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第一!这个团队不一般

新媒体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6-08

近日

202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简称国赛)

奖项揭晓


由数学学院梁涛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

王凯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高原(机械工程学院)

黄琬(经济管理学院)

在本科组45075支队伍中

经过多轮评选,位列全国第一

力捧本科组唯一的最高奖项

“高教社杯”


这是西南交通大学在国赛开赛30年以来

设置最高奖项23年以来

首次获此殊荣

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

▲高原、王凯伦、黄琬

在谈及三个人组队的问题时,他们表示其实最开始互相并不认识,看到了比赛群里彼此寻找队友的消息后才结识。王凯伦来自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高原来自机械工程学院、黄琬来自经济管理学院,来自不同学院的三人凭借各自的优势,一起参加各类数学建模比赛,并在过程中不断磨合、积累经验。


在比赛过程中,三人分工明确:王凯伦编程能力十分突出,负责算法;高原在专业课的学习与参赛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建模的思路,更适合负责建模;来自辩论队的黄琬思维更流畅、逻辑更严密,因此负责论文撰写。在比赛过程中高原和王凯伦两人要对解题的思路与模型的构建不断进行讨论,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会和黄琬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将阶段性成果以“小文件”的形式交给黄琬整合。模型和算法是论文的两块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梳理整合到一起,离不开“写手”黄琬对两部分内容的理解。三项任务并行展开,队员内部积极沟通交流,避免了对彼此想法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


在此次的比赛中,综合团队的优势,大家选择了优化类型的题目,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比赛只有三天,时间紧,任务多,熬夜肯定是无法避免的。“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赛,就需要快速且正确的模型假设。三天的比赛,我们在第二天凌晨发现有的问题结果出现了误差,一旦这个假设出错,之后的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我们连夜修改,最终使得结果合理,也算是有惊无险。” 他们打趣道,“这是胜利前必经的漫漫长夜。”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团队通力合作,有效沟通,最终达到了1+1+1>3的效果,成功取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荣誉。



成员介绍

王凯伦

2019级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专业

下滑查看更多信息 ⇊

数学建模类奖项

2021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 (高教社杯)

2020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二等奖

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三等奖

2020年五一杯数学建模竞赛 省级一等奖

2020年Mathorcup数学建模竞赛 省级二等奖

2021年数学建模竞赛校赛 校级一等奖

2019年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 校级三等奖


算法竞赛类奖项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昆明) 国家级二等奖

2020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国家级二等奖

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国家级二等奖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银川) 国家级三等奖

2020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省级一等奖

2021年四川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省级二等奖


王凯伦是这只“王者之军”的队长,也是整场比赛的“定心丸”。王凯伦在高中时期,就开始接触信息学竞赛,在大一时,出于对计算机的热爱,从土木专业转入计算机专业。王凯伦坦言,自己在大一时只想做算法类竞赛,但是经过学长学姐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数学建模一直是交大的强项,从此,便开始了他在建模比赛的破冰之旅。


从大一新秀杯的小试牛刀,到大三国赛的手捧桂冠,这一路走来并非坦途。虽然之前也在ACM竞赛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是算法类竞赛与数学建模竞赛侧重方向有所不同,想要夺冠,还远远不够。


刚刚接触数模的时候,王凯伦只是在知乎和博客上学习经验,随着在数模领域的不断深耕,他开始大量阅读优秀论文,吸取“强者经验”,并从优秀中不断地反思与借鉴,寻找自己与优秀的差距。他说,“建模比赛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赛时多,压力大,成绩差,有时甚至算不出结果,这些因素都阻碍着数模选手的前进,虽然困难重重,但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尽力做好每一次比赛,做好每一次复盘。


在生活中,他保持看优秀论文的习惯,看完便和队友交流经验。他说,“学习不能闭门造车,更要拓展眼界。”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打磨中,年复一年的积累中,他也和强者并肩。除此之外,王凯伦认为打数模需要自主学习,所以要做好相应的时间规划,做到主线与支线齐头并进。


谈到这次比赛,他说想要充分发挥算手的作用,就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比赛的不同要求,与建模手做出相应的配合。本次国赛的安排很紧张,但他最大的感受却是“平静”,作为算手,更看重的是日常训练,比赛时只要把日常的积累发挥出来就好。此外,在他眼中,比赛不仅仅是为了“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边赛边学,赛后查缺补漏,做好复盘,这才是比赛的终极奥义。


“在建模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协会学术部的学长也帮到我许多,能够在数学建模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离不开学长们的悉心指导。”现在王凯伦也成为了建模协会学术部的部长,希望能把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弟学妹们。


高原

2019级 机械工程学院

⇊下滑查看更多信息⇊

数学建模类奖项

2021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 (高教社杯)

2021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二等奖

2021MCM honorible mention(2021美赛 H 奖)

2021年数学建模竞赛 校赛一等奖

2020年五一杯数学建模竞赛 一等奖

2020年mathorcup数学建模竞赛 二等奖

2019年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 一等奖


机械类奖项

2020年高教杯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设计大赛尺规类 国家二等奖

2020年高教杯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设计大赛3D打印 国家三等奖

2021年全国大学生起重机创意设计大赛 国家级二等奖


其他奖项

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术竞赛 校级三等奖

2019 年uchallenge英语竞赛演讲类 校级三等奖


翻开高原的简历,英语、物理、数学建模、机械、羽毛球等各类比赛的获奖映入眼帘,这个外向健谈的机械大男孩似乎在各个方面都很擅长。但其实在上大学前,高原并没有接触过数学建模。


在被问及接触数学建模的契机时,他谈到,“刚上大一时好奇心很重,物理竞赛、英语竞赛、建模竞赛都有参加,最后还是觉得数学建模竞赛更好玩,更适合自己。"从2019年的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做起,到2021 年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摘得桂冠,他在比赛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


在此次比赛中,高原主要负责的是构建模型的任务。他们选择的命题主要是进行“FAST”主动反射面的形状调节以吸收更多光线。高原在与团队其他两名成员讨论后,在当晚就构建出第一问的模型。但在之后发现模型在数学描述上有些冗余,可读性不强,这对模型的求解不利,便紧急进行修改,“当时也会觉得很崩溃,不过以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总是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就会看到结果。”


模型修改完成后,紧接着是第二天的下午,高原还有另一个“起重机”比赛。“我就骑着电动车从三教赶到三食堂参加‘起重机’比赛,比赛完又急忙骑着电动车赶回三教继续进行建模。”三天高强度的比赛,让人不禁为高原捏把汗。他也坦言在建模比赛的最后一天,由于身体不适,需要靠喝奶茶咖啡来保持精神状态,尽管如此他仍出色地完成了三个模型的建构以及改进,正常推进团队工作进度。


黄琬

2019级 经济管理学院

 ⇊下滑查看更多信息 ⇊

数学建模类奖项

2021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 (高教社杯)

202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本科组二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2021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Honorable Mention(二等奖)

2021年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一等奖

2020年获第十届 MathorCup 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 二等奖

2020年获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二等奖

2020年获第十七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 一等奖

2019年获西南交通大学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 二等奖


其他奖项

2021年获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省级三等奖

2021年西南交通大学“迎校庆”第二届太极拳比赛 甲组二等奖

2020年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环境保护知识竞赛 国家级优秀奖

2019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生辩论赛 冠军








一份优秀的作品不仅需要有合适的理论与创新点作为支撑,还需要逻辑严密、语言流畅的叙述让人迅速看到作品的亮点。作为团队论文的写手,黄琬承担了团队合作中关键的论述展示环节。其实这样的输出过程对于黄琬并不陌生,从2019年参与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第一次接触到专业竞赛,再到后来参与美赛、高教社杯等相关竞赛,8次比赛获奖的经历都为这一次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被问到一直坚持研究数模的原因时,黄琬笑着回答,是因为对数学的热爱。“我很喜欢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的表达,找到它们的规律去模拟计算、总结规划,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也是数学建模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是数学建模协会的成员、黄琬还是经管学院辩论队的教练,丰富的辩论经历也让她在写论文时思路变得流畅且富有逻辑。“之前辩论的经历让我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在思考问题时也会更具有思辨性。”在平日里黄琬不仅会注重自己思维上的训练,也会及时积累论文书写方面的经验。她提到,为了准备此次比赛,她提前阅读了很多优秀的建模论文,学习了更完善的论文表达技巧,并且准备好了论文的大框架,这些都推动了后来比赛的顺利进展。


数学建模不仅充分体现个人实力,也需要默契的团队配合。以建模板块为例,黄琬需要将队友简练的公式表达转化为更具体的成稿,“我认为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及时沟通,如果我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到我们最后作品的呈现。”黄琬会将创作好的作品与队友进行反复商讨修改,直至作品达到团队满意的状态。在谈到此次比赛遇到的困难时,黄琬提到,某一问的论文编写逻辑思路出现问题,以至于对应的部分不得不修改重写。“幸好队友之间相互帮助,及时发现问题,更改了错误。”在黄琬看来团队协作在此次比赛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她用一拍即合来形容这个团队的关系,也坚信他们的团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发文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该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2002年起设置“高教社杯”,每年在本科组、专科组所有参赛队伍中仅各挑选一队授予冠名奖杯,获得“高教社杯”也成为众多参赛高校的最高追求和梦想。今年,来自中国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566所院校/校区、49529队(本科45075队、专科4454队)、14万余人参赛。


西南交通大学自1992年起参加国赛,是我国参加建模类竞赛最早的高校之一。校领导、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均对赛事的组织与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数学学院主要负责学生参赛报名等组织工作,并面向全校开展数学建模各种队伍选拔、竞赛培训工作,多年来指导众多学子在数学建模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今年国赛中又获本科组45075支队伍中唯一的最高奖项“高教社杯”。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聚焦学生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多维度平台,全方位提升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相继获得如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冠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竞赛全国第一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学校形成浓厚的学生科创氛围的同时,促进形成教师不断追求教学卓越、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质量+创新”的教学文化,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交大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统筹策划:交大新媒体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李希雯 卓俊生 刘晴 关雨晴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关雨晴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均

责任编辑:刘中慧 方攀丁 张琬祺


 优秀原创 
网课、锻炼、校宠……今天的交大有阳光有温暖!
谢谢你!1/1500000!
双胞胎姐妹双双专业第一!
我在交大挺好的!
太阳都出来了,还要什么标题!

 交大新闻 
《新闻联播》再聚“交”!书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强国青年,交大人来啦!
这个国家级基地,交大顺利入选!
全国一等奖+5!
历史性突破,全国第一!
14项!首批!

为交大学子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