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恒,愿望必成 | 一文带你了解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Fu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1
书记寄语
未来是一个时间概念,万事万物都有未来,充满未知而又充满希望。对未来的思考和创造给我们生命带来了非凡的意义。在科技领域亦是如此,探索、交叉、融合……更多的突破与创新推动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创新引领发展,这种发展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是以未来为名,并且坐落于全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以服务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定位,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等重点工作,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与国家未来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基地。
仰观天宇,时间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欢迎各位同学的报考!坚信在这里,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我们必将共同奔赴美好的未来!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吉伟
02
学院介绍
为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未来科技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孵化“三位一体”发展的目标,苏州大学在谋划和发力“双一流”建设时,结合未来校区建设,于2021年组建了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为苏州大学机制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未来校区的龙头学院,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面向产业,以服务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定位,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等重点工作,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与国家未来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基地。目前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百度、华为、浪潮、OPPO、博众精工等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已开展了相关科教合作。
学院入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拥有苏州大学-OPPO泛在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朗开医疗智能医疗装备未来研究院、苏州大学-联智同达智能物联信创软件协同创新中心、吴江·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化人才发展和产业赋能中心等多个校企合作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合作项目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2022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
03
校区介绍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枕京杭大运河,北依胜地生态公园。它面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紧扣“研究型、国际化、前沿性、精品化、数字化”的目标定位。未来校区是苏州大学与吴江深化全面合作的重大项目,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同时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第一个高校校区。
未来校区全面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需求,着力于环太湖科创圈和吴淞江科创带,紧扣创新引领和数字赋能,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瞄准“卡脖子”技术领域,聚焦“新工科”“新材料”“新时尚”特色。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入选2023年江苏省重大项目、2022年苏州十大民心工程。
04
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专业依托长三角完善的工业系统产业链,具备极高的地域及产业优势。
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机、电、液一体化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强等特点,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继续深造的学生多集中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就业的学生多服务于苏州及周边地区,供职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中外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等。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培养方案设计、培养过程考核、产出评价等各环节深入把关,充分保证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
本专业依托长三角产业优势,学生有多次且高效的企业实习机会,切实了解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围绕人工智能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充分利用多学科优势,交叉融合特点突出。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适应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工程思维、国际视野、终身学习和创新精神,具备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未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人工智能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离散数学、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知识表示与知识图谱等。
专业前景:人工智能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列出的重要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方向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以新工科培养理念为指引,充分利用和综合多学科优势,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致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科技研究型和产业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及地方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就业方向: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制造业、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优化配置教学科研资源,采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凝聚一支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联合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瞄准“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基地。
机器人工程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围绕机器人科技前沿及产业需求,极具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势。
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国家对机器人高级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立足点,通过产学研融合模式,培养能够胜任机器人及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掌握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学科基础知识,工程应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胜任机器人相关领域研发、设计、系统分析、集成应用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学科交叉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具备一定研究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机器人学导论、机器人建模与仿真、 算法设计与仿真、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机器人操作系统与编程等。
就业前景: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迅猛,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长三角地区占据了全国的60%以上,仅苏州市拥有机器人及核心部件企业700多家,机器人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巨大。
就业方向:机器人本体企业、智能驾驶公司、物流自动化公司、机器人核心部件类公司、互联网公司等的机器人本体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机器人软件及算法开发等岗位。
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培养“科学、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围绕未来高水平人才所应具有的科学、艺术与人文素养,聚焦数理知识与学科理论,打造以系统级知识体系为基础、注重实践的工程教育模式。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以大数据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历史机遇和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为引领,培养大数据在互联网、物联网、金融、教育、交通、电商等相关行业应用创新的科学与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包括数据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技术,并能够在互联网、金融、生物、医疗等领域从事大数据分析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据科学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统计(机器)学习、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数据整合与清洗、数据可视化技术、Bayes统计、神经网络原理、深度学习等。
专业前景:信息化时代,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甚至国家间竞争的关键资源。苏州坚持数字赋能发展,明确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电竞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抢占数字产业化制高点。上海、苏州及周边地区对大数据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就业方向:互联网科技公司、数据分析公司、金融机构、生物技术公司、制造型企业及政府部门等,也可攻读国内外硕士,继续研究深造。
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数据科学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和手段,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和独立解决大数据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05
培养特色
· 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
学院始终坚持落实本科教育中心地位,注重提升本科专业建设品质。学院开展院士进课堂、专业知识系列讲座等活动,聘请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开展“新工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育计划,设立院级科创项目86项,参与人数达270余人,学生参与率近40%。
学院积极组织本科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建院以来,学院本科生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星系”级作品(最高奖项)1项、“恒星”级作品1项、“卫星”级作品1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重点项目4项、省级一般项目2项,苏州大学“䇹政基金”项目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一百多人次。
· 多元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
学院坚持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签订苏州大学-百度公司AI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分别共建的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和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加强与学会和行业交流,承办了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学院入选全国高等学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首批培育建设单位。
·
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育
学院积极推进各类教学改革,与东吴学院联合开展大学英语类和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程前置修读试点改革;与体育学院联合探索体育育人模式创新,采取智能化手段,搭建智能操场;创新性落实本科生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任务,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问题。
06
校园文化活动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各位同学的报考!
走进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512-65886303、0512-65886305
学院网站:http://future.suda.edu.cn/
QQ交流群:925468931
微信公众号:苏州大学未来校区
及时 准确 用心
在苏大相遇
与苏大一起前行
续写无悔青春路
素材来源/未来学院新闻中心
编辑/刘芷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