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年会】大咖对话|张立群:产城融合是城市宜居宜业的关键点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中国城市规划 2019-04-11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我们吧!

编者按:


2016年9月24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召开。本次年会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教授作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重点分析”的大会报告。会后,《城市规划(英文版)》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健副教授与张立群教授进行了大咖对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l0347oad513
对话嘉宾: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刘 健:《城市规划(英文版)》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解决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在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上下工夫


刘 健: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其实经济建设一直是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核心。但是最近几年我们也把城镇化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从您的角度来讲,您觉得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有怎样的期望?城市规划工作又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立群: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发展应该说龙头是城镇化,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最终的表现还是社会形态整体水平的提高。从我们国家来看,城市社会形态整体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形态整体水平提高的主导力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持续健康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得城市社会形态水平能够比较快的提高,这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括现代化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城市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方面。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规划。目前,城市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素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特别是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特大城市,导致大城市装不下,中小城市又不愿意去。这样的情况我想和过去的城市发展矛盾是有联系的。比如说过去我们是财政分灶吃饭,政府领导是任期责任制,城市是各自为政的发展。各个城市资源配置的能力不一样,发展的思路也不尽相同,而且都主要偏重短期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发展不均衡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现在想要解决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解决城市各个方面的设施、系统不配套问题,包括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调整的余地不大,实际上都需要在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上下工夫。这要和国土资源的整体规划,包括国家的空间总体规划都要密切的结合起来。

 

产城融合是城市宜居宜业的关键点


刘 健:其实我们在城市规划领域里也会谈均衡发展,显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它其实也是在追求一种相对均衡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从经济总量的角度来说是全球第二,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转型发展,在经济发展领域对于全球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本身要从过去的传统产业为主慢慢向新型产业转变,这样的产业转型对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有怎样的影响?

张立群:我觉得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产城融合对城市宜居宜业是非常关键的。城市化最重要的就是城市人气度不断提高的过程。要让城市的人气度不断提高一定要解决人们在这个城市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人们在城市工作的问题,而这个离不开产业。所以从产城融合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必须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必须要和各类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规划角度来看,这就需要在空间布局上,把城市的布局和产业的布局,根据资源环境的特点,比较好的整合起来,这点我想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刘 健: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在说经济发展的时候,过去可能在某一阶段或者是某个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会比较单纯的说经济指标的问题。但是显然从长远来看,您刚才谈到了产城融合就说明了问题,如果单一的产业其实未见得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其实是需要产业和城市相互之间有一个比较好的契合关系,才能让产业有好的发展,城市也才能有好的发展,是不是这样?

 

张立群:您的理解是非常全面的。就是没有城市这个平台,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过去我们叫离土不离乡的发展。但是那些乡镇企业一旦要升级,要上水平,要在一个产业上形成聚集,形成一个产业集群,那么这个条件就不具备了。所以从城市来看,它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道路交通、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多种配套条件。而且从市场配套来看,城市的条件远远比农村要好,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城市是我们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平台。如果这个平台不搭建好,相应的产业也发展不起来。所以企业愿意去一些大城市,就在于这些大城市对于这些企业发展的各种综合配套条件要比其他城市更好,这样使它整个生产协作的条件,市场开发的条件,人才募集的条件,资金筹集的条件等等都比其他城市要好,它的综合生产成本就会比较低,那么要素配置的综合效益就会比较高。所以我想从城市发展来看,一定要考虑宜居这方面的功能,另一个方面也要考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必备的条件。

 

去库存、补短板和新型城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刘 健:前一段时间,芝加哥的市长到清华访问时就说,目前,一个城市发展中很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的资源。因为你只有吸引的了人才,他才能带来更多的创新,让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把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宜居的条件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

 

下面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处在转型阶段,我们还是面临着一些比较大的困难,例如去库存的压力比较大。在经济发展中也会有一些短板,那么您觉得有什么样的条件或者是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将补短板与促进城镇化结合起来?

 

张立群:我想去库存、补短板和新型城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我想现在这个库存主要指的是房地产的库存,而房地产的库存恰恰是由于现在中小城市人气不够高所导致的。提高中小城市人气度,实际上就要补中小城市的短板,补中小城市宜居宜业的短板,这个都要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来加快解决。公共服务的短板、中小城市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普遍低的短板、基础设施配套的短板等等,对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制约,这些都要加快补齐。短板补齐了,中小城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条件就会改善,人气度就会提高。房地产去库存也就有了必要的条件,农民工市民化也就有了必要的条件。所以我想去库存、补短板和新型城镇化实际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刘 健:这也就是说只有产城融合的时候,城市或者是城镇能够为人的生活和工作搭建一个平台,而这样的平台可能会成为经济或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行业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与性最强的学术峰会和行业性盛会,是城市规划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创新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了23届年会。主办单位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领域的需求,确定年会的主题,系统交流全国及各地在城市规划研究、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规划教育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探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年会一般由全体大会、专题会议、自由论坛、特别论坛、主题展览和工作会议组成,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作报告,同时在行业内广泛征集论文,通过匿名评审,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参与程度。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大会或行业性工作会议,以学术为核心,以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尺。由于年会具有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参与度高的特点,年会已经成为一线科技工作者首选创新交流平台。每年的年会吸引了大量专家学者和规划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参加,参会代表主要来自各级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大专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此外,参会者还包括各级党政负责人员,境外城市规划专业人士等。历届年会分别在杭州、厦门、北京、西安、广州、哈尔滨、大连、天津、重庆、南京、昆明、青岛、海口、贵阳、沈阳举行。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和使用权属中国城市规划网所有。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修改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授权事宜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发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联系我们。中国城市规划网对此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城市规划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www.planning.org.cn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