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在同济举办,共话上海虹桥新空间
导读
2018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由同济大学主办,设计题目为“大虹桥,新空间——上海虹桥商务区拓展片城市设计”,通过聚焦上海未来的城市副中心之一的大虹桥地区,为进一步提升大虹桥地区的城市能级、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提出规划设想和策略。
4月19日,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在同济大学举行。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六所学校的毕设团队进行了中期汇报,专家评委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本文字数:2930字
阅读时间:9分钟
参加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全体师生及评委合影
4月19日,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在同济大学举行。
参加本次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高校分别是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简称“学会”)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提供学术支持。
今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由同济大学主办,设计题目是“大虹桥,新空间——上海虹桥商务区拓展片城市设计”,聚焦上海未来城市副中心之一的大虹桥地区,为进一步提升大虹桥地区的城市能级、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提出规划设想和策略。
开场致辞: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已形成品牌效应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娴、孙二平、王富海、石楠、黄晶涛、吴晨、朱丽芳
本次中期汇报的点评专家包括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学会常务理事、深圳蕾奥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学会理事、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晶涛,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详细规划处副处长朱丽芳,上海市闵行区规划院院长张娴,上海市闵行区南虹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二平。
耿慧志教授主持中期汇报
中期汇报会由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耿慧志教授主持。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孙彤宇教授出席了中期汇报会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石楠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学会要在做好学术、实践、政府咨询等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做好学科建设工作,而学科的工作要从教育开始,这也是学会大力支持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初衷所在。石楠指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经过六年的积累,已经形成很好的品牌效应,在业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希望能够通过回顾和总结,为学科发展和其他学校的毕业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从左至右依次为:彭震伟教授、孙彤宇教授
彭震伟教授在致辞中说,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六校联合毕业可以延伸出很多附加价值。彭震伟教授还建议将这种形式进行总结,加以示范和推广,作为提升各校的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孙彤宇教授在发言中也指出,毕业设计是专业知识的大综合,联合毕业设计实现了跨地区、跨校交流,选题与地方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代表了未来的教学发展模式。孙彤宇教授还指出,通过联合毕业,将教学、学术、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与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紧密结合,是教学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六校方案:共话“大虹桥,新空间”
在随机抽签决定顺序后,六所学校进行中期方案汇报,其中上午三场,下午三场。
清华大学小组:脉动上海
第一个汇报的是清华大学毕业设计小组,其方案主题是:“脉动上海+”。小组首先通过对基地的解析来“识脉”,接着用水、城、人三个核心要素来“承脉”,然后以“脉动上海”作为指引,提出更健康的生活、更灵活的工作、更亲密的社区三个方面的愿景来“合脉”,由此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包括空间生成、全龄健康、灵活办公、亲密社区、多元交通五个方面,实现“理脉”,最后用“南虹意象”、“一河为引、三轴为心、优化评估”的城市意象作为点题,是为“通脉”。清华大学的方案逻辑清晰、问题把握精准,成果丰富。朱丽芳副处长评价为“令人兴奋”,“成果的信息量大,相当于一般地方设计院半年以上的工作量”。
清华大学团队
清华大学团队方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小组:大展虹图
第二个汇报的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设计小组,其方案主题为“大展虹图”。在规划理念与目标引领下,西建大方案呈现了非常强大的逻辑框架和丰富的系统内涵。他们从规划愿景出发,横向提出了人群、产业、交通、生态、社区、公服、文化七大愿景专题,纵向上形成条件分析——机遇探索——策略构建的逻辑推演步骤,横向与纵向交叉形成方案生成的二维矩阵,方案的总体思路和专项设计都在这个统一的结构框架体系的组织下得以实现。方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方案
重庆大学小组:云享之城
第三个进行汇报的是重庆大学毕业设计小组,其方案基于目标导向,通过对历史、现状及发展契机和前景的研判,提出了“云享之城”的设计理念,进而从“云之触发”、“云之交融”、“云之乐享”三个层面对设计理念进行解读和落实。“云之触发”是从产业、生态、生活三个方面进行策划城市;“云之交融”则是对上述三个层面进行深化落实;“云之乐享”则提出“会呼吸的网”、“多维一体的24H”、“15分钟生活圈”等富有新意的设计策略让人们享受城市。规划方案新颖大胆,同时又能够借助切实可行的设计策略在实际空间中加以落实。
重庆大学团队
重庆大学团队方案
同济大学小组:未来城市、上海样板
下午场首先汇报的是同济大学毕业设计小组。同济方案基于大虹桥的发展定位,提出“未来城市、上海样板”的设计理念,并从“新功能、新交通、新生态、新生活”四个方面回应“大虹桥、新空间”的设计主题。规划方案在对传统的用地布局、产业引导、交通组织、绿地景观、社区融合等专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考量与统筹安排基础上,还涌现了很多亮点,如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格局和宽度,并对整体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在多元交通模式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未来共享交通、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新模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并在规划布局中进行考虑和预留。这些做法得到了评委的好评和肯定。
同济大学团队
同济大学团队方案
东南大学小组:虹桥三问
下午场第二个汇报的是东南大学毕业设计小组。东南的方案首先基于南虹桥地区的发展瓶颈、发展特色和未来前景发出了“虹桥三问”,提出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然后基于发展愿景与定位,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在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双重引导下,提出“智岛、慢境”的设计理念。方案围绕设计理念,从绿地系统、景观系统、功能分区、产业布局、住区分布、设施分布、旅游规划、交通系统等层面出发进行系统建构,对各专项系统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与规划措施。东南大学方案的另一大特色是,对原有控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对原控规方案提出了令人信服和富有建设性的优化建议,使得设计方案在可操作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东南大学团队
东南大学团队方案
天津大学小组:数聚虹心、万物沪联
压轴登场的是天津大学毕业设计小组。天大方案的主题为“数聚虹心、万物沪联”,既与上海南虹桥地区巧妙呼应,又凸显了规划理念的内涵。规划方案遵循审题——破题——解题的逻辑线索,对交通、产业、社群、生态、文化五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每个专题都依照现状——机遇——目标——策略的思路展开,形成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规划方案体系。同时,方案提出的模块化建筑形态与空间组织,模块化生态渗透等设计手法与理念都颇具新意,给评委和各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天津大学团队
天津大学团队方案
未完待续:六月清华见
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评委专家都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专家从专业学术、政府管理、规划实施、资金运作、案例借鉴、理念提炼、规划实务等多角度、多层面对各校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指出方案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步深化优化的方向提出建议。
教师代表:从左至右依次为江泓、任云英、赵亮、谭文勇、李津莉、田宝江
在随后的六校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中,东南大学江泓老师、西建大任云英老师、清华大学赵亮老师、重庆大学谭文勇老师、天津大学李津莉老师、同济大学田宝江老师分别代表各自学校发言,对各校同学的成果表示祝贺,同时也对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思考。
据介绍,中期成果汇报之后,最终成果汇报将于六月份在清华举行。
相关阅读
觉得好,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