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肯个案实录:“全面复工后,我更焦虑了...”

安肯心理 安肯心理 2023-07-02


战“疫”的时间线仍在延长,但为了经济复苏,全国各地已陆续掀起返岗复工热潮。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疫情复工的焦虑和恐慌。


“我咳嗽好几天了,这是在潜伏期吗?”

“我一直在干咳,跟电视上描述的疫情症状好像,我是不是中招了?”

“我现在不能听到家人咳嗽,一听到我就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怎么办?”



您是不是也像上面的人一样,一咳嗽就怀疑自己得了病,甚至自己身边的人咳嗽一声,都会使自己心间一颤?


别怕,安肯心理全体工作人员将为您支招赶走阴霾!



1月26日,安肯迅速开通疫情应对心理调适24小时热线,200+专业咨询师队伍迅速集结,成立“抗疫志愿团队”。目前,这些志愿者们用心聆听密切接触医学留观人群,深入了解医学留观人员的心声,还有体贴关心在家隔离的市民朋友,做了大量心理慰籍、安抚工作,配合医疗人员抗击疫情。


以下这个紧急心理干预的个案,从中可以看出安肯团队心理咨询师们的耐心与真诚。


01.

背景介绍

老叶(化名)-公司职员-38岁


疫情风暴之下,来自浙江杭州的老叶多少有些恐慌。复工后这段时期,他难得地失眠了。


复工后的N种焦虑,我全都中了!

口述/老叶


疫情期间一家人都在家快两个月了,最近感觉精神状态有点问题,每天都在不停的刷各种疫情的报道、数据、治疗,然后还有些危言耸听;有人敲门不敢开门,快递放门口也不敢拿;而且老是容易受惊吓,有人坐我旁边整个人都要抖一下。这样下去, 估计没得肺炎,人也快完了。


之所以恐慌至失眠,

缘于对自身安全难以把控



复工后办公室里偶尔一两声咳嗽,就让我胆战心惊,上下班路上感觉处处都是病毒威胁,过去一个月居家隔离的安全感没有了。


中午在单位吃饭,虽然和其他人隔开一段距离,但我还是很紧张,吃饭都没胃口了。每天会议不断,以前能应付的工作,现在觉得特别累,不知道什么原因?而且还发现,我和以前经常聊天的同事变得有距离感。


复工之后,

家中孩子无人管教


孩子上中学,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我有点担心,没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



他无法安静地坐在一个地方,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开小差,只有玩玩具和电子游戏才能安静。学习总是拖拖拉拉,我每次都着急得不行,他却无动于衷,怎么催都没用,时刻发觉自己要崩溃。


疫情尚未结束,

家中长辈防疫意识松懈



家里的老年人最近有些放松,经常出去逛,有时候还不戴口罩,还总说“没事没事”。平时不厌其烦的叮嘱不要熬夜不要吃外卖,真要威胁自身健康的时候反而回一句“别怕,瞧你这胆子”。我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劝他们。


各种身心问题大爆发,

我该怎么破?



复工后,工作和心理压力大,睡眠质量下降,有时候会整夜失眠。受疫情影响,公司大幅降薪,想辞职但又担心找不到工作会失业,焦虑得茶饭不思,该如何缓解这种情绪?最近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经常跟老婆吵架,事后又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了,我该怎么办?



02.

评估与诊断


(一)

心理评估



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倾内向人格,情绪不稳定。

心理健康测试(SCL-90):人际关系敏感、焦虑。

焦虑自评量表(SAS):68分,轻度焦虑。

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12分,轻度失眠。


(二)

鉴别诊断


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以及来访者有自知力,无知觉异常,无妄想,因此排除精神病


2  与焦虑症相鉴别:该来访者虽然表现出情绪紧张、激动易怒、失眠等症状,但持续时间不长,且没有脱离现实依据。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三)

BPS病因分析


1、生物因素


该来访者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心理因素



被焦虑恐慌等情绪困扰,不能自我排解。因自身性格敏感,容易受周围事物干扰。敏感焦虑一直在来访者心底,这次疫情放大了来访者内心原本的焦虑。


3、社会因素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新冠疫情爆发、公司降薪、同事关系冷淡、孩子教育问题、长辈不听劝等) ,同时缺乏社会支持(与家人关系不亲密)。


03.

心理咨询

(一般心理问题无需药物治疗,仅需心理咨询即可。)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

认知疗法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客观评价压力事件,同时重新评估自己应对压力的方式。


也就是说,不夸大或者歪曲事件的危险性,把疫情比作世界末日、认为所有地方都有病毒感染等等,这些都属于非理性认知;


同时,积极反思自己的焦虑和恐惧究竟来源于哪些方面,是不停地刷手机?消极思维太多?还是防护措施不到位?反思之后,尝试采用新的方式来管理压力,提高自己的控制感和效能感。


(二)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可用来帮助来访者对抗眼前的不良情绪。它的奥秘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来访者需要接受现在疫情已经发生的事实,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同时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因为除了要面对外界的风雨,还要面对内在自身的情绪。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去计划自己未来。例如,工作计划、家庭计划、学习计划、创作计划等,都可以开始为之准备。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疫情打乱全部的生活节奏。


(三)

行为放松技术


咨询师通过一些行为放松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调节身心状态、缓解压力,比如腹式呼吸、着陆技术、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运动等。


1、腹式呼吸——帮助来访者快速放松身体、走出焦虑状态。

具体实施过程:先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坐着或躺着都行。然后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持续大约3-4秒),感受肚子在我们吸气时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慢慢地呼出这口气(持续大约3-4秒)),让腹部慢慢回缩。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感到情绪缓解。


2、着陆技术——在极度担心或焦虑的状态下,帮助来访者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


具体实施过程:感觉一下双脚跟地面的接触,身体跟椅子的接触。动动手指头和脚趾头,用心感受他们的存在与带给自己的感觉。环顾一下四周,快速地命名一下你所看到的各种东西,颜色、形状、物品名称都可以。想一想你记忆中让你感觉到轻松或愉快的经历,例如和朋友或家人远行,哼唱你喜欢的童年歌曲,都会让情绪舒缓。


04.

预后


(一)

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通过一个月的咨询,来访者自我感觉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心情平静不少,失眠现象消失。自认为在公司里与同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与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对今后的人生也有了一定的规划。


(二)

咨询师的效果评估


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焦虑情绪,由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睡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最终目标方面:求助者对自己看待问题的偏差认知有一定的认识,并已经自觉进行了调整。


疫情面前,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


要明白,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圈中,有效利用来自他人、群体和组织的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心理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的开心与忧虑都有我倾听!


往期推荐 ●

疫情尚未结束,仍需警惕自身的心理变化!

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疫情,而是心中的枷锁

请收好这份“返岗复工”心理调整指南

警惕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创伤”(PTSD)

心医杨博士:保持适度焦虑,有利于阻击新冠肺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