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新时代首都基层数据治理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与会嘉宾合影(部分)
赵娟副教授向与会嘉宾介绍,接诉即办改革四年多来,清华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团队一直参与、跟踪"接诉即办"的改革。首都基层数据治理圆桌论坛是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为了解基层困局,辅助决策辅助的咨政服务而开设的常态化论坛。
赵娟发言
清华数据治理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曾光老师作为业界代表作开场发言。曾光提到,自2018年起,数据治理研究中心深度参与和见证了接诉即办这项超大规模城市治理改革的设计与运行,完成了推动学术研究、治理思想交流的学术使命,也肩负起了向政府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的时代责任。可以说,数据治理研究中心是从宏观设计到微观落地、也是从微观工作总结到宏观决策反馈的连接器,起到了促进双向沟通的积极作用。
随着接诉即办改革推进,中心从中国的数字政务改革、到北京市的实践、再到基层工作,2021年在首都大数据与基层治理论坛的基础上,发起了新时代首都基层数据治理系列圆桌论坛,其主旨就是聚焦基层,赋能基层。最后,曾光倡议与会嘉宾继续聚焦基层,共同推动《条例》的实施落实,为首都基层治理水平与效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曾光发言
01 主题报告
袁振龙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张楠迪扬教授总结了北京“接诉即办”的四个机制:信息发现机制、下达机制、上传机制、压力感机制。通过四个机制的相互衔接,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要使四个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具备领导力量、组织力量和平台效应。张教授针对一些治理困境,总结了兜底机制、治理冲突、条块关系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张楠迪扬发言
02 主题分享:基层治理对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实践
冯雅男发言
张楠迪扬教授根据李书记的描述,总结出了重点经验和关键信息。首先,党建引领是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行政方法,实现网格治理的精细化。其次,在微治理机制中,需要有限资源找到抓手,找到有效的治理方式。重点人群分离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也是微治理的一种方式。最后,人员密集型治理方式需要转型为高附加值的模式,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些经验和信息可以为城市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建忠发言
李进发言
严宇发言
西城区城指中心宣传科科长孙成波在报告中指出,该区的三个特点是:一是生活区比较多,有数十家副部级以上单位;二是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三是老旧平房多,涉及小区配套、停车管理和物业管理等诉求。接诉即办已成为西城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区通过多方联动党建协调委员会和清单等措施,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和解决群众疑难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安全学院讲师、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戴思源就西方警务改革为例,讲述了一些变化,促进了基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同时提高了民生大数据在警务中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问题的发生。同时,提出了结合大数据、技术赋能、组织赋能等手段进行基层治理的思路,旨在实现人民城市建设的最终解决方案。
03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基层领导还有专家学者就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实施,实施当中政策文本和实际执行当中的落差、建议,以及在条例实施的时候,更加关注的核心原则等进行了深入充分的交流讨论。
王磊发言
最后,赵娟副教授微论坛做了“两个关系”的总结:客观与主观关系和局部冲突与全局治理性质。面对来自客观环境压力,嘉宾进行了主观反思,探讨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相似制度环境下的问题。同时,需要关注局部冲突和全局治理性质,以便更好地推动北京市现代化和首都治理现代化。此外,提出了对热线发展的愿景,希望北京市能够以首创争全国首位,助力首都首善治理,引领现代化实现。最后提倡共建、共治、共享,在治理过程当中,也是争取社员全面加入,共同促进首都治理现代化。
本届论坛与会专家荟萃一堂展开思想碰撞、学术交流,论坛内容引人入胜、形式丰富多元、观点拔新领异。第三届新时代首都基层数据治理圆桌论坛为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机制,为学界、政界和业界从事接诉即办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与充分研讨的平台,本次会议的丰硕成果将为北京市接诉即办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的智慧力量。
往期推荐
点击关注更多最新数字政府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