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忆往昔
贫困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中痛
看今朝
贫困问题难得圆满解决
脱贫攻坚,从谋划到实施
再到收获胜利硕果,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
在面对这样历史性的跨越
又应当怎样表达内心强烈的自豪之情呢
快来和小微一起看看
交大学子镜头下的脱贫之“路”
脱贫之“路”
这个画面出现在王威,韦霄煜两位大四学生拍摄的短视频《脱贫之“路”》中。“我从没见过这么震撼的景象!”距离拍摄短片已过去近一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威在电话里仍抑不住兴奋地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王威,西南交通大学2017届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广告专业本科生,曾在交大新媒体任职摄影团团长。于2018年创建“交大街拍墙”账号,个人作品曾登上新华网,央视新闻等媒体。
4月中下旬,看到红星新闻正在开展“少年中国行——沿着高速看中国”短视频征集大赛之后,王威和同系好友韦霄煜组队,在4月底驱车上路,沿着雅西高速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
4月的彝寨谷莫村,山青水秀,小桥流水,崭新的彝族风格民居参差错落其间,平坦的柏油马路连接到每家每户。“你很难把它和曾经的‘凉山彝区腹地典型贫困村’联系起来。”王威说,从村口的照片墙中,他得以一窥脱贫前的谷莫村:村民住的是土房子,吃的是荞粑洋芋;一到雨季,河里的水就漫上来……
在当地驻村干部的介绍下,王威和韦霄煜住进了谷莫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俄地曲西家中,并进行了深入观察交流。
他告诉记者,俄地曲西曾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在2016年公路没建好时,一家人的生活,全仰赖几头牛猪和地里的玉米土豆。收获季时,这些都需要他和哥哥母亲三人用竹筐一趟一趟背到市场售卖。
2018年,在精准扶贫的帮扶下,俄地曲西一家开始大规模养殖乌金猪和生态土鸡,并从土坯房搬进了统一修建的新居,开起了彝族风格的民宿。如今,靠着民宿与特色养殖,俄地曲西一家也成功脱贫。
从前期的题材构思,到脚本撰写、拍摄、后期剪辑等,呈现一个完整的作品,王威和韦霄煜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而此次拍摄历程,除了惊叹干海子特大桥的壮阔,在谷莫村的所见所闻,也刷新了他对脱贫攻坚的认知。
在谷莫村,王威所看到的,是一个秩序井然、恬淡安稳的“世外桃源”。类似于俄地曲西一家的故事,不断在谷莫村反复上演:村上将种植和养殖业进行了统一规划管理,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上发展的集体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除了旅游,当地还发展起了电商经济。
而所有的改变,都源自于路的通达。“如果说雅西高速是川西大地的一条大动脉,连接了川西各个重要地区,那么,通过高速路延伸出来的像毛细血管一样的乡间小路,就打开了各个乡镇对外的大门。”
对王威来说,这也是一趟别有意义的历程,它将成为王威毕业设计的一部分。
采访末尾,他提起一件记忆深刻的事:在谷莫村航拍时,通过无人机的视野,他发现在谷莫村,一个支部到另一支部的距离,就是翻越一座大山的距离。“由此可以想象,当初建房修路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也可以看到脱贫攻坚的决心。”
如果说脱贫之“路”展现出
王威在学习中
落实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那么毕业摄影展则更多地展现出
生活中他对光影的追求
毕业摄影展
对自己四年大学摄影生活的总结和交待吧
”
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承办,图书馆协办的“交大拾光——王威毕业摄影展”在图书馆二楼大厅开展。
谈及这次办展的初衷,他说他想向更多的人展示交大的美,对交大的热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交大美好的一面,激发他们对交大的自豪感。
同时他认为这些美好的图片真实地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美的东西大家都喜欢,希望通过展示自己拍摄的高质量作品能调节大家在图书馆辛苦学习的心情,也希望能让更多同学看到之后也能去接触摄影,去热爱自己的生活。
王威摄影作品
这次举办摄影展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从5月27到6月11号王威一个人急匆匆地办好了展览,这使得他在策划上并没有达到完全满意。其中选图的艰难更是让他意识到以后拍照一定要注意总结阶段性的摄影成果,及时整理摄影作品。他坦言,如果还有机会,他会提前更多时间在展览的思想内容层面和空间布局上做更多的功课,想做一场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展览。
王威摄影作品
毕业摄影展也带给他许多收获。“图书馆和宣传部的老师都超级给力地支持我,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这是让我最感动也是印象最深的事儿。”对于王威而言,老师的支持是最为坚实的后盾。而观众的回馈也带给王威作为创作者的喜悦。每每看到有人在摄影展前驻足停留看展,王威都会感到充实与满足。
王威摄影作品
如果你也想亲眼感受王威的光影故事
心动不如行动
让我们在图书馆二楼大厅
一同走进王威的摄影世界
统筹策划:交大新媒体中心 李希雯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受访者摄影作品
作者:彭祥萍 李希雯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李希雯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
优秀原创
交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