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万人住在三元里城中村,却从未说一声谢谢……

2017-04-13 爱广州的印象君 广州印象


城市 • 生活 • 民生 • 娱乐



狭窄的走道、拥挤的握手楼

是城中村野蛮生长的真实写照



南下打拼的外来者无畏这一切

在这里,他们用双手创造梦想

期望着,幸福能在广州延续


三元里村


是众多外地人落脚广州的第一站

这个距离火车站不到1公里的古村

曾留下村民抗击英军的壮举



如今,外地人依旧在这里默默奋斗

悄悄写下关于成长和变化的故事



如果打开“上帝视角”看三元里,


可以看到,4条马路将村子团团围住,


就像一座难以突破的“围城”


△三元里,被广园路、机场路和三元里大道包围


实际上,走进三元里,除了让人压抑的握手楼,


近年的整改工程,让这里焕发了新颜。


△整改后,村里的指示牌更加清晰


白天的三元里,安静、祥和;


夜晚的三元里,繁盛、热闹。


△街巷的尽头,会突然出现一个小铺


三元里的日与夜,


就像抗英大街和深居小巷,


看似对立,实则融洽。



人物:美琪

性别:女

年龄:22岁

广东韶关人,在广州工作3年了,现从事美容产品推销行业。


曾和男友在三元里城中村居住了2年,每月花费在房租和水电上的费用为800元左右,姑且还算过得去。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之所以选择三元里,作为进入广州的第一站,


美琪直言:因为这里房租便宜。


三元里的房租,相比周边小区便宜不少


当时刚工作的男友工资不高,自己没上班,


小区房的租金又太高,两人只好到三元里凑合。


这一凑合,就是2年。


新·三元里村的日常


美琪和男友到三元里居住的时候,恰好赶上城中村改造。


狭窄的抗英大街被拓宽,路面也铺上了新石板,整个城中村颇有点旅游景点的味道。


△三元里抗英大街相比之前,宽阔了至少一倍


握手楼之间缠绕的电线被剪除,门口都装上了电子锁,街巷里也有保安和联防队员巡逻,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家家户户的电子锁发出耀眼的红光


△握手楼依旧在三元里唱主角


虽然握手楼仍然遮天蔽日,但美琪已经很满足了。


每天,早高峰时段的三元里总是特别热闹,


上班的人群像倾巢出动的大军,从各个牌坊乌泱泱的往三元里地铁站。


△早、晚高峰的三元里,繁忙异常


三元里、桂花岗、地铁三元里站等公交车站,永远挤满等着坐车上班的人。


电动车和自行车也鱼贯而出,从三元里散发到整个广州。


清晨,美琪会和男友一起到楼下吃份肠粉,看着家长和孩子们到三元里的学校上学。


△抗英大街尽头是崭新的三元里中学


9点之后,村里逐渐恢复平静,老人们在街心花园和祠堂里休息和打麻将,


偶尔会有附近皮革店的运货工,拖着铁板车匆匆而过。


美琪眼里,三元里最安静的时刻是下午。


△一位老人家在自家门口小憩


宽阔抗英大街热闹不减,但两旁的握手楼慢慢陷入安静。


越是走进街巷深处,嘈杂声越远,直至完全沉静。


△辛苦工作后的人们,在巷口休息、聊天


这种安静令陌生人感到压抑、甚至恐怖,但本地人很适应。



△黑暗幽长的小巷十分压抑


入夜后,安静的街巷被下班回家的人们激活,


走路声、行车声、做饭声、电视声充斥,让人觉得安心。


△傍晚的街巷充满异样的活力


△三元里小学的孩子们结伴走在街巷里


美琪总是待在房里,等待着楼道里传来男友的脚步声。


偶尔也会到三元古庙外的大榕树底下坐坐,听本地老伯和阿婆聊天。


△古香古色的三元古庙


△三元里文化展览馆的屋檐下,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在避雨


舍不得 但又不得不离开


即便如此,美琪和男友还是在今年新年之前,搬去了白云区新市租住。


男友的薪水多起来了,自己也找了一份工作,是时候和城中村说再见了。


美琪很舍不得离开三元里。


△古巷口的香火,给三元里增添别样味道


在这里,她学会一个人承受压力,觉得自己开始成长;


在这里,她和男友共同感受生活,体会着爱情的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她在广州最熟悉的地方。


不过,美琪相信,离开是为了自己和男友更好的未来,她对租住在三元里的这段经历永存感激。


△背着大包小包的拉货仔,在三元里随处可见


人物:阿霞

性别:女

年龄:25岁

四川乐山人,来穗打工已经7年。


曾在三元里居住了5年,每月花费在房租和水电上的费用为600元左右,相当于月薪的20%,小生活过的滋润。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阿霞笑称自己是三元里的“老村民”。


2010年,她和2个姐妹从四川坐火车南下,也没多想,就住进了离火车站最近的三元里城中村。


即便在老乡开的理发店当洗头妹,每个月都能挣上2、3000元,但阿霞还是和姐妹们挤在握手楼一居室里。


△城中村里要找个好住处并不容易


旧·三元里村的日常


阿霞觉得,城中村除了拥挤,还是拥挤。


房间本就不大,三个女孩挤着住,越住越不方便。


每天下班回来,房间里总有奇怪的味道:别家煮饭的味道、垃圾的臭味、东西烧焦的味道和烟味。


△巷尾的住户门前写着禁止标语


住在握手楼里,也谈不上什么隐私。隔壁邻居的打电话的声音,能听得真真切切。


如果边上新住进来带了小孩的邻居,那么晚上也不用睡觉了。


即便是凌晨,邻居家看什么电视也都能听出来。


△以前,狭窄的街巷排水不畅,很容易水浸街


最糟糕的是下雨天和回南天。


街巷里水浸街,只要出门没有不湿鞋的,


衣服从来只能阴干,晒不到太阳,全靠电吹风。


被垃圾喂养的肥胖的老鼠,在水沟里爬来爬去,一点也不怕人。


哪怕是没下雨的天气,走在巷子里,也会被突如其来的水滴中头顶。


△城中村下起雨来更加阴暗潮湿


阿霞从未打电话回家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生活。


2年前,姐妹们分别找了男友,一居室再也容不下那么多人,阿霞最终离开了三元里。


现在的她,在不同的城中村居住、不同的理发店做着洗头的工作,


但从未改变过的,是她想要在广州扎根的想法。


△巷口一家小档,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全部


人物:老江

性别:男

年龄:32岁

湖南衡阳人,在广州工作13年,个体户老板。


在三元里开店2年,每月的房租和水电花费达到1000元,作为一家之主,虽然压力很大,但他仍对外来抱有希望。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老江算是三元里的“新人”,但是在广州已经打拼13年了。


早前,他曾在广州火车站拉货,一直做到了组长,后来家里出了点变故,他回去卖掉了房子,再和妻子回到广州。


不愿再做苦活的老江,和亲戚联手开了家小商店。


△三元里的肉菜档,给村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年前,赚了些钱的他,从小商店中撤伙出来,自己在与三元里一路之隔的广州某医药大学附近开了家便利店。


与其说是便利店,但也和7-11等连锁店大相径庭,更像是一个小杂货铺。


老江坦言,开店其实赚不了几个钱,只是够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不过开店结交了不少老乡、朋友。


下午闲暇时,朋友过来坐坐,他就在店门口支开一张小桌,摆上花生和瓜子,和朋友边吃边聊。


△抗英大街的档口,如今卫生环境很好


好在三元里的房租不贵,即便小店盈利有限,老江也不用睡在店里,可以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住。


城中村的生活,对他来说并不算困难,他认为,只要下定决心留在广州,就没有迈步过去的坎。


△即便深居小巷,各式生意依然风生水起


对于未来,老江说自己暂时还没想那么多,现在最操心的是儿子上小学的问题。


不过,乐观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


“城中村里的人是多一点,但是热闹啊,我宁愿热闹点,也不想住在没有人气的地方。”




广州的城中村,看似一团乱麻,实则充满温情。


拥挤、脏乱、破败只是表象,拨开层层外壳,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自己和城中村的一切。



这样无数个微弱力量,组成了整个广州前进的力量源泉,


这样的力量,你我都不能忽视。



广州还有很多像三元里棠下的城中村,

它们张开怀抱,

为新到此地的外地人提供休憩的港湾。


你也住过三元里吗?

有什么关于此地的故事


属于你的城中村又是怎样的?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故事。



编辑:印象君  微信:gjgy12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因未有图片作者联系方式,如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商务合作:13006881527(微信/电话)

法律顾问: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 段世政律师(电话:13922250976)


爱我的人最近都在看...




有点牛传媒集团是一家致力于打造城市品质生活新媒体的公司。集团已在全国28个省级城市成立子公司,拥有300多个地方微信公众账号和1亿粉丝矩阵。微信公众账号内容主要涵盖本地吃喝玩乐、美食攻略、民生热点、旅游出行等。有点牛还获得新榜“2016年中国内容创业公司100强”称号。欢迎喜欢吃喝玩乐,想玩转新媒体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