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育人专栏】汪成义:为学者严 为师者亲

菁菁渊渊 湖北经济学院 2024-04-13



汪成义老师的采访确定的很迅速,仅仅一次通话,汪老师就在电话中说“我上午办完事情就去你办公室,大概9点30分左右。”时间临近,汪老师准时出现在约定的采访地点,守时,大概是每一位计算机和通讯领域从业者的职业习惯。


采访中,当被问及过往的教学经历时,汪老师能够迅速回忆起具体的年份和月份,甚至是某一特定课程的细节。他的这种能力,无疑与他多年来在计算机和通讯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是分不开的。随着采访的深入,越发感觉到他不仅是一位守时、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导师。



教育事业的基础是终身学习


汪成义老师曾在邮科院工作数年,专注于计算机和通讯领域。05年来学校之后,就作为网络工程实验室的主任,负责实验室建设工作,后又陆续担任网络工程系主任、电子工程系的嵌入式教研室主任,专攻新的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电子工程系后来与计算机学院合并,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首位负责人。在众多角色的转变中,终身学习的理念深根于汪成义老师心中,在他看来,工作岗位的转变意味着不断的适应和学习,新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也需要终身学习。



在新人老师眼中,汪成义老师总是喜欢“挑重担”,许多新课、新专业,汪成义老师会主动接过来,自己学习、探索,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后再转给其他的老师。渐渐的,新的老师在上课前都会听听汪老师的经验和建议,遇到自己不太擅长的领域,汪老师也会带着新人老师一起摸索。退休之前,汪老师还带了两个年轻老师,引导他们如何接手这些专业的课程。他不在乎个人的名利,只在乎能否帮到他人,这种无私的精神和对教育的热爱让人深受感动。


 在人才培养方面,汪老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坚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发展的根基,在此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专长和突出点,特别是在学科竞赛和其他应用性强的专业领域。汪老师认为,信息相关专业的特点就是“在用中学”,通过参加学生项目或大赛,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求职过程中的亮点,有助于他们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像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对待学生


在谈及自己的学生时,汪老师不仅记得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还能够详细描述他们在学术研究中的亮点和成就。每当提到学生们的优秀论文,汪老师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其项目的背景、技术的特点、系统功能的优势、论文写作的特色与规范等,这种对学术细节的尊重和重视,也正如他一直以来教导学生们的学术态度。在众多学生当中,有几位学生的名字常被汪老师提及。



2006年张老师在一门嵌入式系统的基础课上展望了未来应用的情况,一位叫做张繁的同学听了很激动,当晚满怀激情地给汪教授写了长达6页的“申请书”,表达他内心的激动:“我找到老师了!!!”。拿到这封信后,汪老师很是感动,跟学生聊了很多次,详细规划了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后来的考研,都在引导推荐他去选择方向相关的专业。在汪老师的影响下,这名学生如愿考上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其研究生毕业时已出版一本嵌入式编程方面的书,并给汪教授报喜。


另一位名叫习灿的学生,他在面临直接工作与考研的选择时,主动找到汪老师寻求建议。汪老师在具体分析情况后,建议他如果想要直接工作,就要拿出有亮点的东西去找工作。在汪老师的引导下,习灿成功申报了省级大创项目。然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习灿的思想受周围同学影响,发生了变化,他又想考研了。跟学生沟通后,汪教授觉得有主动要求进步的一定要支持、鼓励,前提是真有决心且安排合理,能够利用好团队分工。在汪教授到场督促下,每周团队集中做项目时都能全员到场,按计划分工、分时完成了阶段任务,该生最终按时顺利完成项目内容并过了华科大的复试线。在与华科大学生的PK过程中,因其主持完成了湖北省省级大创项目,老师非常细致地问了很多项目相关问题,该生最后赢得了硕士老师的欣赏,被成功录取。


汪老师深信,学生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深刻地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抱有更高的期望。这样的学生渴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启发,他们认识到在某些领域或问题上需要专业的指引和深入的探讨。因此,他们愿意走出舒适区,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


作为教育者,老师们有责任对学生的这种需求做出积极的响应。他们应当将每一位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用同样的关爱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成长需求。老师们应当不遗余力,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无论是学术上的指导,还是心灵上的开解,老师们都应当耐心倾听,细心解答,确保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学研”还需在“产”上发力


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是指在科研、教育和生产等领域之间实现功能和资源的协同与集成化,这种结合有助于技术创新在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有效对接和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被首次并列提出,强调了这三者的重要性。


在汪老师看来“产”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产出”,一个是“产业”。“产出”指的是科研成果或学术活动的具体结果,如论文、专利、技术成果等。这些产出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直接体现,它们可以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产出的质量通常被用来衡量研究水平和教育质量。“产业”则指的是与学术研究相关联的行业或领域,例如高科技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能够提供实践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产”的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有市场认可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能够带来效益,并促使不断的迭代和发展。通过围绕产品不断迭代,可以逐步增强和扩大其影响力。“将产业做成科研,它就有经济效益,它就有一个目标,有一个集中点。”汪成义老师接着说,“我们现在科研基本上还是靠单打独斗,这种很难成一个大团队,因为它没有一个产业支撑,主要靠个人的经历、个人的背景去摸索。这样的发展模式还是受限的,缺乏持续性,难以真正做大做强。所以我就觉得我们年轻的科研团队要在产业力量的推动下,能够围着某个产业来使力,并借助硕士点的突破和学院引入著名企业合作办学为契机,将教学、研究与产业扎扎实实地结合起来,渐渐的做成学校的一张名片。”




 

    近期推荐    

 



北经济学院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 周雅娟

资料来源 / 融媒体中心

审稿 / 金苑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或使用,敬请联系

征集【文字 / 摄影 / 视频作品】

欢迎投稿至:news@hbue.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