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标:社区规划师!

唐祥龙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 2020 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杨林川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发表包括SCI 一区在内的共计 6 篇学术论文,参与由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8 项课题。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今年6月毕业后,将前往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追寻学术梦想。



个人经历不只是简历上的点缀,也是人生阅历的呈现。跳脱出书本之外看世界,是唐祥龙探索世界的不二法门。“我觉得任何经历都是伏笔,都会在日后以某种方式反馈给你自己。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的经历汇聚成今天的我,也铺垫着未来的我,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纸张的厚度是热爱的深度

成为适老社区规划师的机缘,发生在风和日丽的一天。同往常一样,大一下学期的唐祥龙怀揣课本,穿梭于校园的人群中。即将到达教室的前一刻,映入唐祥龙眼帘的,是几张素描和几个模型。

“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唐祥龙依旧能回忆起当初那份悸动。坐在教室里,他的眼前反复浮现出刚刚那一瞥的画面:迎面而来的城乡规划的同学有说有笑,手里或捧着精致的模型,或拿着栩栩如生的手绘素描、速写。

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唐祥龙心中升腾。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从原有专业转入城乡规划专业。满怀激情地踏入自己心心念念的课堂,但随之而来的并不如他所设想的那般顺利。由于起步较晚,唐祥龙既要补修此前空缺的专业基础课程,又要兼顾新学期难度较大的设计课程,压力陡然倍增。

他开始在教室、在宿舍、在自习室里熬夜,从最基础的书目看起,一点点填补空白,通宵学习如何做设计、如何出方案。“印象里我当时平均每晚的睡觉时间基本是在凌晨 2 点以后了。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一天又一天,渐渐地,他在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开始迈入正轨,不再仅仅疲于追赶进度,而是真正沉溺于专业本身。回想起做控规的日子,时间紧任务重,唐祥龙和小组成员聚在一起,三天只睡了不到 8 个小时。大家手上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大脑又兴奋又紧张,眼皮却一直打架,心里已经在想交图之后干脆一觉睡到下午。

当版图纸终于装订成册时,唐祥龙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是难掩的喜悦,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只余一遍遍的欣赏和感叹。这样的体验唐祥龙在本科学习阶段经历过很多次,每一次图纸和模型的不断叠加、汇集,唐祥龙心里就增多一分热爱的理由。

在唐祥龙看来,城乡规划既有工学范畴的严谨,也有浓烈的人文色彩。因为它不局限于一方实验室,在实验室之外,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他去探索。 “城市规划说到底就是为人服务的,我们的设计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我们去研究人的行为,去关心人的需求。”

感知到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喜爱,唐祥龙决定继续读研,一方面希望通过读研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见解能力;另一方面,他深切明白,这个专业的现实意义就是将设计图纸落到实处,哪怕只是作出一点点贡献。


集中一点,奋力攀登

两年前,怀揣对科研生活的憧憬,唐祥龙来到西南交大,立志做一名出色的规划学子。刚刚入学的唐祥龙和许多研一新生一样,在学习方向上找不着北。和导师杨林川交流时,导师提到自己曾在研究生期间发现国内有关人口老龄化的研究非常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这给了唐祥龙启发,他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亟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这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人总有老去的一天。

唐祥龙决定延续导师的方向并结合专业特点,探索适老社区规划建设。然而,探索进程之初便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项目难以推进、实验相继失败等困境,严重的挫败感和科研的阻力让他怀疑当初选择研究人口老龄化是否只是空有一腔热情。唐祥龙坦陈,原本他是抱有读博深造的念头,但是那段时间他无数次打消过这个念头,想着毕业之后直接找工作算了。

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和未竟的不甘心反复拉扯着唐祥龙,为了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唐祥龙和导师促膝长谈。将困惑告诉导师后,导师说:“走出实验室吧,去现实中关心老人的真正需求。

时值盛夏,酷暑难耐。唐祥龙与师门团队在成都的街头巷尾开展实地调研。但是“走出来”也没有唐祥龙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们需要“巧妙”地避开特殊时期,因为有时正在社区填写问卷,附近区域可能突然就会发生状况,调研被迫停止;同时他们也要预防高温天气,同行的师妹在调研时因为暴晒导致体温过高,坐地铁返校时三次被安检人员拦下。

两个月的时间,唐祥龙和同门走访了成都的 34 个小区,采访了 1012 位老人。虽然整个调研过程伴随着身心的疲乏和外部环境的严酷,但其中也不乏温暖。“有次我在一个小区调研,采访了一位老奶奶,她热心地跟我讲述她在这个小区的生活感受。看到我手里还有问卷要填,她还拉着我去见她的几个老朋友。那天下午,看到她们开心地围坐在一起,聊着天、拍着手、唱着歌,那个画面非常治愈。” 一千多次的采访让唐祥龙走出实验室,走到老人群体中去了解他们切实关心的问题,他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个专业的意义所在。

从那时起,成为一名适老社区规划师就成了唐祥龙的理想。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唐祥龙参与了由导师主持的 8 项研究课题及社区改造等 12 项横向项目,并逐步将调研数据、实践项目等转化为学术成果。在攻克了建模、调参数、可视化等一系列难题后,他围绕构建适老社区共发表了 6 篇学术论文。持续深入的学习让唐祥龙开始更多关注建成环境方面,希望通过改善出行环境(如步行、公交等)为老年人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美观的社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他想要尝试更多借助一些仪器设备,比如搭建数字孪生平台对适老社区环境进行更精准的测度和优化。


一行一步,皆有温度

“没有无用的经历”,这是唐祥龙深有感触的一句话。“拿自己的科研经历来说,如果不去做社区实地调研和访谈的话,我很难知道社区哪些环境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步行体验。”

课题之外唐祥龙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研二时恰巧一门设计课程与乡村振兴紧密相关,唐祥龙便跟随授课老师和几位同学前往泸州市合江县花桂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小组最后只做了其中一个村的规划设计,但他们实际走访了三个村庄,跟着当地村委深入村庄的各个角落进行现场查勘,听村民面对面反映诉求。聊天之余,村民热情地拿出自家的茶叶和水果接待他们。

面对村民提出的建议和想法,唐祥龙认真地做了记录,回到学校后就将笔记本翻开,仔细地对照着每一条想法,思考、推敲着每一种可能性。通过和授课老师及同学的讨论,唐祥龙小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村民意愿绘制设计图纸,将满腔的志愿热忱融入其中,以期回应当地村民的切实需求。 尽管图纸并没有真正落地,但唐祥龙真切体会到了参与志愿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成为一名有担当的适老社区规划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还要有情怀和温度。


生命的落点是自由与自我

工作之余便是生活,享受生活是唐祥龙坚信且践行的观点。

“我每周都会撸铁、游泳、夜跑。因为我倾向于把科研看作是工作,但它也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平时大部分时间我可能会待在实验室,不可避免会久坐,所以抽空锻炼是我一直坚持的。”专注于自身肌体的收缩伸展、运动后的挥汗如雨,在一呼一吸的吐纳间全身心感受自我,是唐祥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始终坚信一切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首先是健康的体魄和充实的自我。

除了健身和运动,唐祥龙也喜欢在闲暇之余看看书,有感之时便适当批注。 “精神世界很重要,它会影响你的为人处世,并决定你今后能够走多远。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自己也得进步。” 比如自己闲得发慌的时候,唐祥龙就会时常想起罗素的观点:忍受或多或少的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其实是很重要的,而那些不同的日子只是偶尔才有。这段话教会他如何度过每个重要且不可避免的无聊日子,教会他如何平衡忙碌的时间和悠闲的日子。

然,他并不总是待在健身房或阅览室这样封闭的空间。“世界观的前提是观世界。”广袤天地对唐祥龙来说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些有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地方总能成为唐祥龙停留的目的地,比如大理洱海,比如康定,比如色达。唐祥龙仍然清晰记得初到色达时从远处看那一片红色建筑带来的视觉震撼,随着慢慢步入,天上的苍鹰,来往的僧人,以及耳边的梵音使他的内心归于平静。他正计划着下次旅行时约上三五好友去千户苗寨和平遥古城,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把繁杂的琐事抛诸脑后,尽情享受精神上的放松。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从青涩无知到信念坚定,这两年西南交大见证着唐祥龙的蜕变和成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向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行。生逢其时,唐祥龙坚定地向彭一刚等老一辈杰出的交大人学习:做一名有激情、有才思、有技巧的建造师,不断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积累、储存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家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唐祥龙深知自己作为一名交大规划人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了离自己成为一名适老社区规划师的理想近一点,再近一点,他申请攻读博士学位,期望若干年后学成归来,回报母校和社会,成为一名为中国和谐老龄化社会建设奉献星星之火的社区规划师,继续承担一名交大人应有的使命和责任。


内容来源: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

记者:杨世珺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包靖越

摄影:田凯元

头图尾签:曹家豪 刘玢




《签约!交大+郫都+石室!





听说!蓉宝来交大啦!




交大版!大运会创意门票来了!


星标交大,关注交大每一天~

©版权归西南交通大学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