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急需这样的人才!

2017-12-25 金灿荣 红德智库 红德智库


金灿荣: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急需这样的人才!


本文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红德智库首席战略研究员金灿荣先生在“2017‘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论坛暨华夏·红德智库年会”的发言整理。


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的发言,主要内容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新时代的中国外交。

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外交思路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变,也就是从“韬光养晦”变为“有所作为”。

当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有个不是很确切的翻译,叫“hide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time”,直译回来的话就是“隐蔽力量,等待时机”……(观众大笑,金教授也笑)。


我就说,这个翻译不好,这是把“韬光养晦”翻成“卧薪尝胆”了嘛。韬光养晦的内涵其实非常复杂,综合起来,可以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其一,我们中国是个超大型国家,内部问题始终是核心,最大挑战一定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而内部问题的基础一定是经济,十几亿人的衣食住行是最大的问题,并且这也就是最大的民意所在——民以食为天,人都要先满足吃饱穿暖的需求嘛。


其二,在国际社会,不要被“意识形态化”的思想绑架,西方国家最喜欢搞意识形态分边站队的事情,什么民主、独裁、自由、不自由的分派之类,其实那些都是虚的,就像古人说的“野狐禅”之类的东西,不入流,成不了大器的,我们不要做这些无谓的纠缠,尤其不可把国家利益和这些虚妄的缠斗搅在一起,那样会吃大亏的。


其三,国际社会的争斗错综复杂,追溯这些争斗的源头,更是乱麻一团,根本就扯不清楚,所以我们就尽量不参与那些争斗,什么宗教教派教义之类的矛盾,我们不去掺和。


其四,“别人找事,我们克制”,国际社会的事务,即使我们不去惹他们,他们却总是会找上我们,那么在遇见事端的时候,我们就要克制,不要把事情往大里搞,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


站在几十年后回头看,总的来说,“韬光养晦”在战略上是非常成功的,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很有优势的外部环境,但是在战术上是要吃些亏的,受了一些窝囊气。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外交部被某些地方官员寄钙片……(观众笑),但是那时候外交部也很无奈啊,并且那时候网上还流传过一个段子:


美国那是牛气十足,牛气冲天呀,总是说:老子想打谁就打谁;

俄罗斯呢,要弱一点:谁打我,老子就打谁;

轮到我们中国呢:谁打我,我骂谁……(观众大笑)

这些都是玩笑,从侧面也能说明,“韬光养晦”在战略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在战术上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


这种状况在十八大之后大为改观,表现在外交方面,就是更强调后一句:“有所作为”。


我们过去,是“反应式外交”,也就是总跟在西方国家后面,西方国家提个什么倡议,弄个什么组织,我们就跟在后面参与、加入,等等。


现在呢,逐步转型为“积极进取的外交”,直接表现就是中国自己提出了很多倡议,搞了很多组织,甚至提倡议提得比美国还多还快,要其他国家跟着我们转。

——特朗普是个大忽悠没错吧?但是碰见马云他就没得玩儿了,他能忽悠过马云嘛?不行,所以那个成语就是说他们的:“一马平川”……(观众大笑,鼓掌)。


这事儿也不简单,在我们看来呢,是可以哈哈大笑的,但在美国看来呢,那就是我们中国咄咄逼人哪。


美国人有句评价,说我们习主席在“说服美国”方面,还没有十分成功,但是已经很成功地把美国给搞糊涂了(madeAmerican confused)。


以往,我们的外交有这样四个特征:

大国外交是关键;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是首要;

与发展中国家外交是基础;

国际组织是外交活动的舞台。

时至今日,这些特征仍然是我们的外交所具备的,但习主席又给加了几点,这几点的第一条,就是“一带一路”。


其次,保护中国海外利益不受损失。

中国现在的海外国有资产,超过7万亿美元;

各个地方也拥有不少海外资产,比如“北投”、“首投”这样的机构,那规模都是非常庞大的;


然后企业的海外资产,比如华为,70%的业务在海外,也差不多有70%的资产在海外;


再加上个人,这样地方、企业、个人的海外资产加起来,总数很可能与海外国有资产持平,甚至还会超过。


并且,不但有庞大的资产,还有为数众多的海外人士,现在我们在海外的公务人员大约有1000万,留学生人数超过300万,另外参与各种工程的工人超过500万,再加上相关的企业家,人数十分可观。


比如迪拜那样一个城市,华人企业家与工人就有27万人,而只活跃在非洲的浙商就有约700万人。


还有旅游,去年一年出境游是1.4亿人次——而且这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呀,国际社会有个心照不宣的规矩,就是人均GDP两万美元是“免签门槛”,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的时候,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会给这个国家的护照免签政策,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生活安定富足,他们才不会挖空心思移民、偷渡什么的,根本就不需要防贼一样防着。


注意前面说的出境游是1.4亿人次——人次,是说出境了多少次,并不是多少人,这个数字在国内呢,是44亿人次,相当惊人。


但是这也有另一层影响,就是旅游人次太多了呢,旅游质量就会变差,就像一到黄金周,八达岭长城就是人山人海,所以有那么一说嘛,“上山看屁股,下山看人头”(观众笑)。


国内旅游资源一时间扩容有限的情况下,那就会有很多人选择出境游,那么这么庞大的海外中国人,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利益,都要被保护,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外交需要加上的第二点。


再一个,就是习主席号召的“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现在的“硬力量”很强,但是“软力量”还不够好,直接表现呢,就是我们在外部的形象还不够好,总是挨骂。


软实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的教育界、文艺界、智库,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建设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第四条,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在很长时间里,中国是不参与全球治理的,我们有一句口号很著名:“我们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这就是中国对世界、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说起来,美帝对这一点是十分高兴的,于是中美两国在很长时间相安无事。因为我们这么多人,吃的又多——我们自己都自诩为“吃货”嘛(观众笑),然后小年轻还多,打架还特别厉害,抗美援朝、越南战争,都把美国大兵揍得很惨,所以中国人留在本土,美国人很高兴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了新变化。

当国际上发生事端的时候,美国人不爱管了——关键是美帝那套经常是失灵的,不好使,解决不了问题。


那么这时候,也只能是美国不管,我们管,即使我们主观上不想做,客观环境也不容了。


比如在苏丹、肯尼亚,美国就不想让中国再“搭便车”: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是他们打仗,出钱出力卖命,然后把一个地方的秩序恢复了之后,中国人就跑去摆摊卖东西赚钱……(观众心领神会,大笑)。


现在呢,美国人发脾气:老子不干了!

他们不干,那只有我们顶上。


“一带一路”倡议,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以我为主、塑造世界的国家战略。


在中国,这种塑造外部环境的战略,古代就有传统,但是在近代失灵了。1839年,英国人炮击虎门,那是打开近代史的一炮,直到后来鸦片战争战败,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自那之后,直到1949年,中国一直在和外部环境交战,甚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打了不少仗,只不过区别是49之前的战争,中国总是失败一方,而49年之后没败过。


那时候中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不干涉内政”,那意思,其实首先是自保,提醒外国:不要干涉我们。


过往历史就不多说了,那么现在的局势呢,就是我们需要而且正在塑造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就这样应运而生。


推进“一带一路”,也是有很多考虑的。

其一是经济原因,我们现在的产能是严重过剩状态。比如发电量,现在我们的总发电量是美国的3倍半,在去年(2016年)一年,在电力产能受到限制与调控的条件下,我们新增电量相当于一个英国。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发电量,也使得我们的电量处于严重过剩状态,现在也就水电产能利用还比较充足,火电的开工大约只是产能的一半。


这也就意味着,十三五之后,国内大规模的、超大规模的电力建设,一定是要被限制的,那我们现有的200多万一流的电力工人,他们将往何处去呢?


这还只是一个行业,实际上,我们现在大约有几十个行业都是这样的状态,涉及成千万上亿的人——这样的优秀产能被闲置,是极大的浪费。


而放眼世界呢,菲律宾、巴西等地方,又极其缺电——这样看来,不是天作之合吗?


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在大踏步地走出去,我们的海外投资,多数还是赚的,少数赔钱,那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二,贫富分化问题。

中国现在的地区差距、不平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比如上海的GDP,是贵州的8倍之多,这不但是不道德的,而且是很危险的。

“一带一路”主要发展方向是向西走,这必然极大地带动中国中西部发展,以求达到国内平衡、东西平衡的目标。


其三,应对美国的“亚太”、“印太”等战略举措,这个大家应该都听过很多,美国在中国东边设立的“岛链”等等——那你东边围我,我就朝西走呗。


其四,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范围。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途,计划搭建几百个经济方面的“园区”,而这也就会产生综合影响力。


形象点说——每个园区,都是当地的深圳。

比如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给当地人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园区内的工资水平是当地平均工资水准的5倍,小伙子在那里找到工作,出去谈女朋友都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观众笑)。

另外,这也是当地非常稳定的税收来源。


还有就是,这些海外的中国经济分区,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手段之一。

老龄化是发达社会、发达国家的通病,而其他遭遇老龄化的国家,应对措施都不是很陈功。

一个例子是日本,他们固守本体民族,不肯接受移民,结果就只能在老龄化社会中越陷越深,慢慢衰老到衰败;

另一个模式是欧洲,他们是大量接受移民包括难民,结果就是严重的文化冲击,社会上总是各种争吵甚至争斗,也是很麻烦。

中国呢,可以尝试探索一种中国模式:一边借助海外的这些经济园区,解决劳动力问题,一边也保证主体民族的构成,免遭重大文化冲击。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充满风险。

比如:“一带一路”沿途,有超级多的国家都是“不靠谱”,比如非洲,很多国家还是“部落型国家”,他们的内部治理就不靠谱,我们和他们做生意,那风险是极高的:对方说违约就违约,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但是呢,“不干涉内政”是外交原则,我们又没办法说我们去,帮他治理,帮他靠谱行不行呢?谁这么说,准定有要被骂死的。


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再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彼此之间充满矛盾,比如伊朗和沙特之间,他们城门失火,我们就是被殃及的池鱼。

还要防备来自外部的捣乱,也就是现有的“一带一路”范围之外的国家,那很可能要整点破坏,捣捣乱——比如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等。

还有俄罗斯,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心态,其实也是不太情愿,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从我国新疆往外走,首先是那5个斯坦,然后外高加索国家,再到巴尔干半岛,都是前苏联的组成部分或者势力范围,现在中国人跑了去,在俄罗斯看来就是:哦,你们跑到我家后院开路,连个招呼都不打!(观众笑)


所有的挑战,归根结底,最大的挑战还是我们内部,那就是——人才不足。

中国人多,但是我们现在的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独当一面的帅才,真的不多。

中国急缺、急需具备战略眼光、操作能力强的人才。

只要人才充足,那以上遇见的麻烦或困难就一定能被克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问题都解决了,“一带一路”就成功了。

总之,机会多多,问题也很多,一定要努力去做,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稳扎稳打,行稳致远,就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


作者:金灿荣(华夏·红德智库首席战略研究员)

来源:华夏·红德智库年会专题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分享、转发的习惯,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坚持需要信仰,专注更显执着,

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合作洽谈、投资赞助事宜,请联系

微信:lars8888

邮箱:hongdezhiku@163.com

红德智库投稿邮箱:

hongdezhiku01@163.com

一周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