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到放电,这个娃,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扬华研究生 Author 扬华研究生
田庆新,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2020-2021学年“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储能一体化系统的电能变换与控制。
“交大教会了我在苦难中胸怀大志,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从放牛娃的故事开始,向远方,田庆新的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打起简单行装,整理飞絮遐想。
2013年8月,从西北出发,田庆新踏上了来到成都的绿皮车厢,历经呼啸寒风,路过青山河流,在窗外万家灯火亮起的时候睡去,醒来却忘记了十多小时的疲惫体验。田庆新与父亲走在大街小巷,手提肩背的是行囊,忆起的是那年时光。
故事的开始是一头牛、一亩地、一方人。
在田庆新那个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基本上谁都有过当放牛娃的经历。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刷牙洗脸,而是带着朦胧睡眼直奔牛圈牵牛去放牛,看到牛儿美滋滋儿地翻弄着舌头,四目以对,都是惬意舒心的眼神儿相知。
悠悠岁月中,田庆新与牛相伴成长,他意识到最朴素的牛和土地结合在一起,能生产出比金子还宝贵的粮食,而农民与耕地、农民与耕牛、生活与人文、辛劳与坚韧,都可以明白无误地体现在“二牛抬杠”的劳作中,这份精神食粮给予了田庆新无限力量。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局促于十平米的一室之内,内心坚韧的田庆新明白,他不可能一辈子隐居山丘,故乡可以是乡愁,但不能是羁绊。高考后,田庆新拿到了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也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庆新,要进城去读书啦?”“这娃儿出息了,今后必定大有作为!”“真是为咱乡争了口气啊!”好消息一时散布开来,村里人来到田庆新家里表示关心,有的热情打招呼,有的给了零花钱,有的送出一篮筐美味。那些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浮现在田庆新眼前,带着乡亲们的祝愿与希冀,田庆新的远行显得格外有动力。
这世界有太多值得我们向外走一步的理由,也许正是看似漫不经心的种种,鼓舞着田庆新和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约而同选择了远方,在陌生的城市,用精神相拥并取暖,磨炼自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格。
「一切尽在24小时」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于田庆新而言,是日出时分的上山放牛砍柴,是在田埂间挑水浇菜,是在烈日下刨土挖地,也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的不断调试,是把整段不受打扰的时间留给论文写作。
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也让实验室内田庆新的背影格外清晰,他正忙着手里的工作。在更加自由的研究生学业规划中,“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不少于14小时,每周只休息半天。”田庆新诠释了自律的底层逻辑,让“不负”两个字得以考证。
等待永远是懒惰的借口,田庆新对抗拖延的秘诀便是制定书面的时间规划,并经常对照检查进度,不断审视自己,最后总能保证超额完成任务。“如果团队里有懒懒散散的人,自己一个人拼命输出也无济于事。”田庆新喜欢和做事高效的人合作,享受其中。
“也不是说有拖延的习惯就不能做科研,但起码会浪费很多时间。”无疑,拖延是一个妥妥的减分项,而“最快完成的那个人”也成为田庆新的个性标签和不变追求。
开展科学研究、进行试验调试、撰写学术论文一直是田庆新生活的主旋律,在经历了无数次通宵达旦的坚持、数十次同行的评审、近三百条评审意见的修改与回复后,田庆新的科研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科研和思辨方法,于他而言,故事总是在继续,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对时间的态度。
“做人踏实、做事精心、执着进取、敢于领先。青,出于蓝,必将胜于蓝。”这是导师周国华教授对田庆新的寄语,更是田庆新科研路上牢记于心的成长感悟。
“勤奋踏实,做好当下,始终保持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乐观心态,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信念,乘风破浪,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田庆新相信,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的高光时刻。
清晨的时光,注定属于蓬勃的生命。对田庆新来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都是由分数决定的,那时候也没有一个自己心仪的或者很想去读的专业,“我偶尔很羡慕那些很早就知道自己兴趣所在的同学,但我想很多人还是和我一样,选择之前总是盲目的。既然读了这个专业,那就尽量去做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初涉课题,田庆新每天都在经历困难和瓶颈,有的可能是小困难,几分钟就解决了,有的可能会困扰自己好几天,“最重要的是要放平心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熬过当前困难,前方正有柳暗花明等你”。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100%的一帆风顺,当田庆新真正意识到并且接受这一点时,通常会积极向困难发起挑战,与志同道合的师门研友共同探讨。
既然波折必然存在,何不把自己从情绪的泥潭中抽离,把更多精力放在成长与收获上呢?
“新能源有个致命弱点就是稳定性不够,比如光伏白天有晚上没有,风也不是一直都有,而储能的核心作用就体现在削峰填谷。”
“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布局新能源已经成为必然。然而,要是储能不解决,新能源没有规模化的可能性。”
如今,田庆新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话记者,泰然自若,让看起来高不可攀的研究方向变身成为生动可观的现实场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琐碎的片刻、辛苦的经历,都让田庆新不畏艰难险阻,不忘初心使命。田庆新一直担任实验室光伏储能研究小组的组长,瞄准国家战略和重大发展需求,为新能源高效利用贡献交大力量;多次协助老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所指导学生均取得较好成绩;担任多个本领域顶级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协助学院筹办全国高校电力电子年会,负责组委会成员接待和组委会会议筹办。
“不抛弃!不放弃!”
“日子就是问题叠问题。”
田庆新喜欢励志片中的经典台词,因为它们总是能够在平凡之中见真章,让普通人明白,储蓄能量,方可厚积薄发,值得歌颂。
田庆新(右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合影
草木静,庄稼也静,一切蓄势待发,远方耸立着一棵树,干草垛成片铺就着点缀在田地间,只一条路,绵远悠长——点开田庆新朋友圈的背景图,呈现的是这样一番清新别致的风景。
科研之外,那些平淡的日子里闪烁着微光,有诗情画意,也有人间烟火气。
都说男生头脑里有理性的光彩,没想到田庆新心中更多了向美的追求;都很熟悉“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的佳话,没想到田庆新会“因为一个故事,爱上一首诗”。
“听到队友接招‘飞花令’,可谓字字皆热血,精彩极了!”就读工科专业的田庆新曾在两次比赛中邂逅诗词,所在团队先后获得第六名、第二名的佳绩。
“只有读懂了诗词名句背后的故事,或许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词作者一生的悲欢离合、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将对诗词的热爱进行到底,田庆新将其视为一种“人诗合一”、突破自我的幸福感。
在星罗棋布的古巷道中漫步,仿佛穿越一般,感受藏在不起眼村落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田庆新还积极参与家乡新时代文化建设,利用寒假时间走访数十位传承人,将数百年来口耳相传的社火曲词整理成册。
田庆新(左一)参加诗词比赛团队合影
故事很长,放牛娃的每一个心愿怀揣在半亩方塘的点点滴滴中,更践行在“一起向未来”的壮阔征程上。
2019年,西北大男孩第一次踏出国门,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参会并进行分会场口头报告。2021年,田庆新又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前往丹麦奥尔堡大学联培,在新的地方接受新的挑战。
“很有幸听到师姐提起她的经历,不然我恐怕这辈子都没想过出国甚至留学,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挺好,我很珍惜。”
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截至目前,田庆新以第一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包括6篇一区IEEE Trans.(领域顶刊)论文,授权/受理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国家奖学金,被推荐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和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荣誉已成为过去,最重要的是每天能够活在从容笃定和盼望之中。”
田庆新也总结过自己的一套科研方法,“每周二早上我都会访问IEEE Xplore数据库平台,查看与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最新论文。”从想法到写作、从泛读到精读、从经典文献到创新应用,田庆新的荣誉凭借的有猜测尝试,更有无数习惯的长期坚持。
透过庄稼地,透过秧苗,透过金黄稻穗和饱满稻谷,田庆新眼里远方的模样逐渐清晰,是坚持教育理想,一颗丹心、站好三尺讲台,相信以身示范,定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引领学生塑造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在向善、向真、向美的追求中,未来田庆新将深耕教育,潜于科研,实现“春风化雨,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远方有多远?”
“只要我们一直向前走,远方也就不再是远方。”
“田博很温和、很踏实、很可靠,和女朋友感情特别好。”
“田博很喜欢吃东西,尤其喜欢吃西门外的猪头肉豆汤饭。”
“平日里他很喜欢看电视剧,如《大明王朝》《雍正王朝》;也爱运动,我们会一起游泳、打篮球。”
“有一次因为着急去找老师谈学术,黑天骑车摔了一跤,读书这么些年,田博受伤倒是不少。”
采访结束,记者有幸听说了放牛娃背后更多有趣的故事。看到他晚上十二点后默默走在实验室回宿舍路上的背影,想起他手腕骨折后依然坚持焊板子和写论文的执著。
“如果对交大来说‘竢实扬华’是‘等待果实,扬我中华’,那么对我个人来说,‘竢实扬华’是‘不断积累,绽放自己的光芒’。”
如果说晚霞余晖见证了平凡日子里夕阳最美的模样,青春交大则见证了田庆新从青涩迷茫变得成熟自信的最美年华。
向前走,无论是日暮,还是晚秋,田庆新总看见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在乱山碎石之间前行。
内容来源: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
记者:刘虹
图片来源:田庆新提供
排版:刘虹
校核:胡广翰
本期编辑: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 毛萍
交大新媒体中心 林欣悦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 毛佳斐
《交大穿搭指南,你最pick哪一款?》
《求贤榜!》
《卢春房院士开讲!青藏铁路精神永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版权归西南交通大学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欢迎关注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