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日,向交大先贤英烈致敬!
鸦片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逐渐萌芽,并呼唤自己的建设人才。1896年,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应运而生,她的创办契合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诉求和中国铁路发展对铁路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在百廿年的办学历史中,她历经风雨、弦歌不辍,诚如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在校史馆开馆仪式上所说,“一代代交大人肩负使命、勇于担当,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适应,与时代前行的脉搏紧密相连,砥砺前行、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甘洒热血,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参加抗美援朝、为铁路大提速护航、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等等这些都是西南交大人扎根铁路、敬职敬业的结晶,是西南交大人胸怀天下、家国情怀的佐证,是西南交大人向历史使命、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交付的满意答卷。
在建国68周年之际,交大新媒体联合《西南交大报》特梳理校史中一些感人肺腑的瞬间,挂一漏万,旨在向先贤致敬,向爱国精神致敬,向伟大的祖国母亲致敬,并激励全校上下敢于突破、敢于冒尖、敢于尝试,为学校改革发展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图为宣统元年京张铁路竣工验道途中留影
立于车下右起一为瞿兆麟、三为詹天佑、五为陈西林、八为柴俊畴
民国时期,我校涌现出了不少爱国人士。1911年与茅以升一起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的杨杏佛就是其中一位。
杨杏佛,1910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赴武昌参加保卫战。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后到广州任孙中山秘书。1924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1927年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动工人起义,杨杏佛出席国共联席会议。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临时政府常务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中国济难会名义极力接济和营救革命者,被国民党当局撤职。“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和监禁爱国人士,与宋庆龄、蔡元培等著名人士于1932年12月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总干事,并组织营救了不少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与其子杨小佛驾车外出,被设伏特务枪杀于上海亚尔培路。
1980年7月5日,邓小平同志来到峨眉山脚下的西南交通大学时,说:“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又名杨铨,……40年代初,与鲁迅一起担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执委,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了,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诗名《悼杨铨》。”
图为1916年杨杏佛与鲁迅合影以及鲁迅题诗《悼杨铨》
图为被炸掉后的钱塘江大桥
抗日战争时期,我校校友目睹国家的苦难,英勇地投身于交通建设,为战争做好保障工作。其中,我校大批校友为抗战的“生命补给线”——滇缅公路的修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滇缅公路长959.4公里,1937年冬到1938年8月,云南各族民众男丁妇孺20余万以及大批西南交大校友,历时9个月,死伤逾万,最终建成。
滇缅公路修建之难,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校友投身滇缅公路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有:工务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龚继成(唐山交大1923届),代行总队长李温平(唐山交大1935届),工程处处长黎杰材(唐山交大1928届),桥工处设计股股长嵇储彬(唐山交大1937届),下关总局技正兼工务科长周赞邦(唐山交大1911届),殷之澜(唐山交大1933届),此外对滇缅公路有巨大贡献的我校校友还有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唐山交大1922届)等。
图为滇缅公路上的雕像
图为曾以我校校友龚继成先生命名的继成桥(又名惠人桥)
1939年初,学校内迁平越。这时,抗日民主活动蓬勃发展。校内的共产党员已达16-17人,民先队员发展至60人。中共唐院党支部书记先后为武可久、张钺、曹元钧、徐大德等。当时全院三四百人,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加起来在学生中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民先队员为骨干,全院300多学生,有200多人参加了各种抗日救亡社团。如话剧团、歌咏团、宣传队和山城社、越光社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抗日民主活动。平时还利用假期或节日,到街头场所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控诉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传播抗日胜利消息,歌颂抗日军民的英雄事迹,推动了平越的抗日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
图为宣传队在平越街头演讲的情景
图为民先队参加游行
图为我校学生到北京参加斗争时在北京火车站的情景
图为我校学生乘车到北大
图为1951年5月工程队在顺川拆除定时炸弹
图为工程队队员在缴获的美军坦克上合影
图为第六次大提速培养动车组司机乘务员学员
在我校进行机车模拟驾驶训练
正如邓小平同志曾说,“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我们可从1905年唐山复校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培养的学生中桃李撷英,看到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就。
我校第一位革命烈士——马增玉
马增玉(1906—1927),字谨庵,号佩之,河北孟岭村人(当时属河北平山县)。
1926年,他考入交通部唐山大学,因不满奉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入学后不久,经邢予洪介绍到天津进行党的活动。被当地中共党组织安排在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从事国民运动,由于他积极负责,有能力,有见解,中共天津地委分配他在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任组织部长。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天津市党部的地址暴露。天津市英租界当局为了报复在北伐战争时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一事,逮捕了马增玉等15人,后很快引渡给由当时奉系军阀统治的天津警察厅。马增玉在狱中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1927年4月18日,马增玉被奉系军阀杀害,年仅21岁。与马增玉同时被捕的其他14人亦同时牺牲。
马增玉是河北平山县历史上第一位为革命献身的共产党员,也是我校历史上的第一位革命烈士。
1927年4月18日马增玉等15人被奉系军阀杀害
(图为马增玉等15位烈士临行前的影像)
用自己膏血换取光明——杨杏佛
杨杏佛(1893—1933),名铨,又名宏甫。1893年5月4日生于江西玉山。是一位极具才华的科学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又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
1911年,杨杏佛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离校南下,以同盟会会员身份,投身革命。
1932年,他与宋庆龄、蔡元培等人发起和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任会长,蔡元培任副会长,杨杏佛任总干事。其宗旨在于营救被迫害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建立于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20世纪30年代,它战斗在敌人统治的心腹地带,起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其他的群众团体难以起到的巨大作用。虽然它实际存在的时间不到一年,但它产生的巨大、广泛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和暴行,曾经营救在狱中的廖承志、陈赓、罗登贤、丁玲、潘梓年等共产党人和许德珩等许多进步人士。邓小平赞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因此,该组织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必须除之而后快。他们首先向杨杏佛下了毒手。
1933年6月18日晨,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40岁。
(中为杨杏佛)
《申报》刊登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报道
永远的丰碑——武胡景
武胡景(1899—1936),又名武怀让。1899年11月24日生于河南孟县(今孟州市)。1921年夏,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学校预科。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4月,任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书记。同年夏,受中共中央选派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先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和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
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列宁格勒(现为彼得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暗杀,触发了苏联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肃反运动。1936年,在苏联肃反期间,因反对王明、康生的错误,武胡景受到诬陷受迫害牺牲,时年37岁。
1957年由毛泽东主席为武胡景同志家属签发的光荣纪念证
身殉中国民主事业——羊棗
羊棗(1900—1946),湖南省沔阳县人。原名杨廉政,后改名为杨潮,号九寰,羊棗是他的笔名。他是我校优秀校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与邹韬奋、范长江、金仲华等齐名的文化工作者。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他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察觉,遭到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逮捕。先后被转移至江西铅山与浙江杭州监狱。在狱中,每天都过着“兽样的一日”的生活,备受酷刑与折磨。但他坚贞不屈,保持了革命者的气节。
1945年夏天,他被关在一间密不透风、门窗都被紧闭,热得像蒸笼一样的小囚室里,即使这样,他还翻译了美国作家写的长篇小说《我的爸爸》。
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与中共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合谈纪要》(双十协定),国民党蒋介石承诺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人们满怀希望,期待羊棗出狱。但是,1946年1月11日,羊棗被国民党特务秘密处死,年仅46岁。噩耗传出,震惊中外。
《新华日报》刊登悼念羊棗文章
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
1921年,李特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班。他积极投入声援唐山铁路大罢工的斗争。1924年,中共党组织选派李特到苏联学习。李特个头不高,在苏联,同学们爱用英语戏称“Little”,从此,他就改名“李特”。
1924年起,他先后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乌克兰基辅军官学校、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兼做翻译。1925年,李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在莫斯科的中共旅冀(河北在留苏人员)支部负责人。
1930年秋,李特奉命回国。次年被分配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先后担任彭(湃)杨(殷)学校教育主任、教育长,红二十五军副军长,随营学校、红军学校教育长。其间,李特为训练部队、培养军事人才作出不懈努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特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军长征时,他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长,随右路军行动。
1936年11月,李特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常委、西路军参谋长;西路军失败后,与李先念等一起指挥西路军余部转入祁连山打游击。后在中央代表的接应下,进入新疆。
1937年11月,李先念等人从新疆返回延安不久,李特被王明诬指为托派分子,于1938年初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惨遭杀害。
李特遇害58年后,1996年6月5日,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发文件,为其平反昭雪,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
1922年,出生于无锡黄土塘镇,读中学时因日寇入侵,他告别家乡来到江西吉安继续求学。
1941年,高中毕业会考成绩为江西省总分第一。高考时他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同时录取。他选择了当时播迁于贵州平越的交大唐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其时,交大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拥有一批教学严谨、学问卓著的教授,如担任院长的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讲授力学的是著名的罗忠忱教授,矿冶系何杰教授、王钧豪教授也是蜚声中外的名师。
1945年,姚桐斌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任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2-1953年,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矿校冶金系深造,并兼做实习指导员,获帝国学院文凭。1953年6月,开始办理由英国向联邦德国转移的工作。1954年2月,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6年9月,他在瑞士的伯尔尼中国驻瑞士使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4月至9月,在联邦德国冶金厂实习,期间对联邦德国的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情况进行大量调查研究。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58年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任工程师、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职。
1968年,被红卫兵殴打致死。在生前,姚桐斌是我国航天材料及工艺的奠基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臣之一,3位两弹一星烈士之一。
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烈士纪念日,
向先烈致敬!
来源:《竢实扬华 自强不息》上卷、《西南交大报》
统筹策划:《西南交大报》、交大新媒体
文字/图片:朱正安 陈姝君 夏小童
素材整理:韩琴英 朱莹燕
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朱莹燕 谢宇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 海外宣传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推介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