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论坛独家专访:揭秘腾讯新闻的立体专题策划

2015-07-25 原创 记者论坛



(“记者论坛”微信公众号:reporterbbs,猛击关注)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对于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又是规定性动作,专题报道如何操作?颇为考量一个媒体的新闻专题制作水平。记者论坛注意到,腾讯新闻在此重大题材上有多方面的尝试。


比如,看到一篇《【图话】泰国桂河桥畔守墓人》,内容很打动人,数万中国远征军和劳工长眠在泰缅边境,但建造纪念碑的,却是一个名叫梁山桥的泰国华侨,要靠个人之力变卖家产来修建公墓,与盟军和日本以国家名义修建的公墓相比,简陋而缺少庄重感,相关遇难者的史料也无人收集整理。从内容来看,它很具有感染性和传播度,文章下面有6000多个网友评论。而这只是众多报道中的一篇。


早在今年5月,腾讯网就发布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主题,启动《壮歌——致敬历史,同沐荣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年度专题报道。从报道形式和产品来看,不仅有一般性的专题新闻报道,还有诸多视频、游戏、互动等互联网产品。腾讯是如何立体策划诸如此类的大型专题报道?又是如何统筹多形态的新闻产品来服务专题报道?记者论坛就此采访了腾讯新闻策划团队的相关负责人。


采访:记者论坛

受访人:腾讯新闻历史主编:谌旭彬

    策划主编:魏传举


1一、5月7日腾讯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主题发布,这么隆重地把一个报道主题发布,在新闻报道中也是少见,腾讯是怎么通盘考虑布署的?


答:关于这个报道议题,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既要有“事实叙事”,又要有“精神叙事”。也就是说既要进一步打捞和呈现更多历史事实和细节,又要把抗战这段历史的精神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才能体现纪念的意义。另外因为整个议题关注期持续比较长,要考虑到不同时间节点上的传播,但我们希望它能在一个大的主题框架和报道主题下来进行,所以就有了“壮歌”这个大的报道主题,包括“致敬历史,同沐荣光”这个slogan。因为我们认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可谓是对抗战最好的描述。落实到媒体操作层面,就是不止于渲染悲情与苦难,更需要讴歌和赞美。当然具体到每个策划产品,传播的点又不一样,有的着眼于史实本身,有的着眼于现实关照,提供观点,有的寓教于乐,让年轻受众寻找参与感。


2二、整个报道围绕多个时间节点,每个节点有具体侧重吗?


答:我们此前规划的重要节点包括:5月9日(俄罗斯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7月7日(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围绕官方议题设置进行动态报道,规划策划产品上线节奏。


每个节点有不同侧重。5月9日,我们的重点在发布整个报道主题和一些预热性策划产品,核心关注点则在俄罗斯红场阅兵上面;7月7日是全面抗战起点,我们选择在这一天上线我们的整个大专题,包括移动端抗战频道。比较重点的策划产品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发布的,核心是我们的三大自制视频节目:《坚忍: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丈量:重走体验二战战场》、《卓绝:动画还原抗战经典战役》,目前《坚忍》、《卓绝》正在推出,《丈量》近期推出;到9月3号,用户核心关注点会是国家层面的纪念大会和主题阅兵,我们的报道重心也会同步转移。




3三、到目前为止,已经上线的有哪些报道产品?效果如何?


答:整体来说,我们的策划产品都是“小而美”的,而且整体以移动端主打。除了《短史记》、《讲武堂》、《老兵不朽》等从历史、军事题材爱好者角度出发的严肃内容外,我们在移动端推出的一系列H5策划都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一键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全民画汉奸》、《一键化身间谍》、《帮王二小放牛》等。而所有游戏化的内容,都集成到了一个叫《我的英雄我的城》的平台级互动中,网友每天都可来参与,并完成积分获取奖励。每一个城市都有上百万的网友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7月7日前后发布了一个3分多钟的主题短片《一颗子弹的故事》,故事根据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先生带着文物(一颗抗战老兵捐赠的子弹)赶飞机被拦的真实经历改编,在全网尤其是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病毒传播,仅腾讯视频平台播放量就达1100多万。这种主题短片的模式,整体算是一个比较新的尝试。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l0016unax8g&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5-07-03期 催泪!抗战老兵与一颗子弹的故事


而从自制视频产品《坚忍》上线数据表现来看,大家对严肃、可靠地讲历史的节目需求一样很大。仅在腾讯视频平台上,上线两周累计播放量(VV)已超9000万。这个节目从小处着手,选取一些新鲜的知识点,去聚焦抗战时期中国之内政、外交、军事等12个主题,内容有很高的专业度,同时又不刻板学术。尤其是邀请了刘劲、王新军、张光北、刘威、李光洁等五位气质硬朗的男星来做明星主持,也增色不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017q4tj8l&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5-07-20期 抗战纪录片《坚忍》


4四、报道的时间跨度很长,怎么把效果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大冲击?如何评价专题报道的效果?比如说,我看到一篇【图话】泰国桂河桥畔守墓人,内容很打动人,还有【图话】带中国远征军亡魂回家,让人看得很心酸。


答:互联网产品都是强互动的,所以很容易从PV、VV以及网友留言跟帖内容等看到一个内容产品的传播效果。您刚才提到的《图话》的几期策划,都是我们独家采访或授权拿到的独家内容,不少细节都是首次系统曝光,另外既有历史细节,又有现实关联,总之是用图片来讲述一个好故事,这种形式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可和接受的。最关键的是这几个故事都很打动人,所以引起的反响也很大。




5五、注意到报道专题的组成,内容极其丰富,有新闻报道,有视频记录片,还有网络游戏和小游戏,在一个事件性的主题报道中,如何统筹腾讯的资源和策划产品为主题服务?


答: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是自抗战胜利以来,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家级的纪念活动。这种纪念规模,其辐射范围是全民性的,我们的“壮歌”专题的定位,也同样必然是全民性的。


但另一方面,读者对历史的感受,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深浅层次。腾讯用户群体巨大,人群分布广泛,我们首先提供的是一种海量服务,致力于满足于中国绝大多数网民的基础需求。因此我们推出的内容产品首先会比较强调其贴近性、趣味性和普及性的一面,充分照顾到普通网民需求。同时也有专业性更强一些的内容产品,主要提供给对历史、军事类题材有深度需求的用户。


按我们的经验,有两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一是在内容上发力,与读者产生交流。简单来说,每个读者都会有其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又往往深刻影响乃至主导着其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如果能够在内容的选择上,贴近这些造就大多数读者历史观的史实,并做出通俗、可靠而独特的解读,则不难与读者发生共鸣;二是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图片、表格、视频及H5产品,均可成为历史阐释的载体,而不必拘泥于单纯的文字和枯燥的史料;而且,即便是文字,在编辑上,互联网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完全可以做到在一两分钟之内,将一个重要的观点传递给读者。


6六、这会不会对新闻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说是需要调动其他部门的资源来配合?


答:当然,现在是在一个注意力稀缺,资讯消费偏娱乐化的时代。要把一个政治性较强,比较严肃的历史题材,做出全民性的影响力并不容易,即使我们可以利用腾讯媒体平台资源。好在这个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可预期的,我们可以提前筹划,充分准备。


7七、对于腾讯新闻来说,为什么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做这样的长时间专题报道?投入了多少人力?在门户网站逐渐摆脱过去千篇一例的新闻集中地的平台之后,是不是说腾讯对原创新闻这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


答:简单来讲,我们认为这个议题是今年时政领域比较重要的一个议题,而腾讯网作为一个覆盖受众最大的网络媒体平台,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议题做好,用创新的内容让今天的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去铭记和反思这段历史。门户千篇一律是过去的事了,门户早就在自己制造内容,并且意识到原创内容的重要性,并且利用平台优势,输出了大量的UGC内容。传统媒体好多年前就开始依靠网络写稿了,对吧。


8八、在你们看来,门户这样集中火力全维度地专题报道是否已经成为常态?为什么?


答:也许叫“新常态”更准确吧。其实最早专题式的报道就是门户开创的,最早以新浪为代表。从pc时代到移动端爆发之后,传统门户集纳式,或者说信息堆砌式的专题报道模式已经过时。虽然整体专题思路还在,但具体执行中已经分拆了,在产品形态上更加多元化,在信息量上强调单点突破,会更轻量,但传播频次会增加。也就是前面说的“小而美”,而不是“大而全”。


9九、在微信强势的今天,有没有感觉到门户的衰弱?我们如何应对移动和社交阅读的挑战?


答:微信是平台,是人和信息的连接器,门户的受众在不断被分流,比如被垂直领域分流,但大的趋势还是向移动端迁移,迁移到微信这样的平台级产品上。但门户自身也在自我革命,他传播内容和原创内容的手段也在革新。比如目前市场上资讯阅读移动终端,基本还是门户做出来的。对于做内容的人来说,顺势而为就好,人群在哪里,就想办法让你的内容抵达哪里,当然这个过程中,你的内容的传播形态就要跟得上。整体来说,从pc到移动,内容的传播更碎片、更轻量,和场景结合更紧密,题材也在泛化。


点赞是一种鼓励 | 转发传递友谊


随机推荐文章回顾:

<回复3位数字序号,比如,253,自行取阅。>

253.一个人的抗争:记者不可欺!

254.柴会群:红嘴乌鸦

255.从新华社记者证变色,看传统媒体势微

256.引发枪杀的《查理周刊》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257.习大大的新闻理念:从1数到6,跟上步伐不掉队

259.回首2014,中国舆论场上的国进民退

262.2015第一场最跌宕起伏的庭审

……………………………………

有情怀的新媒体,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我们不仅关注新闻,更关注记者群体,做传媒人的精神家园。

记者论坛,微信公众号:reporterbbs,更多干货,猛击关注,回复"目录"或者"ml"查阅,也可以直接点击页脚的“阅读原文"。

记者论坛发布、转载文章部分来源互联网,只为了分享有价值的内容,与商业利益无关。我们会尽力做到标注来源、作者,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reporterbbs@qq.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历史文章......你懂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