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2023】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以史育人

菁菁渊渊 湖北经济学院 2024-04-13

事件是历史的要点,没有故事穿插其间的事件就没有意义,我们也就无法将其保存在记忆之中。我们走过的路,能够得以还原,在于经历的一个个故事形成的路标,引导我们回到故事发生的现场。


回顾2023,一路走来的你会用哪个词汇概括?有哪些话想记录下来,告诉未来的自己?你的讲述,我们会用心倾听。我们相信,一个个故事汇集起来,就是一部经院纪年史,它会温暖你我,照亮前行的路。征集到的故事,将以公众号《我的2023》专栏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未来,它们还将编入《经院故事2023》,期待大家的关注和投稿,投稿邮箱:xcbhbue@163.com



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以史育人


讲述人:档案馆馆长 张莉


2023元月,湖北省档案局下发文件,我校正式通过省直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考评验收,备受鼓舞之时,档案馆的同志们深感责任重大,“省特级”档案馆的创建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我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于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学校几经更名,校址几度变迁,在荆楚大地上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校史作为一所学校创办与发展的历史积淀,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校史档案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原始记录,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具有独特意义。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把学校发展历程中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学校师生接续奋斗、追梦不止的历史记录好、留存好。为了更好地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丰富馆藏档案,档案馆决定成立校史档案考察组,沿循学校办学发展轨迹,开展校史档案寻访工作。我们的想法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党委书记高义勇表示,校史档案考察对于传承学校精神、弘扬校园文化意义深远,考察组在寻访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随时向他报告,他会及时提供帮助。校长方洁表示,通过挖掘学校办学的红色基因,展现师生创业的艰辛历程,更好地激励广大师生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校领导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由此开启了校史档案系列寻访活动。


躬行践履,行而不辍

重走学校西迁路


《湖北省商业简志—商业学校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暑假,日寇侵华战争迅速推进;到接近开学时期,战火已延烧到湖北境内,湖北省教育厅将各公私立学校组成联合中学,武、阳、汉各公私立学校,纷纷迁到宜昌。“湖北联中”是当时的简称,全称是“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其下所属学校冠以地名、科别、级别,称为“分校”。商业学校当时全名是“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巴东高商分校”,为称呼简便,称为“联中高商”。“联中高商”在1938年9月底10月初撤离武汉,按照省教育厅计划,校址指定在巴东县楠木园。学校在暂住宜昌期间,一面派人先行到楠木园踏看校址,布置房舍;一面在宜昌集结旧生,招收新生并招聘教员。(当年巴东县隶属宜昌)


2023年10月25日是抗战时期武汉沦陷85周年纪念日,也是“联中高商”西迁巴东办学85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校史档案考察组重走学校西迁路,寻访校史档案。我将校史档案考察的工作安排告知校史主编张军教授,并邀请他参加考察活动,张教授欣然应允。10月25日上午,考察组一行四人来到巴东县档案馆,馆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邹馆长因生病上午刚从外地办理出院手续,中饭都来不及吃,就风尘仆仆地赶来和我们会面。经过认真查阅,我们查找到6份“联中高商”的档案,其中包括省政府人事处关于“联中高商”毕业生见习安排、薪资待遇的相关文件、楠木园村联保办向省教育厅呈报的“联中高商”迁校过程中校具教具损失报告等珍贵档案。


(考察组成员与楠木园村村民的合影)


(省政府人事处关于

联中高商毕业生见习安排的文件)


10月25日下午,巴东县档案馆的贾馆长陪同我们赴巴东县官渡口镇楠木园村,访旧址、问故人。从巴东县城到楠木园村,时间最快的路线是水路,楠木园村老支书亲自驾船,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楠木园村。我们互相搀扶着爬上一段蜿蜒崎岖的山路,发现在巫峡江边的山坡上有一处空置的旧民房,老支书介绍,这就是当年高商学生们租住过的老屋,村政府一直保留至今。在老支书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3位房东的后代,他们均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但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学生们在祖屋中租住的场景,他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联中高商”师生们跋山涉水、艰苦求学的感人故事,为考察组提供了翔实的校史资料。晚上7点,我们坐在客船上返回巴东县城,江面一片漆黑,秋雨淅淅沥沥,船身摇摇晃晃,我们的思绪还沉浸在房东后代们深情的回忆中,考察组成员宁密成即兴作诗一首:兰台高阁珍档藏,重峦流罅俱飞光,夜雨孤舟千秋渡,道是无常却寻常


《湖北省商业简志—商业学校志》记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日寇节节西进,沙市、宜昌告紧。迁设巴东各校,虽有三峡天险易守难攻,但为安全计,省教育厅仍下令各校自觅校址,筹划再迁。“联中高商”也派出教师卢英等人前往建始、恩施、利川等县访问踏看,最后确定利川县汪营为新址。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全校师生分两批出发,乘湖北建设厅轮船“建阳”号前往四川万县,然后由万县徒步南向走到利川汪营。


沿循师生西迁的足迹,10月27日,我们来到利川市档案馆,查找到19份校史档案,其中包括“湖北联中”师资、教学、学生、设备等系列管理制度、“联中高商”会计主任完整的人事档案等珍贵的档案资料。整理好档案材料,利川市档案馆任馆长、朱馆长专程陪同我们赴利川汪营镇的利川二中实地考察。当年学生们租住的袁家大屋早已拆除,现址为利川二中,二中操场上仅保留着当年提供师生们生活用水的一口老井。我们通过村支书了解到,袁家的一位后人袁大爷目前还健在。我们一行人沿着校园外侧的狭窄小路穿过田埂,来到袁大爷家中,见到了袁大爷老俩口。袁大爷告诉我们,1940年他在袁家大屋出生,他的父亲一共有3兄弟,幼年时期其父亲告诉他,武汉高商的学生们要借住在老屋,袁家一家老小搬离了老屋,待学生们离开汪营后,他们才搬回老屋居住。我试探性地问袁大爷“您家里有没有当年学生们租住老屋时使用过的老物件?”出乎意料的是,袁大爷说,老屋有一个小木柜,当年学生们曾经使用过,被他从老屋带到新宅。我们喜出望外,征得袁大爷同意后,我们将这件珍贵的木柜带回了学校。


(楠木园村联保办向省教育厅

呈报的联中高商校具教具损失报告)


联中高商学生在袁家大屋

使用过的老木柜)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奋斗精神


《革命干部的摇篮(1948—1953)》记载,原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之一“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以下简称“革大”)是湖北省解放后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创办起来的一所“抗大”式的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解放之初,各项民主改革的进行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急需大批工作干部;同时,在革命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广大青年学生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大批失学、失业青年知识分子,迫切要求学习和进步,要求参加革命工作。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共湖北省委于1949年6月决定创办“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为湖北省的革命和建设培训干部。省委决定,由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兼校长,省委农民部部长程坦任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王均予任校党委副书记、教育长。革大从1949年6月创办,到1953年5月结束,历时将近4年,先后办了4期,共培训干部15416人,他们在我省社会改革和建设事业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不少人在以后的实际锻炼中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


革大一部曾于武汉市新洲区仓埠新洲二中(原黄冈县仓子埠正源中学旧址)办学,为进一步了解革大办学历史,2023年11—12月,考察组先后赴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市新洲区档案馆、黄冈市档案馆、红安县档案馆查找校史档案资料,并赴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红安县史志研究中心查找相关资料。11月22日,考察组来到新洲二中,王校长、李主任、柳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在二中校园内,我们看到,革大一部的教学楼和学员宿舍至今保存完好。12月20日,考察组专程赴红安县档案馆,查找到“关于革大校史编写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原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及省财经干部学校毕业生学历审批手续的通知”等珍贵档案资料。


红安县档案馆辛馆长四处帮我们打听目前健在的革大校友,红安干部学院阮主任热心帮我们联系李先念主席后人陈春华同志接受专访。此次寻访过程中,考察组收集到革大校史档案12份、实物档案10件。考察组在巴东、利川、新洲区、黄冈、红安等地收集到的校史档案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学校馆藏档案资源,有助于校史文化研究,有助于凝炼拓展学校精神,对于学校存史育人意义重大。


(李先念主席关于筹建革大的亲笔信)


(考察组成员和新洲二中校长王轶等人在革大一部教学楼前的合影)


(关于办理原湖北人民革命大学

及省财经干部学校毕业生学历审批手续的通知)


此次校史档案寻访活动,湖北省档案局、省档案馆、恩施市、巴东县、利川市、黄冈市、红安县等地档案馆的领导和同志给予考察组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档案同仁们生动践行了“为党管档”职责、“为国守史”担当、“为民服务”使命。学校办公室主任张凤松非常重视校史档案寻访工作,详细了解每次考察情况,要求我们深入做好编研开发、成果利用。张军教授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确保参加每一次考察活动,在寻访过程中给予我们很多指导;为了节省时间,所有考察活动大家都是乘坐晚上班次的高铁,到达目的地已是深夜,结束工作后又连夜返回武汉,张教授毫无怨言,他谦虚谨慎、潜心钻研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晓东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对档案编研给予宝贵的建议,他特地安排徐康跟随考察组进行拍摄,为档案馆后期制作声像档案提供了大力支持。


校史档案作为学校创办、发展轨迹的最原始记录,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为校守史,以史育人,强基铸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需求。我们要挖掘档案资源文化内涵,以此为载体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彰显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有价值,增强学校的历史厚重感和师生的归属感。



 

    近期推荐    

 



北经济学院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 姜贝贝

资料来源 / 档案馆馆长 张莉

审稿 / 金苑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或使用,敬请联系

征集【文字 / 摄影 / 视频作品】

欢迎投稿至:news@hbue.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