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乘觉悟道雍仲本教常识》第一部分

2016-11-16 生根活佛 生根活佛

《大乘觉悟道雍仲本教常识》---第一部分

郭哇旦增朱扎.著


前  言

几千年有宗教和文化的历史是世界传统文明的舵手,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出自先哲们的聪明才智。这方面的典籍浩如烟海,为了便于入门,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这本小册子里,将介绍有关本教的常识。欲入文化的桂殿兰宫,离不开历史明灯的指引。


    有道是:书山无路勤为经,学海无边苦作舟!诸位读者要横渡宗教文化的大海就要靠智慧和勤奋的轮船。在孜孜以求的学道上,历经千辛万苦,方能锤炼广开慧莲的智者本色。


   世界宗教文化历史争鸣的园林中,通过智者们辛勤的耕耘,百花争艳,硕果累累。正是依靠智者们恩赐的智慧钥匙打开文化的宝藏,才使得读者脱离“有眼不识货”,“有口不会说”的粗俗生活进入到文明的行列,个个变成文思泉涌,才志过人!


   在世界宗教文化历史宝藏中,有不少不可思量的奇异珍宝,雍仲本教便是其中之一。



    瞻部洲之中心一象雄玛尔之域产生的白帽雍仲本教,如众星拱月般在无数的宗教文化历史中曾显赫一时,为了解其灿烂的确凿的历史,略述如下:

一般认为雍仲本教产生至今已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然传至今日所范围不大,主要有三个原因:

1、人口少;

2、在字面和口头上向世人介绍少;

3、近一千三百年来,遭遇种种不幸,几度兴衰,未能使其美名广传天下。很多读者不曾见闻本教的历史和教义,故被遗忘在一隅,无人问津。



     虽然本教的影响范围有限,但是,它在世界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尤其不可辩驳的是本教是一切藏族宗教和文化的本源。

值得庆幸的是,在世界文化论坛上,当谈论雪域文化的历史,尤其谈论远古雪域文化的故乡以及寻找历史的舵手时,在世界民族之林学者们给本教以应有公正的评价。同时又面临一个好的机遇,那就是很多后学青年为了探索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之根,正在研究本教。


       对本教宗教历史感兴趣的善良的广大读者,将奉献本教历史的指南一《大乘觉悟道雍仲本教常识》这本小册子,尽管水平有限,错漏在所难免,却是我努力的结果,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言:花儿虽小也是供品,小册子字数不多,篇幅不大,但是在内容方面涉及本教的方方面面,翻阅诸多本教历史、论著以及不同的说法提炼而成的,可以作为本教历史的参考资料和教义的入门读物。
     小册子是以常用手册的形式写成的,较多地介绍了有关本教的常识性的知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对一般爱好者,尤其是初次接触本教的读者来说,能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通过它能够对本教的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全书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教常识; 

第二部分,为有关“本”的概念及本教创始人的传记,简要介绍了辛绕弥沃大师的十二大功绩;

第三部分,为象雄和吐蕃王统摘要,简要介绍了古象雄时期的十八个恰日柬国王及吐蕃国王聂赤赞普至朗达磨之间的四十二代赞普的主要业绩;

第四部分,介绍了本行七圣宝,即信念上师、发心、皈依、忏悔、供奉、祈愿、回向,及其这些仪轨的颂辞,真言等。

第五部分,为本教历史中的君丹和教历一览表。幸饶祖师诞生至今已有一万八千多年,约过了三百零一个君丹的时间,表中以君丹历与公元历对照的形式列出这些时代中出现的有名的喇嘛、智者、国王以及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和本教寺院的建造年代。


    本书在出版过程,得到了华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宇、玛荣·布央加措、阿坝·达麦等有关人员的鼎力赞助。西藏大学拉先老师和北京民族出版社编辑普日科译成汉文。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部分  本教常识 

  1、“本”的含义
   “本”一词有诸多释义,一般指可认知的一切所知,特指耳闻或听到的;指出问题的结症;万物之本及其奥义;度救芸芸众生;另外还有吟诵、吟读、重复、叫喊等意义。


2、什么叫“本教徒”?
   所谓“本教徒”是指信奉幸饶祖师未出生以前的“原始斯巴之本”或幸饶祖师诞生后开创的“雍仲本”的教徒。


3、本教的创造人和雍仲本教的含义
   雍仲本教的创造人是幸饶弥沃祖师,此教派的总旨是:将具有离苦遇乐之心的一切芸芸众生从暂时之苦和究竟之苦中解救出来。


4、雍仲本的主要标志
     本教的主要标志为“雍仲恰幸”(   )。关于其标志在《说冠琵琶之音》(    )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这个金制雍仲钤记,表示“本”无变无灭,象征征得雍仲之藏及具十八文义”。又如据《雍仲业尽》(    )一书记载:“从太古斯巴传来的恰幸,由通晓十八藏之辛绕,常持不离身,旋绕诸宗之上,能使雍仲本教立胜幢,常断(   )邪见疑惑皆威慑。”
     “雍仲恰幸”的字面释义为:“雍”表示胜义无生;“仲”表示世俗无灭;“恰”表示降灭邪见;“幸”表示引入解脱。恰幸两端的雍仲符号,象征显密两宗,居中的连接处象征心识部无上大圆满。


5、本教被称为白帽雍仲本的原因

藏族的很多教派都按其戴的帽色来称呼。把本教称之为“白帽”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据本教经典记载,古代象雄时期人们的主要衣着为白帽和蓝袍。

其二,历代吐蕃赞普时期密教盛兴,持密者头戴“胜尖白帽”(   )或“白尖帽”(   ),此装束在赞普时期经久不衰。

其三,本教的:“胜尖白帽”不仅在讲授显密宗时使用,而且在辨论场合、灌顶、传承等仪或上都能派上用场。

其四,此帽是持明上师之钤证,辛绕活佛之身证,雍仲本教之教证。以上四个原因皆从《说冠琵琶之音》中归纳而来,从而可知此帽的不同凡响,也是为什么把本教称之为“白帽雍仲本”的主要原因。


    现今在有些寺院里有戴尖帽的习俗,它源于何处呢?这个问题很难的定论。在近代产生并戴黄帽的格鲁派在大规模的发展中寺院里戴尖帽者很普遍。但在佛本经典文献中笔者至今未见到过能使人信服的有关尖帽的资料。然而,一些零散记载,如本教经典《本续日灯》说,此帽为魔鬼所拥有之物。另《说冠琵琶之音》中记载:“凡帽顶呈尖圆、尖曲、尖弯、扁平、圆溜、橛头、喙状、鬃状、后垂状等一律要扬弃,若戴教必灭”。因此,后世的本教徒忌戴鸡冠帽大概也是据于此说吧!


6、祖师幸饶弥沃的诞辰

本教经典认为贤劫时出世两千零二个大觉者,而这位祖师便是两千零二个大觉者中首次为芸芸众生解苦的九代大觉者中的第八代。由于末法时期,寿命锐减,不过百岁纷争不休,五浊恶世,见此惨状,视为正法教化之大机缘,投胎转世,诞生于本历木鼠年孟春十五日木星会鬼宿的大吉日子。其父名曰穆氏杰本妥嘎尔(   ),母名曰尧希杰协玛(   )。


7、有关祖师幸饶的亲生子女
一般来讲祖师幸饶称自己的身、语、心、功德、功绩均有其子(化身)。但从亲生来说共有八子二女。其八子为:1、朵布本桑,2、吉布赤希,3龙占赛哇,4居占仲玛,5敖周唐波,6、穆却填周,7贡察楚布琼,8、贡察雍仲旺旦。其二女为:辛萨乃青玛和乃琼玛。


8、祖师幸饶的享年及一生的功绩
     祖师从诞生至圆寂期间共有十二大功绩,特别功绩有六十、分别功绩为一百零八。从年绩来讲:一岁至十五岁继王子位,十六岁至三十岁纳妃,三十一岁至四十五岁弃家出家,四十六岁至六十岁时出离随从、专心修禅,六十岁至八十二岁功成名就,乐在善缘,安度晚年/。祖师享年八十二岁。


9、祖师讲授诸多“本门”(    )的原因
    总的来讲,对轮回中的众生要以言语来阐述了义。根据所化众生应断之烦恼,祖师指出了与之相应的破灭烦恼的“本门”。例如:为了破灭八万四千种烦恼,指明了对治方法“本门八万四千”。为了破灭烦恼五毒,指明了“本的四门五库”,为了破灭三毒,指明了“本之内外密续”,为了破灭根本无明,指明了明智宗等所断和对治之间的等量关系。祖师幸饶又宣称:自己的任何意念要自己去驯服,不要让意念被烦恼所左右,这样做能使烦恼五毒皆能破灭。从祖师宣称的以上本门观点可知,一切本门归根结底就是调伏自己的意念及欲望。


10、祖师讲授的诸多“本门”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为:告诫以求解脱的善男子、善女子怎样发大善菩提之心,大悲之愿,进而持石级而上之行,勤修十波罗蜜多之方便,立俯瞰环视之见,诚信究竟无上大圆满,从而识轮回之苦,弃轮回诸业及烦恼,广积自根断灭业障之本德,以及怎样攀缘修道,成就(永断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断德等等。一言一蔽之,告诫人们诸本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磐寂静。


11、祖师讲授这些本门的主要传源及集经:
    各种本门依照传源来讲:诸外续源于化身,诸内续源于报身,诸事密续传于本身。凡本门内、外、密三续终究正源皆为三身。
若以集经来讲:源于化身之外续为显宗,源于报身之内续为密宗,源于本身之密续为心识部,故诸本门若按集经可归纳为显、密、心识部三者。


12、本教显密心三宗的主要理论

外经的主要理论为《法相五部》,即:1、阐释了义奥秘的称之为《十万部》,2、记载清规戒律的称之为《律部》,3、阐释因果的称之为《经部》,4、阐释情器世界成住的称之为《俱舍论部》,5、以及阐释中观因明的称之为《中观因明》。


    内密咒的主要理论为《三界宣诵总集》,即:从其美云木色辛(    )等传承的在神界宣诵的《了义之论》。其次,在龙界宣诵的《秘决略论》。其三,在人界宣诵的《教言中论》。


   密咒心识的主要理论为《四类象雄耳传经传》,即:外综论观点,内秘决直授,密咒智性裸见,无上密咒了义自明。


13、律经、密咒、以及大圆满三者的主要传承上师

第一,律经传承祖师为赤祖杰哇,依次传于祖辛杰哇,章松杰哇、祖赛玛俄、赤德贡扎、穆却填周等称转世戒师传承。

穆查扎黑—赤德敖波—琅琅祖普—当哇玉让—特尕伊西—贡绒伊西—敖拉赛巴—祖楚伊西等称大食戒师传承。

伊西次成—雍仲次成—祖普次成等称象雄戒师传承。从尕举杰哇祖普和雅贡伊西杰哇的二十五传承,以及德增饶色—决增伊西—盘西贝吉旺秀处的三十传承为上阿里传承。

穆斯色桑—索顿赤巴次成—杰哇祖普—祖普次成—穆土上师等称下多康传承。西增雍仲—姑增雍仲尖参—措增南卡尖参—角顿大师—贡栽修行师—美顿希绕奥赛等称乌斯藏传承。支、西、巴、美、辛等的律经传承形成诸多支流,然而律经传承之主流支氏传承在后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并形成后藏右翼幽静(也日温萨)十八祖师,以及曼日派的历代堪布传承系统,直至传到现在的律经师徒两人,仍从未中断,保持着清净的传本教戒律。


     第二,密咒传承总的来讲各本尊有各自的传承,但此处主要以密咒宣诵总集传承为主线。此传承源始于以报身形态出现的祖师普贤佛法身,后期相续传于其美云木色辛四师徒、上部六大活佛、中部十三后裔、下部四智者。八持明译师八辛、掘藏师辛、解、玛、耶、继承人支、西、巴、美、后藏右翼十八祖师,以及直至曼日派的三十三代堪布传承等都是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过。


    第三,大圆满心识的传承以象雄经传四类为主。其传从本初祖师本身开始,至秘诀总汇《密集经》,先后经善逝意传九位祖师、二十四位成就师、二位转世活佛、六位象雄成就师、六位上传上师、五位下传成就师、九位北传上师、后藏右翼十八祖师,以及曼日寺历代传承,直至现在的上师一脉相承,从未失传。


14、祖师幸饶将发菩提心及悲心置于根本的原因

祖师幸饶认为:“心是一切的种子”。善恶业是从心而生,心善则顺,心恶则厄,故强调善心如金。“慈悲唯任”,就是说贤德们要具有让芸芸众生都能遇乐之仁慈,都能离苦之大悲心。此乃重人轻已的菩提才具有的善德。故称心性善良的菩提心及大悲心是觉悟道本教的根本所在。


15、讲授《本教九乘》的原因及其分类
    大觉者所讲授的一切“本”都按其众生之诸心境为据,为了对治众生的九大无明妄念以及不同根器的优劣讲授了对治《本教九乘》。本教将《本教九乘》分为三类,即《南藏九乘》、《中藏九乘》和《北藏九乘》。


  《南藏九乘》分为恰辛、朗辛、楚辛、什辛,此四乘称为“因四乘”。居士、仙人、阿噶、依辛称之为“果四乘”。另加无上乘共为九乘。此九乘是三类中最主要的一类。


   《中藏九乘》是人神依外、自明辛绕、悲心无畏、雍仲无畏。此四乘称之为“因教四乘”。事净行、形俱在、直生喜乐大悲、非常有义、央泽(殊胜)无上乘称之为“果密五乘”,共九乘。


 《北藏九乘》是囊旦、壤旦、谢旦。此三乘称之为“外三乘”。吐妥、希妥、雅妥乘称之为“内三乘”。拉泽、朗泽、央泽三乘称之为“密三乘”,共九乘。
把本教九乘由于开藏地域和方位的不同,分别称南藏、中藏和北藏。将掘藏师辛钦鲁尕在南周(不丹)塌噶等地方挖掘的本教伏藏称其为南藏;以拉萨为中心,在其邻近的也巴等地方掘出的本教伏藏称其为中藏;掘藏师玛顿琼果等在北部党绕群宗以及在桑桑拉扎等地掘出的伏藏称之为北藏。由于北藏在本教伏藏中居主要地位,故本教伏藏也称北藏。


16、象蕃文化的主要发展阶段

象蕃文化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即:祖师幸饶至聂赤赞普,聂赤赞普至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直至今天。


17、祖师幸饶创立的学科体系
    总的来讲,祖师分类的学料有五大明,即工巧明、声明、医方明、外明、内明。各大明的主要学科集于三部十万颂中。首先,工巧明的三部十万颂为:《大千轮回论》十万颂,《氏族繁衍论》十万颂,《世界成住灭空论》十万颂,祖师将其传于匠王噶尔玛李学。匠王所授六徒称为宗门六饰。这六徒便是娴熟技艺的艺王拉旺;擅长建造的举楚旺秋,精通铸造的勒秃巴桑;精于锻造的神匠尤巴;擅长绘画的神子白玛;擅长书法的伊格楚琼。此六人身怀绝技,自立门户,同时也将工巧明推广到世界各地。


    三部声明的十万颂是:《神鬼之战黑十万颂》,《声明和因明之辨论花十万颂》,《净界之神白十万颂》,将其传于爱徒玛罗和玉罗。声明分声明和因明两学科,其中声明学的《异语概论》记载了三百六十种不同的语言。讲因明学方面有《性相五部》及《因明七论》等论著,众弟子将其传播至各个地域。医方明三部十万颂是:《疾病黑十万颂》,《除病诊断花十万颂》,《全胜药白十万颂》,再加《根本心蓝天十万颂》,总称其为药之四部十万颂,将其传于吉布赤希及神通、言实、知言、通言、意幻、意出、意生、意成等八大仙人后(医师),创立了理论体系及临床诊断方法,使其发扬光大,至今仍保存完好。


   外明的三部十万颂是:,《万物朵黑十万颂》,《珍宝花十万颂》,《经典白十万颂》,将其传于贡子(孔子)和贡察楚布等人。所谓外明就是与外部器世界具有内在联系外,从理论的角度看,根据上述三部十万颂中出现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又有五大理论:大分土之续,大渡轮木之续,大明生火之续,全伏无边金之续,大灭王水之续,从而也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其主要内容为科泽变幻镜,八卦九宫,五行时轮,吉暇因缘和合四种。


此后创立天问星算,能确定预测日月星辰等星宿动行轨迹和春夏秋冬时令变化。天文历算的主要理论在显宗中有《劫世运行经》,密宗有《时轮续》。《时轮续》又产生了身续、语续、意续三续,此三续为欢喜轮身续,自在轮语续、密轮意续,按其段落大概有十多万品。另外,将与《万物朵黑十万颂》相联系的《朵法三百六十种》传于朵布本桑。


     内明的三部十万颂是:黑白花十万颂《济龙经》,将其传于鲁珠伊西宁布。内明之理论精深博大。按其修行主要讲授断道的是外续,讲授转变道的是内续,讲授解脱道的是密续:此三续归于显、密、心识部三者。按其修行者来讲,有外律传、内密传、密续大圆满上师传。


    祖师幸饶创造制了这些学科之后,将其法王之位禅让于法太子穆却填周。穆却填周的亲传弟子中大食智者穆查扎黑、中原智者列党芒波、印度智者拉达阿卓、象雄智者赤托巴匝、呼里巴雅、冲地智者色托解尖姆六人被称之为世间六庄严。他们将本教诸学科继承并使其发扬光大,推广至世界各个地域。


18、文字的创制
    首次创制文字的是祖师幸饶弥沃。据本教典籍《赛米经》记载:“顿巴幸饶弥沃依照五谷种子创制了三十八个字母,并在五宝所制卷帙上,写下了本教五门六库经”。又如,“三十个字母勾勒出本教之轮廓,并制定了文章的起头符,结尾符号“协”以及间隔符号“察”,四元音(即        符号)及下加字()(和()”。


由此可知祖师为使博大精深的教义能被后人认知,创制了主要的三十个字母,次要的八个或十个字母,总共创制四十个字母。随首本教首次从大食传入象雄,其后传至吐蕃的过程中,这些文字也传达室至这些地区,并发展起来。那么藏文创制者不是吞弥·桑布札吗?确切地讲他不是藏文的创制者。他只是仿照梵文语法归纳出藏语中的八种语格,以及藏文字母的阳性、阴性、中性字。另外,藏文所特有的藏文字母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的说法在本教方面由来已久。


不仅在文字上,而且本教的诸多理论学科都与阴阳五行学说都有联系。这是本教所具有的一大特点。再者,在吞弥以前的第三十二代吐蕃赞普时代,雍仲本教及政治、文化、历史等,盛极一世。如果藏文是吞弥所创,那么,绚丽多姿的远古文化无法继承下来,也无法解释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由此可知藏文不是吞弥所创。


19、本教发祥地象雄三围的确认
     据本教典籍,有关象雄三围的地域有诸多不同的记载。通行的说法是祖师幸饶的诞生地大食魏摩垄仁的遗址称象雄上围,把嘉辛米理叁拉的住锡地古寺嘉卡哇却称为象雄中围。把上部群龙俄卡一带称之为象雄下围。象雄下围又分上中下三围,即以上部群龙俄卡一域称为上围,北部当拉和达郭一带称为中围,下部松巴朗的进肖大部分及泽周一带称为下围。下围的整个地域为上至克什米尔,下至松巴朗的进肖,北至霍尔(粟特),南至古印度及尼泊尔。这些地域横贯上下南北,古时有六十个地区,八十个万户部落。从十八代恰日柬国玉直至象雄最后一代国王李米嘉,与吐蕃赞普松赞至赤松为同一时期,这些地方均隶属于象雄王朝管辖。


20象雄上围大食魏摩垄仁和中国大食嘉卡哇却地域的确认

关于大食魏摩垄仁地域在有些本教典籍中被确认为大地之中心岗底斯山脉的西北一侧,为辛域魏摩垄仁,此域是大彻大悟的觉者们经常观望(     )的圣地净界,相当于佛经中的北方香巴拉。因为岗底斯山周围一带有与魏摩垄仁相似的地名有些人误认为那里是祖师辛绕的诞生地,有的人认为象雄中围之大食应为岗底斯山西部阿如巴(   )地域的一山峪巴夏(   )及巴基斯坦一带,虽然觉得有些道理,只因没有人去实地考察故不敢妄断,待考。


21、本教前弘期和后弘期的确认
      本教教义分律宗和密宗两种。其中律教前弘期为大食之戒师传承者祖楚伊西从大食入象雄开始,与吐蕃王定赤赞普同时代的穆斯色桑未入(三摩钵底)灭尽定前之间。律教后弘期为穆斯色桑入灭定一千八百年后,向索顿·赤巴次成授仙人即成圆满戒本教后宏期便开始。密教分有前弘期、中弘期、后弘期三期。前弘期为吐蕃王聂赤赞普至吐蕃王直贡赞普灭本之间。中弘期为直贡赞普灭本至其子布德贡杰本算起。后弘期为吐蕃王赤松德赞灭本后,掘藏师辛、解、玛、耶等掘经后伊始。


22、本教前弘期的主要寺院
    在象雄地域第一次(前弘期)弘扬律教时,堪布祖楚伊西及其徒伊西次成师徒两人在柏日阿坦山脉东部建造了仲穆拉泽拉德钦波寺。雍仲次成在玛旁湖以东建造了雍仲拉泽都得钦波寺。祖普次成在南部硕姆(也称占巴贝)山脉建造的雍仲泽巴都得钦波寺。赤巴祖普在柏日阿坦山西部贝普山坡建造的雍仲却顶寺。此四大寺院是古象雄的主要大寺。


23、本教后弘期的主要寺院
     本教后弘期时的支、西、巴、米、辛五氏大寺院。五氏大寺院又有四单八双,其中四单即是支氏主持也日(右翼)温萨卡,西氏主寺旺旦龙珠岗,巴氏主寺拉莆,米氏主寺贝旦桑布日共四寺。另外还有辛氏主寺解达当和赤坦诺布泽,再加杰哇辇埋希绕尖参所建的后期本教上寺院藏扎西曼日寺,卓贡希绕雍仲所建的居中寺院卡娜桑坦林,朗顿达瓦尖参所建的下部寺院绕勒雍仲林,共有八大寺院。


24、上下各大寺院的历代传承
       后期的辛、解、玛、耶、四氏为一百多个掘藏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是幻化身辛钦鲁尕、解米尼敖、玛顿色增、耶顿琼果栽。他们掘出本教伏藏后,本教后弘期伊始。


其中掘藏师辛钦鲁尕有众多弟子如支、克、巴等第子,其中支钦南喀雍仲和支夏琼格尖参,以及旺旦西也列布、巴顿贝确桑布对本教的贡献最大。其传承者米贡栽修行师和米欧拉日辇布,以及智者贝钦等人依照本教律心两部对众生受益匪浅。故誉称他们为支、西、巴、米四正宗传承师,声名远扬。


其中尤以将前辈们的传承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是杰哇支氏体系。支氏体系的首次堪布传承者是也日温萨的十八祖师或十八贤哲,按顺序他们是:1、支钦南喀雍仲,2、支夏琼格尖参,3、支杰雍仲喇嘛,4、支顿尼玛尖参,5、参旦约布梅贝,6、尼顿次成尖参,7、阿豺都资尖参,8、卓贡罗哲尖参,9、辇埋都哇尖参,10、支顿杰哇雍仲,11、都坦南喀敖色,12、塌折索南尖参,13丛梅索南罗哲,14、克珠南喀索南,15、朱古次旺尖参,16、克钻南喀仁钦,17参旦南杰尕罗,18、克珠仁钦罗哲。


之后出现的曼日派三十三个堪布传承是:1、辇埋希绕尖参,2、法太子仁钦尖参,3、南喀伊西,4根桑尖参,5、仁钦尖参,6、次成尖参,7、索南伊西,8、索南雍仲,9、西子仲穆,10希绕奥色,11、雍仲尖参,12希绕罗追,13、希绕奥色,14、祖普奥色,15、雍仲次成,16、仁钦奥色,17、仁钦龙珠,18、希绕旦增,19、希绕旺杰,20、雍仲旺杰,21、朋措南杰,22、索南罗追,23、尼玛旦增,24、索南朋措,25、希绕雍仲,26、桑杰旦增,27、旦增次成,28、朋措罗追,29杰哇罗追,30、旦巴罗追,31、尼玛旺杰,32、希绕罗追,33、垄多丹巴尼玛。


    巴旦卡娜桑旦林寺的五个或七个历代上师是:1、卓贡希绕雍仲,2、法太子索南桑格,3、法太子杰哇雍仲,4法太子雍仲尖参,5、法太子云丹桑格,在其五位上加卡娜两比丘,即尼玛扎巴比丘和章松雍仲次成比丘,共有七个历代上师,但两比丘不是法太子(寺主)。


     绕勒雍仲林寺的十大堪布传承是:1、朗顿达瓦尖参,2、雍仲旦增,3、尕桑尼玛,4、朋措旺杰,5、次成旺杰,6、希绕罗旦,7、希绕尼玛,8、罗追尖参,9、罗追尼玛,10、希绕旦巴尖参。


25、本教盛传的地域
    以古象雄中部的群垄俄卡和岗底斯山脉一带为中心,其东部的中原南北、嘉绒、董域、松巴、南诏、吐蕃地区四翼一带地域;北部的冲格萨玛地域、和田、吐谷浑、西夏、阿豺、蒙古地区、维吾尔、回子(     )等地域,西部的大食,勃律、克什米尔、阿富汗、孟加拉地区。巴基斯坦、阿如巴的山峪一带地域,南部的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门隅、降穆乜格域(     )等地区是以前本教盛兴的地域。但现在上述的很多地区本教已基本衰亡,只残留了一些本教遗迹。


    现在盛兴本教的地域是后藏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阿里地区、四川德格、新龙、扎科(      )、安多夏尔巴、阿坝州、青海一带、嘉绒、热贡。另外还有尼泊尔、锡金、印度、以及国外的有些地区也有本教的活动。


26、本教的兴衰
     幸饶逝世后本教律经一度衰落,后由继承人穆却使其在世界各地再次兴起。吐蕃王天赤七王中期在吐蕃地区及象雄一带律经和密教也兴盛起来。吐蕃王定赤赞普时,亚贡和潘侯的后裔在寺院发动内乱后,律经一度衰落,为使教派再度兴起穆斯色桑大师入灭尽定一千八百年保留了律经的火种。

在这一时期,吐蕃及象雄两区律经灭亡,总的来讲在四十二代吐蕃王中只有在天赤七王的上半期盛兴律经外,其它各王时期没有律经,也没有被吐蕃王所灭的历史资料。关于密教虽被第八代吐蕃王直贡赞普所灭,但其子布德贡杰又恢复和推广了本教戒律斯贝托钦。其后以吐蕃王赤松德赞为主的师君三尊一度灭本。直至十世纪掘藏师及贤哲们将本教再度在藏区传播并使其兴盛起来。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摧残中本教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


27、本教的集会场所及修行处
      以前吐蕃地区和象雄的上中下三区,本教有三十六个修行处,二十四个圣地。尤其是吐蕃王穆赤赞普修建了密教修行场所三十七处。其次是吐蕃地区四翼地带本教集合场所有三十七处,即在乌如有十三处,也如有七处,夭如有八处,如拉有九处。此外在上中下三区有许多圣地和修行处,若想具体了解,可从史料查寻得知。


28、国王的上师嘉辛在象雄和吐蕃地区的特殊待遇
      古代每位国王为使国运昌盛,身边都拥有一个本教上师,一个译师,修持一个“本门”,祭祀一个庙堂等,国王授予上师身意语地位,各有三大标志,即“身”的三大标志为:1、不修剪发髻。2、在额头的白丝绸上可插雄鹰轻盈优美的羽翎。3、在雪猞猁和白狼皮所制的裘襟上缝制虎豹及草豹皮的衣领。在锦缎的鞋上可用白银所制的鞋扣。


“语”的三大标志是:1、上师没言语之前君臣谁都不得言语。2、早晨进餐时没听到上师敲击鼓和钹的三声前君臣谁都不得进食。3、没听到上师的三支歌以潜君臣谁都不得唱歌。


“意”的三大标志是:1、对上师争吵便破其口,对其翻白眼便剜其眼。对其皱鼻便断其鼻。攻其身而惩其九百倍,窃其物而罚其七倍。在收税上同国王同等,在座次排序上国王居中,上师居右首,大臣居左首,民众居于台下。


29、本教区分异门宗教和本门宗教的依据
   本教区别异门宗教和本门宗教的主要依据是有无特殊的皈依处。若皈依特殊的三宝或四尊处,便称其为本教徒。若将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认为是最终皈依处者,便称其为异教徒。


美顿大师认为:“异本教徒的主要区别以皈依处、祖师、观点为、行为、结果来区分”。皈依处的区别为是否皈依三宝。祖师的区别为是否脱离一切自他惧怕,不分亲疏地把大悲心付诸于众生,是否对自己有益无益的众生都谋利,是否诸垢除尽,诸德皆证。观点的区别为是否理解一切“本”皆为无我。行为的区别是否以仁慈和大悲心面对众生,不迫害芸芸众生。结果的区别为是否能达到最终的三身佛陀之地位。


30、本教能否进行血肉祭?什么是血肉祭?
    总的来说,祖师幸饶认为:“皈依本教后不得迫害众生”。教业以悲心为原则,在诸多言教中记载:“杀一养一之‘本’吾不懂,此乃逆道不可做”。要有量同虚空的芸芸众生曾皆为我之父母之意识,不能伤害生灵。并要修行因果七诀窃等。故可知持雍仲本教者不可以实施残杀生灵的血肉祭。


      在本教典籍密咒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用血肉腥味供奉之”。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是这样的,血肉腥味的供奉同血肉祭的概念不同;血肉祭就是大量屠杀生灵供奉,而血肉腥味供奉在密教中有一定的内涵,为破断三毒之根所需的圣物(配料),即零星的肉骨和点滴血液,不能直接屠杀生灵。断三毒所需的具体圣物是这样的:断痴昧之根所需的圣物为碎肉;断贪欲之根所需的圣物为血滴;断嗔恨之根所需的圣物为碎骨。


31、本教的法衣
    总的来讲,法衣有两种,持律者有律宗法衣,持密者有密宗法衣。
    第一、律宗法衣的渊源。祖师辛绕在未继承王位之前的起初装饰是以报身形态出现的,继承王位直至未出家之前佩戴国王装饰,出家后身着律宗法衣,即穿戴六件莲瓣法衣。


此六件莲瓣法衣为:莲花帽、内裙、披单、坎肩、裙、莲花鞋六件。后其传承者也依照此习俗穿戴相同的法衣。律宗法衣的颜色有青红黄三种,其中尤为崇尚青衣,原因在于在本教典籍《戒律宣诵诸洲》和《斯巴续之目录》等记载:青衣为前辈持律者的遗风,雍仲本教的象征。又若支钦占巴南喀确定的不变“本” 之五大标记中,他认为“本教徒身着青衣标志着雍仲本教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杰哇辇埋大师认为“青蓝色为本教之遗传标记”。是故本教崇尚青蓝色。


第二,关于密宗有内外密之分。内外密的法衣有诸多不同,不一一细说。密宗帽主要以白胜尖帽和大鹏展翅式为主。


32、本教徒转经时为何向右转?
      一般不说左右转经要依照所转经之客体及转经主体来确定,但仍难下定论。还是要依据各宗的经典著作。在诸多典籍中认为右转为大手印之道,左转为大圆满之道。本教徒向右转经的原因取决于其典籍之理论。在典籍《无垢经》中载:“雍仲本为右转经,如同鸭之步履,挺而不止,急而不躁,缓慢而有节奏,向右转而行之”从而可知本教徒向右转的原由


33、本教怎样看待释迦牟尼?
     诤劫人寿百岁时祖师幸饶弥沃所创的宗教具有身语意之教,其中人寿百岁至七十岁时主要以幸饶之身教引度众生。人寿七十至四十岁时,主要以其语教引度众生。舍利子问《逻辑要义经》中记载:“祖师虽逝但为使其教不灭,并调伏邪道,故留下四弟子”。又如“持经典四子为雍仲本”。


从而可知为使降伏持邪道的四大魔鬼而产生的持经典四子中的拉吾当巴朵噶(释迦牟尼),便是调伏四大魔鬼中的非我法魔(阿门曲波)的唯一制伏者,他诞生在古印度波罗奈斯释迦族,其父为释迦国王。


    幸饶之语教的中后期,他将与同正统本教对峙的非我法魔的邪教改造成正法并创立了佛教,饶益众生,为此在本教典籍中有诸多授记:如《日光灯续》载:“若现在不能调伏魔子非我法,愿在我的语教之时降临的拉吾当巴朵噶用其大悲心将其制伏,并使其归入正途”。


又如,在《无垢经宗派传承卷》中载:“拉吾当巴朵噶,你将在瞻部洲南区的印度波罗奈斯释迦王族中以王子身份诞生,并将把亵渎本教的非我法魔的邪教制伏,使其成为纯净佛教”。从以上记载可知,佛教产生在祖师辛绕的语教时期。具体产生期在《日光灯经》中载为:人寿百岁时的语教中下期至意教上期之间。另在《扎强》(     )等典籍载:“人寿三十以语伏邪,并立佛”。从而可断定史料记载与事实相吻合。总而言之,在诤劫人寿百岁时以人寿的差别出现的祖师是辛绕,在语教时为饶益众生而降临人的佛是释迦牟尼。


34、称现在为人寿百岁及诤劫五浊横流时期的原因
      把现在称为人寿百岁时期的原因,一般来讲,是因为随着时节变迁人寿具的增减之分。现在正值人寿减退时节,人类从人寿无量岁逐渐减退至人寿十万岁、人寿八万、人寿六万、人寿四万、人寿二万、人寿一万、人寿一千,直至减退到现在的人寿百岁。


除现在的人寿百岁外,以往的各人寿时节均由七大智者祖师为饶益众生。现在则是第八大智者祖师幸饶弥沃饶益众生的时代。
     那么人寿百岁时节,人们能活一百岁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幸饶弥沃在世时正值人寿百岁,那时人们能活一百年。据有关经论记载,每过一千年人寿减少三年或小许。从幸饶出世至今已有一万八千多年,从而可以推算这样一个漫长的期限中人们的寿期减少了五十四年,人寿百岁只剩四十六年寿期。故人们的寿期现在普遍只有四十六年,如同减寿一样,整个情器世界,以及人类的福祉享乐都在发生变化。这是显而易见的。


     所谓诤劫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呢?起初的人寿无量岁至人寿十万岁时人们不具有粗分烦恼,十善自圆,故称此时节为圆满劫。此后的人寿八万岁至人寿五万岁时人们只有身语之不善,而无意之不善,即无贪心、嗔心、邪见。故称此时节为三分时。人寿四万岁至人寿六百岁时而人们只有三个意不善中的嗔心,而无贪心和邪见,故称此时节为二分时。人寿五百岁至人寿百岁时人们被身语意的十不善所左右,从而具有五毒粗分烦恼及争执冲突,故称此时节为诤劫。那么什么是五浊横流呢?现时正值诤劫,故称劫浊;正值减寿时节,故称寿浊;正值众生难化时节,故称众生浊;正值五毒横流时节,故称烦恼浊;正值邪见挡道时节,故称见浊;以五浊度日,便称其为五浊横流。


35、远古至现代藏区的五大宗派的产生和发展
     远古的象雄十八个恰日柬(     )国王,以及其后吐蕃的聂赤赞普至南日松赞间的三十二代赞普执政时期独奉白帽雍仲本。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始信奉佛教旧密乘,此后逐渐产生了噶举派、萨迦派,直至现在的格鲁派。宗派、政权兴而又衰,衰而又兴,总是受客观法则的约束,人世间不可能有恒常不变的东西。


36、本教的主要护法神
      一般来讲,各派的护法神及各本尊护围对象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对于本教的护法神从总体来讲主要有父续护法神和母续护法神两种。其中父续护法神有:玛年崩热、米都尖巴察古、扎赞阿色杰哇、赞古候巴索进、嘉布尼拜赛、青衣年杰、财主俱吠罗、杰钦谢楚巴哇、杰钦扎桑、十三尊者神等。


母续护法神有:主护法神母尊斯贝杰姆红、黑二骡、六位斯贝杰姆、斯杰的身语意幻化的二十七位瓦姆、经论的三位监守者、四位噶伦四时杰姆、五位旦柬英色、九位母将、扎梨杰姆、羌满勾玛热、明妃光亮龙女、永宁地母十二尊等。


37、本教的教期
    人寿百岁时诞生的祖师幸饶所教授的本教教期在《赛米经》中是这样记载的:“三十以身调伏、三十以语调伏、三十以意调伏。至九十年,始出未来祖师”。从经论记载可知,每过一千年人寿减少三年,那么在一万年的身教期限中人寿累计减少三十年,故称“三十以身调伏”。由此可推出语意二教在每一万年的期限中人寿同样各也减少了三十年。


从而可知祖师幸饶的身语意三教的教期为三万年,故称“至九十,始出未来祖师”。另外,祖师幸饶诞生至今(土阳虎年)历时18015年,未来土兔年开始的语教时期,共历时1985年。再加意教共历时一万年,即水阴猪年霍尔二月三十日时将终结。此时也是第八大智者祖师辛绕以身语意三教为饶益众生的上限。此后便是人寿十岁时节,在这个时节降临人世并为饶益众生的是第九大智者祖师西巴唐玛美珍,他将以身语意三教再次为众生谋利。


38、在本教典籍开头为何出现象蕃合璧语句?
     一般来讲,为了指明该文章的正统来源,藏文典籍中文章的题目要以双语对照式的形式出现。本教主要不源于象雄地区,故在其典籍开头,往往写道:象雄玛(     )之语曰:以示正统可信,且有吉祥之意。本教徒们在翻译本教典籍时有五译、三译、二译等的分类。


有些本教徒把本教典籍从尕布达神语译成梵语,再从梵语译成大食语,然后从大食语译成象雄语,象雄语译成吐蕃语,这种译法称为五译;有些本教徒从大食语译成象雄语,再从象雄语译成吐蕃语,此译法称为三译。类似的译法很多,若从印度或中原汉地,抑或松巴、西夏等语译来的本教典籍的开篇部分便写一两句各自的语言。诸多本教徒译本教典籍时,是从象雄语译成吐蕃语的二译法较普遍。译师们从象雄语将本教典籍译成吐蕃语的情况,在《都本》(     )中这样记载:“在切玛雍仲域,象雄智者东君突青给吐蕃地区智者夏日乌钦传授本教经典并将其译为吐蕃语”。


如上所载本教的大部分经典是由以上两位智者译成吐蕃语的。另外,象雄智者东君突青和吐蕃地区智者色、得、美三位译师,以镜子照容颜的方式进行翻译,有关这一方面的情况《音释》(      )中这样记载道:“在切玛雍仲域的盖季戚哇城,四大智者师徒通过商议后将本教典籍从象雄语译成吐蕃语时,智者和译师们以镜子照容颜的方式(配合默契)不间断进行了翻译”。


 39、本教仪轨怎样确认活佛上师
       世袭制活佛是通过血统关系,继前辈氏族名号形成的。在本教方面,可以世袭传承活佛的世族有:穆氏辛之世族(家族)、杰哇支氏之世族、旺旦西氏之世族、杰色巴氏之世族、克巴米氏之世族、当巴琼氏之世族、十八秀保氏之世族等。


持律传承制上师须精通三学道,以及显密心三者的经论及并授过其灌顶、传承、教授的全部仪轨。同时还要通晓五明具备格西资格的僧人,可通过神和活佛之谕示可确认为众生顶礼摸拜的上师。修行制的上师不论氏族,只要通晓经论,修道有成,且开悟不凡者及不论授记与否,能应机化众,修行者可以认定为上师。在世袭制上师中穆氏辛之世族中出现上师视为尊贵,在持律传承制上师中,推崇白帽本教教主杰哇曼日派法台(赤增仁布切)。在本教徒聚集的部分地区,世袭活佛威望极高,被众信徒所信赖。转世活佛比前者略逊一些。没有为每个已故上师找转世的规矩,同时以政治和财物为目的确认其为转世的活佛,也不为众信徒所敬拜。


40、旧本和新本的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教产生了新旧两派。把本教前弘期称为旧本,把本教后弘期称为新本。本教产生新旧两派的主要原因由入藏经书的内容分新旧之别。再者,掘藏师又具有前后之分,故有新旧之别。在古代,佛教没传入吐蕃地区之前的吐蕃赞普直贡赞臣时期入藏存库的本教经典,没受到佛教文化的渗透及影响,本教术语纯正无柒。


后来佛教传入吐蕃地区,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入藏存库的本教经书受到佛教文化的诸多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时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下旨要求臣民弃本皈佛,故本教著名高徒占巴南喀及毗卢遮那等被迫皈佛,为使遵旨,他们只是在口头和外表上应和,心中念本不忘。占巴南喀曾预言:“如果赞普寿命不减,我可出家皈佛”,后遂出家皈佛。毗卢遮那也称:“我早年皈雍仲本,晚年皈佛”。


当时因受佛教影响,诸多本教典籍篡改后藏于地下。如同直贡赞普和赤松德赞成时期埋的伏藏有前后之分一样,掘藏师也有前后之分。直贡赞普时期所埋的伏藏,在十世纪至十一世纪由大掘藏师辛、解、玛、耶等掘出后,由其弟子们抄写,掘出的典籍均属纯正的本教蓝本,赤松德赞时期所藏的本教伏藏,在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由本教掘藏师桑吉林巴、更卓扎巴、穆秀雍仲琼乃、聂德桑阿林巴、德钦林巴、巴仓掘藏师伊西雍仲等掘出,均没有十至十一世纪的多。


此后掘出的伏藏内容以师徒三尊为主,后成为新本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教新旧两派均承认师徒三尊,但对莲花生大师是否是占巴之子,是否可皈依莲大师等方面具有很大分歧,本教新旧两派均皈依根本祖师辛绕弥沃、占巴南喀、杰哇埋希绕尖参等,但在仪轨程序等方面两者有较大分歧,互不统一。


更多内容点击下面链接


微电台网址

独特的法名

传授雍仲本教的发财之法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尊重你?


声明:

您的赞赏红包,全部用于文章作者生根活佛弘法利生事业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