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楠:精简 |《城市规划》编者絮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规划 Author 点击关注 >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在《城市规划》杂志2019年第8期的“编者絮语”中表示,在现实规划实践中,要有系统观念,整体谋划,加强协调性;要强调科学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学会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本文字数:1347字

阅读时间:4分钟

 


几年前,规划界热议过一个话题,如何简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让总体规划更好地发挥作用,有过专门的研究课题,年会自由论坛也曾经专门讨论过。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指明了方向,与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相比,这一版北京总规更加简洁、更加聚焦,更强调问题导向。中央在批复这个规划时要求,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深刻体现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必须体现战略性、注重操作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应该侧重实施性,可因地制宜地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并且明确提出了规划审批改革的要求:精简规划审批内容,管什么就批什么,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同时要求减少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数量。


从改革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到推进“多规合一”、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制度的改革,体现了规划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转变作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在规划领域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作用,精简一切不必的繁文缛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当然,在现实规划实践中,如何体现精简的精髓,还有赖全国规划同行共同探索。


首先,要有系统观念,整体谋划,加强协调性。只强调规划编制内容的改革不够,必须与规划审批结合才能真正奏效;只讲开发利用不对,牺牲资源环境谋求发展的思路必须改变;只讲保护也有失偏颇,有削足适履之嫌;片面追求提高城市承载力的做法不可取,要有底线思维和底线约束;只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不行,城乡必须统筹协调发展;要正视问题,有问题导向的思路,更要未雨绸缪,有“上工治未病”的智慧。


要强调科学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所谓大道至简,不等于简化,更不是简单化。不只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道理,而在于简朴的语言背后,对于问题本质的分析和洞察。而这一切需要日积月累的科学积淀、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要学会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雄安规划设计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同时,他又强调村庄规划必须是实用性的。从几千万人的超大城市,到几十人的小村庄,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但具体操作上应该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规划的客体是空间,但规划的产出却不仅仅是空间,而是基于空间的未来社会,是人类生活共同体。因此有人说做好规划需要科学家的脑、艺术家的眼、人文学者的心和政治家的决断,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理念。


规划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规划的作用,真正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博采众长,传承优良传统,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既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又要把握火候、科学施政。


本文来源:城市规划(ID:chengshiguihuazazhi)。原文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2019年第8期。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石楠:价值 |《城市规划》编者絮语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石楠:文化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石楠:启航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