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吴鹿鸣教授:钟情一生为教学
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名为人师者所追求的理想,但能在讲台上坚持到77岁的师者并不多见,更不用说在其一生的执教生涯中获得过教学领域的“大满贯”: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2005年、2009年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教育部中国大学MOOC(慕课)特殊贡献奖。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吴鹿鸣便是这样一位师者。
2016年9月,吴鹿鸣逝世,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平台发起网上悼念。一时间,全国各地吴鹿鸣曾经教过的学生纷纷留言,其中甚至还有30多年前听过吴鹿鸣讲课的学生。
在他的学生心目中,吴鹿鸣是一位声如洪钟、充满激情、愿意帮助学生的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77岁时,吴老师还坚持给本科生讲课。”吴鹿鸣的关门弟子、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祖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吴鹿鸣一生致力于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他一直希望将自己毕生的积累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2013年,慕课开始进入我国。吴鹿鸣敏锐地感觉到大规模在线教育将打破大学的“围墙”,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就在当年,吴鹿鸣开始录制他的第一门慕课课程,2013年正式上线。这是国内机械设计的第一门慕课,也是西南地区上线的第一门慕课。2017年12月,《机械设计》慕课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他把毕生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理念都讲到这门慕课课程中了。”在吴鹿鸣去世之后,机械设计教研室团队按照吴鹿鸣生前的规划,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2016年,在吴鹿鸣影响下,张祖涛、罗大兵和潘亚嘉等团队老师萌生了把多年科创竞赛指导经验录制成慕课的想法。经了解,当时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2000多门在线课程中,没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类课程。于是,吴鹿鸣的慕课团队专门拨打了中国大学MOOC负责人的电话,介绍了团队科创竞赛指导经验以及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做成慕课的规划。负责人在电话那头听到张祖涛激动地讲着,就让他先录制一门《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之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果第一集样片录制后,大受欢迎。而这一录制,就是8门慕课。
“那一年,我们不是在录制慕课,就是在录制慕课的路上。现在回忆起来,正是二十年耳濡目染吴老师对教学的激情和冲劲,才有一年录制8门慕课的动力。”罗大兵记得,2012年,年近80岁的吴鹿鸣连着两个月每天录制慕课课程到凌晨一点多。“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投入呢?”
在2018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中,吴鹿鸣弟子团队主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课程》8门慕课在获奖名单之列。
教育和教学的本质是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在高校尤其如此。在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前身)读书时,吴鹿鸣就遇到了良师,教授投影几何的李汶教授、教授力学的孙训方教授都是吴鹿鸣的授业恩师。这些教授在学校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名师。在学习力学时,孙训方为吴鹿鸣开了“小灶”,吴鹿鸣由此在教授的科研小组中开始科学研究的基础培养;李汶讲授的投影变换锻炼了吴鹿鸣快速敏捷的思维。他们的风范与教诲为吴鹿鸣日后的发展铺好了道路。以至于当他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称号时,他都感念这些老师,“百年名校拥有一大批教学名师,只不过我运气好,获得了这份荣誉。”
西南交通大学有123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积淀了本科教学的传统。
在张祖涛看来,和同门师兄罗大兵能够追随吴鹿鸣的脚步坚守在本科教学一线,一方面是受到这种文化传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感染于吴鹿鸣充满激情的人格魅力。
“吴老师77岁时在一楼上课,二楼都能听得到。”张祖涛说,虽然彼时吴鹿鸣年近耄耋,但他的乐观、豁达和对教学的激情未减半分。
20多年前,张祖涛和罗大兵毕业时曾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选择。吴鹿鸣对他们说,“我觉得你们俩还是比较适合当老师。” 吴鹿鸣在弟子们身上看到了他自己富有激情、充满干劲的影子。
“我们一路走来都是受到吴老师的影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吴老师的精神、把对本科教学一线的热情传承下去。”吴鹿鸣的弟子们都坦言,要沿着教学这条路坚持往下走,“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是西南交通大学的校训。吴鹿鸣一生所追求的教书育人的理想无非是交大人对精勤求学、忠恕任事的执着坚守,对弘文励教、交通天下的不懈追求。
文章来源:科学网
信息员:刘子敬
作者:韩天琪
责任编辑:阮琦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舒丹
往期聚“交”:
西南交大2019年美术类、音乐表演、高水平艺术团、保送生招生简章
CCTV《超级实验室》| 西南交大:勾画中国轨道交通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