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联合国人居三|中国人居报告(二):中国政府对人类住区发展的基本主张
21世纪的200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的时代宣告来临。在人们应对挑战、共创未来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决定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以下简称“人居三”),制定新的历史性蓝图——《新城市议程》。此次会议是继第二次联合国人居大会(以下简称“人居二”)后又一次重要的全球性大会,必将成为推动世界各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起点。
为了促进和支持联合国“人居三”大会的召开,中国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撰写了“人居三”中国人居报告。本报告总结了过去20年中国在人居方面的工作及成效,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未来一个阶段的目标、对策和行动。
本报告是按照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第24/14号决议的有关要求编撰的,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术和研究机构等多个方面广泛参与,从不同方面对报告的起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10月
*其他章节请关注中国城市规划网微信公众号,查阅历史消息或回复“人居报告”获取链接。
人居发展的很多问题,贫困、灾害、卫生、安全、绿色,都需要以经济实力为后盾来解决。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仍然是第一要务。全力抓好经济,才能为人居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倡导包容性增长,鼓励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创造多样化就业机会。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先富带动后富,逐步消除贫困,全面提高人居水平。
人类住区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人类住区所有人、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种改善是一种平等的权利,它要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居民自由迁徙与自由选择居住地的权利,保障居民参与的权利。政府应当制定适当的政策,对解决贫困人口、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居住问题给予帮助和支持。
人类在不同地域的活动创造了缤纷多样的文化,为各自的住区发展提供了精神底蕴。可持续的住区发展应当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强调文化传承创新,鼓励特色发展,繁荣住区文化。
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居健康和人类福祉的长远大计。人类住区发展应当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施行节能减排战略,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技术在人类住区发展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进步为推动城市空间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住品质和人居环境,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条件。利用新技术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城市,采用大数据和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公共服务和城市安全。
创新社会治理格局是人类住区发展的新要求。其中,政府主导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始终负有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同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住区建设,强化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
安全是住区发展最基本的需求。面对自然灾害频发态势,要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和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城市建筑抗灾设防标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体系。
人类住区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持续发展的规划和行动计划。未来的住区发展应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全过程。强化规划调控,防止住区无序发展。统筹规划市区、城郊和周边乡村协调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稿件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经中国城市规划网编辑、排版。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微信公众号:planning_org)。更多相关事宜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发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联系我们。中国城市规划网对此保留最终解释权。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