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3500公里,新一场播撒希望的接力开始了(一)
2021年9月27日,新疆吉木乃“双师课堂”公益项目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45位来自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励步、To-B项目组的好未来志愿者教师,在北京通过远程直播的方式与当地师生见面。
这场相隔3500公里的线上奔赴,已经到了第4个年头。坚守、用心、专业、精进……一个个关键词背后,都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这一期,我们走访了四位参与“双师课堂”公益项目的志愿者老师。现在,就随小编一起,走进今年吉木乃的第一堂双师课,了解下背后的故事~
这已经是学而思培优资深数学老师郭晓涵第三次站在这个特殊的“讲台”。从初二升到初三,三学期的坚守,让郭晓涵和千里之外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当她第三次以志愿者老师的身份出现在直播间时,她一下子就认出了曾经的“学生”——“他们认真、可爱、坚定,不断地汲取知识,他们的笑脸干净又纯粹。”
(郭晓涵老师正通过双师课堂为吉木乃学生授课)
三学期的坚守,也让郭晓涵的课堂内容越来越精彩,和吉木乃的老师搭档越来越顺利。回顾自己这三学期的历程,从一开始的磨合到如今的默契,郭晓涵越来越熟悉“双师课堂”的授课模式,课件的制作越来越符合上课要求,和当地老师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默契,真正实现了双师课堂“1+1>2”的目标。
(郭晓涵老师的精彩课程内容赢得了当地老师的赞许)
尽管已经第三次成为志愿者老师,但郭晓涵的教育初心,对公益课堂的热情却从未改变。她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到这个西部的边陲小镇,去亲自感受孩子们温暖的目光,去亲自聆听孩子们渴望的心声。秋季已经开课了,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愿我的孩子们永远自信坚定地奔向远方、奔向未来。”
9月28日,在宽敞明亮的直播间里,身着汉服的张欢欢完成了新疆吉木乃初二语文的第一次课程。一身汉服、巧妙的手势和互动设计、课件中的动画视频……这一切精心准备,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更直观的站立式直播效果,以及更情景化、更有趣的课堂体验。
(欢欢老师身着汉服讲解诗词)
欢欢老师是To-B项目组的一名语文老师 ,有着属于自己的教学技巧。这一次课,她要给吉木乃的孩子讲解古诗词。为了更好地讲解内容,她特意穿上宽袍长袖的汉服,借此来营造出相适宜的课堂氛围,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内涵。
在张欢欢看来,公益就是要将更好的事物带给孩子们,不论是视野的提升,还是知识的扩展。而每一次用心准备,都是为了更好的收获。
即使是在课前备课无数遍,甚至写了逐字稿,和新疆当地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来自学而思一对一的生物老师王温娟仍然 “很兴奋、很激动”。
一节课下来,她甚至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依依不舍地下课。她总是觉得,还有更多有意思的生物知识等待去讲,还可以给这里的孩子带来更多帮助。“这是一次非常特别且有意义的课。我希望后面的课也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更有意义的内容。”
(备课中的王温娟老师)
尽管相隔千里,隔着冷冰冰的屏幕,但在王温娟的带动下,“孩子们上课的时候都非常积极,热情地回答问题”。
让她意外的是,“学生们绝大多数对于知识理解都非常到位”。这也给了她更多的动力,她直言,“面对如此积极向上的学生,非常开心。有了第一节课的接触,对于后面课程的安排也有了目标和方向。”
参加第二期公益课堂的王书伟,这一次,自己也变身为“学生”:学习使用好未来教研系统编制讲义,使用未来黑板(好未来内部课件制作平台)制作课件,保证提供给孩子们更完美的课堂体验。
王书伟是学而思培优上海分校的一名数学老师。在此之前,他并不熟悉如何利用未来黑板制作课件。为此,他放弃了假期。当朋友们在外游玩或者在家休息时,他却在学习,研究如何制作出精美、生动的课件。
(王书伟老师利用假期学习制作新课件)
尽管王书伟有着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也不是第一次参与双师课堂。但他仍然执着于,尽可能地为身处祖国边疆的孩子们带去美好、先进的授课体验。面对未来,王书伟希望自己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尽管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希望自己一直不变的是以教育初心服务社会。”
基于自愿的事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奉献者的语言是最容易沟通的共同语言。期待这个秋天,在新疆吉木乃的公益课堂中,一边播种,一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