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8项,专利30+,SCI论文21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扬华研究生 Author 扬华研究生
< 人物简介 >
漆令飞,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2021年“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截止目前共获得8项国家级奖项,主持1项省级重点项目,获授权专利30余项,发表SCI论文21篇,曾公派留学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科研学习。
头顶是遥远星空的点点星光,耳边是躁动不安的阵阵蝉鸣,扑面而来的风还裹挟着夏夜特有的闷热,背后的教学楼只有一扇窗户还倔强地泄出光芒,这是漆令飞记忆里凌晨两点的交大校园。这一晚,他在与导师的熬夜“战斗”中败了,但他输得心服口服。从此,时间成为他的催化剂,在这白与黑的不停更迭中,他追到了人生中的光。
从村小走到富顺县城,再闯进关中平原,漆令飞从小被教育最多的便是“知识改变命运”。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在学业上给予漆令飞太多指点与帮助,但他们始终是漆令飞求学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漆令飞五年级的时候,父母将他从村小转到县城的一所私立小学,母亲也选择留下陪伴他求学,与父亲两地分居。正是这一次转学,让漆令飞见识了村子以外的世界,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县城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跳板。
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漆令飞的学习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初中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刻,漆令飞的成绩却陡然下滑,短时期内从年级前列落到几百名开外,让老师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照顾”。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尽管言语中并无过多责备,但愧于老师的担忧与关心,漆令飞终究难以将成绩下滑的真实原因向他们道出。“初中那会儿不懂事,经常跟同学溜出去玩,那时候学校周边有哪些网吧我们都一清二楚。”他回忆起这段往事,话语里还带着点羞涩的笑意。好在有老师和父母的及时干预,漆令飞没有陷入更深的泥沼,也真切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心中那盏暂时熄灭的理想之灯被重新点燃。
2016年8月,漆令飞独自带着重重的行囊,跨进了这座路过千万次却从未踏入过的土地。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成都市区,但心中的牵挂让他来不及体察成都的鲜活与美好,他的眼前只有一个目标——交大。在获得保研机会后,“西南交大”这四个字被反复提及,暑期跟随导师张祖涛从事研究时,他深感自己已然是交大的一份子,可真正要踏足之时,漆令飞反倒生出些不合时宜的“近乡情怯”来。
八月的成都,太阳毒辣辣的,仿佛要将世界都烘烤变形,地面腾起来的热浪蒸得漆令飞阵阵眩晕,一时不知这种短暂的不适到底是因为温度还是激动。通向导师办公室的路并不难走,但漆令飞还是迷了路,与他作伴的只有树上高一声低一声嘶哑的蝉鸣。骄阳在顶,汗水像被开了闸门,漆令飞在一栋栋陌生的建筑间穿行,绕着广场的环形路寻找出口,智能导航面对交错复杂的小径也能迷失了方向。一次次迂回后,他终于踏入一片阴凉——正是目的地。满载一腔热血,漆令飞用脚步丈量九里校区的每一寸土地,就像在从未涉足过的科研领域里一寸寸摸索,前者是他初入交大的体验,后者是他在交大六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初入交大那个刻骨铭心的下午还恍如昨日,回首今夕已抵六年之际。忆起这充实的六年,漆令飞将它比作自己的“追光之旅”。“回想起来,我本科算是平平无奇,是交大让我找到了人生目标和自己的价值,也可以说是在交大,我才有了‘态度’。”交大之于漆令飞,就如灯塔之于迷航的船。在这六年的旅程中,漆令飞说的最多的词是“幸运”。能够进入交大攻读硕士和博士,是他的幸运;能够跟随如父如友的导师深耕研究领域,是他的幸运;能够遇到优秀友爱的师门团队,是他的幸运;能够具备与生俱来的内驱力推动自己在交大取得“点点”成绩,也是他的幸运。而这些“小幸运”汇聚成的光芒,指引他找到人生的方向。如果说,从自贡的县城走向关中平原,漆令飞追逐的是“知识之光”,那进入交大便是他追逐“人生之光”的启程。这个怀揣着炙热理想的少年,或伴着凌晨星光,或顶着盛夏骄阳,步步坚定地前进着。
2
「道阻且长 循光而至」
正如初入交大时的迷路一样,刚成为研究生的漆令飞也陷入了迷茫之境。2016年8月26日,第三届研究生智慧城市大赛重新为他指明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那是漆令飞第一次参加专业竞赛,尽管当时的自己在团队扮演的是文字工作者,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师兄站在主讲台上闪耀着自信的光芒,内心还是被深深震撼了。漆令飞参与的项目在一众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下了全国一等奖,他也暗暗做下了一个决定——自己有朝一日也要站在这个讲台上。
这场竞赛拉开了他在交大研究学习之旅的序幕,面对初到的迷茫与暗淡,他选择在竞赛中奔波,在奔波中寻找光的方向。玉不琢不成器,经过一年打磨,齿轮变成了消防机器人,铁皮变成了水果采摘机,琳琅满目的作品俨然汇聚成了一个小型创新展。漆令飞也从师兄身后的跟屁虫,变成路演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主讲人,再成长为学科竞赛背后的指导老师。初入交大的这一年他征战于智慧城市,穿梭在节能减排等20余项竞赛课题,8项国家级奖项、4项全国一等奖宣告着他在追逐竞赛之光的这条路上光辉的起步。
▲漆令飞协助巴基斯坦学生做汽车馈能式减震器科研作品
在“竢实扬华奖章”答辩稿中,漆令飞调侃般地写道“科研人,科研魂,科研岂能没有文”。硕博连读期间,漆令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多个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了9篇SCI(A++)论文,并以合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篇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60,文章数据总量已超过300个G。这句故作轻松的调侃背后,是他在无数个“白加黑”的更迭中的青春和汗水。就读硕士以来,漆令飞工作日的12时辰便已经定了型。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漆令飞的一天是从文献综述开始,他会利用整块的时间完成实验、论文写作等更艰难的任务,并在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前对整天的表现详细复盘,提前为第二天的工作制定计划。这样日复一日连轴转的生活,漆令飞却乐在其中,“不想浪费研究生的关键时期,想要突破自己做到更好。建议各位学弟学妹在一开始就定下目标,有目标就能驱动自己前进。”
提到自己科研路上的艰难时刻与欢愉瞬间,漆令飞想到的却是同一件事,那是他研一写第一篇小论文的经历。他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相变蓄能式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研究,需要利用Fluent软件对流体进行换热仿真分析。在此之前,漆令飞只与齿轮、螺丝等机械打过交道,对于流体方面的分析可谓是一窍不通,就连Fluent软件也从未触及过。
重压之下,漆令飞只能硬着头皮迎接挑战。三四个月的时间,漆令飞每天都保持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朝八晚十二也成了常态,艰难地在理论加强和软件学习中寻找喘息的机会。那段日子,他脑子里几乎都是在思考怎么样把流体换热仿真做出来,从网上各种找资料到向其它课题组师兄反复求教。中途他也打过退堂鼓,一万次想过要放弃选题,但又一万零一次劝诫自己坚持下来。在阅读完约150篇关于相变蓄能和流体换热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摸透Fluent软件的每一个功能后,他终于胜利了,论文成功被发表在顶级期刊里。这种费尽千辛万苦,淌过险滩、磨平高山取得胜利带来的欢愉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他更欣喜的是,在这段磨难的日子里,他探索到了自我较劲的能力。“这件事以后,我遇到再棘手的问题都有信心能找到解决方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漆令飞如是说。
▲漆令飞正在进行振动能量采集实验
进入交大六年,漆令飞便较劲了六年,但他也有认输的时候。他至今难忘17年的那个夏夜,自己在一场学习“战斗”中输给了导师张祖涛的惨痛经历。十一点的实验室,只有漆令飞和导师张祖涛仍坚守在工位。时针在滴滴答答中转向十二点,漆令飞坐不住了,但坐在对面工位,已至不惑之年的导师仍埋头耕读,丝毫没有想要离开的心。漆令飞笑着回忆称,当时最触动自己的其实并非老师苦读的状态,而是导师钻研问题时摇头晃脑的模样,活像个尝到甜头的小孩儿。这个画面在这种激烈“对决”的情境下稍显滑稽,但漆令飞却被导师的精神所折服。他当即下定决心,要与导师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学习战斗,不把导师熬出实验室誓不罢休。在笔尖刷刷和鼠标点击声中,两个小时悄然溜去,窗外明月高悬,行道上只剩路灯还在孤寂地立着。漆令飞掀开困倦的眼皮,抬头望见导师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得已他认输了,仓皇地收拾东西逃出实验室,这场学习战斗首战告败。夜幕中只有实验室的窗户还亮着,在漆令飞心中,那扇窗户就像通往光明的小径,光芒微弱但充满希望,而导师张祖涛便是那盏灯,温暖而有力。每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漆令飞便会想起那个与导师较劲的夜晚,想起那扇亮光的窗、那盏明亮的灯。
“其实张祖涛老师也是我选择交大的部分原因。”说起自己与导师的故事,漆令飞很感慨。“尽管已经在用力地追赶,但感觉还是达不到他的境界。”在漆令飞眼中,导师张祖涛是一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物,做人做事细致严谨,但又敢拼敢闯,他拥有将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神奇能力,是自己的精神领袖和人生向导,从某种意义来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导师张祖涛,也是吸引着漆令飞不断前进的那束光。
▲漆令飞师门合影,正中为张祖涛教授
追光少年漆令飞追逐的光不仅仅是竞赛之光、科研之光,更有担当民族复兴助推手的能源之光——新能源。谈到深耕新能源的动力,漆令飞提到了一部让他深受触动的纪录片《北极故事》。这部纪录片真实记载了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消融,北极熊生存岌岌可危的现状。发展清洁能源改善全球能源和气候现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福祉,是我作为青年科研人,更作为共产党员可为且应为的时代担当,漆令飞如是说。在导师团队的带领下,漆令飞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追逐能源之光的旅途,哪怕前方荆棘密布、险象环生,他也始终相信在路的尽头必是康庄大道、春暖花开。“每个人的目标就是一束光,而我的目标就是能源之光。”
▲漆令飞参加师门组会
追逐能源之光的路并不好走,漆令飞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从前习惯了和器械打交道的他如今却要整日泡在文献和软件里,每当实验难以取得进展,每当研究找不到创新,漆令飞脑袋里的弦便越绷越紧。他是一个追求“极致效率”的人,只能接受自己“吃苦在前,放松在后”,越是如此,内心的急躁便堆积得越深。每逢这个时刻,篮球场便是他的发泄地,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过后,漆令飞的情绪便有了出口。他庆幸自己天性阳光,总是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哪怕自己有过敲退堂鼓的时刻,也常常能有自我激励的方法。
父亲是一直激励漆令飞咬牙坚持下去的人。儿时家中条件不景气,工作受挫的父亲落下了病根,但他依旧不向命运屈服,将生活的重担扛在自己肩上。从小在父亲不服输的精神中耳濡目染的漆令飞也养成了坚毅、乐观的品质。“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只要有求进的热情就能挺过去。”人生如逆旅,漆令飞却总能化险为夷,苦难于他是财富,错误于他是警醒,这两样令人惧怕的事物在漆令飞眼中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品。
在同门师弟曹浩的眼中,师兄漆令飞是个有神奇力量的人,他的生活态度总能给予自己激励,让初入实验室的自己在科研之路上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某种信仰、力量和坚持。曹浩毫不吝啬对师兄的夸赞,“和他在一起做科研的日子,他会让你觉得你的坚持能让你在满路荆棘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获得硕博连读资格后,漆令飞深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身份升级,更要做到思想升级。怀着对党和祖国的一片赤忱,漆令飞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积极带领班级同学开展组织生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也在这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用爱党报国之心凝聚学习道路上的动力,纯粹自己的学术初心。这一年漆令飞穿梭在领学文件和科研文献之中,哪怕在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漆令飞仍带领支部成果申创了全校唯二的红小扬驿站。一头是一个青年党员对党的事业的热忱与责任,一头是一个科研人员投身科研事业的决心与行动,漆令飞用“压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两者的平衡与共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整个世界都被蒙上一层灰色。公派瑞典留学的漆令飞心系6800公里以外的祖国,却无能为力。面对国外严峻的疫情,面对家人日夜的忧心,面对难免生出的恐惧,漆令飞不止一次陷入是否要回国的选择难题。留守期间,他难以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绪却无人可诉,牵挂身处险境的家人却不能守护在身边的自责也袭上心头,学术上再难静心,但又焦虑于时间的流逝,一时间漆令飞心中五味杂陈。正是此时,祖国一次次给他这样的留学生送去关怀与问候,一个个防疫健康包也让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深受感触的他决心留在国外,潜心科研,沉淀自身,以求不负重托。此后的一年半,漆令飞便每日面对狭小公寓的四面白墙,在惶恐和孤独中将自己完全沉浸在科研里,誓要做出成果回应祖国的栽培,以示拳拳报国之心。
▲漆令飞在布拉格查理大桥边留影
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回国后漆令飞便开始思考如何能将自己所学发挥到最大价值。他开始奔波在求职的路上,科研教育工作者是他最期待的归宿。若能发挥自身在国内外所学,将追逐能源之光的接力棒传递给更多学生,让新能源研究的点点微光汇聚成光束,漆令飞认为这便算是不负所学、不负时代、不负祖国。
“机械是国家制造之根本,能源乃国家前进之动力。未来我仍将以机械之躯,追能源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道路。”漆令飞的这番话掷地有声、振奋人心。这个穷极一身热血追光的少年,正站在答辩舞台上闪闪发光,也终将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光芒万丈。
来源: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
图片来源: 漆令飞 杨斌
记者:李佳兴
本期编辑:新媒体中心 胡佳琪 肖士渊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 毛佳斐
《来啦!交大专属电子手账!》
《点击收听!交大向你发出了语音共享》
《全国优秀!为交大这位团支书点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版权归西南交通大学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欢迎关注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