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你长毛长痘还变胖的病,中国每5名年轻女性就有1人中招

希川小红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2023-10-13


对于多数女生而言,每个月来大姨妈很烦恼,但是不来大姨妈更烦恼,再加上长痘、长胖、长唇毛体毛这烦恼三部曲,简直太影响心情和美观了。





但是,假如这些烦恼你现在都有,就要警惕可能患上一种非常常见但无法治愈的疾病。



患病率很高,很多人却没重视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育龄女性最常见且影响一生健康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根据BMI指数可分为肥胖型PCOS和非肥胖型PCOS,前者的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表现更加显著。


截至2010年PCOS已影响全球超过1.16亿女性,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大约在5%到15%之间,而2021年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中国女性患病率已达10.01%,21~30岁中国年轻女性患病率更是高达17.23%





也就是说每10个中国女性就有1人患上,每5、6个年轻女性中就有1人得病,可能你我身边都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发病因素与遗传、调控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精神心理等因素相关。


不健康饮食、不规律作息、缺乏运动、少吃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压力大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其影响不止是长毛长痘长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是稀发排卵或不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等,主要症状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慢性无排卵、身体多毛、脱发、肥胖及痤疮等。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因多囊而月经紊乱、长毛、长痘、长胖还不算啥,但是严重的话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其他长期健康危险、代谢性的并发症:


导致不孕当不了妈妈,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增加子宫内膜癌抑郁的发生风险等等。





坚持积极治疗可以很好改善



并不是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就一定不能怀孕,积极配合治疗依然能顺利怀上宝宝。


即使没有生育意愿,及时治疗也能使身体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保持身体相对健康。


治疗原则主要以预防子宫病变,调节恢复月经周期,促进排卵以达到怀孕的目的


治疗方法可分为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需要对症治疗以及长期的健康管理。


● 改变生活方式


虽然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没法治愈,但是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运动减重、减少精神压力可以很好地改善。





有研究表明,肥胖型PCOS患者仅通过单纯减轻体重,即可使自身体内的内分泌和相关代谢指标发生明显的改变,约有30%的患者可自行恢复排卵受孕。


● 药物治疗


促排卵治疗:首选克罗米芬,对克罗米芬抵抗的患者可给予二线促排卵药物,如促性腺激素等。


高雄激素血症治疗:口服短效避孕药(达英-35)螺内酯,可有效改善高雄激素引起的闭经、月经紊乱、无排卵、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





胰岛素抵抗治疗:


口服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间接降低雄激素水平,最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重,恢复月经周期,诱发排卵。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能使雄激素水平降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轻相应临床症状,改善调节紊乱的生殖内分泌环境。


研究发现罗格列酮较二甲双胍更能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胰岛素抵抗较重的PCOS患者。


在此真诚建议各位姐妹,如果发现月经不调、肥胖、多毛、长痘以及其他不健康信号,千万别拖着不管!


请一定及时去医院检查,可以去妇科/妇科内分泌科*挂号,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抽血检查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做B超、对症治疗等等。


(*妇科内分泌科是一个完整的科室名称,专门针对与内分泌有关的妇科疾病,一般三甲医院或者妇幼保健院会有)





●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可以在医生建议下考虑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减肥手术等治疗方法。


如果你或者身边人也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经历、故事,顺便点个在看+分享,让更多姐妹了解真相,脱离多囊苦海。


视频号直播预告



emo理由千千万

英年早秃最扎心

5月12日20:10

跟大家2小时脱发问题

现在就点击下方按钮预约!




〔参考文献〕

[1]Azziz R. Introduction: Determinant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rtil Steril. 2016 Jul;106(1):4-5. doi: 10.1016/j.fertnstert.2016.05.009. Epub 2016 May 26. PMID: 27238627.

[2]Wu, Q., Gao, J., Bai, D., Yang, Z., & Liao, Q. (2021). The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in Chinese women: a meta-analysis. 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 10(1), 74-87.

[3]何晓彤.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 32(07):1588-1591.

[4]田玄玄, 等. (2014). 43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5.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05月10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Fanny 责编:Yellow&Jeing 审核:李云
封面设计:森妈



以下是今日的拓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