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好海南答卷

贵德政府 2021-07-29





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好海南答卷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体会

(2021年1月)

张 文 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与一、二卷一脉相承,是我们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星辰北斗”“定海神针”。尤其是我再次深入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章节,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高度,深刻论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必将对更好保护治理黄河、让黄河造福人民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海南州作为黄河上游重要地区,就要坚持以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并与总书记“两山论”和对青海“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融会贯通,以建军书记铭心“三问”作为实践坐标,以深入推进省委“一优两高”为目标牵引,以培育“四种经济形态”为主要方法,以建设“五个示范省”为总体战略,以打造“七个新高地”为方向路径,贯穿为我州“十四五”及远景目标规划范围的主题主线。我认为,贯彻领袖思想,把握实践主题,首先要从“四个逻辑维度”出发,推动“规划”发挥好聚标定向、引领指导的重大作用。

一是把握领袖思想的逻辑维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袭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经济理念、深化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陆续提出“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两山论”,并一以贯之、不断升华,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就要放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个大的理论体系,系统学习、关联学习,全面深刻把握领袖思想的理论逻辑。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作为具有深刻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发展观导向,指明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缺一不可。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任何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就会受到影响,唯有统一贯彻,出实招、破难题,才能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黄河流域周边地区而言,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一脉相承、统筹兼顾的实践路径。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摆在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切实保护好、治理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筑牢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根本。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与保证人民群众获得“三感”相辅相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总书记全部新思想的基础和目的;“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是总书记对黄河流域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根本夙愿。这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高度一致、完全契合,我们唯有把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要求深耕为发展品格、实践品质、领导品行,实践上把握好节奏、力度、方法和路径,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而坚定。

二是把握历史实践的逻辑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基础上,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论断,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们从历史维度把握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思想之窗。黄河横贯青海近1700公里,流经海南州411.3公里4.4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流域,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区的黄河上游第二湾地带,地形高位落差大、地质破碎程度深、地表植被稀疏度高、生态脆弱性强,受黄河冲刷地质切割形成的高山峡谷,水土流失严重。有史以来,黄河流域海南段是青藏高原农牧交错、民族交融最早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青海高原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承载、生态压力最强最大,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段区域。一代代勤劳的海南人民依水而居而生而兴,历经艰难困苦、亦牧亦农、生生不息,开拓了黄河上游各民族交往交融、守望相助的和合和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灿烂文化。尤其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空前艰巨的治河造田、兴修水利、生态保护等综合治理工程,谱写了改天换地的辉煌历史,不仅孕育了传统农牧业融合发展的近代物质文明,成为青海第一畜牧大州和青稞主产区;而且孕育了各民族和合共生、和谐共处的现代社会文明,形成了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同体发展景象;特别是孕育了共产党人根治黄河而战天斗地的红色精神文明,建成了龙羊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标志的一座座“中华水塔”“锁钥工程”,开辟了共和、贵德盆地富饶美丽的万顷良田、千顷湿地,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依偎于黄河两岸的草原山壑之间,已经成为“大美青海·最美的遇见”。现如今,又依附雄厚的新型清洁能源,建成了“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主力基地,开启了青海数据产业发展新纪元,为青海发展“高载能、高清洁、高质量”新型产业,奠定了共和盆地崛起的“聚宝盆” 优势基础。在此背景和基础上,今天我们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要遵从历史上各族人民“保护中治理、治理中保护”的实践逻辑,准确把握总书记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深刻含义,坚定不移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为保证 “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青海责任做出海南贡献。

三是把握发展机遇的逻辑维度。如何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政策导向和战略方向,立足海南现阶段发展特征和重大目标任务,切实谋划推动自治州“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因此首先要把握好国家战略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十四五”期间重大工作,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鲜明导向,为我们欠发达地区加快深化改革、赢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支持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总书记明确要求的“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大部署将是国家战略,以及中央随之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大批推动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我们新一轮发展创造了重大战略机遇。其次要把握好省委部署机遇。省委九次全会全面贯彻中央五中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我省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的基本省情,牢牢把握“四期叠加”的现阶段特征,延承省委历次全会精神,作出以“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为牵引,共同守护好地球“第三极”,培育生态、循环、数字、平台“四种经济形态”为发展路径,创建国家公园、国家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高原美丽城镇、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省”为总体战略以及生态文明“七个高地”建设等的重大部署,鲜明回答了青海的现代化、青海的新发展、青海的实践论、青海的路线图,是指导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方法路径,是需要我们牢牢把握的重要机遇。第三要把握好自身发展机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领袖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两个先行区”目标,使自治州保持了赶超进位、发展进步的良好势头。现如今,具有海南特色的“四大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全省“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和“西电东输”主力基地基本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和高端旅游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数据、云藏等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为今后自治州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打下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创造机遇、把握机遇、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的艰辛路上取得新成效。

四是把握问题导向的逻辑维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征。就全省看,青海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上升的总体态势没有变,产业链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产业化现代化、经济市场化、民生均衡化水平依然相对较低,现代化生产滞后于现代化生活需求;创新驱动活力不足,区域城乡差异仍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基础薄弱;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力依然较大。就全州看,海南作为民族地区较全省发展更低一层,尤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任务艰巨,产业发展层级低、链条短,且绿色产品量小质弱,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低,难以形成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优势,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任重道远;基础设施配套网络层次、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县域经济量小质弱,特别是农牧区教育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社会发育程度低和经济发展水平低这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就今后看, “十四五”期间,我们能不能继续保持发展稳定的良好态势,能不能与全国全省人民共同走向现代化,就要认识问题、判断局势、把握主动,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实现跨越、追上走齐。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辩证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牢牢把握“变”与“不变”的逻辑关系,科学把握“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规律性特征,与时俱进深化对省情州情和发展禀赋优势、发展方法路径的认识,认真审视走过的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海南历史方位、生态地位、文化品位、发展定位,找准融入全国全省战略、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甚至逆向思维中谋先机、育先机、求先机。另一方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和省委“七个新高地”战略部署,全面树立“打基础、利长远、谋跨越、求赶上”意识,坚持在补短板、强弱项、增特色上下功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着重在打造新兴产业高地、生态文明高地、“德和”文化高地、康养休闲高地、基础教育高地上有更大作为,以高质量发展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这才是我们的正经事、真本事。

“十四五”时期,将是自治州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推动省委“一优两高”成为海南实践,从而与全省同步迈入全面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五年关键期。因此,必须聚焦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做到一切工作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以此来布局,一切举措以此来制定,一切成效以此来检验,在“五个结合”中做好海南答卷。

一是坚持规划先导与项目支撑相结合。坚持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为重大原则和指引理念,科学编制好“十四五”地方发展规划,是当前全州各级党政组织的主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党中央和省委《建议》已经指明了大政方略,擘画了蓝图目标,选准了方法路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吃透精神要义,坚持把握大势大局与自身实际深度结合,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品格,就能玉成之把好势,图强之谋好局。首先海南州作为全省黄河流域开发强度最大、产业融合最深、人口承载最强、生态保护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最重要的是主动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实践好建军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的重要理念和让泛共和盆地成为崛起的聚宝盆的重大要求。其次根据地域特点和自然条件,特别是资源禀赋,深刻认识客观规律,深刻洞察发展机理,理清比较优势和发展重点,充分依托沿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统筹谋划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水利发展、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沙治沙等专项规划,确保我们的目标、任务、举措和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第三,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建设成为发展支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性思维理念,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重大项目,谋划一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等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实施符合青海实际的生态文明“七个新高地”建设。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相结合。近十年来,我们着重发展“四大绿色产业”,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特别是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对青海发展的“三个定位”正确指引实践的结果,是对省委 “五四战略”“一优两高”“四种经济形态”“五个示范省”等总体战略融会贯通转化运用的结果,其中深刻蕴涵着我们对海南州情的认识深化,是对发展方向艰难探索和发展路径实践创新的结果,更是我们对地域自然规律和新时代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实践证明,我们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根本方向和根本任务的历史选择是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这条路,并在更高站位上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正确树立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互为引领支撑的辩证观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路径,深入推进 “四大绿色产业”做强成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利双赢。要依托“再造一个畜牧业强州”目标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引领,以加快建设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农牧场经营主体为根本,以加快建设农牧业产业协会为依托,全力铸造并延伸现代农牧业生态链、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建设现代生态农牧业生产体系,实施“加工强县”和“品牌强州”战略,坚定有机、低碳、绿色、循环的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现代生态农畜产品智能化、链条化可追溯体系,建成一批绿色有机农牧业产业基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给基地,为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提供“海南方案”。要以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目标,深化全国新型清洁能源“千万千瓦级”示范基地和“西电东输”主力基地,建设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构建水、电、风、光、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发展体系及增量配电网建设,立足清洁能源电力电价绝对优势,打造高原新能源“绿电特区”外输基地、产业高地和成本洼地。要坚持以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加快构建“一河双城三区四道五环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设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推动文农旅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和文旅康养示范点,构建以旅串文带农促养的全域、全时、全季、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新格局。要坚持以打造“高载能、高清洁、高质量”新型产业高地目标,建设“数据储备”“数据灾备”全国中心,构建“东数西算”“东数西储”数据产业战略布局,全力打造100%自主知识产权和100%清洁能源支撑的“青藏高原大数据产业区域中心”和西部算力产业新高地。

三是坚持城镇带动和城乡统筹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省委作出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重大部署,为我们推动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带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要主动依靠“兰西城市群”国家战略,加快实施“泛共和盆地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带动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人的城镇化”核心价值理念,围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富足”发展目标,统筹中心城市、重点城镇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宜居、乐业功能区建设提级优化、齐推共进,增强城镇人文内涵和幸福生活品质,促进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相协调,探索推进涉藏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新路径。要以构建“一核双城三带多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共和区域发展引领力,打造泛共和盆地中心城市和领动发展引擎。加快共和、贵德、贵南撤县设市,带动全州新型城镇化全面发展。打造环湖生态文旅城镇带、沿黄明珠特色城镇带、沿线商贸枢纽城镇带,带动全州城乡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共和城市功能,着力引导周边地区主要产业向共和集聚,建设承东接西面向青南的青海次区域中心城市、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全省现代生态农牧业绿色产品集散地、青藏线文旅名市、经济重镇。做优做精贵德城市品质,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治理升级版、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升级版、田园风光城市建设升级版、文农旅融合发展升级版、城乡一体化发展升级版,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县、示范县。加快贵南、兴海、同德县域经济发展,延展黄河上游清洁能源产业带链条,打造新基地、做成新产业,从而提升三县及重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承载能力。以五县县城为重点,以龙羊峡、黑马河、过马营、河卡、河北等重点城镇为节点,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推动市政公共设施向郊区乡村延伸,健全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养”全产业链,倾力打造文旅消费、生态消费城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推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智慧城市、数字城市、零碳城市、公园城市等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

四是坚持依法治理与民族团结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青海省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海南作为联藏络疆重要通道、反分裂斗争一线前沿,要坚持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高举反分裂斗争旗帜不动摇,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体目标,持续巩固自治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坚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的文化德治教育,持续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凝聚人心,大力培育和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要强化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建设,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坚持以平安建设、乡村治理为重点,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突出民族宗教工作在涉藏工作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地位,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施“治贫、治乱、治弱”齐推进,健全和落实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以“三约”为重点的自治制度,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贵南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广同德县宗教寺院和民间信仰“一核多元共治”治理模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南,为涉藏州县社会治理提供海南经验。要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三大工程”,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强化中小学“红烛工程”“四红计划”教育,使自治州教育事业继续走在全国涉藏州县前列。

五是坚持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决策,既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主要矛盾问题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区域和产业补短板强弱项的主要任务,对解决根本性、长远性和基础性问题意义深远。要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作为自治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作为突出解决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的重大载体,置于全局地位,精心组织推进。要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好5年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考核机制的衔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聚焦聚力“五大振兴”,打造“生产好产业强、生态好环境优、生活好家园美”乡村,加快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推动“互联网+”绿色农畜产品进村工程,突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农牧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升级、城乡发展、群众增收,形成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美的风景、“最美的遇见”。要立足海南“一河一湖”自然风光,把大河、大湖、大草原、大峡谷、大绿能变成大美景点,打造美丽海南、美丽黄河、美丽青海湖,打响青海湖“大美静好”金名片。要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倾力打造一批透着乡情、乡俗、乡愁的田园综合体和乡村示范点,使乡村旅游成为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幸福产业”,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重点建设贵德国家级旅游康养休闲度假区,深入挖掘黄河流域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建设一批文化乡村、文明乡村,营造人在城中、游在乡间、城乡相依,美美与共的景象。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易地搬迁”“联村并建”“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科技进乡村行动,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农村青年等参与农牧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农牧业乡土人才“头雁”。

(来源:海南报)

推荐阅读

县委书记兰生峰主持召开县委第131次常委会议

全力打造升级版的新贵德  ——访贵德县委书记兰生峰

州委副书记尕玛朋措深入尕让乡指导村级换届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