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报告丨黄瓴:重庆城市社区更新的规划途径(2010-2017)
编者按
2017年9月2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年会暨“2017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在会议学术报告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黄瓴发表了题为“重庆城市社区更新的规划途径(2010-2017)”的主题报告。报告主要从城市社区更新基本问题、重庆案例及思考讨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黄瓴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首先,黄瓴教授提出三个社区更新的基本问题,探讨了一个好社区的价值目标和基本需求,城市更新过程中社区资产价值的识别,以及基于社区资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规划途径,展示了一套适合重庆城市社区更新实践的规划理念、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个好社区的价值目标:让生活其里的人所珍惜
城市社区更新过程中社区资产价值观
社区可持续发展过程
其次,黄瓴教授从2010-2017期间主持完成的近20项重庆城市社区更新项目中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介绍。
研究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下社区更新思路:一是“两条腿走路”,即空间与政策协同;二是“两个视角”:即文化复兴与社区治理协同;三是“三个理论支撑”:即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理论和治理理论。
在嘉陵桥西村、大井巷综合环境整治规划项目中,构建了社区文化线路和社区生活线路,针对重庆宜居社区特色和目标如何体现、渝中老旧居住社区哪些东西值得保留、怎样借助文化策略完成渝中居住社区的整治与更新三个核心问题,基于对嘉西村的社区空间环境整治、历史记忆和市井文化的挖掘与梳理,重建社区邻里关系、重塑社区场所精神、重造社区公共空间、重现社区支持网络。其核心理念是基于文化策略,实现渝中区旧居住社区的文化复兴。
嘉陵桥西村、大井巷区位对比
嘉陵桥西村社区文化线路与社区生活线路图
大井巷社区生活文化线路图
在渝中区社区更新总体思路研究课题中,关联城市文化结构,强调持续推进重点商圈、景区周边、旅游线路沿线街区综合整治,开展社区规划,实施一批老旧社区联动更新。
基于对全区社区和街巷存量空间资产的全面摸底调查,梳理现状问题并分类评估诊断,结合社区居民诉求,为社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分类制定标准并提出控制内容和更新指引,进而落实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实施项目库,摸索一条社会治理创新的渝中途径,从而实现全区从物质环境品质提升到社会综合治理创新。
渝中区八大集聚区
渝中区城市更新空间层级结构
渝中区城市更新“三个10”空间分布(10个传统风貌区+10个山城老街区+10个特色老社区)
在合川区草花街社区城市修补行动规划项目中,运用“资产为本”社区发展理念,梳理和识别社区空间资产,打通社区更新与城市更新的关联;依据城市空间文化结构思想,营造社区文化旅游线路和社区生活文化线路;通过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构建,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人力资产和社会资产,提升社区培力,探索社区治理创新的地方途径。
最综成果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更新策划+环境整治规划+社区治理规划+社区行动清单。同时,与合川多方人士协作,共同完成了社区生活文化展示规划。公共参与,协作规划贯穿社区更新全过程,最后实施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居民认同和社会反响。
突出全过程公共参与和协作规划的工作重点
社区环境整治规划
社区空间文化线路规划
主题报告中,黄瓴教授还从社区差异性、更新重点与难点、实施途径三个方向展开思考与讨论。她认为,城市社区发展与更新的“野性思维”很重要,对于不同地方的社区更新,既要因地制宜又要敢于创新。
对社区内部而言,要体现多样性、弹性和适宜性;对社区外部而言,则要考虑整体性、联动性和互补性。在中国当下的社区发展过程中,必须将其纳入到更大的城市区域甚至全局发展中,充分认识社区的未来,才能为社区更新和发展找到了合适的出路。
最后,黄瓴教授作出总结,城市社区更新一是应回归对社区人的研究;二是回归对社区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三是重视对社区空间与政策协同的研究;四是重视对社区文化的研究;五是加强构建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性的研究与实践平台。
她特别强调,要尊重地方资源禀赋,凝练一套适应地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同时倡导实现规划的社区转向与规划教育的社区延伸。
相关阅读
觉得好,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