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承 生生不息——第十二届岷江论坛
2018年10月27日,废水处理技术集成创新团队负责人税永红老师组织并带领团队同学参加了由成都科学技术学会指导开展,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四川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艾伯特基金会支持的第十二届岷江论坛。
本次论坛主题为“乡村振兴与水资源保护”。新老朋友济济一堂,围绕“乡村振兴”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展开,吸引并聚集了大量资深专家、高校社团、艺术工作者以及热心志愿者和乡民参加。
此次论坛开幕式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协会会长唐亚教授致辞。开幕期间,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吕毅先生、四川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张伯坚先生、 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康怀德先生和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前秘书长杨宇成先生先后发表讲话。
国仁乡建社企联盟秘书长陈晶晶围绕“乡村振兴与小农户的生态转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提道乡镇简而言之就是生活更新,由于工业化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负担,生态转型也成为了眼前的燃眉之急,往生态、绿色、高效的方向转型才是正确的。
接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周自隆老先生针对 “老子对入川治水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周老查询大量文献发现,老子在经过岷江时,调查过岷江的水域情况。提出道源于水,李冰父子也依照“治水依于道”的里面进行治水。
下午2点,郫都区农林局申遗办副主任杨万全采用接地气,简单明了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了农林申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凡朴农场联合创始人涂海霞分享了自己的“田野故事 凡朴生活” 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农村合作,互利共赢,引入大量的资源。不仅提高了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还为小朋友们提供亲近自然,理解自然的机会与方式。明月村社区营造研究实践者侯新渠给大家分享了“逐水而居我与河流的故事”,感人至深。
紧接着四川农业大学罗鸿兵教授就 “人工湿地与农村污水处理”介绍了农村污染的现状、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的成效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讲解了人工湿地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现场还邀请了农户嘉宾,展开座谈会。各位嘉宾畅所欲言
最后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荣誉会长艾南山老先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总结了本次的论坛,并且宣告第12届岷江论坛圆满结束。自由职业新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对北冰洋进行了探险,开拓视野,更深入的认识了水与水资源。
通过参加岷江论坛,让我们团队新队员再一次走出校门,同学们也收获颇多。我们今后要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敢于实践的魄力,更需要跨专业,多个领域的有机结合。这对我们如何建设团队,组织工作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一个好的团队,有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团队凝聚在一起,每个成员都应主动在团队工作中积极思考,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面对困难和问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一起解决。做既能实干,又具科学素养、精益求精的匠人。用自己所学来回报社会。
一路走来,不曾离开;血脉相承,生生不息。
部分图片来源于河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