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冷天的,好想去日本约“泡”……丨读一手
2018年最新改版的「读一手」栏目,固定每周一头条推送。不凑数,只追新。
为了保证每本书的新鲜度和可期待指数,未读君集结了数十家优质出版品牌,推荐最新图书的同时,也推荐图书品牌。未读君认为:读书不认品牌,不如不读书。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节假期的脚步近了……已经迫不及待要出去浪了!
估计很多人把日本列在旅行心愿单上。蚂蜂窝去年的统计报告里,日本成为90后最想去的境外旅行地,而《孤独星球》中文版的日本旅行指南也不断再版。和风不断“吹”进当代年轻人的日常,无论是影视动漫、生活方式还是审美趣味,这个与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国,正在和我们的生活发生愈发紧密的连接。
今天推荐的5本新书,提供5种向度,5个视角,带你从内而外,全身心地打量日本。
寿司是日本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这本书就来帮普通人搞懂寿司美味的秘密。
先聊聊书的封面,这个大大的“鮨”(中文读音同“意”),罗马音念sushi,古时候指盐渍的发酸的鱼,后来指寿司这种食物。现在我们常见的“寿司”是江户时期造的词,寿即寿命,司是掌握之意,起这名字也是图个吉利。
这本书作者福地享子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筑地鱼市场的资深从业者,也就是说,这本书会教你如何像行家一样吃寿司、挑食材。要知道,寿司并非“新鲜就好”。
各类鱼鲜什么季节最好吃?“中肥”“大肥”“红身”都取自哪个部位?大名远扬的“江户派寿司”是什么来头?所有问题这本书都能告诉你,还有一些市场里的人才知道的筑地秘闻:凌晨4点紧张激烈的活鱼竞拍、壮观的冷冻鲔鱼货场、买卖双方交流的暗语……都是不错的饭后谈资。
看完这88贯寿司(配有冲击大特写的)的详解,我有点馋。虽然现在没法飞去日本吃,至少下次吃日料,不会只点三文鱼了。我认识了好多好吃的红身鱼、白身鱼、虾、贝……
寒冷的冬日,去日本泡个温泉当然是不二选择。想在蒸腾的氤氲温泉水中忘却疲惫,还想感受更地道的日本温泉文化,那这本书是不能错过的。
这里是日本温泉研究会会长郡司勇推荐的58处最值得去的特色温泉,有古风的遗产老店,也有现代艺术气息的设计精品,有《千与千寻》的灵感来源地,有指定日本国民保养名汤,还有芥川龙之介和夏目漱石等文豪到访之地……这些都是郡司勇用30年的时间,体验了近5000处温泉地之后挑选出的!看来这位泡汤职人不是在泡温泉,就是在泡温泉的路上。据说他对温泉水质和新鲜程度很有研究,只尝一口温泉水,就知道是哪里的温泉……
推荐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作者不仅是温泉专家,还是国家一级建筑师。所以不仅可以跟着他的脚步一起泡汤,还能遍览江户、明治、大正、昭和及当代建筑风华。
书里不仅有温泉导览、建筑介绍和风吕特色、出行指南,还直接附上每个温泉旅馆的交通方式、均价、开放时间、预订网站和温泉水质等相关数据,以及中日对照温泉及建筑用语关键词。有这一本书,就可以说走就走,想泡就泡了,舒服、实用、长知识……
对于想了解日本的人,《菊与刀》是绕不开的作品。但这本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距今约八十年的著作,其中的一些观点恐怕不再适用于当今的日本了。而这本《日本的皮囊》创作于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时代,描绘的正是当代日本人的精神全貌和民族特征。
作者加藤周一被誉为日本“真正的大知识分子”,他提出“日本文化的杂种性”,他的作品《日本文学史序说》成为日本思想和文学研究的经典。他从文化、政治和教育等多个角度,对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当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做了细致的分析。
他在书中提到,所谓日本人,就是不厌其烦地提出“何谓日本人”的人,而一直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日本人无法从其他国家人的眼中看到自己的模样。比如德法两国人民都互相注视对方,并观察对方眼中的自己,但中国和日本、西方和日本很长时间里都不是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只是单向流动。除此之外,他还提出“比起音乐家,日本人更像美术家”“佛教传入日本后改变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佛教”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具体的阐述就要找这本书来看啦。
你可能玩过填字游戏,根据纵横格内已有的线索推断空格里填什么。你能想象在一把沉睡千年、锈迹斑斑的古刀上猜字吗?
京都学派史学泰斗宫崎市定就在做这件事。他用独到的方式“猜”出石上神宫供奉的七支刀上的铭文,不仅补足缺字,也成功理顺了文章的脉络,这在学术史上尚属首次。
铭文中有“奇生圣□”四个字,在宫崎之前,有将□读为“音”,解释为日本天皇的恩典。“奇”读作倚靠的“倚”,连起来读作“(因为)将生存倚靠于恩典”。这样的读法反映出日本曾经统治过朝鲜。宫崎市定从当时东亚国际关系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了这种不切实际的猜想,认为这刀是百济王世子赠给日本平等的国礼,不能反映两国地位上的差别……他以一把宝刀为线索,以小见大,通过缜密的推理和浪漫的想象,对五世纪中日韩三国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
宫崎市定说:“这是我的一部杰作,但就是谁都不来夸奖我。”他对前人研究许多谬误的纠正,他无限逼近七支刀秘密的真相,这些却被日本史学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因为二十世纪日本史学界的风气,是不会轻易对日本国史问题改变看法的。作者在后记中表达了一些不忿,他严谨正直的形象由此也可见一斑,此外,他还吐槽学界对文物本身的迷恋,而忽视研究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十分有趣。
这本书无论题材、地位还是影响力都很“重”,但读起来却很轻松。宫崎市定会像名侦探柯南一样,带领着读者若惊若喜若疑若惧地目睹案件,并一同搜集证据,闯过难关,直至答案从历史之谜背后浮现。
过去一直对“小确幸”这个词有误解,感觉有点造作,有点矫情。但看完松浦弥太郎这本随笔,我确实感觉到了一种微小但确定的幸福,再看标题会心一笑:这感觉非常、非常好。
松浦弥太郎用平实的话语谈及自由、时髦、修养、爱恋和幸福,这位热爱生活的大叔捕捉一个个日常的瞬间,也许是店员观察顾客状态调整配比的咖啡,也许是父亲生日时做的梅子便当,也许只是说了“谢谢”之后转天再次表达感激。其实生活里很少有充满戏剧性的波澜壮阔,更多的都是这样平淡细碎的时刻,而幸福感其实就藏在这些时刻里,不需要刻意创造,只需要感受和找到。
松浦弥太郎18岁辍学,41岁才第一次就业,这种人生在世俗标准下无疑是失败的,但他却活成了“日本最懂生活的人”,他的自信、自律与定力让他能一直沿着自己的路走,他的体察力和感悟力又让他真正拥抱生活。他辍学到美国时,被那些古书旧书的韵味打动,后来回到日本一步步建起自己的古书店;他坚持规律的生活,五点起床十点半睡觉,跑一万米,别人夸赞他克己的言辞他不以为意,只说这样为“享受每一天的时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感动而创造条件。”他的书也在告诉年轻人,如何安排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安排。
“今天也要认真地过。”每个看完这本书的人,这句话都会涌上心头吧。
往期回顾
编辑=亏亏
投稿/合作 unreadsk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