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集萃|听小招讲述艺术学院的故事

故事开头是你

结尾也是你

艺术学院

▼▼▼


 院长寄语 


沧海桑田,涵演渊深,浸泽吴文化的厚重与宽广;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融汇姑苏古城的灵动与巧致;人文荟萃,百年名校,立足东吴大学的传承与创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正以“仰望星空、求真创新”的初心和情怀,热情迎接八方学子。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五十九年来,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砥砺前行,以培养具有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优良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批又一批的设计精英、艺术名家、学术大师从这里走出,成为推动中国艺术与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

名师执教,大师讲学。学院专业教师中,既有誉满全国的学界泰斗和在各自艺术领域取得成就的名家大师,也有海外学成归来的青年才俊,还有来自企业、艺术机构充满丰富经验的各类精英作为专业实践的导师。学院教师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辛勤耕耘,成果丰硕。

文化延承,艺苑风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是一座底蕴深厚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殿堂,这里将会成为你放飞梦想,获得人生超越的地方。因为你的加入,我们的命运将会紧紧相连,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更高价值的理想!

姜竹松 教授


  “

艺术学院 院长   

姜竹松 教授


 学院特色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60年原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今天的艺术学院是在1997年原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后成立的二级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现已发展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方向比较齐全的综合性艺术学院。学院位于苏州市独墅湖高等教育园区,景色怡人,环境优雅,周边高校林立,学术氛围浓郁,素有“独墅湖畔好读书”之誉,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目前,艺术学院有7个系组成:艺术学系、染织艺术系、服装艺术系、环境艺术系、视觉传达系、数字媒体系、美术系;拥有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含时装表演与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美术教育、插画)、艺术设计学专业7个专业;设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机构以及若干个校企合作基地。学院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以及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艺术学被批准为江苏省首批优势学科建设项目;2014年,设计学再次被批准为江苏省第二批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艺术设计专业现为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全国艺术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区、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点。在2017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中,艺术学院设计学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全国排名并列第五。


目前,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术研究基础扎实,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老一辈学者张道一、诸葛铠、张朋川、缪良云、黄国松等先生的带领下,一批中青年教授脱颖而出,在全国专业和行业学术组织、教育部教指委等机构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29人,专任教师96人,博士生导师5人(含导师组),硕士生导师42人,教授24人,副教授30人,海外专家4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学生约2650人。同时,学院聘请了马可、李建华、吴元新、唐坚等著名设计师、企业精英为苏州大学兼职教授,聘请了杨明义、杭鸣时、丁绍光等著名画家为苏州大学客座教授,聘请了西班牙画家梁君午、韩国设计师金永浩、法国图卢兹大学教授Céline CAUMON为苏州大学讲座教授,乌克兰雕塑家巴夫洛为苏州大学特聘副教授等。

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为先导,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放眼于国际艺术理论前沿,学术研究凸显其现实性、理论性和前瞻性,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明显的学术特色。在染织纹样史、服饰文化、艺术史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手工艺技艺研究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五年,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11项,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1项,各类省部级及地方科研项目若干项。2012年,学院设计团队中标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11站的公共艺术项目,成为近年来学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项目。在参加全国美展及各类国家级重大展览中,我院多名教师积极参展并获得骄人的成绩,在全国第十一届、十二届美展上,学院累计共有24人入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及作品累计达180多篇,出版了《<韩熙载夜宴图>图像研究》等高水平学术专著40多部。其中张朋川著作获2016年江苏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学院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现已形成了“重创造性思维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扎实、专业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在染织图案设计、服装设计、时装表演、设计史论等教学研究领域已形成鲜明特色,教学质量跨入同类院校前列,在兄弟院校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2013-2018年连续五次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大学生时装周系列活动中,分别获“艺术风格奖”、“人才培养成果奖”、十佳“优秀发布奖”、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等多个奖项,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多篇毕业论文获得省优秀论文称号,多部教材获得省部级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立项,多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多位教师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纺织之光”教师奖称号。2017年,《多方联动、多维构建、多元共享:服装设计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实践》教学成果再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殊荣。学院在2014、2016年苏州大学学院(部)本科教学年度工作考评中先后获得 “卓越创新奖”和“教学实验示范单项奖”。

学院依托首批国家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纺织与服装设计示范实验中心”和省级艺术设计示范教学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基地内涵建设也有了提升。目前,学院拥有陶艺、手工印染、服装工艺、针织、环艺模型、版画、摄影、数字动态捕捉等实验室与工作室。学院还通过多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与著名企业合作共建联建实验室,拓宽了办学渠道,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在国际交流中加强与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韩国、德国等国及地区的海外高校及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并建立了联系与合作,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扩大了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办学国际化进程。先后与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犹他大学艺术学院、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匈牙利美术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进行了洽谈合作交流;与法国图卢兹大学、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韩国大邱大学等学校签订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常态的论坛、交流生、工作坊等多种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多年来,学院已形成了以本、硕、博三个阶段为培养基础,重点培养既立足于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视野的艺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端艺术理论研究人才。毕业的学生既能从事艺术实践第一线的工作,又能承担起艺术研究的理论重担,为我国艺术产业和学术研究储备一流人才。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年均就业率在95%以上,其中考研升学率逐达15%以上,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升造比例逐年增长。59年来,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与设计人才,毕业生遍及海内外。在全国历年“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中,学院毕业生中共有12人次入选,并有多人荣获“全国染织花样设计能手”和“染织艺术设计大师”称号,马可、吴简婴、王新元、赵伟国、邱昊、何平、逄增梅、陈鹏、魏然等一批设计师及艺术家已经在国际业界展露风采,也有孙菲菲等学生正活跃于国际时装表演舞台。在校学生也多次在全国美展、国际插画大赛、全国版画展、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内外展(赛)中屡获殊荣。


 学科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产品设计专业】学制:4年

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分为染织艺术设计方向和工业产品设计方向培养。

主要课程设置:

染织艺术设计方向:基础素描 1、基础色彩 1、色彩 1(设计色彩基础)、平面设计基础、装饰图案基础、图形创意基础、立体设计基础、专业花卉技法表现、衣料图案设计 1-3、纺织装饰品图案设计 1-3、染织创意设计及技法、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学业报告书)。

工业产品设计方向:基础素描 1、设计快速表现、色彩 1(设计色彩基础)、平面设计基础、计算机三维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可持续性设计、设计管理、设计语言的继承与表达1-2、设计心理学、产品系统设计、全适性设计、创新型生活用品设计、品牌策划与管理、工艺产品创新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学业报告书)。

就业前景:

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设计专门人才。从事染织美术的家纺、软装、产品创新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企事业单位的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并为硕士研究生队伍提供人才储备;进入非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如非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儿童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等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大中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就业率达97.5%。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制:4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

平面设计基础、装饰图案基础、立体设计基础、基础素描1、基础色彩1、色彩1(设计色彩基础)、图形创意基础、中国设计艺术史、外国现代设计史、服装学概论、服装CAD 1-2、服装款式设计1-2、服装结构设计(一)(二)、服装制作工艺(一)(二)(三)、服装立体裁剪、中国服装史、外国服装史、时装画技法(一)(二),服装材料学、针编服装设计及工艺、服装品牌策划与运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就业前景: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行业需求且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素养的优秀服装与服饰设计师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艺术设计应用与创作研究方面的系统知识和综合能力,毕业后成为能够从事服装与服饰相关的艺术设计、产品研发、品牌管理工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就业率达97.5%。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制:4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

平面设计基础、装饰图案基础、立体设计基础、色彩(设计色彩基础)、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图形创意基础、设计素描表现、设计色彩表现、字体设计1-2、视觉创意表现、版式设计、印刷工艺、包装设计、广告设计、C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展示设计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能在企事业、高等院校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品牌形象推广、包装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信息设计及具有整合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高级复合型设计人才。就业率达95.65%。


【环境设计专业】学制:4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分为景观艺术方向和室内艺术方向培养。

主要课程设置:

景观艺术方向:景观设计(一)、景观设计(二)、景观设计(三)、景观设计(四)、平面设计基础、建筑写生(钢笔画)、立体设计基础、色彩1(设计色彩基础)、基础素描1、基础色彩1、图形创意基础、中外建筑史、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制图、透视、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学、古典园林设计、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建筑设计初步І(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一)、园林工程。

室内艺术方向:室内设计(一)、室内设计(二)、室内设计(三)室内设计(四)、平面设计基础、  建筑写生(钢笔画)、立体设计基础、色彩1(设计色彩基础)、基础素描1、基础色彩1、图形创意基础、中外建筑史、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制图、透视、家具设计、展示设计、装修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建筑设计初步І(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一)、室内软装饰设计、室内设计史。

就业前景:

培养能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机构从事各种类型环境设计,或在中等教育机构、有关管理部门从事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教育、理论研究及专业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就业率达95.16%。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制:4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

平面设计基础、基础素描1、基础色彩1、色彩1(设计色彩基础)、立体设计基础、速写、设计素描表现、设计色彩表现、Processing 程序设计、版式设计,影片、游戏分析,场景设计、影视后期合成、模型设计、动漫插画,动画、游戏设计原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学业报告书)。

就业前景:

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视觉艺术、游戏设计、动画制作、影视后期编辑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大中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就业率达100%。


【美术学(师范) 】学制:4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

素描1(静物)、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2(石膏像)、版画基础、美学原理(三)、速写1、美术鉴赏与批评、板书基础1、板书基础2、速写2、立体构成、粉画、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论、水彩画、插画艺术基础、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国画创作、油画创作、教育见习1、教育见习2、教育见习3、教育实习、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美术创作扎实基本功和综合理论素养,并掌握高等和中等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等工作,也可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机构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工作。就业率达96.5%。


【美术学专业】学制:4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

素描1、色彩1(设计色彩基础)、速写、素描2、色彩2、速写(风景)、版画、插画艺术基础、油画肖像写生、数码插画创作、中国画(工笔花鸟)、水彩画、材质与风格研究、油画着衣人物写生、书籍装帧插画、粉画、中国画写生人物(工笔人像)、绘本创作1、产品插画设计、动漫插画、绘本创作2、毕业实习、毕业创作、创作阐述。

就业前景:

美术学专业专注于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插图创作和书籍装帧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具备以传统插图技法和现代数字媒介方式进行插图创作、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创意、品牌设计与合作等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大众文化和文化传播领域从事插图创作、形象创意开发,在各级各类教育、设计、文化企事业等相关单位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就业率达95.65%。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制:4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

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古代工艺设计史、中国民俗学、艺术心理学、现代艺术设计史(一)、中西设计艺术比较、博物馆学、艺术评论、设计批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设计文献选讲、设计管理、艺术市场学、中国古代文物鉴赏、毕业论文。

就业前景:

艺术设计学专业专注于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及设计、艺术创意的专业人才,为与艺术、设计及其规划、推广以及评论等部门输送理论能力强以及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外艺术设计历史及理论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并能从事编辑和博物馆工作的专门人才。就业率达95.23%。


走进艺术学院

所在校区:独墅湖校区

咨询电话:67507943

网址:http://ysxy.suda.edu.cn/

及时 准确 用心

在苏大相遇

与苏大一起前行

续写无悔青春路


素材来源/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排版/林偲越、蒙甜

审核/蒙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