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草案公告展正式开放
导读
6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现场公告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本次公告主要是征求市民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的意见建议,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市民朋友的意见建议,将认真整理研究,积极吸纳到规划成果中,不断提高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水平。
本文来自《北京日报》,文章解析了北京副中心详细规划,同时附上了专家的详细解读。
本文字数:3685字
阅读时间:25分钟
6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现场公告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本次规划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美丽家园”的概念。未来,这里将是没有城市病、非常宜居的城区。
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与外围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 2017年2月通州区五项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约144万人,其中城市副中心约86万人。综合考虑城市副中心现状86万人口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规划落实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的任务,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
重点1
36个美丽家园让生活更便利
家园中心效果图
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约155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北京三环内的面积大小。在这样一片广阔的城区里,如何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医疗、休闲等需求?规划师们颇具心思,设计了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的“多组团”结构。
规划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将城市副中心划分成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根据人口容量和服务需求,因地制宜配置各类设施,在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布局,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将街区营造成为生活便利、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
36个家园就是36个街区。每个街区都将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设置。今后,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将让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便民服务点,享受便民商业、小微绿地、儿童游戏、老年看护等公共服务;步行15分钟到达家园中心,就近满足教育、文化、医疗等需求,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近期将推进3个家园中心的实施。
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示意图
专家说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立群:
用蓝绿空间把组团组织起来
区别于以往规划通过交通干道划分组团,本次城市副中心规划用“蓝绿”公共空间把组团组织起来,所以在规划中提出了“一带一轴”。在不同的组团之间,通过设施服务环把12个组团联系起来,每个组团的功能是不同的,通过设施服务环把公共服务、交通、地铁线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有机的、高质量的空间支撑体系。
重点2
蓝绿交织营造滨水环境
碧水污水处理厂效果图
北运河岸线效果图(由北向南看)
蓝绿交织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
规划显示,城市副中心将贯通约163公里连续滨水岸线,将超过1/4面积、约40平方公里滨水空间打造成生态化、人性化的活力地区。同时,建设17处面积1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重点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建成大尺度城市森林公园,实现森林入城。
高水平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方案等一批精品力作,建设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构建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对垃圾桶、候车亭、人行天桥等街道家具进行精细化设计,建设生活方便、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通州古城、路县故城与张家湾古镇保护,整体提升古城历史文化价值。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管控区占城市副中心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以上。
文化传承系统规划图
专家说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胡洁:
城市副中心将实现水城共融、蓝绿交织
我们沿水系做过多次调研,把滨水生态和人的亲水活动,进行了综合平衡研究。沿着六环和一般的主要道路两边,都留出生态绿带的空间,道路两侧的生态保护绿带都是连续性的。我们还为六环大概布置了10个重要的节点,每个重要节点都有大树、植物、绿色空间、遮荫亭、咖啡厅、服务室等,都是成套的。这些服务点结合起来,不光满足人的使用的舒适度,同时要满足生物多样性、动物迁徙等功能。
重点3
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15米街道空间效果图
路网密度过低,主次干路尺度过宽,封闭管理的小区过多……传统的“宽马路、大路网”导致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不发达,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大量车流与行人、骑车人汇集,不仅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也影响出行体验。
打通“毛细血管”后,城市干道将重点保障交通功能,街区道路重点满足生活出行。新建地区街区尺度控制在150至200米,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六号线新华大街站效果图
在绿色出行层面,城市副中心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构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在此基础上,将打造连续舒适的林荫路步行系统,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不再担心狭窄的车道被占,不必忍受夏天太阳的暴晒,城市副中心对行人和骑车人更友好。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将在城市副中心推行,实现居住区与重点功能区之间轨道一次换乘即可到达,内部公共交通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专家说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学委会副秘书长,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
交通理念值得全国借鉴
城市副中心规划提出不依赖小汽车也能够便利出行的交通理念,我觉得值得我们全国的其他城市来借鉴。在规划的主导思想上,在这个城市当中,人是第一位的。我们要适度地发展小汽车,让人们能够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同时,还得能够建立不依赖于小汽车的出行方式,让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各得其所,让市民出行依赖于更加绿色的、高效的方式,更便捷、更舒适、更宜人。
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战略发展负责人刘泓志:
将车站建设成温暖友善的“城市客厅”
我们特别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枢纽提出“城市客厅”的概念。所谓的“城市客厅”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对外来人口,到达这个城市后,他的感觉是温暖的、友善的、受到欢迎的;第二对居民来说,你不是到了家门口,才觉得到家,而是到了这个车站,就感觉回到这个城市,非常的熟悉。这个可以从规划、设计以及空间质量的手段去达成。未来的交通枢纽不只是车站,还是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同时也是绿色空间、生态空间。
重点4
新增18万套住房推动职住平衡
中仓家园中心效果图
“住房”二字牵动千家万户。规划提出,将坚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住房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职住平衡为导向,城市副中心将新增住房约18万套,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比例,动态调节住房供给,实现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城市副中心还将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45%。
专家说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
通过职住平衡实现绿色发展
原来我们一谈绿色城市、一谈生态问题,就觉得要见花、见草、见绿,其实,绿色同时也是减少你的能源成本的浪费,时间成本的浪费等。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经历过长距离交通,每个人上班开40分钟车,就很幸福了。而规划中的半小时、15分钟的生活圈,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就业、居住、消费、娱乐等绝大部分需求。把这个时间减下来以后,生活质量完全会发生变化,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做你喜欢的事情。不要把时间都花在路上,这是根本性的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
重点5
推动新老城区深度融合
绿树掩映的街道空间效果图
除了新建区,城市副中心现有的老城区也将不断蜕变。
规划将城市副中心12个民生共享组团划分为更新改造、城乡统筹、创新示范3种类型,制订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保障策略,统筹调配各组团的职住关系和公共服务,促进环境品质提升和资源要素公平合理分配,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推动新老城区空间、功能、社会深度融合。
空间层面,在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系统衔接,实现新老城区蓝网、绿网、路网内畅外联、互联互通。为老旧小区增补小微绿地,推进停车位改造和市政设施扩容。
功能层面,强化新建区主导功能建设,推动老城区产业升级,为老城区复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吸引本地居民就业回归,提供更平等的公共服务,更宜人的生态环境。
社会层面,构建均衡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同管理、同服务,实现由地缘相近到人缘相亲,创造城市副中心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专家说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工委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恽爽:
塑造更多让人留念的地方
在城市副中心风貌规划层面,梳理了几方面的要素进行管控引导,包括整体高度、强度规划,建筑体型体量规划,公共空间规划,塑造城市天际线以及一些重要的空间视廊。还有打造一些重要的“城市客厅”或者叫“城市阳台”,可以为来到副中心的人提供一些照相留念的地方。就像我们到达很多国外的城市,大家如果照相留念,会把当地一些特色建筑作为背景。我们希望副中心会建设出更多值得留念的地方。
城市副中心的一带、一轴的交汇点,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未来副中心特别重要的一个城市客厅——展示副中心风貌的一个集聚点,因为它北侧有副中心站和新的行政办公区,南侧有城市绿心和新建的公共文化建筑群,包括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这都是能够体现副中心新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的建筑,希望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空间结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明:
“水彩清韵、朴雅相融”的城市色彩主旋律
城市副中心的主旋律把整个城市看成一个凝固的交响乐,我们可以看到它首先有一个大的定位,是清雅的、蓝绿交织的。这里有8个字来定位,水彩清韵,朴雅相融。城市意境是半城清亮、半城温暖。温暖这个部分都是在建材这个角度,那么清新的部分、基本上是留给大自然的,留下了城市发展的空白,这也是这个主旋律里的一个亮点。
梨园体育公园效果图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觉得好,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