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最美财政所︱山东省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财政所:耕耘在为民服务的土地上

《中国财政》 中国财政 2021-02-08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中国财政》记者 李艳芝  

特约通讯员 张素霞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最西南部,两市四县交界,经济条件较差,工作条件艰苦。财政所全体同志就是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坚持勤政务实、廉洁奉公、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辛勤耕耘,让一方财政枝繁叶茂,让一方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得到了上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表扬与肯定。财政所长张素霞被潍坊市财政局授予“全市基层财政标杆”。


全所五名同志,平均年龄33岁,全部是共产党员、区先进工作者。摄影  刘波


“自断财源”引爆旅游经济




2014年初,嵩山生态旅游区财政所正式成立,面临的却是这样的困境:这个区全部是山区沟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唯一的财政收入就是嵩山景区微薄的门票钱。财政所全体同志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围绕如何把嵩山丰富的自然旅游潜力挖掘出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

当时嵩山风景区在省内有一定名气,素有“小华山”之称,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少,但随着近年来全域旅游、自驾游、家庭休闲游等趋势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到山水特色相近、没有收费的山区旅游,景区收费成为嵩山旅游发展的“枷锁”。张素霞认为,与其守着这如同“鸡肋”的景区收费,不如全部免费,开放嵩山景区,以此启动嵩山全域旅游、生态旅游经济,再逐步培育旅游经济财源项目。经过多次集体研讨,嵩山财政所果断提出了“欲进先退,引爆旅游”的思路,得到了嵩山生态旅游区发展服务中心党政领导的高度赞赏并纳入决策实施。嵩山开创了省内旅游业的一条“先河”——免收景区门票费,打造全省首家无门票景区。嵩山的旅游经济瞬间火爆。



生态资源变身财源项目




大项目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长年从事财政工作的张素霞深知,一个地方没有自己的财源项目单靠上级扶持就没有发展活力,但身处生态保护区如何发展财源项目,让她感到财政所的责任无比重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她找到了突破口:坚持生态发展思路,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项目优势,走出一条独具嵩山特色的财源建设之路。

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张素霞带领全所人员深入项目一线,了解与财政所相关的各项工作,做到财政政策严格落实、财政资金灵活驾驭、财政支出严格把关,为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嵩山生态旅游区发展服务中心成立5年来,高效开展了总投资82亿元的潍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旅游度假公寓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揽月岛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龙潭湖露营公园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彩票公益扶贫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嵩山商业街建设项目等各类符合嵩山发展要求的14个大型项目。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的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取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得到国家扶贫办的肯定,并在嵩山召开全国扶贫项目现场会。嵩山财政收入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8年实现公共预算收入976.83万元,是2014年的2.25倍。



财政之力造福山区百姓




昔日穷山僻壤的嵩山成了山东省旅游风情小镇,靠天吃饭的山里人走上了生态产业的致富路,依靠坚实稳固的财政之力,嵩山走在了精准脱贫、群众致富的发展快车道上。

在外人眼里,现在的嵩山是一片“世外桃源”,但在嵩山生态旅游区成立之初,全区11个中心村31个原建制村,就有8个省定贫困村25个省定原建制贫困村。嵩山财政所除积极向上级反映老百姓的实情,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外,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帮助老百姓实现精准脱贫上。为此,财政所全体人员深入每条山沟,挨户走访群众,了解贫困户诉求和可启用的资源,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扶贫,把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针对贫困户的合理要求,嵩山财政所按照相关扶贫政策,明确答复,按时兑现;对一些特殊群众,协调相关部门,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脱贫方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扶贫的信心和决心。

每次下乡,细心的张素霞总要给帮扶老人带去急需的生活用品,并给老人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摄影  刘波

      

5年来,嵩山财政所积极配合全区扶贫计划,共开展扶贫项目33个,其中扶贫债券资金项目1个,财政资金投入达3920万元,目前系统内享受政策贫困户333户、674人。在财政所的大力倡导下,开展了“政府引导,村集体、村干部、村民共同出资入股”的“一社区一合作社”的管理运营模式,11个中心村(社区)全部成立合作社。财政所全体人员对全区11个合作社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选举理事会、监事会进行管理运营,全区共筹集资金418.6万元,其中村集体出资188.7万元、村干部出资49.8万元、村民出资180.1万元。经过科学运营,2018年11个中心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新合、朱家坡等中心村超过10万元。群众心甘情愿把血汗钱交给集体运营,无疑是对财政管理的极大认可和信赖,而村集体收入的增加,贫困户领到了更多分红更是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

此外,财政所还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260余万元,组织实施“一村一冷库”、特色旅游、奶牛托管、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鲁中果品冷储交易市场、淹子岭高山房车露营基地等富民工程,累计分红42万元,受益贫困户410户,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在此基础上,嵩山生态旅游区投入财政资金2300万元,高标准建成嵩山小学,每年拿出13.9万元,为81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午餐、校服和校车接送服务;投资300余万元,对16处村级卫生室和94户贫困户住房、居住条件进行改造提升;对54户特殊贫困户落实16名扶贫专岗,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和成效。


   

勇于担当只为不负群众




财政所人少事多、责任重,但财政所的全体人员没有丝毫抱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只要是群众的合理诉求,都会热情接待,及时协调解决,不留尾巴。和财政所的同志们打过交道的群众心里最明白,财政所为群众办事,个个热情,件件真诚。

▲ 在涉农业务办理中,嵩山财政所一贯坚持:严把政策、明确答复、按时兑现的工作方法,得到群众的赞同。摄影 刘波

            

2018年,嵩山生态旅游区受台风“温比亚”持续降雨影响,31个村、10809人、327.47公顷农作物受灾,农业经济损失1394.8万元,基础设施损失7862万元。灾情发生后,财政所第一时间深入一线排查险情,配合各村紧急转移人口353人,通过逐村、逐路段、逐区域开展拉网式核查,统计核实道路受损、河道冲毁、农田受淹、房屋损坏、断水断电等情况,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在道路严重损毁、车辆难以通行的情况下,组织力量赶赴北铜峪地质灾害点和青泉路、白芽路等受灾严重的村、道路实地查看,了解受灾情况,为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发放被褥、面粉、花生油、折叠床等救灾物资,切实搞好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受灾后,嵩山生态旅游区投入103.2万元,修建局子桥和泉头桥2座,整修河道,修复生产道路;投资2636万元修建清泉路,730万元修建嵩五顺河路,修复道路、疏通河道,确保水电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群众生产生活安定有序有保障。

在嵩山的长远规划中,辖区暖水河村的整体搬迁势在必行。2014年,这个村231户、327处住宅和106户经营户的拆迁计划启动。为确保群众对搬迁工作放心满意,张素霞带领财政所全体人员加班加点,精确计算、及时发放每一户补偿费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让一户群众吃亏,通过规范的财政行为给群众吃了“定心丸”。仅仅两个月时间,嵩山完成了一份圆满的拆迁答卷,树立了百分之百丈量评估、百分之百答疑满意、百分之百签订搬迁补偿协议、百分之百腾空房屋验收的四个“百分之百”行业标杆。



原载于《中国财政》2019年第21期

值班编辑:刘慧娴  吕怡慧

版式设计:陆花


大家都在看这些👇




长按识别二维码

EMAIL:
csf187@263.net

TEL:
010-88227058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227109,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