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产阶级“财富保卫战”,你在行动吗?

2017-08-24 珞珈财富汇

前言


2016年对中国拥有两套以上住宅的城市中产家庭来说,几乎是个“发财年”。随着城市房价不断飙高,许多拥有多套住宅的城市中产家庭以不动产为主的财富迅速膨胀,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与此同时,中产家庭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财富保卫战”。


中产要保住家庭财富,他们向境外转移财富,导致大量资产外流、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下降,而政府则想方设法阻止资产外移的滚滚洪流。


去年以来,许多中产家庭都想把财富转移到境外,而政府则要阻止资本外流、保住外汇储备,前者与后者彼此杠上了。


政府、中产阶层这两方都各有一正一反两种想法:中产阶层既想转移部分财富到境外,又舍不得在中国能取得的高收益率;政府既想实质上管制资本外流,又想维持外汇不管制的形象。

因此,在这场各自的财富保卫战当中,双方的角力既对立、又相互依存。


一、中国外汇监管当局要求银行对相关指令保密


路透社援引多名银行业人士表示,中国央行下属的外汇管理局告知银行业者,对其抑制资本外流的相关指令保密,并确保研究分析师不要对外发表关于人民币前景的负面观点。报道援引业内人士指出,当局的上述做法应是为了避免引起公众的警觉,阻止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跌。

 

去年以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一连串资本外流限制措施,包括限制部分城市或省份的外汇数量,并收紧交易金额的审批门槛。银行业内人士称,外管局对数十家银行做出口头指示,要求银行业者不要透露其在相关限制措施中所扮演的角色。


报道称,去年8月,外管局上海分局召集区域内至少20家主要外资和国内银行代表与外管局几个部门的区域负责人开会。一个出席这次会议的国际性银行的代表表示,外管局高层官员明确告诉他们,必须控制外汇赤字,但不能说外管局在控制资本外流。

 

多名银行人士抱怨,当银行超出外管局设定的一个月外汇交易上限时,银行必须拒绝受理业务,但又无法解释真正的原因。路透社获得的一家银行的内部通知要求员工,回答客户时勿使用"外管局管控",或是"外管局不允许"或"严控购汇"等字眼。

 

去年11月底时,多位银行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外管局向至少两家银行发出口头指令,要求资本项下500万美元或以上资金的汇出报外管局审批,而原本的规定为5000万美元。


二、中产阶级在行动


很大一部分中国的中产阶级将移民列入家庭考虑。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向海外累计移民人数到2015年已首次达到1000万人,目前仍在持续增加。

 

对大部分仍有着深厚乡土观念的中国人来说,移民国外绝对不是个轻松的选择。那又为何会做这个艰难的决定?

 

谁会平白无故地远离自己的故土,去投奔一个语言,习惯各方面都完全陌生的世界呢?

中国大型调查公司“胡润百富”在2016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人移民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的教育”,占到22%。“希望远离大气污染”是中国人移民的第二大理由,占到20%。“寻求食品安全这个选项所占比例达18%,高居第三位。再接下来便是对财富的不安全感。


最近几年,由于改革红利、人口红利的逐渐衰减,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近刚刚公布的去年3个季度增速都恰好是6.7%更是成为了调侃的对象。

 

汇率浮动不定,富人阶层担心身家会大幅缩水,加紧移民的脚步以避免财富贬值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了。


《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家庭对外投资的年度保密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打算在未来两年增加离岸资产持有量,而主要目的也从增大获利转变成了对冲风险。

美国是海外投资的头号目的地,东南亚也越来越受到海外投资者的追捧。

另外,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采取了多样化海外投资的形式,并不单单局限于房地产投资,更加有经验的中国投资者开始通过投资海外证券市场获取更多的回报。


中国越来越严格的资本管控制度没能打击中国民众对海外投资的强烈意愿。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中国政府当局不断的收紧政策,控制资本外流,但还是有56.8%的中国海外投资者表示会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将更多的流动资本转移到国外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已经有82.4%的中国投资者将自己总资产中超过10%的财富投资于海外市场中国投资者的热潮还会继续席卷全球。

 

三、中国政府的管制行为


外汇维稳方面,中国政府深知目前有三个急欲套现的“假想敌”:

01

是国内企业想将资产置于安全之地;

02

是国内中产、富豪急于将房产等红利套现保值;

03

是外资企业要套现抽走资金。

针对这三类套现者,央行已采取相应行动。

对于想借海外投资为名转移资金的企业,国家外汇管理局早就在11月28日推出新规,资本账户下超过500万美元的海外支付,包括组合投资或海外并购等直接投资,必须上报市外管局批准;之前已经获批的大型投资项目尚未转帐的外汇部分也适用此规。


原来的报批限度是5000万美元,从新规颁布开始,一直到2017年9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且不属于中方核心业务的海外并购、以及国企在海外涉及10亿美元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都将不被批准。

 

对于想将已有利润套现的个人,新规则规定:

从2017年1月1日起,个人购汇严禁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性保险等未开放资本项目。为此特意设置了若干条款限制,比如银行购汇要与实际用途相符,以学费名义申请的,必须提供本人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学费证明或生活费用证明,才可以购汇;此外,申请表还强调,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个人,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列入“关注名单”,当事人当年及以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

对于那些想将利润转移出境的外商,从11月底开始,跨国企业500万美元或以上的资金汇出,须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此外,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银行账户与外国附属公司账户之间的资金汇入汇出金额也面临更严格的限制。


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表示,如今各公司只能将相当于他们中国资产30%的金额汇出国外。这一比例大大低于之前指引下的100%。


个人海外投资难度加大


在海外投资热潮中,房地产行业无疑是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热门投资产品。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报告》,作为美国外国人购房主力的中国人,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购房总成交额达317亿美元(约合214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273亿美元上升了16%,也超过前年的28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购房数量也超过4万套,在2016年回落后再次冲击历史最高点。


但现在中国富豪再来美国买房会难上加难,不但需要雄厚的资金,还需要能够把钱运出来的门路。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蚂蚁搬家”、利用贸易公司转移资金、地下钱庄汇出资金三种换汇路径已经很大程度被封堵。同时,外汇市场出境难题能否大幅缓解也引起业界关注。

 

一位熟悉民间换汇操作方法的人士透露,目前他们能使用的换汇灰色路径,常见的不外乎三种。

1

是新型蚂蚁搬家模式

即民间机构先寻找众多境外人士,在某个反洗钱监管措施相对薄弱的国家商业银行集中开户,然后组织家人尽可能多换汇,再以境外电商购物付款等名义分散划入这些境外人士的各个账户,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期转移资金,再通过资金归集业务汇总到境内个人指定的一个境外账户,这种做法往往呈现“高频率、小额度”的特点,不易被监管部门察觉。

2

是通过设立贸易公司向外转移资金

通常做法是先在香港设立一家窗口公司,先将商品卖给这个窗口公司,再由窗口公司卖给境外买家,由此窗口公司可以留存大量贸易资金,在境外换汇用于购房或金融投资。

3

是通过地下钱庄的操作模式

即境内将人民币款项汇入指定账户,其境外账户会存入相应等值的外币。


“坦白说,目前这三种操作模式都渐行渐难,因为监管部门已经对这些换汇漏洞进行从严监管。”这位知情人士直言。

 

近期他的多位客户通过上述“蚂蚁搬家”模式向境外转移资金用于购房或金融投资时,就遇到外管局严厉监管,甚至部分客户家人被列入“黑名单”——取消两年的10万美元换汇额度。

 

至于地下钱庄模式,上述知情人士直言目前地下钱庄日子相当难过。多位了解地下钱庄运作现状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下钱庄都不会轻易“接单”。

 

另外,今年1月1日起,中国已正式实施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即共同申报准则),国家税务局可以调查境外账户追缴各类非法避税、资金违规转移境外等行为。


五、三方对峙的现在和未来

中产阶层有五怕:一怕房产价格下跌,财富缩水;二怕房子卖不掉,无法变现;三怕政府收房产税;四怕人民币贬值;五怕换汇难。所以想为自身财产寻求一块安全之地。


过去两年是企业和中产阶层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高潮,已经成功转移资产的,成了财富保卫战的赢家,政府是输家;今年开始,中产、企业可能成为输家。

 

企业和中产的财富保卫战导致外汇储备下降,政府非常担心自己手头可机动支配的外汇储备低于警戒线,影响世界各国和中国国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储充足率的评估方法来测算,中国外储的警戒线是2.8万亿美元。


真实情况是,前年底以前,除了央行外汇储备之外,所有商业银行一直有2千亿美元左右的外汇供日常周转;但去年开始央行把商业银行的外汇储备改算自己名下,造成央行的外汇储备虚高,去年11月底央行公布的外汇储备是3万亿出头,其中包括了2千亿商业银行的外汇储备,所以央行其实只剩2.8万亿外汇储备,挨近警戒线。所以现在政府设置了种种换汇障碍。


个人与企业


对个人,去年是在中小银行的柜台上用各种借口阻扰换汇;2017年起则明文宣布,控制个人换汇,禁止对外投资、置产。对外企,限制利润汇出,阻挠撤资企业汇出资产;对本国企业,禁止以投资为名对外转移资产。

 

今后企业和中产还会继续钻各种空子,设法往外转钱,但风险和成本越来越高;政府则是发现一处漏洞就及时封堵。企业和中产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根本上取决于经济走向。

 

最近一轮为期三年多的严重经济衰退,关键成因是逆市场化的政府行为。在长达近十年的“国进民退”浪潮背景下,民营企业遭受重创,国企进一步垄断资源与资本,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以往三十多年的出口加工替代性战略已经式微。

 

海外投资家与国内企业家均无乐观预期,资本外逃趋势明显。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方式“强制结汇”,这只是“围堵”而非“疏导”,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下滑、出口减少、失业增加、货币贬值、资本外逃、外汇储备不稳的格局。

 

在这种背景趋势下,政府充其量只是短暂的赢家,而企业和个人都会遭受严重损失。从短期看,国企损失与震荡较小,但从中长期看,国企在国内的困境无法解脱,有可能被逼迫寻求国际市场的竞争机会。


中国经济维稳的关键是货币维稳。面对资本外流与人民币贬值的巨大压力,中国当局只能赢不能输。因此,所有想换汇转移资产的民企、外企、中产,全成了中国外汇维稳战役的假想敌,针对这些想将帝国红利套现转移的群体,当局采用不同的方法应对,设置了各自不同的限额标准。

 

从中期角度看,摩根士丹利驻香港经济学家Robin Xing表示,预计政策制定者将会继续允许人民币温和贬值,同时在资本流出加速时收紧管制,其中可能采取的方式可能有,收紧企业对外投资,加强对居民通过银联卡海外支付的限制,以及暗地收紧个人5万美元购汇额度。

 

瑞银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亦称,预计资本管制将进一步收紧,尤其是国内企业及金融机构海外借贷以及投资活动。

 

其他的方式包括,央行对远期交易征税更高的存款准备金,对企业购汇加强文件审查以及鼓励国企将外汇汇回国内结汇。目前来看,政府不太可能会减少个人5万美元换汇额度。明年个人换汇额度可能会有暂时性的收紧,例如减少总额度或者分批限制购汇。而从企业层面,对外投资以及自贸区将有可能进一步收紧。

 

据最新报道称,2017上半年中国的收支顺差达160亿美元,同时外汇储备连续第六个月增加。但《金融时报》同时还称,美元疲软的估值效应使(中国经济的)数字看上去更好看,有迹象显示,从中期看来,投资者们还是比较悲观。尽管当局政策有所收紧,但只要投资者有办法绕开限制,他们还是迫切希望可以将资产转移出中国。而中国监管机构近期也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以防资本外逃。

 

如此看来,预计这场旷日持久的“财富保卫战”,还将继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