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江边这座楼,好仙

相见在武汉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06-07



📖


来武汉绕不开黄鹤楼。但很少有人知道,黄鹤楼5A级景区的美誉,从唐代就已得名。

 

今年恰逢《黄鹤楼志》(2019年版)出版,撰稿成员之一的王兆鹏教授(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教授,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的弟子,国内词学研究界一流学者)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专家,他曾经出过一本《唐诗排行榜》,崔颢的《黄鹤楼》位列第一,引发许多争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唐)


我们拜访了王兆鹏教授,从他研究过的古诗词中,了解到了一个神奇的黄鹤楼。

 

唐宋时期的武昌是什么样子?站在黄鹤楼上能看到十里荷花?宋代就有武昌鱼?

 

黄鹤楼不仅仅是一座楼,当我们在游黄鹤楼时,到底在游什么?

 




 




黄鹤楼是中国文化里,难得的“诗楼”和“仙楼”兼具的一座楼。
 
古代的诗人们兼职旅游博主,每次游览留下诗作当游后感。据王兆鹏教授和研究古代文学同仁们的统计,文人墨客们为黄鹤楼写的诗共有一两千首。

名垂青史的唐诗如过江之鲫,为什么王兆鹏教授将崔颢的《黄鹤楼》列为《唐诗排行榜》第一?他通过计算唐代到现代所有名家的选本,发现《黄鹤楼》是入选次数最多的一首诗。

早有前人将《黄鹤楼》称为唐诗第一。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曾写“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宋人还有一个口头禅,叫“莫因崔颢不题诗”。明代有高棅《唐诗品汇》,也认为《黄鹤楼》是唐诗七律第一。

《黄鹤楼》在历史上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还得从那段“诗仙搁笔”的佳话说起。

 

人们登上黄鹤楼,像崔颢诗中所写的向远处眺望,寻找白云黄鹤。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崔颢,虽出生于世家却是个小官。他登高怀古写下七律《黄鹤楼》,在当时,诗和人一样不知名。但当李白来到黄鹤楼游玩一番,诗兴大发,却发现写不赢崔颢。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搁笔,跑去南京,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完全模仿《黄鹤楼》的押韵和格式。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


不知道是不是初见面的写而不得,游遍名山大川的李白格外钟情黄鹤楼,他共为黄鹤楼写了11首诗,在此27次送别友人,堪称黄鹤楼社交小王子。

 

一首连“诗仙”李白都甘拜下风的诗,一段文人间惺惺相惜所传的佳话。李白和崔颢笔下的黄鹤楼又是如此仙气飘飘,美轮美奂。黄鹤楼成为人人向往的名楼。后代文人慕名而来总会引用这个故事。


如宋人张颙的诗:“崔颢题诗在上头,登临何必更冥搜。”

崔颢的《黄鹤楼》被后人反复引用,“崔李佳话”不断地吸引文人们前来黄鹤楼怀古写诗,黄鹤楼也成为了最知名的一座诗楼。


《白云黄鹤》壁画,位于黄鹤楼主楼一楼大厅。取材于《橘皮画鹤》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图中左边穿白衣服拿着酒杯的人就是李白。



那么,黄鹤楼为何是“仙楼”?
 
神话故事是中国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古代,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普通民众大多数不识字,他们读不懂文人墨客写的诗,神话传说却勾勒出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无论是《图经》上写的费祎成仙,骑着黄鹤在此小憩的故事,还是辛氏沽酒的故事,人们想象中的黄鹤楼,如同天方楼阁,仙鹤在云雾中翩跹。
 
神话的影响力不止于白丁,崔颢来到黄鹤楼,也是为了一瞩“仙楼”风采。所以不少诗人笔下的黄鹤楼,既仙气又飘逸。
 
 

 





黄鹤楼历经岁月变迁,蛇山下的城镇,仿佛跨越了1800年的时空。如今登高远眺,京广铁路从山下经过,长江大桥逶迤到汉阳。

如果钻进古诗里,回到李白、崔颢那个时代,会看到怎样的黄鹤楼和武昌?王兆鹏教授通过古诗解读,带我们穿越了千年时空。



 


在古代,水运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来来往往的船只顺着长江经过武汉,人们远远看见武昌古城高耸的黄鹄矶上,一座精巧绝伦的楼宇藏在云里。这就是传说中的黄鹤楼啊,可真美啊。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唐人阎伯理在《黄鹤楼记》里不吝惜地表达赞美之情,翻译过来就是“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击拍云雾和烟霞”,最后还肯定的说“这里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
 


明代画家安政文的《黄鹤楼雪景图》



唐宋时期,和黄鹤楼一起成为风景名胜的,还有鹦鹉洲。
 
古鹦鹉洲是江心中的沙洲,后沉没于长江中。在唐宋,鹦鹉洲是著名的港口,密密的商船停靠在鹦鹉洲边休息,洲上的酒肆鳞次栉比。到了晚上,歌女在酒肆唱歌,如同卡拉OK现场。
 
南宋的范成大就在《吴船录》里记录了鹦鹉洲的盛况:“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



△元代画家夏永绘制的《黄鹤楼图》


那当时的武昌是什么样子呢?

 

如今黄鹤楼公园里白云阁所在的地方,是曾经的南楼(南楼也称白云楼,建成时间不晚于唐代)。


唐代的南楼只是黄鹤楼旁游客娱乐的场所。最早将南楼入诗的是李白,曾写过“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的诗句。南宋时,黄鹤楼被毁,位于蛇山之巅的南楼成为黄鹤楼的“替代品”。
 
当时的武昌还不是一个大城市,但楼下已经形成了著名的城镇——南草市,商贾云集,灯火通明,江中船只往来如梭。
 
范成大途径南楼过中秋,将山下繁华的景象写进了《鄂州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古时,(今)武昌称鄂州,(今)鄂州称武昌,十九世纪初两地更换了地名。(图为《江汉揽胜图》(明),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画面取长江与汉水交汇的水陆情境,巍巍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对峙,江上千帆竞发。)


 

站在楼上往南远眺,那时还没有武昌火车站和紫阳公园,山水之间,却看到广袤的十里荷塘,荷花的香味随风摇曳,送入南楼里。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北宋)

 

在南楼上乘凉的诗人黄庭坚,将这样一个明月朗朗,清风习习的武昌夏夜,从北宋送至千年以后。

 

难怪紫阳公园每年夏天都有荷花盛景,这样的赏荷传统,延续了上千个夏日。


 

 



 



黄鹤楼的佳话太多,人们总是慕名登楼远眺。但偌大的黄鹤楼公园,其实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王兆鹏教授就推荐了公园内两处有历史典故的景点。
 
在今黄鹤楼东南处185米的地方,有一栋二层小楼,红廊柱,雕花窗,飞檐角。这是一度享誉江湖的「南楼」,复建于1985年。



南楼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东晋。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载,晋代的庾亮秋夜登武昌南楼,与僚佐们洒落不拘地谈笑。这个故事被后人引为佳话,也成为南楼文化的起源(图为今白云阁,古南楼所在地)。

 


黄鹤楼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毁坏后,长期未能重建。想在武昌登高或宴请的人怎么办呢?还好有位邻居。


位于蛇山山顶、郡署之南的南楼,复建后被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盛赞“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声名大噪。

 

南宋时期途经武昌的文人,任职的官员,无论登高凭眺,还是迎来送往、宴饮雅集,都首选南楼,南楼成为黄鹤楼的“替代品”,一度成为当时武昌知名的”南楼大饭店“。

 


今黄鹤楼公园内的南楼。



关于南楼的诗作中,还有件小趣事。


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范成大经过南楼时恰逢中秋,因为仕途他十几年未曾返乡过中秋。这一天他吃到了武昌鱼,大为赞叹,笑称自己是因为武昌鱼的美味留在了此地。吃货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却笑鲈江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鄂州南楼》范成大(北宋)

 

原来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武昌鱼风味的佐证,这下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吃的不是武昌鱼了(不过武昌鱼最早记载是在三国,“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出自《吴孙皓初童谣》)。

 




另一处典故景点,在今黄鹤楼的东南方向,名为「搁笔亭」,是“崔李佳话”这个IP的衍生周边。

 

“诗仙搁笔”成为黄鹤楼历史上一段文坛佳话。后代文人来到黄鹤楼,经常化用这段故事,比如明人郭正域的诗:“却嫌李白少情思,不肯题诗在上头。”

 

极爱在画上题诗的乾隆也写了一首题画诗:“两个地仙谁跨鹤,千古佳话空传楼。”

 

但当时,黄鹤楼附近没有相关景观纪念这段佳话。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戏曲家孔尚任到黄鹤楼游览,将黄鹤楼东侧一处亭子命名为“搁笔亭”,并把四首绝句题在墙壁上。在他的戏曲名作《桃花扇》中,还有柳敬亭在黄鹤楼上说书的情节。

 

 

🌙





建楼1800年后,人们在黄鹤楼上,体会到崔颢同款“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韵。

 

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感叹“孤帆远影碧空尽”。长江依旧奔流,千年后,江上不再是孤帆,船只在水面繁忙的交梭,不时发出汽笛声。

 

在白云阁上看不到十里荷花,鹦鹉洲已踪迹难寻,但城市发展的脉络清晰可循。当人们登上黄鹤楼,看到古建筑错落在高楼大厦里面,千年的时空仿佛就此交叠在一起。


 



在黄鹤楼公园景区内,古今同游成为可能。王兆鹏教授和技术团队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黄鹤楼怀古》声音化,邀请了央视的任志宏老师配音,已经在景区内上线。能听能看的黄鹤楼,有趣。

 

未来,他们还计划推出沉浸式游黄鹤楼,通过VR技术将历史和实景结合在一起。你能看到崔颢在黄鹤楼上远眺鹦鹉洲,李白在楼上摆宴送别友人,黄庭坚在南楼凭栏纳凉。

 

当人们的思绪飞回唐宋,诗人们在黄鹤楼上宴饮写诗,火车从京广铁路轰隆隆而来,驶向远方。






编辑语   文摄影| 宁波、黄大头、廖晨阳设计小    V


今日话题


Topic

你对黄鹤楼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吗?


往期回顾


Review

住进武汉“开心农场”,乐呵整个周末!
为武汉画一张地图,把秘密说给你听


发现我们


Contacts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或联系whlywt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