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观点】弘扬不朽的家国情怀是对饶公最好的纪念

2018-02-09 上海海外联谊会 上海海外联谊会

点击“上海海外联谊会”关注我们


在香港经历近年来最寒冷冬天之际,惊传国学大家饶宗頣先生去世的消息。香港社会各界不分立场、不分年龄、不分信仰,纷纷对他的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我们在缅怀饶公的同时,思考并努力传承他的思想、理想、梦想,或许更有积极的人文和现实意义。饶公的学术成就固然是后人所要继承并发扬的,他誓不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毕生贡献学识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更是启迪、引导、传承后人。弘扬不朽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对饶公最好的纪念。

饶宗颐先生,一位专心治学的长者,一位默默树人育英的教育者,一位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的学者,今天能够在香港、在两岸四地、在全球五湖四海,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极其罕见的,这不仅说明了饶公一生成就在各界领域的巨大贡献,更说明了饶公为人的崇高品德为世人所敬仰。正如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在唁电中所指出的﹕“他是香港的自豪,也是国家的骄傲。饶老精神长存。”饶公已矣,但他的精神必将伴随着我们不断努力而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中华文化的广为传播。

“香港和世界在学术和艺术界的瑰宝”“世上最后一位通人”“国际文化巨擘”……这些至高的评价足以说明饶公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饶公常被人提及的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他研究范围颇广,古今跨度甚宽,从古文字学、考古学,到经学、敦煌学;从地方史志、中印关系史,到海上交通史,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后人研究的宝库。但除此之外,饶公的思想理念、精神境界、为人品德,更值得我们去深入体会、研究和学习。


誓不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

饶公是潮州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他是如何辗转定居香港的,知之者却不多。事实上,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饶公是在不停地逃避战火的艰辛中度过的。从他与一些友人的对谈中可知,他这样做是为了要远离日本侵略者和一众汉奸的拉拢和统治。他当年在香港作《斗室赋》以明志与抒怀,有“何烽燧之连延兮,悼百姓之震愆。……胡为乎莅此琼岛。……觊中兴之目覩兮,又何怨夫为逋播之民”等句,具见其民族感情与志节。当得知抗日战争胜利,他奋律而作《九月三日》诗一首:“举杯同祝中兴日,甲午而来恨始平。一事令人堪菅尔,楼船兼作受降城。”笔墨中对国家、民族的关心与忧虑,跃然纸上。

誓不做亡国奴,有些人投笔从戎,有些人则是以知识报国。从饶公的一生事迹,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宁可冒死逃难、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也不愿当侵略者和一众汉奸的顺民!饶公的这一代人,在国难当前的时候,文弱书生可如何报效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人的风骨当在国难、乱离之中突显出来,历代文人多有忧患诗篇,气节成为评定诗人诗篇的一个道德准则。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不愿依附异族成为汉奸国贼而开始流亡生涯。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民族抗战,在这个大是大非的关头上,饶公民族气节与立场,是无可质疑的。读懂饶公的一生经历,可以发现,他所念兹在兹的、贯穿于其间的就是“民族复兴”四个大字。


毕生贡献学识的坚强意志

正是以这样的民族自尊,饶公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天赋,在国际学术界上赢得了尊重。而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也以毕生精力贡献于中华文化。他治学尚新尚奇,开风气、辟新域、出奇兵,在众多新鲜的领域开荒播种,创造了诸多第一,当年的成就至今仍是国际汉学界难以企及的标杆。而在中外关系史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上世纪70年代,饶宗颐在发表的《海道之丝路与昆仑舶》中第一个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论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因、航线和海舶,广为国内外学界认同和称颂。甚至可以说,饶公游历五洲,宣扬大同,本身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佳先行者、最早的践行者。

饶公长居香港,努力为回归以及回归后的香港发展贡献己力。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他心情澎湃。在一次访问中说﹕“那天,我的心情也很激动啊,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更专门创作了国画《百福是荷》庆祝。据他介绍荷花包含了自己对香港的祝福,“因为荷花代表纯洁、高尚,也希望香港能朝着纯洁向上,不要整天噪音太多。”去年香港回归20周年,饶宗颐则以“吉庆莲莲”的莲花庆贺回归,足见其深厚的一份香港情。08年汶川大地震,饶公写上一副“大爱无疆”的字,筹款以赈灾。饶公一生清淡,两袖清风,但对内地捐资、捐书、捐画、捐文物,数量已难以统计,对促进内地的学术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家国情怀,跃然于心。


弘扬中华文化以启迪后人

饶公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而贯穿于他一生的,也是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他曾获得过多个外国政府及学术机构颁发的奖项,在国外大力推广中华文化,引导正确的研究方向。他曾这么形容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古经典旧本子的出现和整理,是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光辉,培养我们对过去知识的新的理解。我们对古代文献不是不加一字地给予批判,而是要推陈出新,与现代接轨,把保留在历史记忆中前人生命点滴的宝贵经历的膏腴,给以新的诠释。”“我充满信心地预期,21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

香港一直被形容为“文化沙漠”,但在饶公的努力下,一点点地改变这种印象。香港三所大学都成立了饶宗頣文化研究院/中心,这对香港传承传统文化作用甚巨。而不仅是推广,饶公更是将他所提倡的“新经学”,赋予新的现实意义。他认为,中华文化要取其精华,以助于建立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重新树立中国人传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之成为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常道,以达到天人互益的境界。饶公还曾尖锐地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已不是科学或物质的问题了,近年我们这方面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甚至已有过犹不及的态势,有些人开始价值观混乱或扭曲了。”饶公的一生,真正做到了“胸怀祖国”,为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倾尽所有力气。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饶公。李克强总理称赞饶宗颐近百岁高龄仍心系国家发展,学术耕耘不辍,艺术创作不断,是香港的骄傲。饶公的贡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这也是饶公感到欣慰之处。前日王志民主任亲自到饶公家中慰问其家人,并对饶公一生作了十分崇高的评价﹕“(饶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践行者,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表率。他的学术造诣、艺术成就和国家情怀受到广泛称赞,他是香港的自豪,也是国家的骄傲。饶老的精神长存。”我们怀念饶宗颐先生,也期待饶公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可以继续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作者:屠海鸣(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港区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赶快戳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