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启”有你丨从讲台到后厨,他们是民大“最强送餐天团”!

暖心的 中南民族大学 2023-10-21

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2591条推送



寒潮虽至,但民大却温暖氤氲,烟火缭绕一切逐步步入正轨或许很久以后你会怀念送到寝室门口的盒饭感恩餐盒里“多添一勺”的情感
不久前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学校师生迅速响应,上下同心老师们克服后勤保障人手不足的困难尽全力为校内学生提供一日三餐变身从不手抖的打饭师傅
和马不停蹄的金牌送餐员

老师在,就不会让同学们饿着


王菊 音乐舞蹈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我第一次打饭打得很多,盒子都盖不上。后来就狠狠地压盖子,肉丸子我们每次都会多打几个,怕同学们饿着。各学院的老师们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装饭、送饭大军。此时,同学们吃得饱、吃得好成为了老师们共同的目标。在学校里,我们就是同学们的第二父母,孩子们的安全和温饱也是我们目前的心愿!”


“老师们辛苦啦,谢谢老师!”王菊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群里分享了老师们打饭的照片后,同学们惊喜和感动溢于言表。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王菊和同事每天从下午3点半到晚上8点都在食堂和学生宿舍之间连轴转。除此之外,她还需要兼顾线上授课以及照顾家里的孩子。即使很忙碌,王菊依然乐意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只要学院有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去做志愿者。经过前几天的适应,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熟练,同学们的饮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集体力量和团结斗志。”

刘驰 经济学院 副教授 

气温骤降后的民大,早上的风总是带着刺骨的寒意,吹得耳朵生疼。为了确保被封在寝室的学生能够在早课之前吃到早餐,刘驰和一众志愿者老师,一大早就来到了中心食堂,开始了当天的早餐打包工作。
“一般来说,我们六点半就开始了食堂的早餐打包工作。”这个时间意味着她需要更早起床,然后裹着寒风,前往中心食堂。打包好的早餐将在七点半统一运送到学生宿舍楼下,留给老师们的,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早餐可以准时送出,我们不得不对早餐的种类进行灵活性调整:没有饼子,就换成玉米;没有馒头,就换成豆皮。总而言之,一定要让同学们吃到一口热乎的!”
此外,刘驰还参与了二食堂的午餐打包工作,工作时间是从上午9点半到中午12点半。很多老师平时很少做饭,动作不免有些生疏,“即使老师们打菜的手法不熟练,但是他们还是想为同学们多添一点肉,让他们在冬天里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打包工作完成后,刘驰草草吃了午餐,又开始准备给下午的网课。“劳累是在所难免的,所幸,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是党员,我先上


苏亚民 管理学院 教授

苏亚民是管理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财务管理系主任,同时也是会计与财务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校园临时管控后,管理学院召集老师成立志愿服务队,苏亚民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化身学生的“送餐员”。“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冲在前面”,苏亚民这样说。

12月2日,苏亚民参与北区食堂二楼的打包配餐工作。因为人手短缺,打包配餐工作又是一个流水性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缺少一个人都有可能打乱整个配餐计划。苏亚民和同事们都不敢放松,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份份饭盒如流水从手里经过,装菜打包。这个过程一直从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3点半。

苏亚民还全程参与过盒饭的运送工作。他深知,冬天里送餐更要讲究效率,运送过程必须保证迅速且有条不紊。从食堂把盒饭装运上车,到学生宿舍楼下把盒饭装卸下车,三千多份盒饭,苏亚民也不知道来回跑了几趟,常常是工作完之后才觉得腰酸背痛,防护服下的衣服都湿透了。
但他一想到学生能尽快吃上饭菜,这一切都值得。“我作为一名班导师,又是硕士生导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同时,我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学生有需要时挺身而出,这是我的分内工作。

刘景裕 体育学院 教授

作为一名老党员,刘景裕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工作安排,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

刘景裕认为,志愿者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用心用情、认真对待。他在北区体育场检测点入口,引导学生有序进场完成核酸采样,耐心地提示防疫要求,维持现场秩序。得知学校食堂配餐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参加,“这都没什么,我就只想让孩子们尽早吃上热饭。”他在参与门卫值守志愿服务的时候,因需查验通行人员的出入材料,需要一直站在值班室外,年近六十的刘景裕一站就是站好几个小时,但从未抱怨过一句。

谈及家人的态度时,刘景裕表示很感谢家人的理解,正是家人的积极支持,让他在参与志愿服务时没有了后顾之忧。“我是一名老党员,遇到紧急关头,就要带头冲在前方,守在抗疫一线。同时,我也是一名民大教师,民大学生正需要我时,我更应该挺身而出。”

谢勤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教授 副院长

有什么事能让一群教授们“弯腰”?谢勤岚答“给隔离的同学送餐”。自校园管控以来,谢勤岚作为党员教师积极投身多项志愿服务,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只为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12月的武汉,盒饭配送稍慢一点,学生们拿到的就是冷掉的食物。因此,老师们在配送时一直在强调“快一点,再快一点”,平常在讲台上火力全开的老师们,此时恨不得自己是流水线上不知疲倦的打包机器。他们纷纷表示:“我们能做的很有限,虽然现在只有盒饭,但是相信大家聚在餐桌前一起吃饭聊天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谢勤岚还参与了楼栋值班工作,安抚被封控在寝室同学的情绪,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心;了解到同学们缺少物资,学院积极对外联系,尽量满足同学们的生活需要,保障同学们生活学习有序进行。

谈及此次志愿服务,谢勤岚表示:“老师们在志愿服务的期间拉近了与同学们间的距离,了解了同学们当前面临的各项需求,提高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对于后续的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胡炳仙 教育学院 教授

疫情就是战场,防疫就是责任。疫情防控关系每一个师生的生命安全。作为一名老师,关爱学生是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听党号召是自己的使命。”胡炳仙临危受命,来到了抗疫前线,参与了北二门值班和图书馆义务值班两项志愿工作。

胡炳仙回忆道:那两日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在北二门值班时常常冻得手脚冰凉,但心里想着能尽一份力,为校园安全添一块砖,为同学们筑牢安全防线,顿时又干劲十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老师,胡炳仙表示,如果学生有需求,学校有需要,他将义无反顾地站出来,随时听候学校和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志愿活动。

最后,胡炳仙想和同学们说:“相信学校,寒冬已过,相信春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耿潇 外语学院 副教授

过去一周里,耿潇负责餐食打包以及第12栋学生宿舍楼的值班工作。值班不同于站岗,她要保障宿舍楼的基本秩序,还要帮同学们拿快递、买物资,然后送到寝室,量满足同学的生活需求。微信步数位于朋友圈前列,对于耿潇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作为外语学院英语系的党支部书记,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为群众服务,需要我时,挺身而出,去到需要我的地方,这是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不管有多么困难,我都会完成我肩上的使命。”


有时候,餐食打包与楼栋值班工作无缝衔接,耿潇需要连续工作5、6个小时,每天累得浑身疼痛,双腿浮肿;她的爱人也在另一个社区担任志愿者,家中老幼只能相互照看……但耿潇依然每天干劲十足地奔忙在抗疫志愿服务的路上。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一个更有知识、更有智慧、更有道德的自己。要有充盈之心,守护理想,有所作为;要有求知之心,不忘初心,勇于探索;要有回报社会之心,努力成为引领未来的人。希望有一天,同学们也能成为那位守护他人的人。”耿潇身体力行并始终坚信,我们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但可以选择做一个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团结的力量最动人


孙杰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院长

12月2日,资环学院部分学生被封控在寝室,学院立即组织为同学们采购泡面等物资,搬运到宿舍给同学们分发,孙杰说:“零食终归不是正餐,我们一定要保证同学们能吃上正常的三餐。”为了尽快将热的饭菜送到同学们手上,学院加配了打包、送餐的人手。在给封控楼栋送餐时,同学们不断地和老师们问好,看到大家不错的状态后,孙杰这才放下心来。

在这些天里,孙杰感受最深的是师生共克时艰,携手抗疫的精神。“刚开始学院只号召了住在学校东、西家属区的党员教师组建志愿者队伍,但非党员教师吴桂萍、陈柯、黎潇等人也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学院志愿者们团结一心,不辞劳苦,互相补位,尽力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条件。尤其是张俊、杜亚光等年轻教师,发挥了连续作战的作风。”
爱是双向奔赴,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也成为了志愿活动顺利开展的强大推力。孙杰反复对同学们说:“希望大家能安心学习,不要过于担心和焦虑,学校和学院永远是同学们最坚强的后盾。

杨春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  院长

“这里大白菜没有了”“胡萝卜没有了”“鸡肉没有了”......吆喝声在二食堂中回响。这是电信学院的16名教师志愿者在为同学们分装饭菜。从战疫的第一天起,老师们彼此间就产生了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的默契,没有任何演练,大家非常自然地站在食品工作台周围抢空补位,组成了两个各为8人的工作小组,有的老师专门打开食品袋,有的填装包子、鸡蛋、馒头等食物,有的系食品袋,有的计数装箱,形成了两条利索的打包流水线。很快上千个满满的食品袋子就整装好了。杨春勇回忆道:“大家在离开时,相互之间看了看,有的老师斑白的两鬓头发上都挂着汗珠,但我们都在期待饭菜能尽快送达到同学们手上,让大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食堂里,老师们必须戴着口罩工作,“气喘吁吁的,很多老师在一天忙下来,贴身的衣服都汗湿了,第二天好几位老师几乎都起不了身。”事发突然,杨春勇和学院的教师志愿者们闻令而动,分头接收、清点、分拣物资。“大家都是默默地承接着没有谁分配的任务,看见事情就冲上去抢着做。”此刻,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精神尽显。“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地尽力守护自己的学生们,听说很多学生和家长为我们的志愿服务感动点赞,老师们甚是欣慰,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同学们,再坚持一下


廖华 法学院 教授

疫情形势严峻,情况紧急,各学院教师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住在校内的老师普遍年龄偏大,像我这样年近半百的还算年轻的,还有许多年近六十岁的老师,如王瑞龙老师、郑鹏程老师、罗卫平老师、黄朝录老师、孙光焰老师都是近60岁的老师,都主动加入了这次志愿活动中。”法学院组建了一支年龄偏大的教师志愿者队伍,每一次需要体力劳动的志愿服务,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是同事,也是战友。在疫情阻击战中,廖华看到了平日的同事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的样子。她看到27栋学生宿舍封控的第一天,所有辅导员凌晨5点到岗,守候在楼栋下为同学们处理各种事情,直到晚上换班后才回家休息;看到辅导员玛依拉老师顾不上家里几个月大的孩子,一直坚守在一线;看到住在校内的几位班导师自费给封控的学生补充物资……而对廖华自己而言,志愿服务需要完成的工作都不轻松,在楼栋值班的时候帮同学们传递矿泉水、水果等物品,帮宿管阿姨清运楼栋垃圾,在食堂使用专用锹铲饭时,无一不需要消耗很多体力,但她依旧坚定地表示,如果学校需要,一定会继续投入志愿服务中。

吕康乐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副院长

自疫情发生以来,吕康乐和学院的老师们工作重心从讲台和实验室转移到了同学们的生活保障。学校送餐时间点比较晚、菜品单一、分量少……前期,吕康乐收到了同学们对于封控期间饮食条件的反馈。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对学校相关部门反馈,同时给封控楼栋同学采购了泡面、卤蛋、火腿肠和饮用水等物资,及时为大家补充能量。后来,吕康乐通过电话交流,了解到菜品越来越丰富,大家在宿舍里的生活学习状况也不错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总的来说,作为志愿者这几天的工作量是我能承受的。”吕康乐说,“唯一的难处,是近几天天气降温,我的背部受了凉,腰部有点疼痛,走路时只能弯着腰,腰直不起来。但是能为同学们服务,我感到非常开心。”排除万难,全力付出,这是老师们此时的使命与担当。吕康乐想对同学们说:“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反应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尽力去创造条件并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们时刻与你们同在!

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


毛中明 经济学院 教授 副院长

12月2日,毛中明从早上9点值班到晚上10点。期间,整栋楼同学们的餐食,都由毛中明与其他值班老师负责。有几次运输物资的车辆到了南一门,为了将物资更快地分发到学生手中,几位老师开着私家车去往南一门,将物资运送到寝室楼下,再组织搬运与分发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生活,毛中明还会收集学生的需求,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学们反映生活必需品储备不足,毛中明主动请缨,前往超市购买。很多时候,在楼栋统一的核酸检测队伍里、宿舍楼栋一楼站岗处也能看到她的身影。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夜色也悄然而至。

毛中明还参与了食堂打菜的工作。打菜工作看似简单,但对她来说,也需要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一开始一份饭要铲两三次,后来直接挖一大勺放到饭盒里再压一下。”长时间的重复动作,老师们不可避免地遇到手臂酸痛的情况。但没有人退出,早饭送完后,老师们忍着不适,继续准备同学们的午餐。下午,老师们了解到,有同学反映饭菜量少不够吃,“我们立刻在下午到打餐工作中加大了饭菜的份量,使劲推,用力按,一定要让同学们吃饱饭!”
“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这是毛中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邢星 外语学院 副教授
在收到学生宿舍紧急封控的消息后,作为翻译2001班班导师的邢星第一时间与学生取得联系,在得知很多同学的书籍、笔记本电脑等学习工具还存放在教学楼后,她积极进行协调,将学生急需的学习工具及时送到宿舍,确保同学们“足不出寝室”也能正常学习。
“疫情中生理损害可以看到,但是心理创伤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邢星和班干部、寝室长每天晚上都要进行通话,及时掌握各位同学的情况。对于个别同学,邢星每天还要单独联系,疏解同学们的焦虑情绪,为此,邢星还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邢妈妈”。


在接到学院召集志愿者的消息后,邢星第一时间加入,成为外院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提及这次志愿服务,她表示,学院的老师只要是课程时间不冲突,都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我们主要负责的是盒饭打包工作,常常在那里一站就是3、4个小时,老师们时不时要蹲下缓解腰部的压力,但是手中的工作毫不停歇,嘴里一直在说,再给学生多打点饭,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在志愿者的工作岗位上,邢星的每一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她也为自己能够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而感到幸福。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王成俊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尽管志愿服务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工作完会感到疲乏,但看到我们的服务解决了同学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同学们都能安心配合学校防疫工作的开展,就会感到很欣慰。”资环学院的王成俊这样来描述他的志愿服务生活。
战疫第一天,人手严重不足、物资短缺都是老师们面临的难题。为了保证当天学校的核酸检测有序进行、三餐正常配送,王成俊和他的同事们都身兼数职:核酸检测缺人手,他们去学生宿舍楼下协助扫码;同学们三餐难以保证按时供应,他们去食堂帮忙打包饭菜;同学们需要生活物资,他们去购买运送。虽然都是小事,但做起来更需要细心,需要一件件去落实。

“志愿者感受到了很多令人触动的温暖。”王成俊说道,“我们资环学院的校内教职工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志愿服务,有的同事已近耳顺之年,却还积极在食堂打包送餐;有的同事起早贪黑、自掏腰包为封控学生运送物资奔波劳碌;有的同事放弃陪同家中子女上网课,只为宿舍里的孩子能安心学习;也有很多校外的同事虽然不能进校,但也心系学校防疫,积极为校内师生提供口罩、食品等……”在这个过程中,资环学院的每位老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校的抗疫工作贡献力量。

胡新丽 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我是一名老师,学生哪里需要我时,我就去哪里”,这是胡新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1月27日,公共管理学院召集教师志愿者时,胡新丽第一时间主动报名,28日接到通知,第二天需早上6点到食堂给学生打包早餐。这时武汉正遭受立冬以来最强寒潮的袭击,气温一夜之间骤降,但胡新丽还是早早地出发了。

在给学生配餐时,胡新丽担心学生们吃不饱,特意将素菜装小格子里,荤菜装大格子里,多装米饭,把餐盒装得满满当当。刚煮熟的饭黏糊糊的,而且饭桶的位置有点低,需要不停地弯腰,经常伏案工作、腰椎不好的胡新丽弯腰打完四千多份饭后,腰就会疼几天。谈及这点疼痛,胡新丽毫不在意:“这点痛都是小事。每份盒饭里面都是老师们满满当当的爱,希望孩子们能吃好,心情好,身体棒。

志愿服务结束以后,胡新丽还会抽出时间,线上主持进行读书活动会等常规教学活动,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推荐专业书目,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进行选择,拓宽知识面,保持好心情。

赵冬梅 教育学院 教授

在接到听到学院召集老师参加校园临时管控志愿服务的消息后,赵冬梅立刻响应学院号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中,成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11月30日,赵冬梅参与了北二门值班的活动,主要工作是负责查验出入校园人员的通行材料。此时,立冬以来的最强寒潮袭击武汉,当日气温仅有-1℃~4℃,大风加雨雪,这些都给志愿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因需要一一查验出入人员的通行材料,赵冬梅需要站在关卡口处,迎着凛冽的大风,一一查验进出门岗的师生的材料,符合条件的示意可以通行。
得知中心食堂打包配餐的人手不够后,主动申请去帮忙。“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时在家里也经常做饭,所以在帮忙打包饭菜的时候,感觉就像给自己的孩子准备盒饭。我和其他老师们默契配合,速度很快。”

赵冬梅回忆,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志愿服务,但那时她和家人得到了很多志愿者的帮助。所以,她愿意参与到帮助民大学子的志愿服务中去,把温暖和关爱继续传递下去。





李钰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2101班




每一次下楼取饭、领物资的时候都能看到熟悉的老师们。他们总是在为了我们每个人能吃饱而忙碌着,也一直在年级群和班级群里安抚我们的情绪。当打开热腾腾、满满当当的饭菜时,我十分感动。在校园“重启”之时,我想感谢每一位后勤保障人员,谢谢在食堂为我们打饭和送餐的老师,谢谢民大!






程心雨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2102班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初次见到这句话时,能解其意,却不知其神。但是前几天的经历,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所幸,民大与我们同在,老师与我们同在。饮食得以保障,物资充足,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张正彭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2102班




疫情来势汹汹,虽然被封在寝,但是老师们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我们的需求,让我们得以在寝室正常学习。隔离,但是却隔绝不了这深刻的温暖,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老师在,就不会让同学们饿着!”

“我是党员,我先上!”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民大的老师们

用行动书写了师者风范

......

这程路虽崎岖

但老师们会和同学们一起

渡过眼前的难关

等寒冬散去

等春天来临

我们还要在双塔下

看落日的温暖余晖


推荐阅读

点赞!党的二十大代表、校友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在实干中践行责任与担当

思想之旗领航向 ,人间正道开新篇 | 中南民大各族师生认真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开幕

祝贺!铿锵玫瑰再绽放,民大女足又夺金!

三全育人 · 星光 | 因热爱而坚守,他们在民大弘扬国粹艺术

三全育人 · 星光 | 文体双开花,求学路上,她始终保持奔跑的姿态


END


图片来源 | 上述受访者 上述各学院 黄静钰

文字来源 | 赵彤一 马舒淇 何骏滔 潘文旭

编辑排版 | 赵彤一 马舒淇 何骏滔 潘文旭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mzu 195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