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9岁中央网信办副局长离世,他是记者论坛永远的粉丝“大曲”

2016-12-17 记者论坛


(“记者论坛”微信公众号:reporterbbs,猛击关注)




12月16日清晨,一位优秀的媒体人离我们而去。他叫曲昌荣,今年39岁。他也是默默关注记者论坛的粉丝。


讣告:曲昌荣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6日6:48在北京逝世,享年39岁。追悼会定于12月18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厅举行。


有与曲相熟的朋友转发消息说,今年39岁的他从《人民日报》河南分社调北京工作后,经常熬夜加班工作。11月24日下午,正在参加会议的曲昌荣,突然发病、昏迷、一度没有呼吸,后送到医院抢救10多天也未能醒来。


中央网信办网站也在昨日下午挂出消息,称“曲昌荣因公牺牲”,已经在武警总医院完成器官捐献。




据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微信公号“文化东路88号”发布的讣告介绍:在曲昌荣弥留之际,他的家人为他做出了器官捐献的决定。他的母亲说:“我疼自己的孩子,天下哪个爹妈不疼孩子,我的儿子留不住了,他生前就爱帮助人,如果他能帮助别人家的孩子好好的活着,我和他都会高兴!”



2016年1月21日,曲昌荣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研讨会上


曲昌荣是典型的资深媒体人转型走上互联网管理的领导岗位。其公开简历显示:1977年10月出生,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郑州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采编部主任,现任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2015年7月,成为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新闻学专业在读博士生。


大曲是曲昌荣微信上的名字,其微信朋友圈更新,停止在了2016年11月22日。




与大曲最早的接触,是今年记者论坛转载了一篇署名“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曲昌荣”的网络文章,推送之后,大曲找到我,表示文章不是他写的,只是在自己博客上转载,之后被网媒误以为出自他手。他委婉表示,不希望被冒名扩大传播。



昨日在记者论坛后台搜索大曲的信息,没想到他一直还在默默关注


沟通过程中,感觉大曲为人平和诚恳,没有太多官员的语态。尤其身为互联网监管部门的领导,还能如此直接地与公号沟通,难能可贵。删文之后,他还专门表达感谢。


后来看了他的履历,才知道他是从媒体采编一线一步步走上来的,也关注了他的微信公号“曲解直说”。文如其人,其公号的简介:“人民日报一位记者,名字姓曲,性格较直,对社会现象特别是传媒现象,有感而发,随便说说,相当于导语或编后,权当曲解。”




“曲解直说”微信公号最后一篇更新是2016年11月22日,推送的是来源为CCTV1开讲啦的《中国密级最高人之一,为了核潜艇,30多年没有回家见老母亲》。


长期一线记者生涯,曲昌荣对媒体转型和媒体融合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在他的一篇《做记者要的是那么一股子劲儿》的文章里,他回顾了自己的记者生涯:“每有好的作品出来,之前总是十分冲动,心里憋足了一股子劲儿去采访去写作。发出来后,满身疲惫,但还是很兴奋,直至又发现一个新题材。”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不可避免要下降,要保持好的心态,就要做到心中有担当,笔下有激情。担当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来自于对记者职业的热爱,担当可以催生动力,激发活力,永葆健康的职业心态。


在另一篇《“大记者”与“ 小稿子”》里,他谦虚地说,做一名“大记者”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干了十年,至今仍没实现。


实际上,在新闻一线上,曲昌荣留下了丰硕的成绩:进入人民日报以来,推出了“感动中国”新闻人物谢延信、河南卢氏县委土坯房中办公等典型;2008年汶川地震,他告别怀孕6个月的妻子,带着母亲的叮嘱,第一时间抵达地震灾区。他在在四川茂县、彭州等一线坚守20天,后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此外,他还有10多篇内参和公开报道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


他认为,做“大记者”一定要站位全局,着眼大势。要有一两篇稿子能被人记住。作为党报记者,“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是曲昌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这样实践的。


有人说,网络时代碎片化传播,出不了“大记者”,更出不了名篇力作。曲昌荣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越是碎片化传播,人们越容易浮躁和烦躁,越需要理性传播。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静下心来,扑下身去,扎扎实实做几篇切中时代脉搏的稿子。


在2015年11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活动上,曲昌荣表示,自媒体、网络媒体依靠廉价的剥夺的形式,去获取内容的时代已经快过去了。传统媒体、传统新闻人的价值会随着版权的保护而逐渐提升。

 

他说:“我们将来需要好的记者,我们缺的永远是记者,我今后还想当记者。”


长期在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工作的曲昌荣,在河南媒体圈有着极好的人缘和口碑,他的才情和人品一直为人称颂。多位在京的河南籍媒体人说,即便来到国家网信办任职后,他依然是一群河南籍媒体人中那个谦和热心的好兄弟,他极为勤奋,以差不多每天一条原创的频次更新着自己的曲解直说。


这两天,在微信上多位与大曲有交集的人,不断发文怀念哀悼:“每次去网信办,总能看见他在局促的办公环境中紧张工作。他热爱网络,迷恋新闻,虽是中央网信办副局长,却从没有官架子,充满才气,却在39岁时永远离开我们。兄弟走好!”



大曲,走好。




2010年10月10日,曲昌荣回母校作报告



2008年5月,曲昌荣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



1999年9月5日,曲昌荣和宿舍同学在济南浆水泉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2000届毕业留念



2016年11月22日,曲昌荣在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直播法律规制研讨会”上,谁能想到两天后……


音容笑貌犹在,斯人却已长辞



部分插图转自:微信公号“文化东路88号”

点赞是一种鼓励 | 转发传递友谊


有情怀的新媒体,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部分文章来源网络,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与商业利益无关。如有异议,请联系:reporterbbs@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历史文章......你懂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