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保安第一人”,27年后怎样了?

记者论坛 2021-04-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方传媒书院 Author 陈安庆


(“记者论坛”公众号:reporterbbs,猛击关注)


1994年,在北大当保安的山西小伙张俊成,自学考上北大法律自考专科。1999年,带着一纸毕业证和三大袋书,他回家乡从教。2015年,他创办了一所职业学校,主要面向农村孩子,“北大给我播下了种子,我要把这颗种子带给更多人”。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27年前,来自山西长治的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上北大法律自考专科,从保安逆袭为大学生,被称为“北大保安第一人”,由此拉开了北大“保安天团”的序幕。


 如今,这位曾经的北大保安已在家乡从教二十余载,并创办了一所主要面向农村孩子的民办中职学校,他说:“北大给我播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把这颗种子带给更多的人”


张俊成在初中毕业后中断了学业,打工时,恰逢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招人,张俊成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经过刻苦训练,他被分配到北大任职保安。


张俊成在北大当保安,蔡元培老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


北大是一流的学府,有一流的大师和学子,北大的保安也应该是一流的保安。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站岗外张俊成几乎都在看书刷题,常常连吃饭都顾不上,体重在半年时间里掉了15斤。时间久了,不少北大师生都知道,西门有个爱学习的保安。


张俊成在半年后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硬是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北大保安,相继加入读书考学的队伍。



27年来,500多名北大保安考学深造、实现人生颠覆性变革的新闻,在各类媒体平台“刷屏”,其中大部分是大专,少量本科,还有12名研究生。



不论是因为校园氛围的得天独厚,还是个人的努力学习,“北大保安”的成绩斐然,必然离不开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现实中,许多人并不满足于学习上的既有收获,希望积累知识、丰富思想,却视学习为“苦差事”,羡慕那些肯艰苦求学、提升自我的人之余,又得出“别人命好,我没机遇”等言论,不仅让自己泄了气,也让奋发学习、突破自我的优秀品质消失于无形。更有甚者,自满于现状,不愿进取,更是诋毁他人的进步,可谓负能量十足,损人还不利己。


有网友笑言,我没有考上,主要还是没有去当北大当保安!


你还别说,北大这个地方学风确实好,好的学风影响人,不仅如此北大保安队为保安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求学的保安大开绿灯,帮他们调整适合学习的岗位和班次,另外,北大工会组织开办的平民学校,每年都会为保安留出20个听课名额。


另外,北大的老师人也好,张俊成考上了北大法学院专科。回忆起往事,他说当时曹燕老师把两张听课证放到他眼前时,最初他是婉拒的。那时候,他根本付不起学费。曹燕老师当时就说,学校了解他的情况,他可以申请免费听课。“看你挺上进的,阿姨想帮帮你。”张俊成哭了,不仅是感动和感激,更因为对于一个背井离乡的少年而言,这份温暖太难得。


张俊成每周都会组织一两次学习,利用保安们在传达室坐岗的时间开展教学。有路过的教授看到,经常会给予他们指导或积极参与讨论。他感慨,北大的文化学术氛围浓厚,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


“那个时候,混日子的比较少,大多数保安都很珍惜在北大工作考学的机会。”



还有人说,你们这些人又在宣传读书有用论了?读书无用的,大学生现在比驴都多,刚毕业工资还比不上农民工!有啥傲娇的!只能说这些人,反智主义和媚俗拜金主义总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对于名校资源稀缺的焦虑,则转化为各种对教育不公的质疑,其中又有相当部分的情绪,再度转化为“读书无用论”。应该说,这里的关于读书是否有用的讨论,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要求,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方式。


请不要再听信“读书无用”论了,要知道,“不读书成材”的概率比“读书成材”的概率小太多太多了。多读书,能够增加我们的见识,增长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


“大学生的收入比农民工工资还低,花那么多钱上大学干嘛?”几乎每年高考时节,类似读书无用论都有出现,但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接受高等教育是迈向上流社会的必经之路,教育的存在有它的价值,且不容否定。


这又只是应试教育的成绩吗?当然不是,除了刚才讲到的张俊成,还有一位叫江斌的,他2011年成为北大保安,他到北大报到的一周前,在网上看到“保安北大讲《论语》”的新闻:

谭景伟高中毕业后,在北京当了十年保安,2002年开始读《论语》,2006年写成《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并出版面市。2007年5月,谭景伟开始在北大讲《论语》。有人认为他“糟蹋经典”,也有人认为,他比于丹讲得好。



谭景伟的故事激励着江斌,也激励着更多的保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只有北大有保安吗?


“北大保安”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宣传策略。清华保安、复旦保安、同济保安等等,也大有人在。


保安是社会低层,教育资源最薄弱的地方是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很多孩子上不了初中和高中。对于山村家庭来说,上学是一种投资,短期内改善不了家庭的环境,但是,读书、上大学,带来的长久好处显而易见,这不仅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更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寒门"家庭的孩子面临着更多的学业困境和挑战。


农村大学生走出乡土社会、成功获得高等教育文凭,表征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涵。基于自身的读书经历,围绕"走出乡土"建构和揭示个体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幕后逻辑,映射"读书"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意义。


有网友说,那么多人都当保安,也没见有多少人能考清华北大的,成功取决于兴趣爱好,还有学习气氛要搞起来才是关键,不要轻信捷径可走。



还有人说,不要动不动瞧不起自考本科,自考就是给你一本教材,你得把所有的字都看了,然后老师随便从这本书里给你出题,不是成考也不是函授那种交钱就等毕业,一门不过都不行,那玩意考过的才知道是什么滋味,你考上大学了;可以混毕业,自考没戏,混不了。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想来,这个“高处”就在于不断求索、不断思考、不断进取。妄自菲薄、停滞不前,并非智慧之举,只会让人思想麻痹,变得消极罢了。


大家在羡慕北大等高等学府浓郁的学习氛围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社会学习之风的散漫?


学习并非学生“专利”、研究更非高校“特产”,只要营造出求知求索、善学善思的社会氛围,人人都是求学者、个个都是思想家,处处都是“北大保安”这样的进取者、奋斗者,又何来没时间、基础弱、年龄大、知识少之说?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有个真实故事令人动容。


曾经有一位记者朋友去四川大凉山采访,那里的小学很穷,穷得只有区区几本课外书。每周二的下午,是学校的“图书馆开放日”,那些孩子都要洗干净手排队去看书,每个同学看5分钟。图书馆里有一本支教老师留下的《读者》,被翻得就像一团海带一样,但还是很干净。


后来,和村里人熟了之后,有人特地给他安排了一次相亲。他拗不过,只好答应了。那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大概十七八岁,眼睛很干净,唱歌也好听。


她上来就问他:“你有没有吸过毒?坐过牢?”我朋友吃了一惊,然后摇头。她继续问:“你有没有和人打过架?”然后非常期待地看着他,他继续摇头。


女孩为什么这么问?他说,因为在那个地方,只有坐过牢、打过架、身上有刀疤的男人才厉害。


越是贫穷闭塞的地方,人就越简单,但简单不一定都是好事。简单的背后,有可能是封建、迂腐和愚蠢,越可能迷信金钱和力量。


之后,他每年都会去那个村子,带上很多的书。每次走的时候,他告诉那些孩子一句话:“多读书,多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我们的知识体系更新比应用知识慢很多,我们学到最后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很多与社会在脱节。这不是学习无用,而是学,无以致用。



读一本书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改变,因为靠读书所追求的成功,还需要很多客观的因素,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但是不读书,却能很轻易地改变一个人。


假如那个大凉山的女孩多读点书,她的世界观就会大不一样,就不会那么信奉暴力,迷信打架坐牢有刀疤的男人。

这是一个信念容易动摇的时代,“读书改变命运”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随之倒下的是“知识就是财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书中自有千钟粟”等风行一时的教育励志口号,取而代之的是“一毕业就失业”,“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等令人沮丧的说法。


“读书无用论”是公众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方式,折射出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难题。如今很多人在说,谁谁谁当初没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并且因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人就得出“上学没有用处”“读书无用”的结论。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幸存者偏差”在作怪。


读书是否有用?读书有用!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容易的一条出路!


大部分人还没走到需要拼天赋那一步,就放弃了。一个普通人,就算天赋不好,尽力了,能爬到好位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大部分人信了“天赋不够,努力白搭”的鬼话,早早退出了赛道。


改变命运的路径也许不仅仅在读书,读书也许不是唯一出路,但是却是最心安理得、最优雅恬静值得尊敬的一条。


- END -

# 推荐好课 #

1、南方周末评论写作课: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2、南方周末写作训练营: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 推荐文章 //

救救孩子!北大精神科医生:40%北大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黄峥看不到,拼多多盗版中国

假冒记者写了200封信敲诈上市公司高管,一周收到134万

马金瑜,一个复杂的被家暴样本

探秘上海“红楼”:多少香艳事,都付笑谈中

我们学新闻学法律,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22岁女员工凌晨加班猝死,拼多多秒删回应?知乎啪啪打脸

有偿好评、恶意差评充斥,大众点评还能信吗?

隐秘往事:马云和他的三个“赌王”朋友

一家上市公司的危机公关可以有多烂?

2021年第一天,又有8家纸媒停刊,感言“结束使命”

腾讯内部公关手册曝光——史上最实用公关攻略!



记者论坛,20万+传媒人社群,传播创造价值;

记者论坛并非官方行业机构,而是由国内多位媒体人和公关人联合发起的传媒社群,已受邀入驻今日头条、腾讯、百度百家、网易、新浪财经、阿里UC、一点资讯、界面、脉脉等平台。
①有情怀的社群,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②部分文章转载,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无关商业利益;③如有异议、投稿和建议,请联系:reporterbbs@163.com

📌看完了?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