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世界城市日 | 共建生态城市,共谋绿色发展

现场直击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1-11-12

导读

10月31日,2018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徐州开幕。会议主题:生态城市,绿色发展。与会专家学者作精彩主题演讲。会上发布《上海手册——21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18年度报告》中文版,并宣读《城市绿色发展徐州倡议》。


本文字数:6509字

阅读时间:19分钟


今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江苏省政府、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由徐州市政府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市长协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等有关单位协办的2018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徐州拉开帷幕,本届世界城市日以“生态城市,绿色发展”(Building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Cities)为年度主题。



世界城市日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本届世界城市日活动期间将重点交流和展示世界各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防灾抗灾、绿色建筑、建设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探讨如何进一步落实联合国《新城市议程》,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8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

活动在徐州拉开帷幕


参加活动的各界人士

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徐州倡议》

现场签名


倪虹先生

谢里夫女士


费高云先生

姆西西女士


张兴野先生

周铁根先生

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外事司司长张兴野先生主持开幕式。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先生,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费高云先生,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女士,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特别代表姆西西女士,德国环境部国际事务司司长卡斯滕先生,徐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铁根先生分别致辞。


主旨报告


Building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Cities

人居署亚太区域办公室主任

是泽优(Atsushi Koresawa)先生


是泽优先生重点介绍了亚太区域办公室的相关任务及其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的城市发展中政策落地实施的情况。


他指出,从世界人口密度地图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全世界53%的人口生活在亚洲,由灾难导致的超过70%的死亡率也出现在亚洲,同时亚洲也是城市数量增长最快的区域。在全球世界500强的公司中,有197个位于亚洲,中国公司的占比也逐渐增加。


由于城市的发展,基建需求在亚洲也是非常旺盛的。是泽优先生强调,这表明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在城市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人口的迁徙,导致生活在城市边缘区域的人口逐渐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的30%;另一方面,天灾人祸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更明显,97%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都不达标,固体垃圾处理问题非常严重。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下,联合国人居署为落实政策支持,出版了很多重要读物,推出城市韧性项目、城市质量应对项目等跨领域跨区域的重大项目,为亚太地区的人民和社区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让更多城市、社区受益。


是泽优先生以人居署亚太区域办公室在菲律宾海啸及中国武汉垃圾处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落地工作为例,指出,他们不仅要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重建家园,还要建设社群的韧性,提升其对气候变化和灾害变化的韧性


最后,是泽优先生表达了人居署亚太区域办公室希望能继续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期望,希望韧性城市项目在中国落地,希望中国能够为全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特别是为亚太国家提供可以复制的模式,更好地传播中国城市治理经验。


《香港2030+》的三大倡议

香港发展局局长

黄伟纶先生


黄伟纶先生在演讲中指出,极端天气持续发生,我们必须积极地应对。他结合香港的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阐述,并表示我们的愿景是让香港成为宜居、具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都会。

 

香港曾发布《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与《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其中《香港2030+》提出了三大倡议。第一,在高密度城市推动绿色和健康生活;第二,在发展同时亦提升环境容量;第三,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的城市策略。

 

黄伟纶先生以东涌新市镇拓展计划中的生态海岸线、河畔公园概念设计和排水系统设计为例,阐述了香港在高密度城市中推动绿色和健康生活方面的具体实践。

 

黄伟纶先生以启德发展区的工业贸易大楼为例,揭示了可持续建筑方法应加强建筑物间的空气流通、选址及坐向设计,增加绿化行人及休憩设施的面积等。黄伟纶先生指出,在发展的同时亦要提升环境容量,改善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他以“斜坡植林优化计划”为例,强调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推动可持续的树木管理及丰富城市生态,提升路旁景观及其生态价值。

 

黄伟纶先生就“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的城市策略”列举了香港的实践案例。例如,建立空间数据共享平台,让市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让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减低碳排放方面,使用浮动太阳能板发电系统。市政系统方面,加强排洪功能和容量,减少该区水浸黑点;将跑马地地下蓄洪池腾空地面空间做其他用途。应对台风灾害方面,全面研究、全面检讨并制定合适的防御措施,令香港成为更具防御力的城市。 

 

最后,黄伟纶先生摘录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结:我们决心保护地球免遭退化,途径包括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消费和生产及管理地球的自然资源,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紧急采取行动,使地球能够满足今世后代的需求。


高质量建设生态城市从好房子绿色建筑开始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

俞滨洋先生


俞滨洋主任分析了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的时代背景,对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俞滨洋主任指出,在城市由“粗放发展”向“绿色提质”发展的理念转变中,在由“工业文明”陆续进入“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在“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政策转型中,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在这样一个城市巨系统中,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实践要加大对国内外生态城市范例的研究,传承中华建筑文脉,共同谱写新时代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新篇章。


关于生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俞滨洋主任提出了三个面向、五定集成方法体系,即面向全球、面向国情、面向未来,定性、定量、定位、定景、定施。他以雄安新区“一都双心、12大示范区、24项重点工程”为例,着重强调生态城市需优化“三生空间”,打造“绿壳”“绿芯”“绿魂”,需要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精心策划,需要配套的技术体系、制度体系支撑,更需要试点示范,需要各方协同作战,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统筹协同的标准体系。


关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俞滨洋主任指出,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生态城市高质量发展应从建筑抓起。他着重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八个获得感,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环境宜居、资源节约、服务便捷、智能感知、适用经济、人文美观。新的形势下,搞绿色发展,需要1个提升、N个转变、X个重点工程,结合各地的实际,加大配合力度。


最后,俞滨洋主任强调,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市民共同缔造,不断增加绿色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生态城市,绿色发展,应该从绿色建筑开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纲,解决城市病,让居民生活更加安全、健康、舒适、快乐、幸福,让居民更有获得感、自豪感、诗意感。


中国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毛其智先生


毛其智教授结合今年世界城市日 “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的主题,从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角度,作如下三方面的讨论。


第一方面,四十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毛其智教授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市和人民的变化。2017年末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61个,建制镇21116个,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化率58.52%。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乡规划的科学制定与实施,我国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方位。


第二方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始终与世界同步。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发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思想。中国政府于1987年发布《中国自然保护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宏观指导性文件。之后,中国政府于1994年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提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第三方面,中国城市走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上。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两次考察首都北京,强调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要求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带动周边、辐射县乡、惠及民生的安全发展型城市。从2010年起,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共同编写《中国城市状况报告》(The State of China’s Cities),至今已出版四卷。这些年度性报告,清晰反映了中国近年来城市发展的真实图景。 


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环境、民生、合作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生态城办公室司长

王云杰先生


王云杰先生指出,面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要化问题为机遇,高瞻远瞩,规划未来发展。新加坡作为一个领土面积仅有71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多元种族的国家,在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长远规划、合作提升、包容兼蓄、创意变革、制度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利用文化、设计、遗产、场地营造促进城市转变,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新加坡天然资源匮乏,唯有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其发展途径。王云杰先生通过金文泰旧公交转换站改造、多元融合的组屋社区、大巴窑新镇等案例,介绍了新加坡在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过程中,通过维护翻新公共市政工程,提升居住环境的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的温馨家园。


王云杰先生指出,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光靠高楼大厦的是不够,还要考虑营造的家园是否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否能够留住城市的根与魂。在营造宜居环境中,通过不同容积率的组合,给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减压,给市政工程注入更多生态元素,保留地方归属感。王云杰先生结合新加坡水资源困境,介绍了新加坡如何克服环境短板,善用每一滴水的实践经验,创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利用信息与科技手段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


最后,王云杰先生通过分享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经验,指出城市之间的合作不容忽略,通过国际伙伴的经验交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发展中的高校智慧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宋学锋先生


宋学锋先生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义、路径选择、实践、思考四个方面综合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转型发展。

 

首先,宋学锋先生表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大课题大文章”。他整体介绍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况,它们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国中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共有69座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修复三大问题。宋学锋先生指出,要解决这三大问题,关键在于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

 

宋学锋先生以德国鲁尔区的发展模式为例,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宋学锋先生看来,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两种:经济主导型,例如大庆市、大同市、攀枝花等;和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型,徐州正是属于此类。宋学锋先生表示,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走“三位一体”转型发展之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通过近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中期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远期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三个阶段逐步转型。

 

宋学锋先生表示,中国矿业大学一直重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并为此开展了大量著有成效的工作。他认为,高校应该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到地方转型发展中。

 

最后,宋学锋先生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明确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发展路径。二、正确选择转型发展的模式。三、国家引导、城市主导、高校智慧、社会参与。四、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走遍五洲,难忘徐州

社区代表

刘伟先生


刘伟先生从徐州市民的角度,谈了其对徐州城市转型的切身体会。他用八个字概况了今日之徐州给人的感觉,即天蓝、水清、地绿、家美。他通过徐州大气治理、河水治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等利民便民的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后的变化,指出环境变好后,徐州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徐州在生态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感叹走遍五洲,难忘徐州。


揭牌仪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外事司司长张兴野先生主持2018年联合国人居奖徐州奖牌揭牌仪式。


《上海手册》



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间技术顾问杨榕先生主持《上海手册——21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18年度报告》(以下简称“《上海手册》”)中文版首发仪式,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特别代表姆西西女士、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秘书长金晨先生致辞并为新书揭幕。《上海手册》以“生态城市,绿色发展”为主题,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治理、国际合作六个维度精心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8个案例,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互动和探索。为各国城市吸收可持续发展先进成果、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提供助力。


《徐州倡议》


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间技术顾问杨榕先生主持《城市绿色发展徐州倡议》(以下简称“《徐州倡议》”)宣读仪式,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立群先生宣读。《徐州倡议》提出:携手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共同探索城市转型之路。并呼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推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


向上滑动阅览《徐州倡议》全文

《城市绿色发展徐州倡议》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徐州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困,一度陷入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较差的困境。近年来,徐州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成功获得2018年“联合国人居奖”,走出了具有徐州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今天,2018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徐州举行,来自中国、联合国人居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代表欢聚一堂,围绕“生态城市、绿色发展”主题,深入交流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探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方法路径,更好回应新时代全球公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此机会,我们倡议:


一、携手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应当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合力建设清洁美丽的城市家园: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全面加强城市生态修复。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应着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推进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把“生态疮疤”打造成为“城市亮点”,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


三、共同探索城市转型之路。城市应准确把握自身发展阶段性特征,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绿色转型,努力打造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树立绿色生活新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培养形成绿色生活习惯。


我们呼吁,创造性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依托“世界城市日”交流合作平台,广泛汇集全球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着力凝聚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智慧,推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


中国江苏省徐州市

2018年10月31日


31日下午,市长对话、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奖经验交流、专家对话及闭幕式相继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李礼平副司长作活动总结。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建生态城市,共谋绿色发展。



相关阅读

2018世界城市日为什么会在这里召开?

2017世界城市日丨8位全球专家广州对话,都聊了啥?

快上车丨小编带你看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

全解读丨一文读懂“世界城市日”

觉得好,请点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