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造的旅行

2017-02-01 王小红 郭廖辉 ASA建筑研习社

转载自公众号小红看房子

(本文已获授权)


盖房子基本上是甲方、设计师和施工方三方一起做的一个旅行,或者痛苦,或者痛并快乐着。往往痛到最后而结果快乐,这个建筑就会是一个好房子。


  

Heinze和Manke住宅内院


德国朴素建筑大师宾纳菲尔德的业主之一海茵茨描述他们的房子建造的过程:


“世界上没有天堂,决对没有。我与我夫人不能够不确定建筑师的看法,虽然他们总在表述使人激动的建筑造型、美妙的空间体验或者还有建筑的美丽,当然这些是真的并不只是他们礼貌说说而已。


还没有踏入建筑的人沿着建筑外部观察到,建筑具备审美表象和美丽的空间时,会吸引他进一步去体验这个建筑。宾纳菲尔德经常这样同我们说他作为观察者身份,进入帕拉第奥别墅或者斯卡帕的建筑、无名的西班牙建筑或者罗马时期的房子时的情境。我们很清楚知道,我们会和他共同建一个同他以前在欧海姆他设计的住宅一样带有大厅的房子,这也导致1984年夏天那段时间我们经历了无数痛苦。


老城博物馆, 斯卡帕


同宾纳菲尔德建房子使人没有进入天堂感觉,但也不是走在通往天空苦难和艰险的道路上。如同卡夫卡寓言‘变形虫’隐喻现代社会多重性格:‘幸运的是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旅行’。


确实建这个房子经历了无数激动、资金短缺,幸运的是混杂着多重的经历最终感受到建筑的美。这个历程不仅是我感受到,在这个三角关系中的建筑师和施工方最终也都到了忍受极限。


但建好后他们确实老回来,宾纳菲尔德时常过来,或者住这个房子的朋友也来造访,甚至施工方经常带来他们的同事并告诉他们,‘在科隆我们这么盖房子’。同宾纳菲尔德的建筑一起让人感觉到田园生活的美妙:这个代价是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资金上负债,对施工方的苛刻。我可以确信无疑,宾纳菲尔德的甲方们互相都认识,并不是他们住的不远,而是他们都有相同盖房子的经历,经受过痛苦、劳累和激动,而结果是相互交换对彼此建筑的特殊感受。”


Heinze和Manke住宅外立面


宾纳菲尔德在他的一生中以他独特的方式建造房子,他沉醉于盖出简洁的,精确的和真实的建筑。对房地产他丝毫不感兴趣,只以朴素的心态追求富有挑战的、令人惊奇的有品质的建筑设计。这个建造过程需要经历痛苦和折磨,如同新生儿分娩般,最后成功降生出一个有创造力的建筑作品。


Heinze和Manke住宅细部草图


人们对他设计的所有建筑都会印象深刻,其中独特的砖石、构件的特殊连接的处理、刷涂的墙面、经过造型推敲的钢材都经过他亲自动手试验和研究,而恰恰是这些决定建筑的形成。他的建筑作品不仅闪烁着建筑精神上的意义,同时这些建筑形体正确的被安放在背景场所、在其中的空间体验和形成的序列关系最终表现出对人类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建筑师通过建筑手法即凭借创造和组合的因素,为人类提供最和谐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宾纳菲尔德的业主们对他设计的建筑所期望的。



参观游记


德国二战以后出现了一批非常有活力的建筑师,他们在对传统建筑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工匠技艺,创造了很多值得反复讨论的作品。活跃在北威州的海因茨·宾纳菲尔德(Heinz Bienefeld 1926-1995)是上周介绍的教堂建筑师鲁道夫·施瓦茨(Rudolf Schwarz)的后辈,他建造的教堂不多,住宅却不少。


宾纳菲尔德1984年设计的Heinze/Manke住宅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位于科隆城南的Rodenkirchen。宾纳菲尔德设计的房子在德国小镇典型住宅区,由道路整齐划分出各自宅基地。建筑西南侧临街,东北侧有开放的景观。从设计到建造一共耗时4年,住宅的主体结构是空心砖砌体,屋顶为木结构和钢桁架。





这个住宅是为Heinze和Manke设计的,他们共同拥有宅基地,Heinze希望建一个私宅,而Manke希望建一个可以出租的住宅。建筑师通过内院组织出一个U形平面,院子属于Heinze;Manke的则是院子一侧的长条形平面,用外廊占领了东南向的长边,两户人家一墙之隔。这个住宅可以看成是两种住宅类型的整合,U型住宅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Atrium House(有中庭的住宅),而条形住宅是外廊式。两者通过屋顶的咬合形成了一个整体,在一些细部处理上各自的类型又会显现。




宾纳菲尔德设计的这个内院在Rodenkirchen也是唯一的,因为宅基地的面积够大,且北边视野开阔,于是宾纳菲尔德组织了内院和花园两种室外空间,借着基地上既有的缓坡,使U型住宅拥有了餐厅-内院-起居空间-花园-北边的景观这样逐渐跌落的空间层次。





和户主交流之后,我们有幸从西侧的主入口进入到了内院。内院不大,立面尽可能地开放,砖砌的扁柱贯通两层空间,宾纳菲尔德故意夸张了扁柱截面的尺度,并且总是将窄的一面朝着内院,使人在行进过程中能感觉到界面的厚度,而使用空间借着扁柱的视线引导,又能和内院产生很好的关系。整个建筑的其余部分都是用空心砖砌筑作为主体结构,只有这六根扁柱宾纳菲尔德使用了传统的古罗马做法建造,砖墙作为模板,内部浇筑混凝土。疑似作为结构的工字钢从楼板延伸到扁柱的表面,形成了装饰。内院的地面也使用了同样尺度的砖,和主体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精细的金属玻璃框退到扁柱后面,藏在阴影里。






正如古罗马的院宅一样,借着邻居的砖墙,宾纳菲尔德在内院里为这一户人家设计了结合排水的水景。南侧屋顶的排水管,将水排入一个石质的水槽,三个水槽贴着砖墙向地势较低的方向跌落。在砖墙的中点宾纳菲尔德设计了两个石质的水池,收集了两边屋顶的排水,像院子的中心层层跌落,转化了水流的方向,水排到地面的水槽中,切割地面,将水引到内院的中心排走。





相比内院的一户独享,朝北的花园则相对公共一些,而两户人家对花园的关系略有不同。U型住宅在首层的起居空间对着花园有较大的开口,可以出入,花园也是这户人家首层空间层次的一部分。条形住宅二层房间外的走廊一直延续到花园立面,作为交通空间的同时,形成一个线性的loggia,在体量的角部形成了一个方柱。在花园立面的处理上,两户之间有一些基于类型的体量操作。为了区别两户,U型住宅的立面开窗不多,以砖实墙为主,并且体量上微微退后。条状的住户立面,在两户交接处设计了壁柱和凹龛:壁柱对应方柱,配合双坡屋顶的山墙面,形成轴线和正立面。凹龛产生的阴影区别两户。外廊为条状户型带来了深阴影,在花园立面一侧更像一个Pavilion。





对于宾纳菲尔德来说,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特定的建造方式,这种建造上的自治是不能被混淆的,材料的建构都需要清晰地被表达出来。在Heinze/Manke住宅中,宾纳菲尔德将砖墙和木结构屋顶,以及钢结构作明显的区分,清楚地体现结构之间的距离。砖作为房子的结构支撑屋顶,屋顶的木椽子通过小钢柱和砖墙保持距离,瓦片搭在木椽子上…于是有了我们看到了漂浮的屋顶,悬浮的钢桁架。也有我们看不到的空心砖砌体表面用砖砌制作立面和砖作为模板内浇混凝土砂浆。他希望通过一个个完整的建造片段组成的整体,来创造空间中“悬置的关系”。






“在我的工作中,去处理每一个从水平到垂直的转换,是本质性的。每一个转换的点,都以细部去阐明:每一个墙的终点和天花开始的地方,楼梯的尾部和地板的开始。没有什么留给偶然和随意。在自然中这也是一样的:一个昆虫,比如甲壳虫,包含着无限数量的细部,而所有细节都仍然是有实际意义的,它可以运作。这从各个方面都是美丽的:甲壳虫存在于无限数量的变体之中,比任何一个人类可以创造的都多。”


——海因茨·宾纳菲尔德


 

建筑师:海因茨·宾纳菲尔德(Heinz Bienefeld)

建筑项目:Haus Heinze/Manke住宅

建成时间:1988

建筑地址:Rodenkirchen, 50999 Köln, Germany

参观时间:2013.9


建筑摄影 郭廖辉  

文末感谢龚晨曦同学提供信息,

并且希望访客有礼貌地访问该建筑。


转载声明

文章转载自小红看房子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END]





[ 投稿 ][ 媒体合作 ][ 加入ASA ]

请联系邮箱:info@asashare.uk


[ 作品集辅导 ][ 设计工作营 ][ 联合教学合作 ]

请联系客服君Vick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