(1)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故预警系统。

(2)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3)建立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关类别环境事故专业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6.2.5       5.2.5预警解除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机电设备已完成检修,无继续发生可能;

(3)泄漏源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场地已完成清洗,泄漏物已得到有效的处理;

(4)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符合相关规定;

(5)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


7      6应急响应

7.1  6.1预案启动条件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涉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所以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本预案预警级别为四级预警:

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件启动红色预警;

可能造成重大事件启动橙色预警;

可能造成较大和一般事件启动黄色预警;

不会对企业外部造成环境影响的启动蓝色预警。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应急指挥部指定的现场负责人发布,现场负责人一般为各生产部门的班组长;黄色预警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发布。

按照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并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指挥机构及对应的预案见表6.1-1。

表6.1-1 预警、响应、指挥机构、预案对应表

序号

预警分级

响应分级

指挥机构分级

预案体系分级

1

蓝色预警

蓝色响应

发生事故的班组

现场处置方案

2

黄色预警

黄色响应

应急指挥部

综合应急预案

3

橙色预警

橙色响应

应急指挥部

综合应急预案

4

红色预警

红色响应

应急指挥部

综合应急预案

 

7.2  6.2信息报告

7.2.1       6.2.1信息报告与通知

公司设置24 小时有效固定报警电话,接警单位为保安监控室,保安监控室24 小时值班电话:0763-2802980。监控室设有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及其它有关救援人员、值班管理人员等联系电话。

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拨打监控室的电话,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并迅速向应急指挥部及值班管理人员报告。

事故现场负责人和应急指挥部按相应级别逐级上报。在联系不上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且事故超出现场控制等紧急情况下,可拨打110 或119,有人员受伤严重的拨打120。

废水处理站的操作人员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 小时内向应急救援小组报告期间,需保证原有电话号码可以满足通讯联系的要求。

7.2.2       6.2.2信息上报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警后,总指挥应在1小时内向XX县环境保护局、XX市环保局和XX市人民政府报告,24小时内将事故的书面报告送到相关部门。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发生的原因;

(5)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6)已经采取的措施;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在联系不上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且事故超出现场控制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XX市环境保护局、XX市环保局和XX市人民政府报告。

7.2.3       6.2.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公司以外时,由应急指挥部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简况。

公司相关人员收集事故相关信息,协助政府部门发布信息。事故信息,应包括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应明确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隔离方式、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7.3 6.3先期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部门当班人员要立即进行先期处置并立刻通知部门主任,将信息迅速汇报至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果断控制污染源和传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故发生。

7.4 6.4现场污染控制与消除


 因篇幅内容多,剩余部分省略




声明及联系方式

文、图、视频均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

非本平台观点,转发需保留相关信息

ABC安全出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