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交大人 | 周泽民:我相信,所有交大人都会冲锋在前!
本期人物简介
周泽民,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生,毕业后入职中建三局(总部地点: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参与建设火神山医院的“青年突击队”队员。
2020年1月23日下午,湖北广电传媒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周泽民正在对各项收尾工作进行检查。临近春节,想像着今天工作结束后就能回到家中,见到许久未见的家人,三岁的儿子在开门后踩着欢快的碎步向自己跑来的画面,他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流转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他将手中的资料握得更紧了些,脚下的步伐也不自觉加快了许多……
回到办公室,一则紧急通知却打乱了周泽民原定回家过年的计划: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中建三局将组织人员赶赴武汉建设火神山医院,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现场急需大量管理人员。
正在整理资料的周泽民听到消息后稍稍一顿,旋即将手中的资料放下,在电脑屏幕的对话框中轻轻敲出三个字:“我报名。”
「驰援火神山」
时间紧,任务急。紧急通知发布以后,第一批主动请缨前往抗疫建设一线的建设者们迅速组成了一支“青年突击队”,他们来自于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但都将在第一时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急速逆行,在除夕当天早上七点汇聚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地点。
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来源:网络)
参建火神山医院的报名得到组织批准后,周泽民迅速回到宿舍,简单收拾好行装后离开项目部,连夜驱车两百多公里回到洪湖老家。在那里,有一批雨具正在被紧急打包整理。
周泽民知道,火神山医院,是一座和死神赛跑的医院,而这项建设工作,容不得过多犹豫,从他报上自己名字时开始,这项艰巨无比且又刻不容缓的任务就已开始,众多急需接受治疗的患者也已与自己息息相关。考虑到接下来可能面临的连续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大、施工强度高、现场物资紧缺,他马上联系了老家制作雨衣、雨鞋的姨妈,表明自己急需一批雨具。在了解情况后,姨夫姨妈都非常支持,并愿意将雨具免费捐赠:“仓库目前还有一些存货,你来的话都拿上。如果不够,我们再想办法筹集,一定给你运去施工现场!”
当晚,洪湖市内某雨具制作工厂灯火通明,一对中年夫妇在库房内不断来回穿梭,妻子接过丈夫从储物架上搬运下来的雨衣,娴熟地将其平整后置入纸箱中。除了两人有序的搬移声、折叠声,四下俱寂。
赶往洪湖的路上,周泽民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正准备入睡的儿子嚷着要和爸爸通话,他笑着摇摇头,表情转而变得凝重,有些支吾着说道:“今年,我没法陪你和孩子一起过年了,明天早上七点就要到火神山医院项目上报到。”妻子听完沉默片刻,回复他:“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定要注意照顾好自己!我们在家等你回来!”
傍晚十一点半,一道车灯划破暗夜,转而照亮工厂门前的道路——周泽民连夜而至。
青年突击队队旗在荆楚大地迎风飘扬(右二为周泽民)
2020年1月24日,寒风夹带着淅淅沥沥的冬雨席卷武汉。早上六点,周泽民带着百件雨衣、百双雨鞋出现在施工现场,同来自四面八方的第一批“突击队员”汇合。和周泽民一样,由于任务紧急,大家多是连夜匆匆赶来,物资匮乏,这一百套雨具无异于是雪中送炭,确保了大家最基本的防寒需求。
这个年关,对于已经“封城”的武汉来说,格外“难过”,来自全国各地近万人的星夜驰援,终于让极度缺乏医治床位的武汉迎来一丝曙光。然而,周泽民明白,战斗才刚刚开始。
「十天十夜」
10天,不分昼夜,7500名建设者铆足干劲,与病魔战斗,和时间赛跑,在知音湖畔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火神山医院。
“到达现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先期条件严苛、施工难度大,因此,必须快速建立管理体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整个项目临水而建,道路狭小,而设备数量、物资需求量巨大,施工难度因此陡然攀升。如何使项目在最快时间内运作起来,是周泽民等人的首要任务。
周泽民等人在现场研讨施工图纸、制定实施计划(右二为周泽民)
1月23日,中建三局成立武汉市抗肺炎应急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中枢正式形成。当晚,挖机、推土机、压路机等设备逐一入场。次日上午,160名管理人员集结完毕,分成不同小组,各司其职,即刻开始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周泽民所在的现场管理组,主要负责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保证作业面科学、有效、快速推进。
“入场以后,我就已经没有时间概念了。在现场,时间是以每小时、每分钟来计的。”他笑道,“我忙得就像一个24小时不停转的陀螺。”在他心里,这项任务不是一道“能不能完成”的概率题,而是一道“必须要完成”的证明题。他,以及所有参建人员,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基建、中国科技,也将拼尽全力去证明中国速度、中国质量!
逐项排查顶棚管线安装进度及质量(左一为周泽民)
为避免施工污染并使得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后环保达标,不让一滴污水渗到地下,铺设HDPE防渗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但接连的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作业,焊接工作无法照常进行。时间不等人,周泽民提出采用防雨棚遮挡雨水,施工中再用干拖把浸除水渍的做法,以此保持作业面干燥,方便工人师傅进行焊接。大家一致讨论后通过了这个提议,但那时候物资短缺,上哪找雨棚呢?不及多想,周泽民便又冒雨出发,接连找了多家供货商才把雨棚送到工地,保证了工程进度。
周泽民正在指挥吊装
十天十夜,昼夜不歇,冬夜里,现场亮如白昼,滩涂坡地上近千台机械轰鸣,施工人员紧张而有序地作业着。对于所有建设者来说,这是一项对体能和意志力的双重极限挑战。
“所有人员基本上都是干到筋疲力尽了,就近席地而坐,吃两口面包补充一下能量,休息一会儿马上继续工作。”一到夜里,温度下降得厉害,在如此高强度的作业下,人的身体已经接近于一种疲劳忍耐极限。但施工进度是环环相扣的,作为现场管理人员,他必须做好随时进行应急处理的准备。那段时间里,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接着短暂休息两三个小时又重新回到岗位俨然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很让人感动的是,在现场,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人,无论是谁喊一句‘搭把手’,哪怕是刚坐下歇息,穿着不同工装的工友们也会马上主动来帮忙。”谁言冬日寒,有爱心中暖。在家国使命下,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像是早已熟识般互帮互助,共同向着同一个目标奋斗。
「浓浓同窗情」
2020年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2月3日,火神山医院正式接诊新冠肺炎患者。
在火神山医院项目结束后,周泽民带着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积攒的经验马不停蹄赶往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继续为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月15日,他重返火神山医院,这次的任务,是对火神山医院项目进行维护和保障。此次维保任务的危险系数,比当时建造火神山医院时还要高,因为这时火神山医院已投入使用,陆续收治了一批又一批的患者。
然而,他未曾想到,他的一名直系师弟当时正在火神山医院接受治疗。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很为他担心。”周泽民说道。于是,他马上要到了师弟的联系方式,并在第一时间代表交大人去看望张同学,为他送去问候和鼓励。
“交大一家亲。特殊时期,他的家人不能来看望和照顾他,刚好我在这,也应当为他带去鼓励和温暖。”
隔窗为师弟送去问候与鼓励
窗外,周泽民举着在短暂休息时间里制作的问候纸板和加油画报,轻轻挥着;窗内,微信视频还没有挂断的张同学从走廊里激动地小跑过来,竖起了大拇指。问候纸板上端正有力地写着交大的16字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另一张画报上,是周泽民画的西南交大校门图案,下方写着:“交大等你回家!”
“交大等你回家”
这一窗之隔,隔绝的是无情的病毒,但紧密相连的,是交大学子深厚的同窗情谊。他们虽不曾在校园中相遇,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中,却更加体现了同为交大人的心心相连。
「绝不退缩」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自己对家人亏欠挺多的。”
2月15日再上火神山医院参加维保工作,周泽民其实是瞒着家里人的。维保工作任务繁重,危险性也很大,他说:“其实当时自己也有一段短暂的害怕时间。”因为工作区域包含病区,有时候避免不了从患者身边经过,尽管做好了防护,但心里还是会有些许害怕。也正是因此,他才怕家人担心,一直不敢告诉家里,直到后来在父亲的追问下实在瞒不住了,才告诉实情。
周泽民和三岁的儿子
周泽民心中对家人的亏欠,并不仅仅在于这些“善意的谎言”,更多是源自于这一段艰难的时间里没能陪在亲人左右:“奶奶年前生病住院了,我没法前去探望;家里人有段时间买不到一些生活物品,自己在这边也无能为力。”
疫情之下,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令人动容。其实,早在火神山项目尚未确立之时,周泽民就曾和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孔新德商量过,要做一名抗疫志愿者,不管是前方还是后方,只要是抗疫,都去!
疫情爆发后,周泽民选择第一时间加入到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中去,而就职于武汉铁路局的孔新德则坚守在铁路线上,为保障抗疫物资运输做出努力!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里,还有很多像周泽民、孔新德一样的交大人,或在前方一线,或是后勤保障,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各显所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和所有抗疫人员一样,他们为人子女亦为人父母,在他们心中也曾有过担忧焦虑,但他们明白,此刻的不回家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尽早平安回家。
悠悠百余载
交大人传承的“竢实扬华”精神
凝聚成了一种信念
让他们在面对家国使命之时
总能做出义无反顾的选择
正如周泽民所言:
“我相信,所有交大人都会冲锋在前!”
来源: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
扬华研究生公众号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魏钰泓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
共克时艰 交大战“疫”: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ation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