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巨子!
巍巍学府,家国情深。
漫漫征程,初心不变。
自建校以来西南交大就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无论是漫天烽火、辗转迁徙的抗战期间还是三线建设内迁峨眉的艰苦时期西南交通大学始终坚定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脚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交大人投入到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川藏铁路、中国磁浮等“大国工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他们用冲锋在前、不畏艰难的精神他们用高风亮节的气度和家国天下的胸怀不断书写着“竢实扬华,爱国荣校”的华章他们的铮铮风骨在时光荏苒中屹立不倒在跌宕起伏中熠熠生辉这是激励交大人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是流淌在交大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值全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推出“榜样 传承”栏目追随先辈足迹感受榜样力量传承革命精神今天,小微就为您讲述身殉中国民主事业的交大校友杨潮的故事
身殉中国民主事业——杨潮
▲杨潮
杨潮,新闻巨子,国际专家。(1900~1946)笔名羊枣等,湖北沔阳人。曾就读于清华学校,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当局开除,1919年以杨九寰的名字考上了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1921 年,交通大学成立,羊枣随唐山机械科移往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3年毕业。先在上海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工作,后从事电影、戏剧等文化进步活动。他是我校优秀校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与邹韬奋、范长江、金仲华等齐名的文化工作者。夏衍称他是:“一个最优秀的最有才能的最富正义的新闻记者与政论家。”
杨潮与我校的众多校友不同,他没有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是献身于祖国新闻文化事业,为争取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而斗争。他的学识渊博,对文学、音乐、戏剧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中共领导的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组织的活动,结识了左联和文化界党的领导人周扬、夏衍等。在他们影响下,认真阅读马列著作,逐步接受中共主张。
1933年加入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左联宣传干事和宣传部负责人,宣传马列文艺理论和有关苏联情况。6月,任塔斯社上海分社电讯翻译,围绕国际反法西斯斗争,撰写军事评论。抗战前,和范长江等筹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以记者身份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活动。八一三事变后,在上海协助于伶等组织抗日戏剧活动。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后,他坚持“留在上海”。在孤岛上海为抗战救亡奔走呼号,险遭日伪特务暗杀。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为主张抗日的《导报》、《译报》、《译报周刊》等写了许多抗日救亡的文章。
1939年,由于日伪的跟踪袭击,他被迫流亡香港。任金仲华主编的《星岛日报》的军事记者,并开始使用羊棗作为笔名。这时,他仍以主要精力研究当时的时事和战争形势及其走向。他心怀祖国,深入探讨和思索中日战争中的各种问题。他住在湾仔附近的一间小屋里,房间里堆满了各种书报杂志和地图。他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为《世界知识》半月刊等撰写了大量的国际政论文章和军事评论,并任国际新闻社编委,在范长江主持的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香港分会附设的新闻学院授课。皖南事变发生后,他与金仲华等拒绝在《星岛日报》上刊登诬陷中国共产党与新四军的电讯,为此而被《星岛日报》解聘。随后为《华商报》撰稿,与萨空了、俞颂华等合编《光明报》。他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成为驰名中外的国际问题和时事军事评论家。一般来说,政治评论,尤其是军事评论,由于形势瞬息万变,往往因时过境迁成为明日黄花,过眼烟云,被人们所淡忘。但杨潮的文章因内容深刻,视野宽阔,笔调明快,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见解独到,见人之所不见,不仅在当时,就是几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能使人受到启迪、教育和感染。
太平洋战争发生后,香港沦陷,杨潮回到内地,在衡阳主编《大刚报》。又由于他坚持正义,拒绝刊载中央社反共电讯而被解职。他绝不会因“五斗米”而向国民党独裁政府的权贵折腰。
1944年6月,日军侵犯衡阳,他受美国新闻处东南区负责人和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编刘建绪的礼聘,到福建永安,主持《民主报》笔政,编辑《国际时事研究周刊》。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他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察觉,遭到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逮捕。先后被转移至江西铅山与浙江杭州监狱,在狱中,每天都过着“兽样的一日”的生活,备受酷刑与折磨。但他坚贞不屈,保持了革命者的气节。1945年夏天,他被关在一间密不透风、门窗都被紧闭,热得像蒸笼一样的小囚室里,还翻译了一位美国作家写的长篇小说《我的爸爸》。
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与中共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合谈纪要》(双十协定),国民党蒋介石承诺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人们满怀希望,杨潮出狱有日。但是,1946年1月11日,杨潮被国民党特务秘密处死,年仅46岁。噩耗传出,中外震惊。
1946年5月15日,上海各界人士一共一千余人,在国泰殡仪馆举行杨潮烈士追悼大会。追悼大会由郭沫若主持,他愤激地晓:“我们誓和—切不民主、假民主、反民主的分子作毫不留情的斗争,完成死者未完我的任务。”接着是马叙伦、梁漱溟.熊佛西、金仲准、许广平、田汉等注追悼会上讲话。会场拄满了挽联。郭沫若送的挽联是:天下得澄清,党钢无端戕孟博;江南余瘴病,招魂何处哭灵均。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送的挽联,概括了杨潮烈士革命的一生:新闻巨子,国际专家,落落长才惊海宇;缧绁蒙冤,圉圄殒命,重重惨痛绝人宸。
▲《新华日报》刊登悼念羊棗(杨潮)文章
新一代的交大人也要学习杨潮等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精神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内容来源:《竢实扬华 自强不息——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到西南交通大学》上卷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王琳栋 刘宇坤 李思宇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
优秀原创
交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