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0度的雪乡,热的是炕头,冷的是人心
零下30度
热的是炕头,冷的是人心
前两天我的黑龙江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东北又出幺蛾子了。
“哎呀妈呀,给我气的,真TM给东北人丢人。”他电话里的声音震得我耳膜子生疼。
我一看新闻,怪不得他这么生气,原来是又有人让东北人挂不住脸儿了。
这次,抹黑东北的可能还是“自己人”。
1
这篇《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良心建议)》的文章,讲述了作者来到雪乡赵家大院的被宰经历:预定的三人炕房变成了大通铺、半个月前300不到的预订价现在已经到了近一千、服务不好却被威胁给好评、被赶客……
文章作者不是个例,去雪乡旅行的众多游客中,在食宿方面,被宰的人还不在少数。
去雪乡的其他游客也有类似遭遇
态度恶劣,漫天要价,完全没把消费者放在眼里。
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我看完了以后,也气。
“外面的温度达到了零下30度,一到中午,回市区的大巴车都没有,大晚上趾高气扬赶客的店家,吃准了游客即便有再多不满,也不敢冒着被冻死的危险一气之下跑到外面……”
在这场游客与店家不平等的金钱对弈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店家好像胜利了。
他们关上门,坐上炕,数着大把钞票,沉浸在一年花费不用愁的短暂温暖中。
而被宰的游客们,孤立无援,无能为力,心里比雪乡的冬天更冷。
2
难怪他这么生气,这事摊到谁老家,谁心里也会不痛快。况且,东北一直处于地域黑金字塔的最顶端。这事一出,恐怕又要被黑出翔。
我安慰朋友,这是个别现象,千万别忘心里去。宰人的也不止东北啊,就像偷井盖的也不一定是河南人啊,别听他们以偏概全。
朋友却反过来对我说:“这样也好,扫清了这些完蛋的玩意儿,雪乡干净多了,东北也干净多了。”
他这话,我听出了一丝无奈。
他就像很多东北的朋友一样,不辩解、不洗白,承认,接受,并道歉。
东北人也看不惯这种行为
如果看到有给黑店洗白的,他们的暴脾气也立马上来了。
被气到的老铁
3
朋友和我说过,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哪个地方都有坏人。东北人的坏是那种被放大了的坏,好却被隐藏起来了。
挺有道理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校门口卖烧烤的就是个东北老板。
毕业的时候,我们宿舍在他的店里喝成了烂泥。哥几个借着酒劲和老板开玩笑,这顿散伙饭得给打五折。后来稀里糊涂的回到宿舍,第二天起床才发现昨天都没人付钱就全都跑回来了。
清醒了以后,给老板送钱,老板说什么也不要。
“就当作是送你们的毕业礼物吧。”
我们哥几个都挺感动的。四年时间虚无缥缈地过去了,但是留下的感情倒是实打实。
后来据说他进派出所了,传言他是给了客人一板砖进去的。
一次回校又去他那撸串,提到了这件事,才知道真相。
“学生们喝多了,没注意小偷在周围摸他们东西呢。我瞅见了啊,和他拉扯了半天,他竟然抄家伙了,这就给我整急了。后来也没多大事,但你们别学我这暴脾气,吃亏!”
真相是这样,但是人们记住的,只是他进去了。
所以,朋友非常担心这次事情出来以后,人们只记住了,东北人宰客。
4
这事被曝出来以后,有网友戏称:“有钱人都去雪乡,穷人才会去北海道。”
为啥?
因为贫穷会限制你的想象力啊。
景区的物价高,游客们心知肚明。如果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明码标价,游客就默默接受了。
但是在雪乡,游客难以想象房价会变到多少,饭菜会贵到多少,老板的脸色一变他的钱包就会鼓多少。
这也是这次宰人事件最大的槽点——坐地起价。
景区商业化以后,就必然会产生利益相关的很多问题。争取正当利益没啥不对,但是眼里除了钱还是钱,只顾自己美滋滋,不管消费者死活,就只能收到群众统一一致的MMP了。
不管是三亚宰客事件、青岛宰客事件、还是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和如今的雪乡事件,每一起宰客事件的背后,都是不良商家将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束之高阁。
商业化不是不讲规矩的借口,利益也不是罔顾制度的说辞。万事都得讲究规矩,景区也是如此。
别让规矩没用了,也别让人心冷了。
冬天冷了,可以等到回春;但是人心冷了,想回暖,就没那么简单了。
看得不过瘾,咋整
扫描二维码,关注咋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