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书 || 苏炜:《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体会
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体会
苏 炜
高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怎样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人才支撑,既是一项深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
国际与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就业、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也给青年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的青年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心理素质不佳。这些问题对高校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教师要守好课程思政的渠,种好课程思政的责任田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证。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使命担当,听党话跟党走,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集体主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观念,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但也存在需改进的问题,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要改进课程形式单一、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提高课程的鲜活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课程思政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一种有效形式。“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4]“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抓手,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做人做事,重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及养成品性的过程,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从而将“两张皮”真正变为“一张皮”,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4]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核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思政是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在价值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使各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同向同行,形成相互支撑,产生协同效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二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01
土木工程发展史的育人价值
(1)土木工程发展史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
土木工程是关于各类土建工程设施建造的科学技术的统称,一是指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等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再是指为建造这类工程设施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维修等工程技术活动,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而发展进步,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资源等条件的影响十分显著,充分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状况。
①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一般是指公元前5000年到17世纪中叶,跨度6000余年。这个时期我国土木工程成就斐然,有一大批人类文明的代表性工程。如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人类早期建筑遗迹,分析认为是直径为5-6m的土墙圆形房屋,土墙内夹有竖向木柱,用以支承用作屋顶龙骨的密排树枝,树枝上覆盖茅草;经千余年尚能正常使用的河北赵州桥,为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拱肩上设有四个小孔,用以减轻桥体自重、排泄洪水、增加美感,无论功能、艺术造型还是结构和受力都可谓古代土木工程的巅峰之作;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的四川都江堰水利枢纽,为无坝引水工程,灌溉面积一千多万亩,其设计原理在今天也是十分合理、非常巧妙的。还有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山西应县木塔等杰出的工程以及青铜枋木房屋框架和斗拱等建筑结构。在古代土木工程时期,西方也有一大批优秀的土木工程项目,如埃及帝王墓建筑群、土耳其索菲亚大教堂、意大利比萨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这个时期产生了一些对土木工程的经验总结和形象描述的著作,如我国公元前的《考工记》和北宋时期的《营造法式》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论建筑》等。
②近代土木工程近代土木工程一般是指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跨度约300年。这个时期,西方以数学和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土木工程有了力学与结构理论为指导,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及早期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以电梯为代表的机械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以应用,使西方土木工程产生了巨大进展,产生了一大批以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土木工程项目。如美国芝加哥11层住宅保险大楼,英国建设了世界第一条铁路和世界第一条地铁以及不同结构形式的金属桥梁,德国建成了3860km长的高速公路网,美国和日本的土木工程抗震技术逐渐成熟。
中国在20世纪初建设了京张铁路,解决了列车爬上33.3‰坡度的世界难题。
(2)土木工程发展史带来的启迪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帮助我们看清过去,弄清楚事务的脉络。结合土木工程古代和近代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一些问题。
①从土木工程发展史的视角认识中国历史,增加文化自信
土木工程是利用材料等资源,经勘测、设计、施工等多种技术活动的结果。土木工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有伟大的古代文明,形成了数千年不间断的中华文明。包括建筑技术在内的中国古代技术和发明,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被描述为“3--13世纪,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国古代土木工程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巨大贡献的代表。“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2]通过土木工程发展史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对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②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近代土木工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落后的具体表现。“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2]张雁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展望”一文中,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国情以及重工匠和实用技术,轻科学实验、理论研究的科学传统,是制约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透过中国从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到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现象,结合中国近代史的事实,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想,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充分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詹天佑先生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在他的领导下修建了代表当时先进科技水平的京张铁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人民和古代科学家、工程师的伟大精神传统和创新才能,为深受列强欺凌的近代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有一大批以李四光、邓稼先、钱学森、于敏等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强盛奉献了毕生精力,还有一大批以“时代楷模”等称号为代表的新时代先锋群体,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襄渝铁路自1968年4月开始修建,1979年12月全线运营,全长916公里,1300余名铁道兵战士牺牲。成昆铁路自1958年7月动工,1970年7月1日投入运营,全长1096公里,2100余名铁道兵战士牺牲。平均每一公里的铁路线上有近2名与学生年龄相仿的青年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次讲到这里都会给听课的学生带来巨大的震撼,使学生自觉思考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的问题。爱国不是空洞而是具体的,青年学生要把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对国家尽责、对工作负责上,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把爱国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在务实的行动上。④通过建筑艺术提高美学素养美育重在熏陶,以建筑为代表的土木工程艺术是实用艺术之一,直接对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影响。贝聿铭先生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建筑艺术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升华心灵,充实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扩大视野和胸怀。正如龙又嘉在“浅析建筑美育对高校审美教育的作用”中所述,建筑艺术的美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完善其心理结构和品格,可以开拓思路、增长才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与创造能力,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建筑艺术欣赏所必需的,也是建筑美学教育能帮助我们做到的。[9]
02
今天的土木工程建设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例证
03
土木工程发展前景,激发青年一代坚定使命担当和创新创造精神
人类离不开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在未来将向更高更深更快的方向发展。更高是利用超高层大型建筑在有限的土地上求得更多的使用空间,更深是大力发展地下空间、海洋空间,建设地下城市、海中城市,更快是利用磁悬浮列车系统和真空隧道系统等快速交通工具缩短空间距离,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绿色建筑,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土木工程的生产与管理全过程。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对土木工程材料、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管理理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木工程未来发展前景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不可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各项发展的保障。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己到来,也不会轻而易举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努力拼搏,社会才能不断发展。青年学生要有责任担当意识,勇于担起发展大任。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创新创造是青年一代的责任,当代青年要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在创新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打好基本功,培养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和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
04
土木工程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是同地震、海啸、火山、台风、冻害、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条件,以及战争灾害、恐怖事件、工程事故灾害等人为灾难抗争的过程。土木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有投资大、不可移动、对社会经济影响显著等特征。土木工程灾害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经济损失,还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甚至社会动荡。土木工程灾害事故时刻提醒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自觉担负起保护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法纪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担负起社会责任。《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进一步将课程中松散存在的思政元素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人文审美等主线串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构建土木工程概论课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
要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课程思政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既传授知识,又育人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原则性,应从课程开发、大纲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下功夫,注重谋划,开发在先,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授课中育人。
01
加强大纲建设
课程思政应结合课程的内在价值,把课堂和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纳入到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教育原则与要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主题开展课程思政。避免实际教学中的随意联想发挥,甚至出现错误。根据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规划,以课程安排顺序为依据,建立以课程体系为依托的课程思政主题计划,提高课程思政主题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形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避免不同课程思政主题的过多重复,影响育人效果。根据课程性质确定思政主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要注重政治导向,挖掘政治文化的育人价值;自然科学课程要挖掘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重点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生态文明和工匠精神教育;应用技能型工科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可以通过整合教育实践资源,探讨有效的实践活动形式来挖掘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自然科学可能涉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有些课程适合时事政策等。”[4]避免忽视课程性质开发思政主题,既影响授课质量,又无法取得应有的育人效果。
根据课程内容规范思政内容,注意课程内容与思政主题的有机结合。在一门课程中重点突出几个思政要点,做到主题明确,有的放矢,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共鸣和认同感。避免面面俱到的碎片化和生搬硬套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坚持实事求是,逐步实施的原则,在尝试中推进,在改进中提高。避免形式主义、追风走过场。
02
加强教材建设
课程思政的教材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要以课程为载体,坚持课程思政服从于课程教材的原则,借助思政元素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材。课程思政教材的内容与形式要突出灵活性,对类似《土木工程概论》等课程,可以直接尝试把思政内容加入到教材内容当中,成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形成有机整体。对于系统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课程,可以在章节后面增加思政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课程理解、思考和认识思政内容。
0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授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的教师队伍是做好课程思政的保证。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加强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忠诚教育事业,成为“四有”教师,献身教育事业。自觉担负起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使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教师人格魅力。教师应在各方面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计划的制定,主动开发课程的思政主题,认真备好课程思政课,结合相关内容充实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做好知识积累,做到理直气壮的讲,耐心细致的引导,在自己真学真信的基础上,使课程思政收到入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的效果。
04
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课程思政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委要加强领导,统筹全局,学校相关部门要明确任务责任,落细做实。高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课程思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授课,形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
高校党委宣传部要管理到位,落实管理责任,严把意识形态关。建立课程思政管理机制,组建由党务工作者、学生工作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等组成的课程思政专家组,加强对课程思政大纲的指导和课程思政内容审核制度,做到授课过程有检查,育人效果有检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定期对授课教师培训,使教师及时掌握形势与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教务部门要把课程思政纳入教学管理,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标准建设,推进课程思政进教材,做好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的试点、示范和推广,组建一批较为成熟的课程思政系列教材。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评价体系,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把教学效果与课程思政教学综合考核,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推广课程思政覆盖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思政育人,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指导教师的引导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支撑作用,协助做好课程思政的规划、开发和实施,以及授课教师的备课和培训等工作。
四
课程思政有许多工作要做
课程思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和有效支撑,是实现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育人工作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学校育人系统,形成有效的三全育人机制,创造有利的育人环境,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政课、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要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形成以专业为依托的课程思政系统;探索增大覆盖面,实现在不同教学环节和课程中有效实施;探索增强连续性,使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接受课程思政教育;探索课程的课程思政标准建设,提高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苏炜,男,教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编辑:王 燕
责任编辑:吕 村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出品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
欢迎您的投稿和建议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网址:
http://www.zhz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