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调查记者的职业感悟:愿离开的人不回首嘲弄,坚守之人也不自诩悲壮

2017-01-20 罗坪 记者论坛


(“记者论坛”微信公众号:reporterbbs,猛击关注)


编者按

今天,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如何坚守,如何应对各方面压力、淡定从容地直面转型大潮,执着无悔地追求新闻理想?本文作者说:“媒体变革浩浩荡荡,愿离开的人不回首嘲弄,坚守之人也不自诩悲壮”。


“新闻,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肃的事业,

是炽热的人肩负冷静的使命,

是浪漫的人从事一锤一凿的艰辛劳动。



从2011年走出大学校园当上记者,我们这批80尾青年常调侃说,自己搭上了纸媒黄金年代的最后一班列车。


身为记者,从职业状态上讲,大多数时候我是个怀疑论者,尤其是做调查报道。这种不轻信的态度换种说辞,即遇事要有独立判断和考证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播手段如何进步,我认为优秀新闻报道的格调从不改变:深度原创、注重逻辑,维护公共利益、富于社会建设性。


肩扛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


2008年,我正念大学二年级。有一天教中国新闻史课程的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颇有趣味的问题,你们已经学过《新闻学概论》,有谁知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它反应了新闻的什么属性?记得,能准确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的同学人数寥寥,我属于答不上来的那一类。


数年过去,回想大学的那课堂,关于民国报人邵飘萍这句名言的介绍,算是对新闻媒体和记者角色功能的普及教育。而老师下面这句话,至今激励着从事媒体工作的我。他说,你们要记住,媒体代表着拥有话语权。新闻媒介是一项公共事业,除了传播客观事实,它还必须维护公共利益。


那么哪类新闻报道,算是在维护公共利益?我认为一定离不开以下几类:维护公众知情权、公众表达权和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要把个体合法利益当作公共利益的起点。


2016年8月至9月,我曾介入过一起涉及社会重大公共利益的财经报道——云联惠网络传销疑案调查。我是通过身边朋友获悉的相关线索。提起传销,人们会自然联想到控制人身自由的“老式传销”,而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传销则表现得更为高明:通过虚假宣传、培训洗脑以及暴利诱惑,拉人加入并自愿去发展下线。它吸纳公众资金,在背后坐收渔利。其危害拆分来看,虚假宣传侵害公众知情权,吸纳公众存款资金链一旦断裂,则危害社会稳定。2016年被查处的“e租宝”,即是一例。


广东云联惠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10.1亿元的电商平台运营商,从2014年成立之日起,便对外宣称是“财富永动机”“消费全返”。大多公司都有商业口号,营销很正常,但像云联惠这样宣传自己的甚为少见。自接到线索,我发现加盟云联惠的一些家庭,内部成员有意见分歧致争吵不断。没人能回答,这家公司到底安全不安全?是不是传销?


记者的使命,可以简单总结为“核实调查”,即必须去收集信息然后甄别梳理,给公众一个准确、权威的阐释解读。我以感兴趣者的身份,卧底进入云联惠公司总部,去听他们的宣讲课,了解其经营模式。很快,核心骨干身份造假的问题被取证到,几位打着教授名义为其站台的人,实则是公司内部的利益分享者,学者头衔子虚乌有。


此外,云联惠宣称跟大企业如贵州茅台集团、房企碧桂园的合作,也并不存在。除了明目张胆的虚假宣传,更为可疑的是云联惠的商业经营模式——分级营销,积分返现。这套商业体系的解释权,掌握在云联惠自己手里。云联惠设计了明确的上下线推荐会员的方式,号称可全返买房、买车的宏大计划,引起多个省份和银监会的警惕。


连续一个月的调查,在反复接触多个监管机构、分析云联惠模式的风险后,我供职的《羊城晚报》推出了“云联惠传销疑云调查”。“暂不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但涉嫌非法集资”的官方结论,倒逼官方进行深入调查。至今,广东云联惠仍在接受调查中,所有虚假宣传被勒令整改。公众的投资行为,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变得慎重而理性。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维护公众知情权、财产安全、声张正义,是媒体的职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高品质新闻提供给受众的,始终是准确的甄别力、理性的预判力。可以说无论在哪个传播平台,只要生产新闻内容,维护公共利益就是新闻人最靓丽的名片和永远的职业追求。邵飘萍之“铁肩道义”,也就是媒体责任的文学化解读。


2016年11月,罗坪(右一)采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圳探索”


抽丝剥茧,做深调查领域“建设性报道”


任何行业都讲究工种细分,传媒业也如此。深度报道这些年深受器重,原因在于它追求品质和内容。我从事调查新闻的资历尚浅,但有一点感悟就是,深度报道像剥洋葱一样讲究证据与逻辑,讲究纵深感,既不缺乏宏大视野也不缺乏小切口。《中国青年报》曾刊发的特稿《寻找林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或许有人会误以为,深度报道都是批判报道,好像扒粪一类。没错,社会不良现象需要批判,但批判是手段而非目的,它的最终指向还有建设性。


2016年上半年,我就做过一单小有心得的“建设性报道”。每年四五月份,是广东湛江徐闻县菠萝的集中上市季。结果今年,接连爆出贱价滞销的新闻。


很快,滞销新闻引起广东省政府和生鲜电商的注意。接下来各方力量介入帮助果农促销,形式逆转一片大好。结果没想到又出现了一个“大逆转”:一家注册资金500万元的生鲜电商”,因帮助果农促销生意遭重挫,濒临关门。这家电商在下线关店前向客户发了一个“致歉声明”,大意是说:公益助农,结果果农太坏坐地起价、掺杂坏果,导致我们卖给客户的果子坏掉,赔惨了——声明一出,湛江果农成众矢之的,批判小农经济劣根性的言论层出不穷。最好的质疑是求证,于是我向部门报题把采访方向锁定在:自称有情怀的电商其声明是否属实?它究竟是怎么关店的?采访原则是不要偏信情怀,我的任务是调查原因,给出有说服力的逻辑和证据。随即,我赶去湛江调查。


作为记者,我最关心的是果农的种植成本和盈利空间。摸查散市后,我联系当地菠萝协会,大果农为我提供了一份详尽数据:种植成本,供求关系,外运市场等。那么菠萝为何偏偏在2016年出现这么严重的滞销?结果结论非常明确:徐闻菠萝品种单一,集中上市。而2016年年初的寒潮低温,严重影响了菠萝果品。为验证这个数据的精准性,我又联系了徐闻几位资深老果农,得出的结论相似。


在徐闻县转了几天后,我把目光聚焦在当地的电商上。此时,电商对关店原因做出了正式回应:在物流环节,因对果品把控不严,导致寄送失控。通俗地讲,就是收购菠萝时,没有专业、精良的分拣程序,而打包发货时,没有专业包装,又未做冷链处理,果子在中途坏掉,大量退货导致了高额的赔偿。按照电商“差评”的运营规则,它被迫关店。


就在采访完徐闻菠萝的种植、销售出路,我准备返回广州之际,报社后方直管领导对采访提出了新意见。同属粤西的茂名高州,荔枝正在上市。同样是水果重要产地,两地是否有比较性?这个想法瞬间“点化”了我,于是我转场到了茂名。


广东荔枝主要有五大产地:从化、增城、惠州、东莞、茂名。这之中粤西茂名最偏远,为了耐储运,这些年来茂名一直在开发荔枝的冷链储运。生鲜水果中荔枝算是极品,常温下一天变质、两天变黑。要长距离运输,首先就得分拣水果,区分出层次;然后从打包上花心思,让果子不受挤压;最后,加冰冷藏处理,用最快的物流急速送出。整个荔枝从摘果到寄达客户手中,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


公益助农的“笨鲜生”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在介入之前它并未想到物流环节和冷储问题,结果遭遇果品失控,教训惨重。从打情怀牌的电商关门,介入采访菠萝产销问题,进而延伸到生鲜水果行业的发展,《同是佳果命不同,菠萝要向荔枝学习什么》系列报道刊出后,得到了水果行当、粤西两地高度赞扬。此外广东省省长、副省长分别批示要重视冷链运输,之后中宣部阅评也认为,该深度报道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见贤思齐,业界良性竞争锤炼职业素养


这些年来,尽管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人们对高品质新闻资讯的渴求一如既往。因此,深度原创新闻是这些年各大媒体相互竞争的标准之一,各自借此争取读者,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业界的新动作,同行的新选题,都给我们以激励和鼓舞。《羊城晚报》创刊已65周年,很早就组建了深度报道部门,从最早的特别报道组到现在的深度部,跨越十几年。曾经每周一出版的《新闻周刊》是刊发深度报道的重要阵地。面对传播途径的变化,《羊城晚报》在停掉《新闻周刊》后将深度融进日常出版流程,保证一周有四天的“深度版”。


这种调整,是为了适应热点新闻的刊发节奏。举个简单例子,2015年元旦前夜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事故背后暴露出的是城市应急预案的处理能力。互联网时代,当晚发生的事情半个小时就可传遍全国。人们自然关心,方方面面都是新闻热点。


和所有注重深度原创的媒体一样,《羊城晚报》没有缺席,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前往上海。后方做联动,并联系广州本地的事情做拓展延伸解读。连续滚动播报,同行间的问题报道,为记者提供了新视角。业界良性竞争,可以锤炼记者的职业素养,实际上见贤思齐是任何职业从业者的应有追求。


类似案例,还发生在后来出现的2015年长江沉船事故、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羊城晚报》均派出采编力量,做深度原创。业界同行中,那些反应迅速、报道精细、剖析到位的新闻,成为大家探讨学习的范本。除了全国重大题材,广东本省题材例如港珠澳大桥建设等重大策划报道也会落在《羊城晚报》深度部记者肩上。


利用历史资源,做强原创特色也是深度报道记者的职业追求。比如中国航天卫星发射,《羊城晚报》深度部副主任温建敏长期关注此领域,十几年没落下一次重大发射。每次《羊城晚报》都会制作专版全程解读跟踪,同时注重新媒体传播,尝试做直播提升传播力。总之在深度原创领域,新老媒体从未放弃过,而是在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调整节奏以适应传播新时代。


从业五年我感觉经历尚浅,新闻行业给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一个理性的人必须学会甄别信息,拥有质疑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不盲从,不迷失,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用一句前辈媒体人的话来说就是:“新闻,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肃的事业,是炽热的人肩负冷静的使命,是浪漫的人从事一锤一凿的艰辛劳动。”但愿,我能继续乐在其中。也愿,仍在这个领域奋进的人,写出更多高品质新闻作品。


作者是《羊城晚报》深度部记者;本文刊发于《中国记者》2016年第12期


点赞是一种鼓励 | 转发传递友谊


有情怀的新媒体,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部分文章来源网络,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与商业利益无关。如有异议,请联系:reporterbbs@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