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边缘区的发展”——学会区域规划学委会2016年年会在富阳召开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我们吧!
编者按:
2016年11月19至20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2016年年会在杭州富阳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大都市区边缘区的发展”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并针对富阳位于杭州大都市区边缘地带的区位特点,对其发展定位及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规划局富阳规划分局承办。学委会委员、有关规划编制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周伟林
学委会围绕“大都市区边缘区的发展”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周伟林教授做了题为“长三角产业集群和实体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的学术报告。他指出长三角在经历了粗放式扩张发展阶段、新常态转型发展阶段之后,正在迈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他结合近年来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动态,以及浙江义乌、江苏昆山等典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案例,提出进入转型-融合阶段后,城市要做到五项坚持:一是产业为本、市场为重、品牌为上,二是以科技创新、金融资本为支撑,三是人才为王,四是城镇为基、特色为先、文化为魂、旅游为要,五是以优化生态环境为屏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规划局局长 张勤
张勤局长做了题为“杭州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与实施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杭州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式,包括依法依规梳理空间管制要素,将控制要素逐一落地分类叠合,通过统筹协商形成全市开发管制“空间一张图”。在实施机制上,提出要在摸清、理清对策基础上形成长效管理措施。此外,结合杭州实践,报告提出了划定开发边界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因势利导,划定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多规融合”,充分利用已有的改革成果和制度建设成果,注重区域城乡功能综合提升,要把机制建设放在首位。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主任委员 樊杰
樊杰教授作了题为“对大都市边缘地区发展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认为,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人口和经济不断向城市、向沿海城市区域、向巨型城市集聚的过程,导致了城乡差距扩大,沿海-内地差距扩大,巨型城市中心-边缘差距扩大,巨型城市区域生态能力超载。在近年来,国家新城新区的重点还在巨型城市区域,使得上述问题进一步加剧。因此,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引起政府部门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凯
王凯副院长作了题为“都市区村镇发展的几点认识”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学界近年来对城乡关系的认识已经从“城市”单视角转向“城市+乡村”双视角。报告结合我国都市区村镇发展情况,指出了两大新趋势:一是有风景和文化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如上海崇明岛、长沙市域就是这种情况;二是,乡村地区的休闲旅游等功能既是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拉动消费经济的增长点。因而,未来必须从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来加强应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深圳分院总规划师 罗彦
罗彦总规划师作了题为“广佛大都市区的节点创新——南海狮山样本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在对珠三角城镇化发展历程和空间组织特征梳理的基础上,从狮山镇角度观察了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特点。并提出狮山镇借助广佛大都市区的区域优势、因势利导,逐步从原先南海的落后地区发展成为佛山智造高地和广佛副中心,实现了转型发展。报告还从学术角度,总结了大都市边缘区节点创新四类发展模式:次级公共服务节点模式、新产业区节点模式、枢纽新城节点模式、专业特色结点模式,对大都市区外围节点实现创新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谭荣
谭荣教授作了题为“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介绍”的学术报告,对城乡统筹发展中所涉及的农村土地改革制度新动态做了介绍。在总结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起源、背景以及逐渐显现出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报告聚焦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三项重要政策,分别从改革重要文件、改革进展和难点以及三项改革的内在联系方面做了介绍,从土地制度的视角对大都市区及其边缘区发展问题作了补充。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京祥
张京祥教授作了题为“从边缘空间到创新空间:重新认识大都市边缘地区”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大都市边缘区经历了从“边缘混杂区+郊区化场所”到“大都市战略增长空间”,再到“复合价值节点+创新集聚空间”三个阶段。伴随这一过程,边缘区不再是中心城区外围的价值洼地,而成为了具有了特定复合功能的价值高地。尤其在新经济、新业态、新社会人群背景下,边缘区依托生态环境好、用地充裕、内外交通衔接方便、治理体系弹性化等特点,契合了新经济和创新阶层空间的需求,正在成为大都市区创新的孕育和集聚空间。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顾问委员,教授 崔功豪
最后,崔功豪教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学术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大都市边缘区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他认为学术界的研究也是与时俱进的,也是逐步认识到了这些区域在新时期的新价值。他建议应该将大都市区边缘地区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作为学委会长期和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
现场踏勘与调研
会议期间,学委会专家还对富阳区进行了现场踏勘与调研,与当地政府就城镇规划、开发管理、历史村落保护以及社会人文等诸多话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并围绕杭州市富阳区展开城市功能和发展定位研讨。
与会主要嘉宾、委员和学委会顾问专家
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副院长主持,学会常务理事、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规划局局长张勤,富阳区副书记吴玉凤,副区长杨国正,学会副理事长、学委会主任委员樊杰分别致辞。嘉宾表示,以富阳为代表的大都市边缘区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值得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加强研究。
富阳区规划分局局长袁小军,学委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邵波围绕富阳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先后做了介绍,与会专家进行了研讨。专家认为:(1)应该从杭州大都市区乃至长三角更大的视野来谋划富阳的功能和定位。一方面要做到融杭发展,另一方面要结合优势和特色主动作为。(2)以萧山为代表的杭州东向扇面是工业化时代的结果,以富阳为代表的杭州西向扇面则是后工业化的希望。因此,富阳不应再重复工业化的老路,而应该发挥出科技创新、人居品质方面的潜力,走出发展新模式。(3)富阳以富春江、富春人文情怀、龙门古镇、杭派新民居等为代表的城市特色十分鲜明,未来要依托特色大力发展健身、旅游、休闲等新兴功能。(4)富阳地处山地和低丘缓坡地区,富春江及其支流强化了多组团的空间特征,这也要求富阳必须要把城镇建设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严格控制低丘缓坡的开发与建设,最大化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特色的空间组织。
上述专家观点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供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和使用权属中国城市规划网所有。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修改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授权事宜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发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联系我们。中国城市规划网对此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城市规划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www.planning.org.cn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